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利用二份問卷調查與二場焦點團體討論,以探討高齡者旅運特性、高齡者對 需求回應運輸系統(DRTS)之醫療用巴士的服務需求、無使用 DRTS 巴士意願的原因、

運輸資訊需求與交通安全問題等議題,主要研究結果包括以下各點:

1. 高齡者旅運特性:高齡者活動量依序為運動、跟鄰居聊天、購物或逛街、下田工 作、醫院或診所、休閒、宗教、去看親朋好友以及外出聚餐,其性別、車輛使 用和居住地方大眾運輸方便性之差異性分析結果如下:

(1) 性別之不同旅次目的活動量特性差異:男性下田工作活動量多於購物或逛 街,與女性趨勢相反。此外,男性比女性還多了休閒以及去看親朋好友旅 次,而女性比男性多了宗教旅次。

(2) 大眾運輸方便性地區別之不同旅次目的活動量特性差異:大眾運輸方便地 區的主要旅次目的較大眾運輸普通和不方便地區多了購物或逛街以及休 閒旅次,可見運輸方便性會增加高齡者出門次數。

(3) 自己和家人使用運具情形之不同旅次目的活動量特性差異:自己會開車或 騎車者平常出門不需依賴他人、較為獨立自主且機動性高,因此,他們購 物或逛街、下田、休閒與去看親朋好友等較遠距而需要車輛的活動量較 多。此外,若自己不會開車或騎車但同居者會,也會有較多的購物或逛街 旅次。

(4) 性別影響運具使用特性:短距離旅次部分,男性使用運具大多以步行與機 車為主,女性則是步行;較長距離旅次部分,若需機動車輛,男性高齡者 會自行騎機車或汽車被載,女性大多數可能因為不會開/騎車(88%),因此 以公車/客運車為主,其次為汽車被載/機車被載。65%男性高齡者會騎機 車,騎機車方便且自主性高,所以當需機動車輛,男性高齡者會騎機車;

而大多數女性能因為不會開/騎車,因此較需或搭大眾運輸工具。

(5) 大眾運輸方便性地區別影響使用運具特性:若大眾運輸方便,則以公車/

客運車為主,若大眾運輸普通方便或不方便,則多以機車自騎與汽車被載 為主。

2. 運動和跟鄰居聊天是最主要的高齡者出門活動類別,且多是走路短距離旅次,

高齡者日常生活中喜歡步行外出從事近距離的活動,但台灣許多地區存在許多 步行環境障礙與安全問題,安全無障礙的步行環境是高齡社會之交通運輸的必 要要求,由於高齡者最主要的旅次目的包含運動和購物,另由本研究分析結果 得知,只要大眾運輸方便,許多高齡者會搭公車/客運車外出從事較長距離活 動,因此,本研究建議優先改善公園、市場和車站附近之人行環境,包括人行 硬體設施改善和違規使用管理,逐步建立符合安全且無障礙的步行路網。

3. 由本研究針對北部地區(包括:台北市、台北縣、桃園縣、新竹縣與苗栗縣等 五個地區)的 668 份有效問卷發現,高齡者平均一個月約出門 42 趟(一趟包括 出去與回來二次旅次),由負二項迴歸模式得知,年齡越大相對會較少出門,

女生比男生較少出門,住家附近公車發車頻率較低之高齡者的出門趟數較少,

移動力須輔具高齡者比無障礙(即走路穩健不需要輔助工具)高齡者的出門趟 數較少。

4. 1273 位受訪高齡者中,628(49.3%)位高齡者有意願搭乘,645(50.7%)位高齡者 無搭乘DRTS 巴士意願。影響高齡者搭乘醫療用 DRTS 巴士之因素包括:年齡

