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智慧建築安全防範設備定義

第三章 智慧建築安全防範設備空間設計準則之研擬

第一節 智慧建築安全防範設備定義

一、 智慧建築由「自動化綜合管理」轉變為「國家資訊高速公路」

節點發展歷程

美國康乃狄克州哈特福特市於 1984 年 1 月完工之「城市廣場大 廈」(City Place Building)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幢智慧建築(圖 3.1),建築高度 163 公尺、地上 38 層樓,除地面層為商店外,主要 作商業辦公使用,設計人為美國著名之 SOM 建築師事務所,該建築物 使用電腦將建築物內之空調、給水、防火、防盜及供電系統進行「自 動化綜合管理」,並對建築物使用者提供語音、數據等資訊服務,創 造舒適、便利、安全之環境。(王娜,2010)

圖 3.1 美國康乃狄克州城市廣場大廈

(圖片來

源:http://keepitupdavid.wordpress.com/2011/05/16/piles/)

後因 20 世紀末各國重視電腦及網路科技發展之未來發展趨勢,

尤其美國柯林頓政府於 1993 年公布「資訊通信基礎建設行動綱領」

( The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An Agenda for Action),該綱領包括三大部分:網路實體的建設(即建構「資訊高 速公路」)、建立資料庫、應用軟體研發及推廣,透過稅率鼓勵私人企 業籌建「資訊高速公路」、研發先進電腦與超高容量高速網路、電子 資料庫來改善全國資訊應用基礎環境,並以「可負擔價格」提供所有 美國國人使用。在此之後,「資訊高速公路」之建設成為日本、歐州、

新加坡等先進國家資訊科技建設之重要任務,台灣則在 1994 年 9 月 設置行政院「國家資訊通信基本建設專案推動小組」。而智慧建築作 為資訊高速公路重要節點之一,也因此成為 21 世紀建築設計之時代 性課題之一。

二、 現行建築法規欠缺建築設備整合規定,各設備單元之間無法透 無關之單一裝置或設備(Single apparatus)。

2. 第二階段 1980 至 1985 年代:將建築物內之安全、進出控制、空 調、電話、傳真、電視等,視為各自獨立、彼此無關之單一功能、

3. 第三階段 1985 至 1990 年代:已可進一步將建築物內之安全、進 出控制裝置整合為保全及進出控制多功能系統裝置或設備;電 話、電視則整合為影像多功能系統裝置或設備。

4. 第四階段 1990 至 1995 年代:將敷設於建築物內之裝置或設備分 別整合為建築自動化、通信二大系統,並能與遠端監控、可傳遞 地聲音、資料之細胞通訊技術進行整合,以便與建築物外部服務、

資訊連結。

5. 第五階段 1995 至 2000 年代:透過電腦整合之敷設於建築物內之 裝置或設備(Computer integrated building, CIB),並可透過 網路進行管理或工作。

6. 第六階段 2000 年代之後:藉由智慧型網路組合,逐漸形成智慧地 區/城市。

圖 3.2 Harrison「智慧建築金字塔」模型

(圖片來源:Intelligent Buildings:Design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根據以上智慧建築之理念,及現行建築設備之定義,本研究認為

「智慧建築安全防範設備」應具有三種涵義:

1. 首先,以透過電腦整合敷設於建築物內之裝置或設備,並可透過 網路進行監視控制。

2. 其次,具有感知環境負荷變化之能力。

3. 最後,則是即時因應環境負荷變化,使安全硬、軟體裝置及服務 運轉最佳化。

依以上涵義本研究將「智慧建築安全防範設備」定義如下:

「指透過電腦及網路將敷設於建築物之進出控制、入侵報警、攝 影監控等安全硬體裝置、相關軟體及服務進行最佳化整合,使建築物 具備主動感知、防止及紀錄危險事件,確保建築物內使用者生命及財 產安全之設備。」

第二節 智慧建築安全防範設備空間設計準則原理 一、 建築安全防範空間計畫要素及設計思考流程

關於建立安全防範系統之基本要素有許多學說探討,包括:

1. 四要素說:打消(Deny)、阻擋(Deter)、延遲(Delay)、偵 防(Detect)(黃富源,2006)

2. 三要素說:探測(Detection)、延遲(Delay)、反應(Response)

說(中國建築學會建築電器分會,2010)

3. 環境設計預防犯罪三原則說(CPTED):出入口控制、視覺監 視、領域強化。

4. 十要素說:欺敵(Deceive)、阻擋(Deter)、預見敵意

(Anticipate)、打消(Deny)、偵防(Detect)、延遲(Delay)、 評估(Assess)、救援部署(Deploy)、抵銷(Neutralize)、

減緩(Mitigate)(Sewell,2004)

為便於建築設計者能應用以上原則,發展有利於安全防範之 建築設計方案,本研究將建築安全防範空間計畫要素,簡化為於 人身安全事件發生前、中、後,七大安全防範要素,並列舉可應 用之建築設計手法及機械手法,如表 3.1 所示,建築設計者可先 依該計畫要素研擬整體建築安全防範空間計畫,再進一步決定是 否選用建築設備?並進行設備空間細部設計。(表 3.1、圖 3.3)

表 3.1 建築安全防範空間計畫要素 (anti-removal design)

增加牆厚、加強

圖 3.3 建築安全防範空間設計思考流程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 建築設計方案安全評估方法

建築物設計人可在完成初步建築設計方案時,以風險管理方 法進行評估方案之安全性,其中,資產價值與起造人、所有權人 或住戶投資於建築物之經費、以及建築物造破壞所導致之損失有 關,而威脅發生可能性與犯罪率、恐怖攻擊活動頻率因素有關、

以上二者並非建築設計可控制之因素,惟可參考式 2.1,藉由調整 建築設計方案以減少建築物之脆弱度(表 3.2)。

風險=資產價值×威脅等級×建築脆弱度

表 3.2 建築脆弱度評估項目

街道、人行道、建築物人車入口應清楚地界定公眾私人禁止

項 次 脆 弱 度 評 估 因 子

5.2 確保只有授權人員可接近供水設施 5.3 設計備用電源供應設備空間

5.4 是否有多個電話和備用通信服務設備空間?

