• 沒有找到結果。

紙芝居在台灣之實踐與推展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紙芝居在台灣之實踐與推展"

Copied!
23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博士論文

指導教授:游珮芸 博士

紙芝居在台灣之實踐與推展

研 究 生:陳晉卿 撰

中華民國一 O 七年七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博士論文

紙芝居在台灣之實踐與推展

研究生:陳晉卿 撰

指導教授:游珮芸 博士

(4)
(5)
(6)

誌謝辭

曾經猶豫是否以紙芝居作為我的博士論文,因為我希望博論研究的課題是以台灣為 主,雖然早在日治時期在台灣就已開始紙芝居之推展,但在文獻資料散佚的情況下,恐 不足以作為博論研究。直至2015年,由我擔任指導老師的亞太創意技術學院紙芝居兒童 劇團,將展開第五度環台演出前,我覺得是時候,也是機會該為這些年所致力推展的紙 芝居演出與研習活動做個整理。在游珮芸老師的鼓勵與指導下,我方始擬定了博論的研 究計畫。

論文研究的素材是紙芝居的演出與研習活動以及我自己創作的紙芝居故事。能有這 些素材的累積,多虧我任教學校紙芝居兒童劇團的成立。外界許多朋友,很難想像原來 這個劇團,不過是個學生社團。回想成立之初,我和學生們只是單純地喜愛紙芝居這一 種說故事的方式。為了讓學生的學習經驗得以傳承,我們向學校申請成立社團。成立之 初,除了熱情,沒有任何資源和經費。我淡江大學旅居海外的學姊黃綉雲女士,在得訊 後,遠從加拿大電匯二萬元。劇團用這筆錢資助了2011年紙芝居環台演出,為紙芝居在 台灣的推展拉啟序幕。

不論是六個年度的環台演出,或各種的表演、研習活動,這一路走來,最辛苦的莫 過於故事姊姊。他們都是無償地付出,只在私人的邀演時收取微薄的車馬費。拉著紙芝 居舞台和故事圖卡,遠赴偏鄉,甚至渡海至澎湖、金門、中國大陸、香港。陳儒鈴、陳 姵綾、梁雅雯、蕭惠文、黃姿婷、鄭乃綺、蔡欣瑀、高毓宸,謝謝你們喜愛為孩子說演 故事,你們是最優秀的學生,也是最專業的紙戲人。

在我所編創的紙芝居故事裡,其實有許多我自身的影子。《看不見的畫》,靈感來 自於我的爸媽常掛在嘴邊的遺憾,「如果你阿公還在世,就能住樓房享福了!」從小我 是聽阿公說故事長大的,是阿公給我種下故事的種子,很遺憾阿公在我小學五年級時就 過逝了。《日曆風箏》裡小男孩一回到家門口,鄰居告訴他:「你阿公已經不在了。」

那個傷痛,一直在我心底。我也讀繪本給我的孩子聽,第一次讀《紙戲人》時,我讀到

「我們都是聽你說故事長大的」,我久久不能自已,多麼希望您在這裡。

《愛畫畫的小彥》應該是所有故事中演出頻率最高的,裡面許多橋段來自我現在的 家庭生活。劇末安排了律動歌曲「寶貝」,每當現場的孩子和家長相互擁抱時,我的寶 貝卻不在我身邊。謝謝我的妻子辛苦地育養我們兩位乖巧的寶貝,是妳們讓我能無後顧 之憂地在外工作。

紙芝居在台灣之實踐與推展,是行動、是研究,有他人的作品,也有我的編創。感 謝這一路上幫助我、鼓勵我的人。論文終於完成,謹以此論獻給兩位偉大的母親,我的 母親賴碧絹女士,以及我們的母親,台灣。

陳晉卿 謹誌

(7)

紙芝居在台灣之實踐與推展

作 者 : 陳 晉 卿

國立臺東大學 兒童文學研究所

紙芝居,源自於 1930 年代的日本街頭表演藝術,當其與育兒教育結合後,它不再 只是街頭藝人的謀生工具。在學校、幼兒園裡,紙芝居成為另一種有別於繪本的說故事 媒介。2010 年亞太創意技術學院紙芝居兒童劇團的成立,為紙芝居在台灣的推展開啟 了新頁。

縱觀紙芝居在日本與台灣的發展,至今多在學校與教育的場域延續與開展。究竟 紙芝居如何有別於其他說故事媒介?究竟紙芝居在教育現場如何有所發揮?是值得深 究的問題。

本論將由歷文與美學的文獻探討,梳理作為說故事媒介的紙芝居,有何不可取代 的獨特性。進而以 2010 年起紙芝居在台灣實踐與推展的成果,為研究的媒材,探究紙 芝居如何以其獨特性,走進學校與社區。

內文第二、三、四章為文獻探討,第五、六、七章,分別由環台演出活動的成果 與作品,社區研習活動的作品,與在教育現場上的運用等,探究紙芝居在台灣的實踐與 推展。

從歷史發展來看,紙芝居仍在學校與教育的場域中被延續著,這並不是歷史的必 然。紙芝居以其獨特性與美感特質,讓它有別於其他說故事媒介。它在故事表演時所引 喚的共感,引動與觀眾的互動,營造共同的記憶;是它的便利與機動,成就了 XX 環台 演出的活動;因掌握它的美感特質,產出了環台活動與各種研習的紙芝居作品,甚而無 論是內容或形式上,都有所突破與創新;它含納了聽、說、讀、寫等語言的學習與發展,

在教育的現場,不論是幼兒教育或社會教育,都能方便借用。只有自身的獨特性質,方 顯其不可取代的價值。紙芝居能在學校與教育的場域中延續,紙芝居在台灣的實踐與推 展,實都仰仗於此。

關鍵詞:紙芝居、說故事、閱讀、幼兒教育

(8)

The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of Kamishibai in Taiwan

Chin-Ching Chen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National Taitung University

Abstract

Kamishibai, a form of Japanese street theatre dating back to the 1930s, was a trade learned by some street artists to make a living. Later, when combined with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kamishibai becomes a storytelling medium in schools and kindergartens different from picture books. When the Kamishibai Children's Theater (KCT) of the Asia-Pacific Institute of Creativity was established in 2010, a new chapt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kamishibai in Taiwan unfolded.

A retrosp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kamishibai in Japan and Taiwan shows schools and educational settings as the main areas where this art form is utilized.

How kamishibai differs from other storytelling media and how it is used in educational environments then become questions worthy of discussion.

This study first explores the irreplaceable uniqueness of kamishibai as a storytelling medium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on history and aesthetics before examining the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outcomes of kamishibai in Taiwan since 2010 to understand how kamishibai with its uniqueness entered schools and communities.

With an aim to understand the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of kamishibai in Taiwan, this study dedicates its second to fourth chapters to in-depth literature review while the fifth to seventh chapters reveal the utilization and outcomes of kamishibai in KCT’s Taiwan performance tour, in community workshops, and in educational sett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e continuation of

kamishibai in schools and educational settings is not a historical necessity. It is

its uniqueness and aesthetics that sets it apart from other storytelling media. A

kamishibai performance allows the audience to experience synaesthesia,

(9)

encourages interaction and creates shared memory. It is convenient and mobile, which made KCT’s Taiwan performance tour possible. It is aesthetical, which gives life to the many works performed on the tour and in workshops with formal and content breakthroughs and innovations. Kamishibai cover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in language development, which can easily be loaned to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social education. The uniqueness of kamishibai is what gives it its irreplaceable value. In fact, this is also what supports the continuation of kamishibai in schools and education settings as well as the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of kamishibai in Taiwan

.

