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章依據第四章的結果與發現,提出結論與建議,全章共共分成 兩節,第一節為結論,第二即為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旨要探討國小教師將擬題教學帶入一般課室中數學課程 安排的情形,以及擬題教學下孩子「數學溝通」能力的表現,並且指 出教師在進行數學擬題教學後的教學省思和面臨的挑戰。本節以「課 程」、「教師」以及「學生」三方面下結論。

壹、 課程方面

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中,特別強調學習領域的課程統整,這種教學 型態的改變對教師而言是一個衝擊,過去教師對教學普遍存在「教室 王國」的迷思,對教師和教材間的交互關係有著重大的考驗,教師究 竟是要「教教材」還是要「用教材教」?所謂「教教材」是指將教材 當作學習的目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對教材精熟;「用教材教」是 指教材為學習的工具,教學者透視教材所要傳達的旨意,進而設計達 到教材旨意的學習方式,也留給學生適度的空間做彈性學習。本研究 者秉持著「用教材教」的教學改變理念,認為教師也為課程的設計者,

善用「九年一貫課程」中百分之二十的空白課程,將擬題教學的特徵 融入現行課程設計,以教科書中的教材為課程設計的範本,考慮學生 的個別差異和迷思概念,利用擬題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建構學習,培養 主動學習與探索的態度,為本研究的宗旨所在。

本研究選定國小三年級「數與計算」的部份做探討,利用擬題教 學讓學生討論辯證學習,打破傳統教學中枯燥乏味機械式的運算課 程,讓學生所有的「數學動作」都成為有意義的操弄與思考,對於學 生釐清數概念與正確計算有很大的幫助。再者,透過以教科書為主的 課程編排做教師適切的佈題,佈題的形式上與學生的「次文化」互相 呼應,活潑生活化,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且誘導其思考探索,佈題 的實質上是將教學內容作邏輯思考的引導,配合著課程流程分析圖將 課程中「延續性觀念」的單元合併一起進行擬題教學,順應學生擬題 討論內容做引導,將延伸概念無形中帶出,對於學生專注思考和解決 題目的學習成效有顯著的正成長。

貳、 教師方面

傳統課室中教師不願意學生有太多的發言是因為怕上課時間不 夠,所以學習只是教師單方面的灌輸,而造成「教師本位」的教學;

擬題教學中以「學生本位」的教學模式讓數學課堂能讓學生做有效的 討論與學習。經過本實驗的研究,發現當學生做「無謂的發言」與「非 數學性的討論」時,教師以「淡化」與「引新主題」的教學技巧是非 常有效的引導方式;當學生「心不在焉」時,教師以「複述關鍵話語」

與「反問想法」是拉回學生學習思緒最有效的方法;討論中若發生「人

身攻擊」的爭執時,教師以「幽默」的態度來提醒學生要擁有尊重態 度,幽默也是化解爭執最好的催化劑。學生若有延伸概念的發言,教 師要抓住時機作引導,讓學生可以自行以舊有知識做鷹架建構出新概 念,這也是擬題教學的最高層次的理想。因此,在本研究中認為:教 師對於教學單元需要了解學生的先備概念以及現在課程與後來課程 的相關性,如此教師引導佈題與歸納學生的討論才能切合時宜,對於 診斷學生擬題的錯誤以及解題的迷思時才能「正中下懷」。

參、 學生方面

在常態分班的班級,學生程度有高有低,經過本研究教學過程之 後,同學之間形成一股「互補」的學習風潮;「領導型」的同學互相 會討論激發,指導「學習型」與「模仿型」的同學,「學習型」與「模 仿型」的同學透過模仿與觀摩同學的擬題與解題以及傾聽同學的說 明,也慢慢進入狀況,增加學習成效。學生主導學習的過程,整個學 習是學生主動參與,有別於「填鴨式」的灌輸教學。討論辯證的態度 養成之後,學生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是積極用心,主動虛心的求教,

