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結論

根據研究目的、結果與討論,歸納出下列結論:

一、 研究對象健康概念四個分量表中,以調適性健康概念得分最高,

其他依序是安寧幸福性健康概念、功能/角色性健康概念、臨床 性健康概念。此外,研究對象健康概念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呈顯 著正相關,即健康概念愈明確者,其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執行愈 佳。

二、 研究對象健康行為自我效能四個分量表中,以健康責任得分最 高,其他依序為營養、心理安適、運動。此外,研究對象健康行 為自我效能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呈顯著正相關,即健康行為自我 效能愈高者,其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執行愈佳。

三、 研究對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六個分量表中,以生命欣賞得分最 高,其他依序為社會支持、健康責任、壓力處理、營養行為、運 動行為。而社會人口學變項中的性別、年級、父母親教育程度、

父母親婚姻狀況、父親職業等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上有顯著差 異,其中運動行為男生得分高於女生,社會支持及健康責任則為

98

女生高於男生,而年級較低者、父母親教育程度較高、父親職業 為專業人員或行政人員、父母共同生活者之整體或部分得分愈 高。

四、 研究對象健康行為自我效能、健康概念、年級、父親職業對健康 促進生活型態具有正向預測力,四個變項能解釋健康促進生活型 態 70.5%的變異量,顯示出研究對象健康行為自我效能愈高、健 康概念愈正向、年級愈低、父親職業為專業人員或行政人員者,

其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執行愈佳。

第二節 建議

依據研究結果,提出下列建議:

一、對教育方面之建議

(一) 父親職業是國中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重要預測因子之一,因此 建議學校能加強父親職業類別為第四類及第五類者之親職教 育,以提升家長對學生健康的關注,並針對父親職業類別為第 四類及第五類的學生加強健康促進及健康教育。

99

(二) 加強三年級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健康責任」。

(三) 國中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以生命欣賞得分最高,而運動行為表 現較差,由此可知國中生尚未培養規律運動的習慣,因此建議 學校主管人員、教師及衛生保健相關人員應增強國中學生的運 動態度、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並能提供運動支持性環境。

(四) 國中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會受到其健康概念與健康行為自我效 能之影響,因此學校教育及衛生保健相關人員應增強國中學生 對健康概念的瞭解,並加強其健康行為自我效能,以協助學生 建立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二、 對學術研究方面之建議

(一) 本研究僅以臺匇縣某國中為研究樣本,因此無法推論至其他學 校的國中學生。研究方法採用橫斷式調查,因此在因果關係的 推論上有所限制。未來研究可增加研究母群體或針對不同的學 生群體進行比較,並進行長期追蹤研究,以使研究結果更具代 表性。

(二) 本研究僅針對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健康概念及健康行為 自我效能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相關進行探討,建議未來研究 可加入社會支持與情境的影響,作更深入的探討。

100

(三) 目前關於健康概念、健康行為自我效能及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 量表,多為成人所設計,較少針對青少年使用的量表,建議未 來發展符合臺灣地區青少年使用之量表。

10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