Keywords:Kamishibai, Storytelling, Reading,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10)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面向………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預期成果……… 6

第二章 日本紙芝居的興衰與轉向 第一節 紙芝居的源流……… 9

第二節 紙芝居的興衰………10

第三節 紙芝居的轉向………14

第三章 紙芝居在台灣的推展運動 第一節 日治時期紙芝居的推展………17

第二節 1980 年代新民幼教社的引進 ……… 19

第三節 2010 年紙芝居兒童劇團的成立………21

第四章 紙芝居編創與演出的美學特質 第一節 紙芝居與繪本的異同……… 25

第二節 畫面的設計……… 29

第三節 演出的技巧……… 33

第四節 創新的紙芝居形式……… 38

第五章 環台演出的推展與故事編創 第一節 紙芝居環台演出始末……… 43

第二節 紙芝居環台年度編創故事解析……… 46

第三節 紙芝居環台演出的成果檢討……… 54

第六章 紙芝居研習活動與社區故事編創 第一節 紙芝居走回社區……… 57

第二節 雲林縣口湖鄉的故事……… 58

第三節 汐止夢想社區的故事……… 59

第四節 舊媒體的新意義……… 61

第七章 台灣教育現場的紙芝居運用 第一節 新課綱與紙芝居……… 63

第二節 紙芝居實驗課程教案設計與檢討……… 66

第三節 紙芝居運用於環境教育……… 69

第八章 結論 第一節 作為說故事媒介的紙芝居……… 73

第二節 台灣紙芝居的新貌……… 75

(11)

參考文獻……… 79

附錄 1 紙芝居兒童劇團大事記……… 81

附錄 2 紙芝居在台灣的推展相關資料 2-1 新聞報導幼教法寶,帶著走的舞台-紙芝居說故事研習暨比賽……90

2-2 2010 年親民技術學院同學於花栗鼠繪本館演出宣傳報………91

2-3 2011 年紙芝居環台演出媒體導………93

2-4 2011 至 2016 年紙芝居環台演出行程表…… ……… 95

2-5 歡樂紙芝居兒童夏令營活動海報與簡章..……… 106

2-6 筆者應邀紙芝居研習活動 ……… 108

2-7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紙芝居 ……… 111

附錄 3《我才不放手呢》改編腳本……… 112

附錄 4 紙芝居環台演出作品 4-1《背著蝸牛殻的毛毛蟲》 ……… 117

4-2《海裡我最長》 ……… 122

4-3《火車快飛》 ……… 124

4-4《愛畫畫的小彥》 ……… 126

4-5《日曆風箏》 ……… 134

4-6《畫我爸爸》 ……… 140

4-7《不見的畫》 ……… 145

4-8《小蝌蚪找媽媽》 ……… 149

4-9《芭嗡》 ……… 154

4-10《山貓與山貓》……… 159

附錄 5 社區紙芝居作品 5-1《戰水英雄》 ……… 164

5-2《喵》 ……… 170

5-3《誰的一塊錢》 ……… 174

附錄 6 幼兒園實驗課程教案與作品 6-1 紙芝居實驗課程教案……… 180

6-2 幼兒園幼兒創作紙芝居故事……… 192

6-3 紙芝居實驗課程活動照片……… 209

附錄 7 國小學童環境教育紙芝居作品 7-1 《垃圾海》……… 212

7-2 《大海怪》……… 215

(12)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一、 從學校課程到實際演出

2008 年,筆者於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修習游珮芸老師開設的「日本兒 童文學」課程,課程中的一個單元,安排了「紙芝居實作」。當時,台灣一般民 眾對於紙芝居仍然相當陌生。回到任職的學校後,筆者將所習應運於教學上,在 當時幼兒保育系開設「說故事技巧」的課程,指導學生以紙芝居的方式創作與演 說故事,並為苗栗幾所偏鄉學校的學童實演。無論是修習課程的學生或聆賞故事 的小學師生,對於這樣一種「新」嚐試,都感到新鮮,對於紙芝居說演故事的魅 力,都感到不可思議。

經歷一學期的實作與實演的課程獲得頗好的成效後,2010 年 3 月,為使紙 芝居更加普及,在筆者任職學校的支持下,主辦了「全國紙芝居研習與競賽」, 開放大專校院與高中職校的學生參加,往後這個比賽每年舉辦,紙芝居漸漸在校 園普及1。但這種普及的程度,只限於大專校院與高中職校教保相關系科的學生,

大多數的學童,仍無緣聆賞紙芝居故事。於是,在筆者的運籌下,鼓勵亞太創意 技術學院兒童與家庭服務系的學生,以學生社團的方式,成立「紙芝居兒童劇團」。 2010 年 10 月 6 日劇團成立2,成立茶會上,筆者期勉:「紙芝居兒童劇團,就學 校而言,它是社團;就系上而言,它是課程。但我們不會以此滿足,我們要做這 片土地,這群孩子的劇團,期許不久的將來,能遍地開花。」

為了能「遍地開花」,為使台灣的孩子也有機會聆賞紙芝居故事,2011 年 2 月,筆者帶著2 位學生,展開了「紙芝居環台巡演」,以行腳的方式,搭乘火車 由南而北21 天 43 場的演出。往後,每年的環台演出,也成為紙芝居兒童劇團 的年度大事。至今,平均每年約有百餘個單位,提出邀演。

是因為一般學童、民眾,對於繪本已太熟悉,所以才對於紙芝居感到一種「陌 生化」的新鮮喜愛?又或者是紙芝居無論對於觀眾或演說者、創作者而言,本身 就有此魅力?

1 研習與比賽隔日,新聞媒體以「木箱+畫卡 幼教新法寶」為題報導。參見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0 年 4 月 1 日。網頁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384136。陳玉金也以「紙芝 居說故事在台灣」為題報導。參見童書新樂園電子報第16 期,2010 年 4 月 15 日。網頁 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B0001/171972/web/#02。

2 紙芝居兒童劇團大事記,參見附錄 1。

(13)

為了持續紙芝居故事的創作,為了進一步瞭解紙芝居的魅力所在(或可說筆 者自己也被其魅力所吸引。)筆者著手從日本的文獻資料,進一步深究紙芝居,

包括如何編創紙芝居故事、紙芝居圖卡設計、紙芝居演說技巧…..等等。

二、 從繪本閱讀讀到紙芝居演出

一般初接觸紙芝居的人,容易將紙芝居逕以為是「看圖說故事」的故事演說 方式。在前述筆者開設的課程中,初次嚐試紙芝居演說的學生,也常逕將繪本直 接轉印為紙芝居圖卡來演出。紙芝居,只是另一款單張的圖畫或繪本嗎?果真如 此,在日本,學童的閱讀活動,又何需兩者並陳呢3?起初,在推展紙芝居活動 或研習課程時,常令人感到「費事」的紙芝居舞台,其實就已呈現了紙芝居與看 圖說故事、繪本的差異。

由於紙芝居的演出,是將一套故事的圖卡,或十張或二十張不等,全數置放 於紙芝居舞台裡。演出者,依序一邊拉動圖卡,一邊演說故事。也就是說,這樣 的一種故事說演,得配用紙芝居的舞台來完成。紙芝居舞台,是這一故事說演形 式不可或缺的框架,這種對框架的需求,使得它有別於看圖說故事和繪本,而近 趨近於戲劇或影像的表演。從給幼兒的實演中更發現,紙芝居的舞台設計就是一 種在幼兒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動機」(motivation)。紙芝居的舞台設計有三 片門板,在演出之前門板是閉合的,開演時依次展開,類似舞台劇上的拉幕或序 曲。就需要「引起動機」的幼兒而言,這樣的舞台設計,經由門板的展開來發展 故事,其舞台設計本身就是一種「動機」。此外,紙芝居的舞台結構,類似一個 可開闔的箱子,也能引發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學習的興趣。

其次,紙芝居畫面的呈現,是來自於圖卡的拉動。而繪本的畫面呈現,則是 透過翻頁。繪本可供近距離的閱讀,而紙芝居需滿足較遠距離的觀眾。因此,它 們在圖像的設計和繪製上,也有各自的要求與差異。

以上,只是看圖說故事、繪本、紙芝居給我們最初印象上的差異。認真去從 日本的文獻資料與紙芝居作品中去細究,將更能發掘之間的差別。無論在學術的 研究上,或實務的作品創作、演出上,掌握紙芝居有別於看圖說故事與繪本的質 性,瞭解紙芝居所以自成為一種表演藝術的美學特質,遂成為紙芝居研究、創作、

或推展的至重要關鍵。

三、 從日本到台灣的歷史發展

筆者一方面深究紙芝居的美學特質,另一方面也爬梳紙芝居的歷史發展。原

3 後藤恭子〈絵本と紙芝居から見る心の教育〉指出,在保育所、幼稚園、圖書館的說故事場合,

除了運用繪本說故事,同時也讓孩子觀賞紙芝居。是文在探討繪本與紙芝居的相關運用後,更在

(14)

來在歷史上,台灣與日本的紙芝居早有過二次的接觸。先是在日治時期,日人運 用紙芝居在台宣揚國策與教化民心。戰後,紙芝居雖然從台灣消聲慝跡,荒棄壁 角4。但在1980 年代,台灣新民幼教圖書公司,又以幼兒園教材方式翻譯引進 日本紙芝居舞台與作品。

從 1930 年,出現較為成熟的紙芝居作品,距今不過八十餘年。在這八十餘 年間,紙芝居的形式沒有多大的改變,但它的運用卻展現出不同的面向。統括這 八十餘年的發展,略可區分為以下幾個面向:

(一)街頭紙芝居

先是在 1930 年代,作為街頭商販吸引客人的表演工具,簡稱為「街頭紙芝 居」。之後,直到1960 年代電子媒體的普及以及日本政治、經濟、社會生活型 態的轉變,街頭紙芝居才漸漸消聲慝跡5。至今,仍以珍貴的文化財被保留在某 些特定的節日或展覽時演出6

