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68

第五章 結論

一、分析傳統中國科舉考試官員相關規範對現代考選制度的可能影響

科舉考試制度對於傳統中國社會和文化有重大的影響,不僅對於傳統中國的 官僚體系有積極的維繫作用,在科舉制度至今也仍影響東亞鄰近中國的國家,例 如日本、朝鮮、越南。即使科舉制度在清末(公元 1905 年)被廢除,但現代社 會公務員的考選制度亦是從科舉制度演變而來。最直接的證據就是我國考選部闈 場的工作規則與工作程序,對於試題出擬和閱卷的作業流程與傳統中國鄉、會試 闈場內,受卷官的分卷方式、彌封的關防設計、對讀的校對工作有非常工度的相 似性,雖然因應數位時代有所調整和精簡,但是在規範的目的和邏輯上皆延續了 清代的規範。考試制度於當代的發展而言,從我國保留考試制度,並且從憲法第 18 條對人民有應考試服公職之權的保障,以及憲法第 83 條,規定考試院為國家 最高考試機關,掌理考試等事項。在一定程度上即是肯定考試制度的掄才功能。

並且目前的考選制度除了公職人員,我國目前對於專業證照的考取制度,亦受到 傳統中國考試制度的影響。

然而要比較傳統中國與我國現代的考試制度仍然有相當的複雜性,但為了探 討清末的變法是否使清代法律制度消失這個問題,筆者認為仍可以從「相似事務 的相同規範目的」的比較方面做嘗試。我國現代考試制度廣泛應用在各類公職人 員的考選,以及證照的發給,考試制度應用的多元性比清代有過之而無不及。但 是以考試制度選拔負責審判工作的司法官考試,與傳統中國負責審判工作州縣官 的科舉,兩者之間的比較即是一個嘗試的可能104

以下對於我國目前的司法官考試與清代科舉鄉會試的比較,將使用本論文對

104 陳惠馨、顧忠華,〈論傳統中國的法律教育—以法體系之價值內涵為中心的學習制度〉《清華 法學》,第 9 輯法律現代性‧法學教育專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年,頁 9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74

科舉考試法規範設立的核心目標。本論文在參考學者對於清代科舉法規範的相關 研究後,考量清代科舉法規範自順治朝以來不斷受到實務的挑戰而有所回應和調 整,直至嘉慶、道光年間逐漸形成定制,因此將分析的重點放在道光 29 年的《欽 定禮部則例》。

本論文以《欽定禮部則例》為中心,探討清代科舉相關法規範的整體分析與 彼此交互關係,發現在傳統中國分別由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掌理的行政 組織架構下,除了主要承辦貢舉事務的禮部之外,各部院的則例另外有與其業務 相關的規則,例如:吏部的《欽定吏部處分則例》〈科場〉、戶部的《欽定戶部則 例》〈雜支‧科場經費〉、禮部的《欽定禮部則例》〈儀制清吏司〉卷 50 至卷 101、

兵部的《兵部題准武場條例》、刑部的《大清律例》〈吏律‧職制〉「貢舉非其人」、 工部的《欽定工部則例》〈公廨〉鄉會試修理貢院、科場應用器具相關規範;各 項事務下若有更為繁複的規範,則由主事該部另修「條例」、「全書」等規範。例 如:禮部在《欽定禮部則例》〈儀制清吏司〉卷 50 至卷 101 學校與科舉事務有

《欽定學政全書》與《欽定科場條例》;《欽定科場條例》在更細節的事務又有《磨 勘條例》、《翻譯科場條例》的更細緻規範。透過本論文第二章對於《欽定禮部則 例》與《欽定科場條例》規範架構的分析,發現兩者之間可以有相互參酌的補充 關係,並且從其規範架構發現清代禮部的規範將「科舉」與「學校」放在一個流 程的脈絡下,對學校、教育、科舉制度有一個整體的規範想像,甚至可以視為是 中國歷史上書院官學化的最終呈現。因此清代各種關於「貢舉」、「科舉」的規範 中,對於考選資格、詳細的出題範圍、試題作答的文書規則等制度規範較為省略。

但從「學校」、「學政」等規範內容可以發現清代的學校制度對於學生的教育有定 期試藝的考核機制、學籍和學額的相關規範,以及對學生「文體」、「文藝」的基 礎訓練,更有頒行書籍的規定。在清代的規範體系下這些規則在「學政」與「學 校」階段就被訂定,所以要充分理解清代科舉考試的規範意義,可以參酌「學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75

「學政」的規範內容作為補充。並且清代對於武舉考試、繙譯科考試逐漸形成制 度化的過程,亦是清代統治者將科舉取士的制度充分應用的體現。

本論文第三章分析,承辦科舉考試的禮部在《欽定禮部則例》將鄉、會試官 員相關的規範放在〈鄉會試考官同考官〉、〈鄉會試入場官員供事人役附〉二卷,規 範內容主要說明各種鄉、會試官員開列與選任的資格和程序。本論文在第三章以

《欽定禮部則例》的分類為基礎,另外分析《欽定禮部則例》所附「恩榮宴圖」

與「會試宴圖」的座次所呈現的從屬關係,再參考《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則將鄉、

會試官員分為:「考官」、「同考官」、「董理重員」、「執事員役」的分類,並且考 量「執事員役」有從官員選調者,亦有另外招募的書吏與士兵。是以將分類定為:

負責出擬題目與主要閱卷的「考官、同考官」、負責監察事務的「董理重員」、負 責科舉考試庶務的官員「執事官員」、負責打理闈場基礎庶務的「供事人役」四 類。透過分析《欽定禮部則例》〈鄉會試考官同考官〉、〈鄉會試入場官員供事人 役附〉二卷的規範,發現清代對於負責科舉鄉、會試試務人員的規範重心是各種 考試事務人員的選派,包含:何種資格可以擔任該試務工作、該事務工作的需用 員額、以及選任的相關程序。其中鄉、會試考官選派時更是以密題方式為保密手 段,並且除了明文規範各種禁止出派各省的考官於赴任途中任意與他人交往會面,

更在考官派赴的期程上壓縮時間,以減少有心人士蓄意與出派的考官接觸並且交 通關節的可能性。

本論文第四章關於清代科舉鄉、會試官員的監督與懲處機制。在科舉鄉、會 試的監督機制上,發展出由考試方式選拔考官的考差制度以避免科舉鄉、會試的 主考官在閱卷取士的過程中,因為自身的學問有限以致於無法辨別試卷優劣,進 而產生取捨不當 的結果影響考選結果的公信。以及要求應考的士子與負責鄉會 試試務的官員自行開出迴避名單的迴避制度,並且清代迴避的範圍擴及子弟、親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76

族的廣泛層面是歷朝未有的嚴格。在閱卷工作方面,磨勘與搜落卷制度則是科舉 考試試務工作的自我檢視的機制,透過闈內工作人員彼此間的反覆的校對工作,

以避免負責的試務官員在特定流程的故意或過失行為,導致科舉取士不公的情況。

關於清代科舉鄉、會試官員的懲處規範則有行政類型的《欽定吏部處分則例》

卷 27〈科場〉以及刑罰類型的《大清律例》〈吏律‧職制〉「貢舉非其人」(含 8 條例文),處理科舉鄉、會試官員的不當行為。《欽定吏部處分則例》卷 27〈科場〉

針對承辦科考各項流程、科場各類儀制的官員應如何作為依據承辦考試的流程有 明確的規範,例文中多是依照程度以「罰俸」、「降級」、「調用」等方式制裁,同 時也有承辦官員權責的劃分。在制裁的措施亦會提及其他規範的適用與補充規定,

同時也說明不受《欽定吏部處分則例》規範的承辦官員,但參與科舉試務工作的 人員應當如何論處。科舉鄉、會試的刑罰方面,主要適用《大清律例》〈吏律‧

職制〉「貢舉非其人」,該規定於明代時僅規範:貢舉非其人,及才堪時用應貢舉 而不貢舉者,應受杖刑,並且罪止杖一百。所關係到的士子之知情同罪。不知情 則不處罰。主司考試不以實者則受減等的處分。但清代規範除了大幅地提高科舉 舞弊的刑罰強度,分析新增的例文可以發現對於舞弊的刑為態樣與人員皆有更詳 細的規範。另外對於歲、貢生考試、生員錄送的程序、應考資格與身分的規範;

要求未被錄取士子不得在主考官無過失的情況下抗議的規範;以及負責監察的提 調官應嚴加監督試務與不應有鼓勵或縱容舞弊行為的責任,並且也有要求知情者 必須舉報,或者一同處理試務者須相互監督的規範設計。透過本論文第四章的分 析,可以發現清代科舉鄉、會試對於官員的監督和懲處機制,為回應應考士子與 科舉考試制度的需求,順治至道光各朝對於科舉鄉、會試官員的選取以及監督方 面皆有創設或改良制度的努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77

三、研究展望

本論文著重於清代科舉鄉會試法規範的研究,期望後續能以清代科舉鄉會試 相關法規範的沿革為重心,對於清代科舉鄉會試的規範變遷以及制度化的過程進 行補充。對於清代從順治到道光年間,科舉考試制度因應政治與社會的發展,不 斷改革和修正的過程以及運作實務進行研究。相關的第一手文獻,在國立故宮博 物院的《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全文影像資料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 言研究所的《內閣大庫檔案》都有與本論文研究相關案件的史料,例如:承辦考 試官員的任命摺件、各鄉會試考試的試錄、各省鄉試奏報考試結果的摺件,以及 則例中以小字加註相關例文的原始摺件等,皆能更全面地瞭解清代科舉考試制度

本論文著重於清代科舉鄉會試法規範的研究,期望後續能以清代科舉鄉會試 相關法規範的沿革為重心,對於清代科舉鄉會試的規範變遷以及制度化的過程進 行補充。對於清代從順治到道光年間,科舉考試制度因應政治與社會的發展,不 斷改革和修正的過程以及運作實務進行研究。相關的第一手文獻,在國立故宮博 物院的《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全文影像資料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 言研究所的《內閣大庫檔案》都有與本論文研究相關案件的史料,例如:承辦考 試官員的任命摺件、各鄉會試考試的試錄、各省鄉試奏報考試結果的摺件,以及 則例中以小字加註相關例文的原始摺件等,皆能更全面地瞭解清代科舉考試制度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