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台灣邁入「高齡少子化」社會之際,老年人口數不但以驚人的速度攀升,

也對社會帶來了不小的衝擊。老人為主要構成家庭結構類型的角色,而且其居住 安排不但對老人本身日常起居上有很大的影響力,也會間接影響家人的生活作息 與相處模式,縱使不能表示何種居住型態對老年人而言是最適的,但其中卻間接 隱含了重要的經濟意義,例如老年人獨居或僅與配偶同住情形增加時,是否可反 映出老人在健康、經濟等方面具備獨立自主的能力,因此我們應密切關注老人的 居住型態。

本文旨在探討,因全民健保制度的實行補助了老人部分的醫療支出,間接造 成的所得補貼使老人在經濟狀況更能獨當一面下,是否會顯著影響老人獨居或僅 與配偶同住機率。本研究採用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 狀況長期追蹤調查」共五年的 Panel 資料,並使用評估政策之「差異中的差異」

(Difference-in-Difference)方法進行迴歸分析,除了探討全民健保與老人居住安 排兩者之間的關聯,亦加入受訪老人之社經變數、代表健康及經濟狀況之解釋變 數、長子(女)社經變數作進一步的分析。

實證結果發現,雖然在全民健保實施後比全民健保實施前,老人獨居或僅與 配偶同住機率會顯著呈增加,但其政策效果對老人獨居或僅與配偶同住機率並無 顯著影響,且在加入越多解釋變數後,分散政策效果的情形會越明顯。在全民健 保實施後,雖然老年人在全民健保上獲得醫療支出補助的比例很高,且健保醫療 的申請費用佔可支配所得的比例也不小,但這並不是主要構成老年人改變其居住 安排的誘因,反而是傳統觀念為影響老人居住型態的主因,因此全民健保制度的 實施對老人居住安排並無顯著影響。

另外,我們發現有幾個因素會對老人的居住型態有重大影響。當受訪老人為 本省人或外省人時,皆獨居或僅與配偶同住機率比其他省籍高,且老人居住在都

市或北部地區時也較不易獨居或僅與配偶同住。雖然台灣已深受西方文化影響,

但父母大多數還是將子女視為年老後的最終依靠,尤其是兒子,所以當兒子個數 越多時會越不易獨居或僅與配偶同住。在婚姻狀況中,老年人在已婚下且配偶健 在時較易獨居或僅與配偶同住,這是因為夫妻雙方不但能彼此照顧,在心靈精神 上也通常依靠彼此,因此配偶的存在對老人而言的重要性更是不容小覷。老人實 際的居住型態也會隨其理想的居住偏好邁進,當獨居或僅與配偶同住偏好傾向越 強時,其實際居住型態會越偏向獨居或僅與配偶同住。再者,老人在經濟能力越 強下其獨立性也越強,因此老人在有工作或擁有資產時較不用依賴他人的幫助,

也較易獨居或僅與配偶同住。父母最親密的家人通常為子女,因此子女也為影響 老人居住安排之關鍵,我們發現子女在已婚及沒有固定工作下,老人獨居或僅與 配偶同住機率會上升。

本論文有別於以往的文獻,將「醫療保險」與「居住安排」作一結合,並確 實描述出健保造成的間接所得補貼如何影響台灣老人居住安排,但目前仍有兩點 無法克服之處,第一,本文採用「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 查」研究之縱貫面五年的 panel 資料,因為受訪樣本較少,使得在估計全民健保 政策對老人居住安排影響的政策效果並不顯著;另外,本文亦將受訪老人的居住 型態細分成〝獨居或僅與配偶住〞、〝與子女同住〞及〝與其他人住〞三種型態,

並用 Multinominal Probit model 作迴歸分析,不過卻因樣本數過少而無法估計。

第二,本研究採用五次調查問卷的內容並無統一,因此在整理受訪者資料時有些 重要變數會因歷年問卷問項的問法不同,退而求其次採用相關性強的替代變數,

如受訪老人的所得資料,因 1989 年及 1993 年是問受訪者月收入資料,在 1996 年、1999 年及 2003 年又轉變成年收入資料,因問項及收入級距的不同而無法採 用。若可在克服以上資料不足之處,本文期待未來能朝此議題更進一步探討,相 信會有更多的了解與發現。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羅紀瓊(1987),「近十年來台灣地區老人家庭結構變遷之研究」,台灣經濟預測,

18(2),83-107。

陳肇男與史培爾(1990),「臺灣地區現代化過程對老人居住安排之影響」,人口 變遷與社會經櫅發展研討會論文集,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535-551。

關華山、齊力、陳格理與陳覺惠(1992),「臺灣老人居住安排與居住問題之研究:

兼論三代同堂」,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籌備處研究計劃報告。

陳肇男(1993),「臺灣地區鰥寡老人之居住安排」,中國社會學刊第十七期,

163-179。

連賢明(1994),「台灣老人的居住選擇」,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研究 所。

陳肇男 (1996),「台灣地區老人之居住安排與經濟奉養」,人口學刊,17,59-81。

陳妙盡(1996),「影響老年人居住安排因素之分析」,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研究所。

陳肇男 (1998),「台灣地區老人居住安排之改變及其影響」,研究彙刊,9(2),

364-375。

陳肇男(1999),「老年三寶:老本、老伴與老友:台灣老人生活狀況探討」,中 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經濟研究叢書。

劉志文(1999),「安養機構老人生活適應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大 學輔導學系。

鄭凱文(2002),「台灣家庭金錢移轉與居住安排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台北 大學。

劉訓蓉(2003),「台閩地區老人居住安排與健康照護之研析」,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7),「家庭收支調查系列」。

胡雅茜(2006),「台灣老人醫療服務需求與居住安排之實證研究」,碩士論文,

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

許圭芳 (2006),「孝道觀念與子女居住決策之台灣實證」,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二、英文部分:

Cecilia Tomassini and Douglass A. Wolf (1999), “Stability and Change in the Living Arrangements of Older Italian Women,1990-1995,” Aging Studies Program Paper, 19:1-15.

Dora L. Costa (1997), “Displacing the Family: Union Army Pensions and Elderly Living Arrangement,”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Dora L. Costa (1998), “A House of Her Own: Old Age Assistance and the Living Arrangements of Older Nonmarried Woman,”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72(1):

39-59.

, 105(6): 1260-1292.

Eric Edmonds、Kristin Mammen and Douglas L. Miller (2004), “Rearranging The Family? Income Support and Elderly Living Arrangements in a Low Income Country,” Journal Human Resources, XL

Gary v. Engelhardt、Jonathan Gruber and Cynthia D. Perry (2005), “Social Security and Elderly Living Arrangements: Evidence from the Social Security Notch,”

186-207.

Journal Human Resources

Linda G. Martin(1989), “Living Arrangements of the Elderly in Fiji, Korea, Malaysia, and the Philippines,”

, XL(2): 354-372.

Demography

Won, Young–Hee and Lee, Gary R. (1999), “Living Arrangements of Older Parents in Kore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Family Studies, 30: 25-50

, 26(4): 627-643.

Yoshinori Kamo and min Zhou(1994) ,“Living Arrangements of Elderly Chinese and

Japanese in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56: 544-558.

Chao-Nan Chen(1998), “Change of Living Arrangement and Its Consequences among the Elderly in Taiwan,” Proceedings of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9(2): 364-37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