學生沉浸在「樂於學」的學習風氣中。

而本研究的結論是:經過長時期的討論學習,整個教室的上課風 氣是活潑與開放的,學生可將心中的問題與意見毫不顧忌的說出來,

因為學生有足夠學習上的安全感,學生心中有著「就算說錯也是給予 全班一個學習的機會」的信念,「不怕錯」的數學學習態度是讓學生 獲得進步的最大原動力。

第二節 建議

本節以「對數學課程教材的建議」、「對實行擬題教學教師的建議」

以及「對未來研究方向的建議」三方面做說明。

壹、 對數學課程教材的建議

現行教課書是用「螺旋式」的編輯方法編輯數學課程的內容,不 同種類的學習內容互相穿插,在這樣的課程教材安排下,學生要做數 學的內部連結是很困難;本研究是讓學生在擬題教學中得以自行建構 數學概念,再以原概念為基礎做「延伸性概念」的學習,所以數學教 材以「螺旋式」的編輯方法編輯對擬題教學是一大困難處;本研究者 建議:至少在同一學期中,同類型的數學概念單元可以編排在一起,

也可以用「以大單元連結各相關類型的小單元」的方式編排,讓教學 者引導學生做數學概念的內部連結較完整有系統。本實驗進行時教學 者自行私下挪動單元順序,會影響到全學年的教學進度與測驗的範 圍,必須事先在學年會議中做協調與溝通,是非常費心又費力的。

貳、 對實行擬題教學教師的建議

教師一直是擬題教學的重要角色,教師本身除了專業知能要精進 成長外,教學過程要尊重學生,教學心情要愉悅,以「縮小自己」的 眼光審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就容易用正向支持的態度鼓勵學生主動學 習;培養自身的幽默感,用自信的教學帶給學生豐富的學習,是擬題 數學教學非常重要的動力。

參、 對未來研究方向的建議

首先是建議研究高中部份(九到十二年級)與大學部分的數學擬 題教學,因為文獻中至今少有研究發表,是未來想繼續從事擬題教學 研究者的一個待開發領域。第二,家庭親子擬題教育的可行性與限 制,在歷年的研究中也少有發表,所以是未來想繼續從事擬題教學研 究者的一個待研究的主題。第三,實施數學擬題教學後,學生在數學 學習成效與其他學科學習成效是否有相關存在,也是未來想繼續從事 擬題教學研究者的一個方向。最後,本研究以「數與計算」的部份做 長時期的擬題教學研究,對於日後有興趣從事擬題教學研究的研究 者,可以從「量與實測」、「圖形與空間」、「代數」等方面做長時期的 擬題研究。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呂玉琴(1996)。數與計算教材設計對分數概念的處理。國立嘉義師 範學院八十四學年度數學教育研討會。

李承華(2002)。擬題活動對國小五年級學生掌握數學文字題語意結

構與解題之影響。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台北。

吳芝儀、李奉儒(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吳進寶( 2005)。國小五年級擬題教學之研究~以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為

例。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高雄。

林文生(1996)。一位國小數學教師佈題情境及其對學生解題交互影

響之分析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

北。

林生傳(1997)。教育社會學。高雄:復文。

林群雄(2004)。

『教』與『學』之成長實錄-擬題活動教學融入國小 三年級數學課堂之行動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

專班碩士論文,高雄。

林德宗(1999)。擬題活動在國小五年級數學教室裡的應用。國科會 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NSC-88-2815-C-023-001-S)。

坪田耕三(1987)。生動的算術。日本:國土社。

周幸儀(2002)。國小二年級數學科合作擬題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 台南師範學院碩士學位論文,台南。

孫秀芳(1997)。國小二年級學生加減法擬題能力之研究。國科會補 助大學生研究專案成果報告(NSC-86-2815-C-023-005-H)。

翁嘉英(1988)。國小兒童解數學應用題認知歷程。國立台灣大學心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徐文鈺(1996)。不同擬題教學策略對國小兒童分數概念的解題能力、

擬題能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