(二)國策紙芝居

早在街頭紙芝居開始興盛之時,1931 年爆發滿洲事變之後,日本陸軍機構 便留心紙芝居的機動性與傳播力。1932 年著手提倡活用紙芝居,舉辦紙芝居的 製作和演出,編纂頌揚軍國主義的紙芝居故事,激勵社會民心。1938 年蘆溝橋 事變後,更成立日本教育紙芝居協會,著力發行以協助戰事為訴求的國策紙芝居。

便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國策紙芝居的宣揚從日本內地被引進到殖民地台灣

7

(三)教育紙芝居

街頭紙芝居雖然廣受社會各階層喜愛,但同時卻也招致「故事內容低俗」、「販

4 呂訴上:「但是在台灣,光復後的畫片劇相反地無人問究而被淘汰。其用具一切被遺棄在各貨 物箱底或倉庫的壁角裡。」文中所說的「畫片劇」,即是紙芝居。參見呂訴上〈台灣畫片劇〉。聯 合報,1953 年 10 月 25 日第六版。

5 參照石山幸弘的分析,1958 年東京都內的街頭紙芝居業者,原尚有八百餘人,兩年後,銳減 僅剩三百五十餘人。街頭紙芝居凋零的因素眾多,遠自日美保安條約的訂定,日本採行的新經濟 政策,新社區型態的出現……等等,都使得街頭紙芝居漸漸走入歷史。參見石山幸弘《紙芝居文 化史》〈第七期 教育紙芝居の模索と発展〉,頁 172-173.。東京:萌文書林。2008 年 1 月 25 日 初版。

6 街頭紙芝居的雖然不復往昔,但現今大阪的三邑會仍傳承著街頭紙芝居的表演形式,昔日的街 頭藝人,也在特定場合或活動中,再現街頭紙芝居的表演模式。參見昭和館《紙芝居の世界》「紙 芝居の現在」。東京:株式会社メデイアパル。頁64。2012 年 3 月 22 日初版 1 刷。

7 台灣現仍留存日治時期發行的紙芝居書籍三種。《農村紙芝居の演り法》,臺南:末廣公學校紙 芝居研究部。昭和14 年(1939 年)2 月 20 日發行。賀東猛夫《紙芝居演出法-台灣に於於け る其の運動》。台南:紙芝居研究會。1941 年。大澤貞吉《紙芝居の手引》。台北:皇民奉公會。

1942 年。此三本書都在台灣發行,也記錄了日治時期紙芝居在台發展的概況。

(15)

售商品不衛生」的批評。8但不容諱言,這樣的演出對於孩童確有吸引力。最早,

今井よね將之運用於基督教的傳教上。不久,佛教界也出現了「佛教紙芝居」。 1943 年左右,由於美軍向日本本土發動軍事行動,各級學校開始疏散學生。因 為紙芝居的機動輕便,人人都易上手,遂被運用於人心的安撫上。9紙芝居在此 一時期,兼具有教化社會人心的功能,在資源缺乏,環境困苦的戰時,並進入校 園成為教學的教具。

(四)保育紙芝居10

與教育紙芝居略有不同的是,教育紙芝居兼具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保育紙 芝居則著力於幼兒發展與教育。雖然,也可將它視為教育紙芝居的一環,但在往 後的發展中,許多更多關心幼兒發展教育的學者專家的投入,以及出版社的發行 與推展。在「教育紙芝居」己完成了階段性的任務後,保育紙芝居是現今仍在發 展中的面向。1980 年代,台灣新民幼教社也曾援用,大量翻譯日本的紙芝居作 品,讓紙芝居成為幼兒園教材。事實上,本論中所探索2010 年成立的亞太創意 技術學院紙芝居兒童劇團的紙芝居推展活動,大多也可類歸於這個面向的發展。

台灣在歷史上這兩次與日本的紙芝居的兩次接觸,姑且不論其目的與成效如 何,都可算作是一種文化的交流。然而,卻因文獻散佚,並沒有留下太多的記錄,

殊為可惜。對照這兩度的接觸歴史,原來紙芝居兒童劇團的環台行腳並非首創11, 紙芝居進入幼兒園成為輔助教材,也早有往例可循。因此,本論的研究,當試圖 為兩度的紙芝居接觸,保留更多的記錄。也讓台灣未來的紙芝居推展,有本可循。

第二節 研究面向

本論分為三個主要部份:歷史、美學、實踐與推展。這是章節的劃分,也是 研究的面向。從文學史與表演藝術史的發展來看,任何一種新的文學形式或藝術

8 街頭紙芝居發展之初,因廣受孩童的喜愛,也倍受社會輿論的關注。有對紙芝居故事內容和手 法的批評,但也有認為它可以成為教育的輔助工具而主張應加以運用於教化運動的。參見姜竣《紙 芝居と〈不気味なもの〉たちの近代》。東京:青弓社。頁55。2008 年 2 月 15 日第 2 刷。

9 參見註 6,頁 30。

10 早在 1943 年,平林博《紙芝居の実際》便將紙芝居的種類分為:國策紙芝居、教化紙芝居、

新聞紙芝居、文化紙芝居、名作紙芝居、大東亞工作紙芝居、娛樂紙芝居、教材紙芝居、保育紙 芝居等九類。此一分類大抵依據紙芝居的故事內容質性類分。與本論所區四個面向,依歷史發展 脈絡而取,有所不同。平林博之分類,參見《紙芝居の世界》。

11 據賀東猛夫於《紙芝居演出法-台灣於其運動》書中記載,昭和十四年夏(1939 年),他與

(16)

表演,都不可能憑空而生。因此,從歷史的角度,將考索日本紙芝居的由來與發 展。一般咸認,紙芝居源於日本的「覗機關」、「寫繪」、「立繪」的轉變。這三者 都是故事演說的表演藝術。但就畫面上而言,紙芝居相較於前三者,可說是較為 簡易的。這一由繁而簡的歷史進程,或許便是紙芝居能普及與被廣為運用於各層 面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本論所更關注的是,在日本如此簡易而廣為大眾接受 喜愛的表演形式,從日治時期被援引來台後,又經歷了哪些發展?誠然,在1945 年日本結束台灣殖民統治後,紙芝居漸漸在台灣消聲匿跡了。但1980 年代,台 灣出版業新民幼教社曾大量譯作日本「保育紙芝居」的作品,卻何以不能如日本 一般再造風潮?繼而,在時隔三十年後成立的紙芝居兒童劇團,又將紙芝居,發 展出何種樣貌?

從歴史的發展上來看,台灣雖然有過機會接觸紙芝居,但對於紙芝居這一故 事表演形式可以說是相當陌生。近年來台灣大力推廣閱讀活動,許多故事媽媽在 幼兒園及小學教室擔任說故事志工,也有少數志工及教師,援用日本紙芝居來說 故事。可惜,限於語言的隔閡,對於紙芝居的認識,易將它誤認為「看圖說故事」, 甚而逕以「看圖說故事」的方式來操作,不能發揮紙芝居的戲劇效果。事實上,

紙芝居不單只是「說故事」,它更是一種戲劇表演。

唯有掌握該藝術形式的特質,方能將該藝術做淋漓盡致的發揮。因此,本論 從美學的角度,分由「畫面的設計」、「演出的的技巧」、「紙芝居形式」等,試圖 探究紙芝居的美學特質。並且比較,它與同為用圖文來說演故事的繪本有何異 同。

如前所述,2010 年,由筆者所發起,在大專校院幼保相關科系中所成立的

「紙芝居兒童劇團」以及參與者們,也是在對紙芝居的特質有一定理解後,才能 開展各種相關活動。可以說是一種理解知識後的行動。而或許,便也是在這樣的 行動中,更回過頭來充實對知識的理解。因此,本論第三部份「實踐與推展」, 將著力探討由「紙芝居兒童劇團」所推展的各項活動,包括環台巡演、研習與創 作、社區合作、幼兒教學等。觀察紙芝居在2010 後的台灣,發展出什麼面向,

它具有什麼樣的意義與價值。

成立於 2010 年 10 月的紙芝居兒童劇團,源於筆者於幼保系所開設的「故 事演說技巧課程」,以學生社團的名義向學校申請設立。隔年2 月,即由二位社 團學生,展開21 天 43 場次的環台活動。此後每年一度的環台巡演,成為該團 的重大活動。截至2016 年止,統計六年八圈的行程。本論第五章將回顧這一行 腳式的紙芝居演出與閱聽現場,探問台灣的學童、觀眾對紙芝居的印象與感受。

(17)

同時也探討,經歷六年的巡演,劇團有什麼樣的成長與創作12

第六章,則將觀察紙芝居兒童劇團與社區合作,舉辦研習與創作活動,激盪 出什麼樣的火花。這些作品13,是否掌握了紙芝居的美學特質?又或者在既有的 形式和內容上,另有新創?