(80 歲(含)以上高齡者意願較低)、教育程度(國中(含)以上高齡者意願 較高)、就醫會使用交通工具(汽車自開意願較低,汽車被載意願較低)、最常 就醫地點離家的距離(到醫院或診所的距離愈遠,意願愈較高)、以及走路到 離家最近的車站需要時間(10 分鐘(含)以上意願較高)。由影響高齡者搭乘醫療 用DRTS 巴士意願之影響因素建議 DRTS 巴士優先在需求性高的地區辦理:就 醫地點離家的距離較遠(如超過20~30 分鐘以上)或走路到車站需比較遠地區 (如 10 分鐘以上)。

5. 本研究也詢問受訪高齡者最希望DRTS 巴士能載他們去那裡,問卷結果顯示高 齡者最希望去的旅次目的包括:診所或醫院、休閒、購物或逛街以及宗教,這 些需求在大眾運輸方便性普通或不方便的地區,目前使用公車/客運車的比例不 高,其可能原因是搭乘公車/客運車較不方便,建議 DRTS 巴士服務首先可在大 眾運輸較不方便地區且以醫療旅次為服務對象試辦。社區高齡者除就醫之外,

顯然亦可透過DRTS 系統增加老人社會參與之機會,因此。本研究建議除就醫 之外,可逐漸將DRTS 巴士服務擴充至休閒、購物或逛街以及宗教等旅次之服 務。

6. 針對需求回應運輸服務巴士,高齡者最在乎的服務包括:上下車地點可自行指 定、收費低廉、彈性班次、隨車有服務人員協助上下車以及不需要等太久。由 於高齡者就醫時可能身體狀況較多,較需有服務人員協助上下車。此外,在性 別差異與地區別(即居住地區大眾運輸方便性)差異之分析方面,上下車地點 可自行指定與收費低廉均是最重要的二項服務需求。就性別差異性而言,女性 高齡者較男性高齡者更在乎票價是否低廉,男性高齡者較女性高齡者更在乎是 否要等車等很久。地區別之差異性分析則發現,大眾運輸不方便地區很重視上 下車地點可自行指定和彈性班次之需求,這可能跟部分大眾運輸不方便地區的

高齡者到車站距離可能較遠、班次少有關。

7. 高齡者DRTS 之願付票價與搭乘意願強度方面,本研究問卷詢問受訪者若要去 醫院或診所,搭公車半價為8 元,計程車須 250 元,他們搭 DRTS 之願付票價。

受訪高齡者回答之DRTS 巴士的平均願付票價為 58 元,中位數為 24,眾數是 8 元。願付票價差異頗大,相關搭乘優惠資格和補貼是值得未來研究進一步探 討。10 趟旅次中願意搭乘 DRTS 巴士的平均趟數是 8 趟,中位數與眾數均為 10 趟若高齡者願意搭乘 DRTS 巴士服務,他們搭乘意願是非常高的。

8. 由不同年齡與性別的無意願搭乘醫療用DRTS 巴士原因可發現,女性高齡者仍 較依賴親友兒女接送,其次是步行、搭計程車、醫院接駁車或公車,男性高齡 者在74 歲前喜歡自己騎車或開車,超過 75 歲後喜歡有兒女或親友接送。有許 多高齡者仍較依賴親友兒女接送,建議未來研究可從高齡者生理與心理因素去 探討如何鼓勵他們使用大眾運輸工具或DRTS 巴士外出活動。

9. 目前運輸資訊部分有內容有誤、不易瞭解或字體太小等問題,針對字體大小本 研究發現,若要八成 75 歲以上有戴眼鏡的高齡者看到書面資訊內容,文字平 均最小要 10 點以上,而看起來較為舒服的文字則要 14 點以上;若要八成 75 歲以上沒戴眼鏡的高齡者看到書面資訊的內容,文字平均最小要 14 點以上,

而看起來較為舒服的文字要15 點以上。公車站牌資訊部分,若要八成 75 歲以 上有戴眼鏡的高齡者看到公車站牌資訊內容,文字平均最小要30pt 以上,而看 起來較舒服的文字要35pt 以上;若要八成 75 歲以上沒戴眼鏡的高齡者看到公 車站牌資訊內容,文字平均最小要大於45pt 以上,而看起來較舒服的文字要大 於60pt 以上。