5.5 水、電、通訊等重要維生管線應採隱埋、設備箱保護設計。

6 機械系統(HVAC 及生物化學放射線防護)

6.1 進氣口應設在屋頂或盡可能提高,以防止遭投擲有害物質。

6.2 特殊建築物應有 HEPA 等空氣過濾器處理化學、生物和放射 性污染物質

6.3 建築自動化和控制資訊系統入侵可能會危及系統運作,應列 入安全防護空間重點區,並允許快速關機。

6.4 是建築資訊、電路圖、設備運轉程序、計劃技術規格的資訊 應受到嚴格控制,並只提供給授權人員。

6.5 空調維修人員應有適當的訓練,程序和預防性維修時間表,

以確保 CBR 的設備功能。

7 配管及瓦斯系統

7.1 給水管採中央管道間設計較分散式立管配置更加脆弱 7.2 單一熱水燃料來源比多種來源和多種類型的燃料更脆弱。

8 電子系統

8.1 緊急和普通的電氣設備應分別安裝在不同的地點,並盡可能 相距甚遠。

9 通訊與資訊技術系統

9.1 應設有主電話配電室、通信系統佈線室、主配電設施、數據 中心、路由器、防火牆、伺服器、資訊備份場所,並位於安

項 次 脆 弱 度 評 估 因 子

11.12 金庫或保險箱除加強牆體、樓地板、門窗外,可能還需要安 全感知器和閉路電視攝影機設備。

12 安全體系文件

12.1 應繪製安全系統竣工圖概述系統規範和佈局使用安全設 備,是故障排除,更換和添加其他安全系統的硬體和軟體之 重要參考文件。

13 安全總體規劃(Security Master Plan )

13.1 研擬基地或建築物書面安全的總體規劃方案概述的策略方 向、願景、操作、管理和技術、使命,並提供達成目標之路 線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第三節 智慧建築安全防範設備空間設計準則之研擬 建築物設計人可在完成初步建築設計方案時,以風險管理方 法進行評估方案之安全性,其中,資產價值與威脅等級並非建築 設計可控制之因素,惟可參考以下設計準則,藉由調整建築設計 方案以減少建築脆弱度。

一、 敷地計畫與都市設計方面:

1. 基地周圍建築開口部調查:

善用基地周圍建築條件,將容易成為入侵地點之門窗等弱 點場所設置於鄰房使用者視線可視範圍,或是公共監視設 器監控範圍內之位置,同時亦應考慮鄰房使用年限,改建 後之影響等因素。(圖 3.4、圖 3.5)

圖 3.4 善用基地周圍建築條件進行自然監控

(圖片來源:Reference Manual to Mitigate Potential Terrorist Attacks Against Buildings)

圖 3.5 善用基地條件增加建築物受自然監控之可能

(圖片來源:Reference Manual to Mitigate Potential Terrorist Attacks Against Buildings)

2. 基地周界設計:

良好之基地周界安全設計,是建築安全設計之第一 道防線,對於政府機關、地標建築等易受恐怖攻擊之建築 物,亦應評估於基地外部空間設置可防止汽車炸彈攻擊之 景觀式圍籬或汽車障礙物,或設置透空式之垃圾桶,以便 於觀察內部是否遭放置可疑爆裂物,使安全與建築美學能 達成平衡。(參圖 3.6、圖 3.7)

圖 3.6 兼顧建築美學之汽車障礙物

(圖片來源:Guidelines for Enhancing Building Security in Singapore.)

圖 3.7 兼顧建築美學之汽車障礙物

(圖片來源:Guidelines for Enhancing Building Security in Singapore.)

部感測器手法,將入侵者阻絕於基地外(參圖 3.8)。

圖 3.8 電子籬笆例

(圖片來源:Guidelines for Enhancing Building Security in Singapore.)

3. 增加安全縱深:增加建築物與基地界線間之退縮具 離,可以增加人員反應時間。(參圖 3.9)

圖 3.9 建築物與基地界線間之安全縱深可增加人員反應時間

(圖片來源:Reference Manual to Mitigate Potential Terrorist Attacks Against Buildings)

二、 建築設計方面

1. 建築物形狀與方位:進行建築設計時,盡可能增加「自然監 控」,例如:將建築物外牆線與基地界線維持非平行可使「自 然監控」可視範圍擴大。(參圖 3.10)

圖 3.10 調整建築形式擴大「自然監控」可視範圍

(圖片來源:Guidelines for Enhancing Building Security in Singapore.)

2.建築空間安全分層、分區:

為降低設置門鎖、鐵窗、雇用警衛人員,或採用相 關建築安全設備等費用成本,可依建築空間用途劃分安全 等級,進行空間布局、設計動線,將重要敏感區域集中配 置,降低安全監控設備、警衛人員數量及成本。(參圖 3.11)

圖 3.11 高風險卸貨區與主要建築物分離

(圖片來源:Guidelines for Enhancing Building Security in Singapore.)

3.建築物外牆設計:

除考慮自然監控需求外,為減少爆炸攻擊時之損害,可以 採取窄而高或凹下之窗戶,較大面積開窗安全。(圖 3.12)

圖 3.12 採取窄而高或凹下之窗戶較不易碎裂

(圖片來源:Reference Manual to Mitigate Potential Terrorist

(圖片來源:Reference Manual to Mitigate Potential Terrorist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