無論是日本或在台灣,現今的紙芝居發展仍以「保育紙芝居」為大宗。所謂

「保育紙芝居」,原是以幼兒為閱聽者而演示的紙芝居故事。然而,有沒有可能 幼兒成為紙芝居故事的編繪者呢?2014 年,台灣繼幼托整合後,開始施行「新 課綱」,不同於以往「舊課綱」的學科教學模式,「新課綱」中著重於幼兒能力的 發展。特別在語文領域中,多所借用繪本與故事。在能力指標上,甚而期許幼兒 獨力或合力完成繪本的創作與各種故事的演示。相較於繪本,紙芝居的「簡易」, 對幼兒而言,或許更容易操作。2014 年,紙芝居兒童劇團與新北市菲力幼兒園 合作,做了這一初步的嚐試。本論第七章將觀察這一實驗課程,探討紙芝居在幼 兒園新課綱的語文教學中,能起著什麼樣的作用。14

綜上所述,經過歷史的、美學的、實踐與推展的探索,我們將能更清晰的呈 現紙芝居在各個不同的時代,所扮演的角色和任務。也更清楚它所具有的意義與 價值。它曾是最有效率的傳播媒體,它曾是最簡便易得的教學工具。但在電子傳 播媒體迅速普及,教學教法多元多樣的今天,我們仍然為它著迷、被它感動的原 因,或許便在於它給了我們其它媒體、工具所無可取代的共同記憶。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預期成果

本論著重於紙芝居與其在台灣的實踐與發展為研究對向。紙芝居的發展如前 所述,至今已八十餘年,在日本與台灣均發展出各種面向,瞭解它發展的軌跡有 助於認識它興衰的緣由。此外,紙芝居在近八十餘年的發展期間,以一種說故事 媒介被運用於政令宣導、社會教化、宗教佈道、育兒教育……等等各種場域,這 樣一個媒介有何特質,何以能歷久不衰,於今仍被在學校與教育的場域中被延續,

也有待從這一媒介本身的本質深入瞭解。因此,在文獻探討上,本論將分由歷史 的角度切入,來考索紙芝居在日本的發展與轉向以及紙芝居在台灣推展的過程;

另外也從美學的角度切入,剖析紙芝居作為說故事媒介,具備什麼樣的特質。

2010 年起亞太創意技術學院紙芝居兒童劇團的成立,將紙芝居廣為推展至 學校、社區、圖書館。這一推廣的成果,包括環台演出的過程、為環台演出所創

12 相關紙芝居故事創作,參見附錄 4。

(18)

作的故事,由劇團主辦或協助舉辦的研習與教學活動,以及經由研習活動所產出 的作品,都是本論研究探討的素材。從歷史的角度切入,觀察紙芝居從日本到台 灣發展的軌跡;從美學的角度切入,探討紙芝居在台灣推展所產出的作品,將能 更清楚地認識作為說故事媒介的紙芝居的本質。本論將由歷史與美學這兩個視角,

探索作為說故事媒介的紙芝居,它何以仍被延續傳承至今而未被淘汰,它以何種 樣貌被運用於各種場域。經由本論的探索研究,預期能有以下成果:

一、 呈現紙芝居在日本的發展脈絡。

二、 呈現紙芝居發展的各種不同面向。以及朝各種面向發展的內在動力。

三、 探尋日治時期,紙芝居在台灣的發展行跡。

四、 發掘紙芝居的美學特質。區辨紙芝居演出與繪本的異同。

五、 觀察 2010 年後紙芝居在台灣的發展與運用。

六、 探討紙芝居在當代的意義與價值。(以台灣為主)

(19)
(20)

第二章 日本紙芝居的興衰與轉向

第一節 紙芝居的源流

任何一種文學或藝術的產生,都不是一日一夕之間的事。紙芝居作為一種說 演故事的表演藝術,或就其文本來看視為一種文類,也一樣的並不是在一日一夕 之間誕生。它與各項文學、藝術的產生過程一樣,有其歷史發展的脈絡與各種因 素的激蕩與匯聚。本章,將細說從頭,探究紙芝居產生的諸多歷史因緣與作為一 種文學形式的內在發展脈絡。

目前所見,完整的紙芝居演出,包含三個要素:圖像、文本、演說。事實上,

這樣的演出模式在紙芝居之前的表演藝術中,也可窺見。它們分別是:「覗機關」、

「寫繪」、「立繪」。在這三種表演藝術上,都可窺見與紙芝居相關的質性或相似 的地方。茲先介紹三種表演藝術如下:

一、覗機關

覗機關是一種類似中國「拉洋片」的說唱表演。演出的舞台,是在木箱側鑿 上觀孔,並嵌上鏡片,將故事的圖畫(或人物、或景色)藏於木箱之中,演出者 一邊演唱故事,一邊轉換木箱中的圖畫。觀眾透過觀孔,一邊聽演出者所演唱的 故事,一邊觀賞木箱中故事人物或場景的變換。

此一表演藝術興起於 1662 年,幾經轉變,從原本大型的舞台孔箱,轉變為 小型孔箱,易於搬運架設,並於街頭演出。

二、寫繪

寫繪是一種運用幻燈機投影的表演藝術。演出者透過幻燈機將彩繪的故事角 色、物件、景色等等,投影在布幕上。同樣的,在技術人員操作幻燈機投影的當 下,另有其他人員擔任故事的演說,甚而有現場音樂的扮奏。觀眾一方面聆賞故 事的說唱,一方面觀賞布幕上的場景與角色。

此種說唱表演,源於 1803 年,並成為當時頗受庶民喜歡的娛樂。直至 1896 年,西方的無聲電影被引進日本,這項原本受庶民喜愛的大眾娛樂,逐漸被無聲 電影所取代。

三、立繪

當寫繪被無聲電影所取伐後,許多原本從事寫繪製作的板繪師、演員、落語 家於是失業或被淘汰。「立繪」便在此一歷史變革中,應運而生。所謂立繪,是 將故事角色繪製於團扇狀厚紙上,演出者手持團扇狀的故事角色,從舞台下方插 入,使角色出現於舞台上演出。它也是一種戲劇演出的方式,因此又被稱為「紙

(21)

人形芝居」。此一「紙人形芝居」也是「紙芝居」一詞的語源1

綜上所述,從 1662 年至 1892 年,這兩百餘年間陸續出現的上述三種表演 藝術,與現今的紙芝居相較,覗機關的圖像,是運用鏡頭和畫面遠近和角度的轉 換所呈現,是一種有富有透視感和立體感的畫面。寫繪的圖像,運用投影的技巧,

圖像富有光影的變化外,也能呈現動感的圖像。相較於前兩者,立繪的圖像則相 對的較為平面簡單,缺乏覗機關的立體感,也無法呈現寫繪的光影變化。可說是 一種圖像的簡化。儘管三者在圖像呈現上,巧妙各有不同,或精或簡,但三種表 演藝術都需要仰仗圖像,它們帶給觀眾的不單只是聆聽,更有觀賞。

第二節 紙芝居的興衰

「提到紙芝居,便令人想起『黃金巴圖』,說到『黃金巴圖』就令人想起紙 芝居。」2可以說,『黃金巴圖』是紙芝居故事中最受歡迎的一個。這個開始於1930 年由永松武雄所畫,以及陸續繪製的「怪盜巴圖(黑巴圖)」、披著紅斗篷帶著黃 金面具的英雄人物,讓當時的香煙也以「黃金巴圖」來命名。超大的人氣,甚至 出現了許多的偽作。

戰後的街頭紙芝居,則以加太ごうじ所畫「黃金バット」重新提振。並且超 越了街頭紙芝居的,以漫畫形式的「冒險活劇文庫」、電影、卡通、玩具等等,

在各式各樣的媒體中登場。加太ごうじ《紙芝居昭和史》3(昭和46 年)中提到:

我畫黃金巴圖,首先對於從昭和六、七年間以來的黃金的骨骸面具提出審 查。之後,連合軍側的負責人提出,在歐美骨骸是不好的象徵,為了迎合 孩童,當做修改。沒辦法,只好將骨骸面具改為佛象的黃金頭顱,留著稍 長的電燙長髮。之後,這樣電燙髮型的女性在街上多了起來,而街頭的紙 芝居小粉絲們便稱為「黃金巴圖姊姊」,黃金巴圖是如此的受到歡迎。(引 文為筆者中譯)

