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4

第五章 結論

古典拓樸學中「點」只是一種「區間」的特例,但在以往發展出的各種時間 數列模式中,不論是線性或者非線性大多都以單時點的資料為主,文獻中對於區 間型式時間數列則較少探討,而且由於目前社會現象多變、人類情感複雜,簡單 的線性模式往往無法符合人類現實生活的需求,因此本研究中提出了一個有別於 傳統時間數列的方法,以門檻自迴歸模式來配適區間資料,建構出一套非線性型 式的區間時間數列,將點預測中門檻轉折點的概念推廣到區間模式的建構上,如 此一來,除了保留了本身區間的模糊性,亦能呈現出資料中結構改變的特性,同 時也使得一般單點值的門檻自迴歸成為本模式的一種特例,不但包含了轉折的精 神,也將樣本做了更貼切的詮釋,適用範圍則更加的廣泛。

雖然過去已有專家學著針對「來臺觀光客人數」與「新臺幣兌美元匯率」提 出研究,然而以非線性的區間模式來預測並不多見,因此本文透過建立兩者之區 間資料,分別以非線性的門檻自迴歸以及傳統線性 ARIMA 模式來比較,最後以 模糊理論為基礎,計算區間誤差進行預測效度評估比較,研究結果我們可以發現 在三種模式的預測中以「左右端點」或以「中心點半徑」兩種區間定義法之效果 差異並不大,但是在預測結果上「非線性」確實優於「線性」,而且對於資料呈 現向上增加趨勢的「來臺觀光客人數」而言,使用以「時間點」分段的 TAR 模 式較佳;然而對於資料呈現上下擺盪趨勢的「新臺幣兌美元匯率」而言,使用以

「變數」區分的 SETAR 模式較佳,不過就整體而言,若我們以 IMPE 為評估標 準比較可以發現,在三種模式中「來臺觀光客人數」的預測皆較「新臺幣兌美元 匯率」準確,我們歸咎其原因,或許是因為近年來臺灣並未發生重大的天災或疫 情,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推廣觀光產業,使的「來臺觀光客人數」呈現持續向上成 長的趨勢,其走勢顯得較為單純,然而相對於觀光客人數的穩定,台幣的升貶與 強弱則受到其它國家的匯率、國際投資熱錢流向、外銷競爭力與外匯存底餘額等 諸多因素的影響,造成「新臺幣兌美元匯率」的走勢相對地顯得十分地波動,太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5

多可能的變數增加了預測上的誤差,因此未來若能考慮與其有關的變項,或許會 有更準確的預測結果。總之若我們要能精確預測區間資料未來的變化,就必需掌 握資料的屬性,考慮其相關的變數,找出其中可能的改變轉折之處,並選擇恰當 的配適模式,如此才能有效的預測其未來的走向。

隨著全球經濟開放,國際間貿易頻繁,使的各國間匯率波動幅度甚巨,對於 各層面產生的連動效應,造成之影響十分地廣泛,若政府或企業能掌握其未來走 勢,則對於促進國家經濟穩定或規避投資風險將有正面的助益,而台灣因為本身 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及多樣化人文景觀,再加上處於亞太地區的交通樞紐位置,

國外旅客來台觀光或在台轉機相當的便利及頻繁,若能充分把握契機,透過觀光 客人數的預測,政府才能有效的完成相關規劃,使旅遊市場的供需達到平衡,創 造可觀的經濟效益。

未來可能研究方向與建議:

一、本研究中的區間資料皆假設為均勻分配,中心點定為左、右端點平均值,然 而實際情形應該並非如此單純,未來若能考量每個區間中的不同分配,如常 態分配、指數分配等,將其納入預測模式當中,相信應該能更貼近區間資料 真實的變化。

二、本文假設左、右端點之間、中心點、半徑之間互為獨立,並未考量其間可能 的相關性,若將兩者間的關係納入考慮,則模式該如何建構?

三、除了門檻自迴歸模式,目前還有許多非線性的方法,如雙線性模式、指數型 自迴歸模式等等,嘗詴其它的預測法或許會有不同的結果。

四、「觀光客人數」與「匯率」兩者之間是否具有關聯性?能否以轉換函數模式 (transfer function model)建構兩個區間資料之間的預測模式?

