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計準則應著重協助建築師建立正確之思考模式,有系統地從安 全觀點評估基地潛力與限制條件、解釋設計方案優劣、反省錯 誤、累積專業經驗,將建築物個案之安全防範元素,作具有創 造力之組合,妥適應用智慧建築安全防範設備。

三、 進階功能之智慧建築安全防範設備具有自動報警、電腦輔助犯 罪偵查等特性,其嚇阻犯罪功能不僅只於提升「社區監控力」:

1960 年代開啟之一系列環境設計預防犯罪(CPTED)研究,

經過 30 年之發展,主要偏重在以建築設計手法提高自然監控所 需之可視性,強調藉由社區道路形式、建築物與鄰房間開窗位、

社區領域範圍之明確界定等建築設計可控制之因子,提高犯罪 行為「被社區居民看見之機會」,進而發揮守望相助嚇阻犯罪之 功效。

近年發展之智慧型影像分析監控技術(IVS),可在儲存畫 面的同時,系統主動同步分析畫面內容,發出警示訊息。甚至 在監控進行過程中,利用 ICT 技術,主動即時針對畫面內容,

與警察局之犯罪資料庫資料進行比對分析,將片段資訊進行整 合,其功能已由以監視攝影畫面作為犯罪證據,擴大至至主動 報警、輔助犯罪偵查等功能。

第二節 建議

附錄一 新加坡內政部「加強建築安全準則手冊-建築物安全防範設 備」

附錄二 美國國土安全事務部「建築物防恐脆弱度評估清單」

本研究摘錄美國國土安全事務部(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於 2008 出版之「保護現有商業大廈使用者和建 築物免受恐怖襲擊」一書,其中「建築物防恐脆弱度評估清單」供 建築師及相關專業者之參考。

資料來源: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U.S.),

Incremental Protection for Existing Commercial Buildings From Terrorist Attack: Providing Protection to People and Buildings:

Providing Protection to People and Buildings,2008

附錄三 期初審查意見回應表

全人員二者之功能差異性,是

發言要點 回應 設置錄影監控設備有相關法

律問題。

八、會議結論:

本次會議與會同仁之寶貴意見,請各計畫主持人納入後續研究參 採並修正內容,使研究成果更為豐富完整。

九、散會:(上午 11 時 00 分)

附錄四 期中審查意見回應表

相關文獻探討採大面積集中

發言要點 回應

整合。 以納入。

八、結論:

1. 與會專家學者意見,請各案主持人參採辦理或妥予回應,納 入最後之成果報告;有關期中與期末報告審查會議之審查意 見,應以回應表之方式逐項回覆,並詳實呈現於期末成果報 告之附錄中。

2. 本次 3 案之期中報告審查原則通過,請掌握後續之研究期 程,確實完成各項計畫之執行,充實研究內容,完成成果報 告書之撰寫與印製。

九、散會:(上午 11 時 20 分)

附錄五 期末審查意見回應表

圖 2.5 等應為研究探討之對象,

發言要點 回應

者參考。

設計準則之用詞可再研究是否採 用手冊等其他更為妥適之名詞。

本 研 究 成 果 主 要 供 建 築 師 使 用,參考國內、外建築師實務用 語以設計準則較為普及易懂。

第二章表 3.2 中分項指標「社區 管理與巡守隊」之評估標準,建 議 將 定 時 定 點 巡 邏 改 為 定 點 巡 邏,實務上不定時巡邏比定時巡 邏有嚇阻效果。

修正該用語並非本研究探討範 圍,建議將另轉知有關計畫主持 人參考。

八、結論:

1. 與會專家學者意見,請各案主持人參採辦理或妥予回應,納 入最後之成果報告;有關期中與期末報告審查會議之審查意 見,應逐項回覆並詳實記錄,附於期末成果報告附錄中。

2. 本次 3 案之期末報告審查通過,請掌握最後研究期程,確實 完成研究內容,修正並完成成果報告書之撰寫與印製。

九、散會:(上午 11 時 50 分)

參考書目

14.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電氣分會,智能建築新技術,中國建築工業 出版社,民國 99 年。

15. 王娜等,智能建築概論,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民國 99 年。

16. 賴銘昌,「空間型構與汽車竊盜之關聯性研究-以台灣某都市為 例」,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民國 94 年。

17. 盧建霖,「公有地下停車場之環境犯罪預防設計-以台北市為 例」,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民國 98 年。

18. 許錦標,樓宇智能化技術第 3 版,機械工業出版社,民國 99 年。

19. 莊嘉文,建築設備概論,詹式書局,民國 73 年。

20. 吳讓治,建築設備概論序,詹式書局,民國 73 年。

21. 周鼎金,建築設備,茂榮書局,民國 86 年。

22. 經濟部,i236 智慧生活科技運用計畫網站,

http://www.i236.org.tw/

23. 2011 全球智慧城市高峰論壇,智慧科技服務模組於未來城市之 應用-以 i236 計畫與源雄智慧社區為例簡報資料,民國 100 年。

24. Oscar, N., Create Defensible Space, U.S. 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 Office of Policy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1996

25. Hillier, B. Can streets be made safe? Urban Design International 9, 31-45 ,2004

26. Barbara A. Nadel,Building Security: Handbook for

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McGraw-Hill Professional;

1 edition,2004

27. Shengwei Wang,Intelligent Buildings and Building Automation,Spon Press; 1 edition,2009

28. Andrew Harrison ,Intelligent Buildings in South East Asia,

Taylor & Francis; First edition,1998

29. Walter T. Grondzik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for Buildings,Wiley; 11 edition , 2011

30.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Security Planning and Design: A Guide for Architects and Building Design

Professionals,Wiley; 1 edition,2003

31. Vaughn Bradshaw ,The Building Environment: Active and Passive Control Systems,Wiley; 3 edition ,2006

32. Linda O'Shea ,Design and Security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 33. James M Sinopoli ,Smart Buildings Systems for Architects,

Owners and Builders, Butterworth-Heinemann; 1 edition ,2009 34.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U.S.),Incremental

Protection for Existing Commercial Buildings From Terrorist Attack: Providng Protection to People and Buildings: Providing Protection to People and Buildings,2008

35.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U.S.),Reference Manual to Mitigate Potential Terrorist Attacks Against

Buildings,2003

36. Guidelines for Enhancing Building Security in Singapore,

Homefront Security Division-Ministry of Home Affairs,2010 37. Enhancing Building Security-The Fight Against Terror

Singapore’s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Homefront Security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Thomas Telford Publishing, 200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