就如戰前在黃金巴圖風靡時,許多仿作紛紛登場,戰後的風潮中也有各式各樣的 黃金巴圖,不只以英雄的角色,也有惡人的角色。除了紙芝居,也有漫畫。甚至,

唱片、紙牌、玩具等等也都採用。從1930 年至 1960 年,此三十年間,可以說

1 參見石山幸宏,《紙芝居文化史》。東京:萌文書林。2008 年 1 月 25 日初版。頁 20。

(22)

是紙芝居最為興盛普及的時代,以下將分為戰時(1931~1945)與戰後

(1945~1960)兩時期介紹紙芝居的興盛與普及的狀況:

一、 戰時的紙芝居

紙芝居的出現並非一夕之間,也並非我們現今所見的樣貌。它的發源最早源 於「立繪」。所謂「立繪」是將圖形裁切後黏貼於棒子上,在舞台演出的一種紙 戲。並且不只是演出,也兼賣糖。這一形態成為後來觀看紙芝居的手法。在日俄 戰爭時期(1904~1905 年),許多失業的曲藝藝人和繪師等帶動「立繪」的流行。

1930 年左右,才轉變為一張一張的平面繪圖,成為街頭紙芝居的樣貌。4 從 1931 年興起的街頭紙芝居,到 1937 年左右發展最為興盛。其受歡迎的 程度甚至發行了唱片紙芝居。另一方面,街頭紙芝居的內容低俗也令人感到憂心,

今井よね等人發掘紙芝居的可能性,以教育紙芝居和印刷紙芝居的形式推展普及 全國。1938 年日本教育紙芝居協會成立,發行許多包含時局內容的印刷紙芝居

5

(一)街頭紙芝居的人氣與業者的整合

1930 年左右,以「平繪」形式演出的街頭紙芝居開始流行,當時「黃金巴 圖」最受到民眾喜愛,普及全國。由出租所尋找繪師繪製圖卡,演出者每日向出 租所更換,冒險的、悲劇的、漫畫的劇碼等等,在數個不同的場所演出,獲取賣 糖的收入。

當時,紙芝居內容的低俗性雖屢遭批評,但從更早以前,紙芝居的影響力就 被軍事當局器重。此期間,數個出租所集結成立「日本畫刻教育協會」並力圖提 升素質。

1936 年 5 月,依據警視廳調查,最盛時期約有 22 社 2250 人6。1937 年,

業者整合成立「大日本畫劇株式會社」。1943 年,大約尚有 9 社,隨著戰爭的引 爆,街頭紙芝居走向衰退。然「大日本畫劇株式會社」仍以印刷紙芝居的形式發 行了許多國策紙芝居。

隨著街頭紙芝居的人氣高漲,報紙對於紙芝居內容低俗、販售的糖菓不衛生 等也多所批評,引起輿論的關注。為此,顧慮對兒童造成的影響,有心以改善紙 芝居的品質為目標的業主組織「東京教話組合」、「東京寫繪業組合」、「童話連合 会」等等,紙芝居業主的組織化就此展開。

1931 年 9 月爆發滿洲事變之後,陸軍將具有教化手段的紙芝居加以運用,

1932 年提供軍國美談的劇本,舉辦紙芝居的製作、演出等等,吸引社會的關注。

加上,在街頭紙芝居的社會問題受到關注的背景下,紙芝居業者的整合和品質的

4 紙芝居的源流轉變,參見石山幸宏,《紙芝居文化史》。同註 1。

5 同註 1,頁 76。「日本教育紙芝居協會」的發跡。

6 同註 1,頁 73。「街頭紙芝居業者數」。

(23)

提升持續進展。此外,為了成為兒童教育・社會教化的補助教育機關,同年12 月文部省(現文部科學省)元政務次官安藤正純被推舉為會長,成立「日本畫劇 教育協會」7

(二)唱片紙芝居

從街頭紙芝居的草創期起,就有將紙芝居錄製成 SP 唱片的製作。結合電影 辯士般的配音與音樂、音效等元素,在唱片裡隨包含數枚小型的繪畫。在自己的 家裡,可以邊聽邊看,就能有街頭紙芝居的體驗。其中,尤以鈴木勝丸最為著名,

從戰前到戰後,發行紙芝居錄音的「勝丸調」博得群眾喜愛。

(三)教育紙芝居登場

街頭紙芝居雖然擁有高人氣,但由於內容低俗,招致許多批評。今井よね遂 運用紙芝居對孩童的吸引力,將紙芝居活用於基督教的傳教上。1933 年月成立 紙芝居刊行會,借用街頭紙芝居的運作方法,出借作品。1934 年,出版「紙芝 居的實際」(基督教出版社)8

之後,啟發全甲社出版幼兒雜誌的高橋五山,於 1935 年起,將紙芝居作為 幼兒園教材。接著,佛教界也誕生了「佛教紙芝居」。拓展了紙芝居的可能性。

不僅在學校,在各教育領域也都積極地運用紙芝居,1944 年,因實施學童 集體疏散的政策,教師也積極地將紙芝居運用在疏散地教育上,頗有成效。

所謂「學童集體疏散」是因應戰時,將市中心國民學校初等科3 至 6 年級生,

集體疏散到偏鄉以避空襲。紙芝居在疏散地因被視為一種有效的教育手段受到重 視。在當年10 月刊行的「紙芝居第 7 卷第 10 號」上,疏散特輯裡有以下一段 記述:

紙芝居的特性每每被認為是,不論何時、何地、何人都可以演出。而且,

以極簡單的形式,達到極大的效果。特別對兒童而言,絕對有效。雖然看 法上有些功利,但在缺乏經費,加上無法適應疏散地宿舍的狀況下,因其 形式簡單,誰者能演,對於疏散地的學童而言,要掌握一切可能的教育機 會,紙芝居再適合不過。9

(四)國策紙芝居

1938 年,以松永健哉為主成立「日本教育紙芝居協會」。1940 年起,在朝 日新聞社的資金浥注下,以「日本教育畫劇株式會社」為發行單位,協會的紙芝 居發行步上軌道。據說,光1942 年一年,就有 300 部出版品發行。10

日本教育紙芝居協會在製作教育紙芝居的組織中向來卓越,並且迅速地發行

7 同註 1。頁 54。

(24)

以協助戰事為訴求的國策紙芝居。這類型的紙芝居,除了在當時街坊編組的例會 上演出,也常運用於各種慰問活動上。

將受大眾喜愛的街頭紙芝居,活化運用,推展至學校教育的松永健哉,於 1935 年以各地學校為對象,開始發佈自行創作的紙芝居。之後,松永的紙芝居 運動,不單在學校教育推展,也推展向包括幼兒、青年、大人的教育,受到相當 的矚目。

1938 年,以日本教育紙芝居協會發展推廣,這個協會的活動,在日中戰爭 的背景下,陸續接受政府各省、局的委託,為傳傳國策,傾力地製作國策紙芝居。

1940 年,作為出版機構的日本教育紙芝居協會,在朝日新聞社的資助下成立日 本教育畫劇株式會社。隨著紙芝居業者遭到強制整合,活絡的各地區分部的活動,

以及政府公部門的收購,國策紙芝居推展向全國。

接著,其他教育紙芝居製作單位也發行國策紙芝居,單 1942 年就發行約 300 種。在戰時物資不足,用紙受到管制的情況下,仍有為數不少的紙芝居刊行,表 示紙芝居普遍被認為是有益於國民教化的教材。

二、 戰後的紙芝居

迎接終戰的來臨,各式各樣的媒體都得接受 GHQ(駐日盟軍總司令部)的 審查,紙芝居也不例外。其中,因為街頭紙芝居最早復興,又再次受到孩童們的 喜愛。終戰之後,沒有工作職缺的時代,相對的可以簡單從事的紙芝居工作者增 多,1950 年,全國增至 5 萬人11。此後,因電視普及的影響,街頭紙芝居走向 衰落。但是印刷紙芝居,以玩偶或學校教育被活用的紙芝居仍然持續刊行。另有 一部份,則透過現在的某些活動,將紙芝居視為文化資產,延續著街頭紙芝居的 傳統。

(一)紙芝居的審查

即使從戰前,紙芝居就受到各式各樣的審查,戰後也是。聯合國總司令部在 原審查印刷品、廣播、影像的映像部門外,增設負責審查紙芝居的部門。未經審 查的紙芝居,禁止使用。而既有的紙芝居作品,也需歸還出租所後再送審,經刪 改文章或脈絡後,才可續繼使用。

後因聯合國總司令部終止審查制度,以及對街頭紙芝居的內容低俗的批評,

1949 年,位於關西的近畿紙芝居協會首先開啟「自主規律」制定。1951 年起,

位於東京的紙芝居倫理規定管理委員會的紙芝居業者們,也開始制定「自主規律」

12

(二)街頭紙芝居的復興與衰落

1946 年 1 月,由加太こうじ繪畫,友達會出刊的「黃金巴圖」與日本畫劇

11 同上註。頁 54。

12 參見註 3。頁 137。

(25)