10. 目前平常會使用行動電話的高齡者不多,他們大多也都是用來接撥電話,本研 究發現若清楚敘述行動電話功能(如問卷調查時輔助相關照片說明),甚至實 際操作(如焦點團體所設計之實例操作體驗),高齡者仍有明顯的其他功能需 求,如:快速鍵撥打電話、來電震動、收音機、相機、3G 視訊電話與導航需 求。在焦點團體討論時發現,若詢問高齡者利用行動電話看電視,他們覺得螢 幕太小,還是看電視比較舒服,當詢問若可以利用手機看到家人,許多參與者 表示這功能很好,即使是以前未使用過的系統,能提供與親人互動聯繫還是能 吸引高齡者的。

11. 在交通安全方面,許多男性高齡者騎機車去看醫生,身體不舒服騎機車是非常 危險的。從警政署道路交通事故資料發現,高齡者主要運輸安全問題依序為:

騎機車(49.1%)、行人(16.9%)、騎腳踏車(10.6%)。就事故發生情況來看,老人 家走路發生事故常是在「穿越道路中」和「同向通行中」,許多高齡者過馬路 時還沒到路口就直接穿越馬路,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另外,針對行人的行走 方向方面,交通法規都没有規定走路要靠右邊走,只要靠邊走就可以了,但靠 右邊走是和車輛相同方向,老人家走在前面較不易發現後面的車輛,所以比較 危險。道路交通事故資料分析也發現,許多高齡事故當事者是無照駕駛。目前

開車的高齡者較少,未來會有許多高齡者開車,需未雨綢繆瞭解高齡者開車問 題。上述這些問題應加強高齡者的交通安全教育,以提高高齡者的交通安全知 識和對危險的認知。

參考書目

天下生活出版社. (2008). 康健雜誌. 112 期。

呂寶靜. (2007). 人口政策白皮書及實施計劃之研究-因應我國邁入高齡社會對策之研 究. 國立政治大學.

林良泰, 周榮昌, & 張式先. (1994). 老年人旅次特性之分析─以臺中縣市為例.中華民國 運輸學會第九屆論文研討會論文集. 台南.

林嘉理 (1999) 眼科常見疾病。

徐文遠. (1996). 老人運輸問題之研究. 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淵靜, & 陳菀蕙. (2006). 高齡社會的來臨:為 2025 年的台灣社會規劃之整研究-高 齡社會之交通與運輸.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陳昌益. (2001). 都市地區老人旅運需求初探-活動基礎理論之應用. 淡江大學運輸管理 學系碩士論文.

許銓倫. (2001). 高齡者交通特性與交通設施之檢討. 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 文.

曾平寬. (1990). 台北地區運輸障礙者旅次潛在需求之研究. 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 士論文.

傅賢波譯 (2005) 家庭醫療百科。Neil Baumm 原著

鼎漢國際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2003). 智慧型運輸系統技術於高齡化社會之應用研 究.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魏健宏. & 徐文遠. (1997). 老人運輸特性之分析. 中華道路, 36(2), 3-14.

藍武王.(1990). 無障礙交通環境規劃之研究.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Andersen, R. M., & Aday, L. (1978). Access to medical care in the U. S.: Realized and potential. Medical Care, 16, 533-546.

Chen, W. H., Gross, F., Pecheux, K. and Jovanis, P. P. (2005). Modal Preference for ITS-Enhanced Ridesharing and Paratransit Services for Disabled and Elderly Travelers.

Advances in Transportation Studies, 5, Pp53-67.

Franklin, J. P. and Niemeier, D. A. (1998). Discrete Choice Elasticities for Elderly and Disabled Travelers Between Fixed-Route Transit and Paratransit. In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1623, Pp31-36.

Lucas, Tara Y. I., Archilla, A. R. and Papacostas, C. S. (2007). Mode Choice Behavior of Elderly Travelers in Honolulu, Hawaii. 86th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Annual Meeting. Washington DC.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