五、生活中有許多的區間資料都可能具有結構改變的特性,未來或許能將本研究 模式應用在其它的領域上,如天氣預報、股價預測等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6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 交通部觀光局 (2002)。觀光客倍增計畫。

[2]. 交通部觀光局 (2002)。觀光政策白皮書。

[3]. 交通部觀光局 (2007)。旅遊台灣年計畫。

[4]. 交通部觀光局 (2010)。中華民國年觀光年報。

[5]. 吳柏林 (1995) 時間數列分析與導論。台北:華泰書局。

[6]. 吳柏林、張建瑋 (1996)。非線性時間數列的分類與預測。第三屆三軍官校 基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98-214。

[7]. 吳柏林 (2000)。模糊數學與統計應用。台北:俊傑書局。

[8]. 吳柏林 (2005)。模糊統計導論:方法與應用。台北:五南出版社。

[9]. 沈中華 (2000)。40 分鐘學會匯率危機預測。台北:新陸書局。

[10]. 李榮謙 (1999)。國際貨幣與金融。台北:智勝文化。

[11]. 阮正治 (1996)。遺傳演算法在非線性時間數列結構改變之分析與應用。國 立政治大學統計系碩士論文。

[12]. 林茂文 (1992)。時間序列分析與預測。台北:華泰書局。

[13]. 林原宏 (2006)。模糊統計。台北:五南出版社。

[14]. 程友梅 (1995)。轉折型時間序列的認定。國立政治大學統計系碩士論文。

[15]. 張新發 (1996)。遺傳演算法在門檻自迴歸模式(d,r)值估計的應用。國立政 治大學統計系碩士論文。

[16]. 楊奕農 (2006)。時間序列分析-經濟與財務上之應用。台北:雙葉書廊。

[17]. 賈昭南 (2002)。國際金融實務與理論。台北:華泰文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7

英文部分:

[1]. Chang, S.K. (2007). On the Testing Hypotheses of Mean and Variance for Interval Data. Management Science and Statistical Decision 4(2), 63-69.

[2]. Chatfield, C. (1993). Calculating Interval Forecasts. Journal and Business & Economic Statistics 11(2), 121-135.

[3]. Chen, S.M. (1996). Forecasting enrollments based on fuzzy time series. Fuzzy sets and systems 81, 311-319.

[4]. Huarng, K. (2001). Effective lengths of intervals to improve forecasting in fuzzy time series. Fuzzy sets and systems 123(3), 387-394.

[5]. Hsu, H.L. (2008). Evaluating forecasting performance for interval data. Computers and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 56, 2155-2163.

[6]. Kashia, M., Hejaz, S.R. and Bijari, M. (2008). A new hybri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d fuzzy regression model for time series forecasting. Fuzzy sets and systems 159, 769-786.

[7]. Kreinovich, V., Nguyen, H.T. and Wu, B. (2007). On-line algorithms for computing mean and variance of interval data, and their use in intelligent systems. Information

Sciences 177, 3228-3238.

[8]. Ludermir, T.B. (2008). Forecasting models for interval-valued time series.

Neurocomputing 71, 3344-3352.

[9]. Nguyen, H.T. and Wu, B. (2006). Fundamentals of Statistics with Fuzzy Data. New York:Springer.

[10]. Römer, C. and Kandel, A. (2000). Statistical tests for fuzzy data. Fuzzy sets and systems 72(1), 1-26.

[11]. Tong, R.M. (1978). Synthesis of fuzzy models for industrial proces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neral Systems 5(4), 143-16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8

[12]. Tsay, R.S. (1991). Detecting and modeling non-linearity in univariate time series Analysis. Statistica Sinica 1(2), 431-451.

[13]. Tseng, F.M., Tseng, G.H., Yu, H.C., and Yuan, B.C. (2001). Fuzzy ARIMA model for forecasting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Fuzzy sets and systems 118(1), 9-19.

[14]. Tseng, F.M. and Tseng, G.H. (2002). A fuzzy seasonal ARIMA model for forecasting. Fuzzy sets and systems 126(3), 367-37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