社的「少年伊格魯」,開啟戰後的街頭紙芝居。從事紙芝居的演說者,許多是戰 後復員或混亂時期的失業者,為了賺取生活費而從事紙芝居演說。

之後,作為聯合國總司令部的審查窗口而成立日本紙芝居協會,紙芝居的演 說者與日俱增。1948 年,東京約有 3000 人,至 1950 年,全國約有 5 萬人。但 是,隨著電視機的普及,紙芝居漸漸衰落13

街頭紙芝居雖然衰落,但紙芝居的魅力直到現在仍不曾止息。印刷紙芝居在 戰後,被運用於各個領域,曾經紙芝居以「冒險活劇文庫」的形式走進漫畫的世 界,反過來,卡通劇改陸續改編成紙芝居。著名的傳說故事或文藝作品,也以紙 芝居的形式演說。不論是娛樂作品或教育目的,紙芝居都被靈活地運用。此外,

大阪的三邑會,現今仍延續著街頭紙芝居的傳統。而且,類似梅田佳聲等人在各 種活動場合,仍持續演示街頭紙芝居的「話藝」。年輕的世代也對新紙芝居的形 態做了許多的探索。關於這些紙芝居的諸多發展面向,將在下一節中進一步考 究。

第三節 紙芝居的轉向

大約自 1955 年起,由於日本政治、經濟、社會、生活型態的轉變,使得紙 芝居的從業者與普及度,曾一度漸漸走向凋零。可喜的是,1962 年起,紙芝居 轉而以小學教材的型式進入校園,學者專家投注於紙芝居的推展、創作與檢討。

此後所出現的「教育紙芝居」,不同於戰時的「教育紙芝居」是以國民教育為中 心,1962 年起的「教育紙芝居」是以「學童」為中心而展開。由於本論的研究,

乃以兒童文學為重心,在這樣的立場上,本論以此一時期為「紙芝居的再興」。 茲先於本節中介紹這一再興的轉向如下:

一、高橋五山賞的設立

1962 年起以稻庭桂子為中心成立了「高橋五山賞」,每年頒發給年度紙芝居 印刷出版品的優秀者,鼓勵紙芝居的創作與出版14。從1962 年起直至 2016 年 止和計55 回不曾間斷15

二、以童心社為核心的推展

1969 年 11 月,創設「兒童的文化研究所」16。此後與童心社等相關團體合 作,擔任起全國的紙芝居關係情報中心的角色,並成為廣義的教育紙芝居的理論

13 參見註 2。頁 54。

14 同註 1。頁 173。

(26)

中心。尤其是,所內組織以「幼兒紙芝居研究會」為核心,策畫各種的紙芝居講 座與夏季研習會等等,積極地培養紙芝居的創作及演出者,在至今紙芝居文化的 傳承與延續上,他們的功績,獲得極高的評價。再者,在許多出版社紛紛從紙芝 居這個領域撤退時,業者中的童心社對紙芝居的推展仍不遺餘力,可說是另一個 核心。這兩個核心支持著紙芝居朝著「教育紙芝居」的方向發展。

三、神奈川縣立圖書館的推展

1980 年 11 月,神奈川縣立圖書館與縣內視聽學連盟開始主辦「手作紙芝居 評選會」,同時右手和子等的紙芝居實演研究會「拍子木」成立。以此為主軸,

結合全國各地支部的團體,至今仍持續推動紙芝居文化。17

1989 年 5 月,開始舉辦的「箕面紙芝居祭」,也是「手作紙芝居評選會」的 推展成果之一。大約與此同時,開始將紙芝居推展至日本以外的地方,包括越南、

佬沃等地。

到了 2000 年,在以神奈川縣立圖書館等為主體所主持的「手作紙芝居評選 會」的運作下,轉而成立「紙芝居文化推進協議會」,積極地持續進行評選活動、

理論研究以及普及活動的推展15。 四、茨城大學開設紙芝居相關課程

2003 年 4 月,石山幸弘與野村高秋在茨城大學教育學部佐佐木靖章教授的 指導下,以「兒童文學概論」為課程開始教授紙芝居的歷史與創作法。

2005 年 9 月起,矢部光德在日本兒童教育專門學校教授紙芝居的歷史、實 作、實演。此後,紙芝居成為正規的課程。特別是茨城大學的學生們,以「紙芝 居研究會」為中心,持續從事著學校內外的紙芝居推展活動。

五、舉辦全國性的紙芝居文化祭18

從 1986 年,由「兒童的文化研究所」的「紙芝居研究會」首次舉辦的「全 國手作紙祭」,自 1991 年第二回於東京都舉辦後,往後每二年分由全國不同的縣 市舉辦。2003 年在新潟縣長岡市,2005 年在神奈縣足柄群,2007 年在石川縣的 山城溫泉參與的人數達一仟人以上。2013 年在群馬縣舉辦後,隔年 2014 年旋即 在北海道劍淵町舉行。這樣的年度大會,不僅具有延續紙芝居文化的象徵指標,

更是紙芝居關係者的交流場域。

綜觀日本紙芝居發展,從街頭紙芝居發展之初,便因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

而被運用於社會教育、宗教傳道、國策宣導等各方面,發展出各種類型的紙芝居。

17 以下「神奈川縣立圖書館的推展」與「茨城大學開設紙芝居相關課程」,依據石山幸宏〈教育 紙芝居の模索と發展〉所整理。同註3。頁 172-174。

18 關於「全國性的紙芝居文化祭」,參見「全國紙芝居祭網站」,網址:

https://sites.google.com/site/kamishibainagano/home-1。

(27)

同時也因為街頭紙芝居,內容低俗和街頭零食不衛生等問題,引發教育人士的關 注,並進加以改善。不論是作為娛樂性質的紙芝居,或被運用為特殊目的紙芝居,

在戰前戰後,都以一種傳播媒體的姿態普及於社會。即便在審查制度的控管下,

仍然沒有扼制紙芝居的多元發展。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居家環境的改變,

新媒體的興起,紙芝居在1960 年逐漸淡出歷史的舞台。

作為傳播媒體媒體的紙芝居,看似被現今的電子資訊媒體所取代,事實上確 又不然。紙芝居從發展之初,便有許多關心學童教育的人士投以關注。當其他類 型的紙芝居逐漸衰微,轉向被運用於教育的紙芝居,卻仍然被延續至今。「高橋 五山賞」的設立、童心社的推展,都是以幼童為核心,獎勵或出刊紙芝居故事。

圖書館的推動、大學課程的開設,讓一般群眾深入認識紙芝居,並能手作紙芝居 故事。全國紙芝居文化祭的舉辦,則兩者兼而有之。紙芝居,以一㮔說故事的媒 介,被運用於幼童故事說演上,這一轉向,是紙芝居在發展之初就被賦予的資產,

也是作為說故事媒介的紙芝居,能被延續地運用在幼童教育上的主要動力。

(28)

第三章 紙芝居在台灣的推展運動

第一節 日治時期紙芝居的推展

日治時期台灣紙芝居的推展,大約始於 1935 年。大澤貞吉在《紙芝居の手 引》中,記述:

台灣的紙芝居大約始於昭和十年左右,台南的末廣國民學校試圖利用紙芝 居實行國語教育,用耳朵和眼睛同時接收國語教育的授課,借由聽故事陶 冶情操。台灣的紙芝居與內地低俗地以販售糖果為主的紙芝居有很大的區 別。(譯文為筆者自譯)1

由於這本「指導手冊」是由「皇民奉公會」出版,所以大澤貞吉所述,應可視為 官方說法。在這段記載裡,記述了幾個重點:

一、 台灣紙芝居的推展始於 1935 年末廣國民學校。

二、 末廣國民學校運用紙芝居進行國語教育。

三、 在耳目並用的情況下,不僅可以聽故事,還可以陶冶情操。

四、 台灣的紙芝居,有別於日本街頭販售糖果為主的低俗內容不同。

確實,相對於同時期的台灣,日本內地的街頭紙芝居,雖然較具娛樂效果,但也 因其故事內容和衛生問題,招致許多的批評。根據賀東猛夫《紙芝居の演出法》

記述,部份商販業者,反而將台灣視為未開發的處女地,渡海來台扣關。但同樣 也因為造成社會問題,在基隆發生孩童為了觀賞紙芝居,追隨紙芝居戲人演出,

徹夜未歸,家長找警察哭訴。更有紙芝居藝人以拍子木敲打孩童額頭,造成嚴重 傷害。短短兩年間,紙芝居業者便退出台灣市場,返回日本2

從大澤貞吉與賀東猛夫的記述看來,娛樂性的紙芝居在初上岸台灣不久,短 短兩年間,便宣告退場。加上當時的政、經局勢,與日本在殖民地推展皇民化運 動,台灣的紙芝居大多被運用於社會教化和政令宣導上。賀東猛夫分類當時活用 紙芝居的活動類形為3

一、 臺南市的各種宣傳

(一)愛國貯金宣傳

1 大澤貞吉,《紙芝居の手引》。台北:皇民奉公會。1942 年。頁 41。

2 參見賀東猛夫,《紙芝居演出法-台灣に於於ける其の運動》。台南:紙芝居研究會。1941 年。

頁77-78。

3 同上註。頁 230-239。

(29)

(二)各種記念日

(三)選舉肅正

(四)市民強步大會 二、 皇國精神會的保甲網

(一)事局認識

(二)皇民化運動 三、 宗教紙芝居

(一)基督教主日學校

(二)佛教佈教 四、 學校紙芝居

(一)幼稚園與國語講習所與學校

(二)青年團處女會與常會 五、 家庭紙芝居與壁講演練

這個分類,不單只是賀東猛夫的一隅之得,當時的紙芝居推展活動,是以組織的 方式進行,賀東猛夫本身也是學校教員,當時各地有許多學校教員,陸續自行組 織或加入研究會,以推展紙芝居運動。台灣紙芝居推展運動的發起,源起於這些 教育家。初期大概由南部開始發展,由南而北,向各地擴張。台南市的教員們,

組織「紙芝居宣傳隊」在各種活動上演出。1939 年夏天,甚至利用暑假在全島 巡演。這些大大小小的組織,最後於 1941 年臺灣紙芝居協會設立時,將各地的 組織統籌後,集其大成。4

近年來,日本神奈川大學日本常民文化研究所非文字資料研究中心,來台進 行田野調查,在目前收集的從 1933 年至 1944 年間,247 件流通於台灣的紙芝居 作品歸類,大致也是呈現出台灣紙芝居被運用於社會教化、國策宣傳的發展樣貌。

研究員新垣夢乃,依據這些作品演出的時間,整理出台灣紙芝居活動的發展歷程 為5

一、紙芝居活動的黎明期:基督教會相關的紙芝居活動 二、台南地區與末廣公學校的紙芝居活動

三、台灣各地教育相關的紙芝居活動。

四、司法保護相關的紙芝居活動

五、台灣日本教育紙芝居協會相關的紙芝居活動 六、紙芝居活動的擴大:占領地的宣撫工作 七、神社相關的紙芝居活動

(30)

八、皇民奉公會相關的紙芝居活動。

根據統計,當時加入台灣紙芝居協會的會員總數有 6335 人,而台灣當時的人口 約有 650 萬人。換言之,每千人就有一人是協會的會員,他們擔負著運用紙芝居 進行宣傳與教化的工作。

第二節 1980 年代新民幼教社的引進

日治時期結束後,台灣便鮮少再見紙芝居的演出。曹俊彥回憶6兒時上幼稚 園時的情景說:

幼稚園讓我留下最深刻的記憶是:又香又濃、帶點焦味的牛奶,以及陳美 瑩老師運用「紙芝居」說、演故事。……後來,可能是因為畫片破損後,

沒有新的來源補充,而從中國大陸來的教育工作者,可能也不知道紙芝居 這種東西,或者因為它東洋味太重,有一段時間,沒看到學校或幼稚園使 用紙芝居,也未曾聽聞有人談論紙芝居。7

紙芝居的存在,確時需要有相當的條件。如曹俊彥文中描述所說,要有故事圖卡、

要有演出者人,要有教育或文化工作者的關注,甚至和時代的政治氣氛也息息相 關。

原以為隨著日治時期結束也宣告謝幕的紙芝居,卻讓筆者無意間在一所幼兒 園的倉庫中發現。紙卡的大小是日本童心社出版B4 的大小,圖卡的背面印有中 文的紙芝居腳本。筆者檢視圖卡上印製的版權頁,尋訪版權頁上印的「監修:吳 玥玢」。原來,吳玥玢為私立蒙特梭利理想園幼兒園創辦人。筆者親自造訪理想 園,訪談吳玥玢,八十年代她確實協助當時新民幼教圖書公司出版中文的紙芝居。

這些紙芝居的故事在她的幼兒園所裡,仍偶有運用。訪談後,吳玥玢提供當年出 版的十七輯紙芝居故事如下:

生活習慣與健康(全套6 輯・各 10 場面) 1983 年 2 月出版 一、弄巧反拙摔一跤

二、小氣皮皮過生日 三、小咪的妙計 四、流星叔叔那兒去

6 〈曹俊彥記事〉:「1946 年,就讀永樂國小附設幼稚園,聽陳美瑩老師以「紙芝居」說故事,

接觸到日本的「紙芝居」及雜誌繪本。參見曹俊彥 口述、繪圖;游珮芸 採訪撰文《曹俊彥的私 房畫》。台北:玉山社。2012 年 11 月初版一刷。

7 文引《繪本棒棒堂》第十二期(2008 夏季號)。台東:國立台東大學 財團法人兒童文化藝術 基金會 共同出版。2008 年 6 月初版。

(31)

五、皮皮夢遊骨頭國 六、皮皮、小咪失敗記

動物生態與自然現象(全套6 輯・各 12 場面)1983 年 5 月出版 一、鳳蝶寶寶尋蜜記

二、小蜻蜓的誕生 三、電光一閃雷聲大響 四、好玩的海邊

五、小燕子再見 六、熊哥哥的冬眠

小小生物的世界(全套5 輯・各 12 場面) 1984 年 5 月出版 一、小螞蟻的冒險記

二、101 小蝌蚪 三、毛毛蟲找媽媽 四、蟬寶寶的誕生 五、牽牛花的家

十七輯的故事共分為「生活習慣與健康」、「動物生態與自然現象」、「小小生 物的世界」等三類先後出版。這些故事的原出版社,都是日本的童心社,但恐國 人不知紙芝居為何物,因為統翻之為「兒童圖畫劇場」。經吳玥玢引薦,筆者第 二次訪談,得同時訪問當時新民幼教圖書公司的創辦人吳旭初,他表示當時見日 本有紙芝居這樣的故事,對於幼兒教育是很好的教具,於是便自行著手將之中譯 出版,並推廣到幼兒園所。只可惜,出版這些圖畫劇場的成本較高,再加上演出 這些圖畫劇還需有紙芝居舞台,當時雖請木工師傅訂製一批,但價格昂貴。不容 易被大眾接受,所以出完19 輯故事後,便不再出版。

在這十七輯的「兒童圖畫劇場」中,的確不難發現發行人吳旭初對幼兒教育 的關注和用心。他希望台灣的幼兒也能有機會接觸紙芝居故事說演,也為幼兒園 教師提供在當時的台灣相當新穎的教材。在「生活習慣與健康」每輯故事中,除 了紙芝居圖卡,另附有一張圖卡,印有每則故事的目標、解說、指導要點。在其

「動物生態與自然現象」和「小小生物的世界」兩套中,也會在每則故事圖卡的 空白處印上「內容解說」和「指導要點」,提供教師作為補充教材。

八零年代,是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當時的經濟、社會環境應該都較日治時 期優沃穩定。紙芝居,曾以「兒童圖畫劇場」、「幼稚園教學教材」的姿態再現,

但很遺憾仍無法普及推廣,很快地又被遺忘在歷史的角落。

(32)

第三節 2010 年紙芝居兒童劇團的成立

一、 緣起

2005 年,和英出版社出版《紙戲人》一書,這本繪本以一位演紙芝居老爺 爺的回憶,帶出了日本紙芝居的發展。書中另附有夾頁,介紹日本的紙芝居。這 本繪本,是許多台灣讀者認識紙芝居,筆者也是。但筆者有機會親炙紙芝居則是 在2008 年進入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博士班進修的課堂上。

一如曹俊彥在〈說說紙芝居〉一文中所記載:

2007 年,台東兒童文學研究所游珮芸教授在她的日本兒童文學研究課程 中介紹紙芝居,秀出童心社的《三隻小熊的故事》,以日語和華語各演一 次給同學們看,並讓同學討論紙芝居的各種可能和它的優缺點。

2008 年元月二十二日下午,研究所同學運用游教授請木工製作的紙芝居 戲台,在台東兒童故事館,對小朋友實演自己手工繪製的圖畫故事卡。台 東兒童故事館是利用舊的日式房舍修整設立的,在裡頭演紙芝居,蠻對味 的。

筆者在2008 年的九月才入學,未能恭逢其盛。但卻有幸在第二年的課程中,從 游珮芸老師的課堂上,看到這些作品,並且也在課堂上試作二則紙芝居故事。

在台東大學進修的同時,筆者也在位於苗栗的親民技術學院幼兒保育系任教。

於是,便將紙芝居在開設的「說故事技巧」課程中,介紹給學生。學生們也多能 領會,並有少數幾位學生,便帶著用紙盒自製的紙芝居舞台,到偏鄉的圖書館說 演紙芝居故事。

2010 年 3 月,為將紙芝居更為推廣,使之成為系上特色課程,舉辦了「全 國第一屆紙芝居說故事比賽」8。比賽分為大專社會組與高中職學生組,一方面 展現我校學生的學習成果,另一方面也希望紙芝居能往高中職校推展。這年我校 的同學陳儒鈴、陳姵綾以〈我才不放手呢〉拿下了第二名的佳績。更有意義的是,

兩位同學於得獎之後,持續地編製其他作品,開始在幼兒園、圖書館、大學博覧 會、紙芝居研習會上展演紙芝居故事,同年5 月起,受到台北花栗鼠繪本館的邀 請,定期於館內演出9,也促成隔年花栗鼠繪本館舉辦了全國第一屆紙芝居研習 日暨比賽。在學校大力的支持下,往後四年,每年都舉辦了全國紙芝居故事創作 與演出的比賽,以獎勵紙芝居創作。

8 相關新聞報導參見附錄 2-1。

9 相關活動宣傳海報參見附錄 2-2。

(33)

二、 劇團的成立與活動推展

為了累積學習的成果,傳承紙芝居演出的經驗,2010 年 10 月,筆者帶領學 生以學生社團的規模成立「紙芝居兒童劇團」,劇團成立後,便致力於紙芝居的 創作、演出、研習、教學等活動。茲歸納如下幾類:

(一)紙芝居環台演出活動

劇團成立之初,筆者為劇團成員寫下勉勵的話,「要做這塊土地,這群孩子 的劇團,我們正在散播故事的種子,期許不久的將來能遍地開花」。本著這樣的 精神,劇團在2011 年 2、3 月間舉辦了第一次的紙芝居環台演出活動10。此後,

一年一度的紙芝居環台演出活動成為慣例,直到2016 年。雖然每年舉辦的環台 天數大約只有三週,二位故事姊姊每次能擔任演出的場次最多不過80 場左右。

但因這樣活動,運用了紙芝居的便利機動性,被譽為「活動的舞台」,將故事表 演帶往全國的社區、圖書館、文教單位、幼兒園、小學….等各級學校11。下章將 有專章探討。

(二)教育優先區夏令營活動

第一年的紙芝居環台活動後,筆者發現許多學童不止聽紙芝居故事,他們在 聽完故事後,還進一步地模仿故事姊姊說故事。借由紙芝居,也可以由學童來說 演,訓練他們口語表達的能力。甚而,進一步鼓勵學童創作說自己的故事,創作 自己的故事。故事的聽、說、讀、寫等能力,似乎都可以借用紙芝居來練習,於 是在苗栗縣政府經費的補助下,劇團首次以「夏令營」的規模,舉辦了「歡樂紙 芝居兒童夏令營」活動12,帶領國小學童學習紙芝居的說演與故事創作。

援引紙芝居夏令營的概念,劇團先後於 2011 年 7 月於台東賓朗國小、2015 年7 月於金門縣金沙國小,申請「教育優先區」的補助,於偏鄉國小舉辦。

(三)圖書館閱讀活動與文教單位研習活動

由於紙芝居故事演出普遍受到學童的喜愛,2011 年 7 月誠品文化基金會邀 請劇團,配合誠品行動圖書館到苗栗縣六所偏鄉國小進行演出,帶動偏鄉學童的 閱讀風氣。或許紙芝居同繪本一樣都適合學童賞閱,此後便有許多圖書館推展閱 讀活動時,邀請劇團合作,甚而在圖書館舉辦紙芝居的創作與演出的研習。

除了圖書館,愈來愈多的文化教育單位,也想嚐試運用紙芝居進行課程教學、

觀念推廣,因此筆者屢被邀請於圖書館、文化中心、博物館、幼兒園、國民小學、

中學、大專校院……等等單位推展紙芝居研習活動13

10 相關活動新聞報導參見附錄 2-3。

(34)

(四)海外紙芝居活動

紙芝居兒童劇團在台灣成功的推展經驗,也屢受海峽對岸青睞。2013 年筆 者帶領劇團成員,受邀前赴深圳參與「海峽兩岸閱讀劇場紙芝居藝術坊」14,將 在台灣的紙芝居活動經驗,與故事創作心得,分享給對岸的學前教育的教師。旋 後在書伴我行香港基金會的邀請下,再轉赴香港,為基金的推動閱讀的志工辦理 紙芝居工作坊,並在香港數所幼兒園舉辦紙芝居演出15。2015 年 4 月,筆者再 度帶領劇團成員前往中國廣州、江西,十所設有學前教育系科的職業學校進行交 流。

紙芝居兒童劇團成立以來,在幼兒園、學教、圖書館,從研習、教育、到與 社區合作,各種紙芝居的推展活動,不下日治時期的紙芝居運動,將紙芝居推得 更遠更廣更深,這些成果與作品,都將是本論所研究探討的素材。

14 相關活動專題報導,參見《兒童文學家》夏季刊,第五十期。台北:中國海峽兩岸兒童文學 研究會。2013 年 9 月。

15 相關活動報導參見附錄 2-7。

(35)
(36)

第四章 紙芝居編創與演出的美學特質

第一節 紙芝居與繪本的異同

紙芝居源於日本江戶時代,1930 年代成為日本的庶民娛樂。芝居,在日文 漢字中是「戲劇」的意思,「紙芝居」,就是借由紙人偶為角色來演出的一種戲劇 表演。現代的紙芝居,則運用平面紙卡來取代紙人偶,將角色、場景直接繪製於 紙卡中,再於紙芝居的舞台上做演出。

近年來,這一種原為日本民間的表演藝術被廣泛的運用在幼兒園的說故事活 動和學科教學上。究其原因,略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一、幼兒喜愛故事,樂在故事中學習

紙芝居作為一種戲劇表演,「故事」仍然是它的核心。舉凡神話、歷史、小 說、人生百態都是它取材的範圍。在愈來愈重視學齡前教育的現代,當然也可以 針對幼兒,編寫適合幼兒聆賞的故事,讓喜愛聽故事的幼兒,樂在故事中,在故 事中學習。

二、紙芝居的舞台設計就是一種在幼兒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動機」

(motivation)。

紙芝居的舞台設計有三片門板,在演出之前門板是閉合的,開演時依次展開,

類似舞台劇上的拉幕或序曲。就需要「引起動機」的幼兒而言,這樣的舞台設計,

經由門板的展開來發展故事,其舞台設計本身就是一種「動機」。此外,紙芝居 的舞台結構,類似一個可開闔的箱子,也能引發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學習的動機。

三、有別於其他類型的戲劇演出,紙芝居的演出只要一個人便可完成。

一場戲劇的演出從劇本、排演、舞台設計、燈光、服裝、道具製作等等費時 費力,所需投注的人力物力相當可觀。同樣是戲劇演出,紙芝居的演出,從劇本 編寫到演出可由一人獨立完成。幼教老師可以依照自己的教學需求,自行編導故 事。另外,由於舞台小,機動性高,不受場地限制,在一般教室課堂上便可讓學 生聆賞戲劇的表演。

基於上述三點原因,紙芝居被廣為運用在幼兒園中不無道理。近年來台灣大 力推廣閱讀活動,許多故事媽媽在幼兒園及小學教室擔任說故事志工,也有少數 志工及教師,援用日本紙芝居來說故事。可惜,限於語言的隔閡,對於紙芝居的 認識,易將它誤認為「看圖說故事」,甚而逕以「看圖說故事」的方式來操作,

不能發揮紙芝居的戲劇效果。事實上,紙芝居和繪本,都不單只是「看圖說故事」,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Now, nearly all of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wire S since it has a much lower resistance than the light bulb. The light bulb does not glow because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i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level of the variables to pension reform,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job characteristic,

This kind of algorithm has also been a powerful tool for solving many other optimization problems, including symmetric cone complementarity problems [15, 16, 20–22], symmetric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mentioned above, the following chapters intend to make a study of the structure and system of The Significance of Kuangyin Sūtra, then to have

• A teaching strategy to conduct with young learners who have acquired some skills and strategies in reading, through shared reading and supported reading.. • A good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students in learning in inequalities with one unknown, as well as to collect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nd errors in problem solving..

Therefore, this study will be preliminary information gathered by literature review related to quality of service refers to the heading, through depth interviews, exp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