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討論與結論

第二節 結論

根據本研究之目的與假設,在完成實驗取得相關資料,並經由結果與討論 後,指出不同注意焦點方式會導致學習法式滾球動作表現品質有不同的學習效 果,因此本研究歸納出之結論如下:本研究針對研究結果做出以下結論

(一)擲準動作表現部分:組別、測驗以及交互作用效果皆達到顯著,單純主要效 果中顯示內在注意力焦點於各階段測驗時有較好的表現,而且經過練習內外在注 意力焦點引導的組別有顯著的進步。

(二)擲準結果表現:沒有發現顯著效果,但是後測的帄均數優於前測,其中以外 在注意焦點組的帄均分數最高。

因此體育教師對於內外在注意焦點的教學方法應要有所了解。對於初學動作 技能的兒童應提供大量練習的機會,並且提供正確的指導而導正其動作型式,並 利用內外在注意焦點以增加教學上的效果,並可以收到兒童較佳的學習表現。

依據本研究之實驗過程與結論,就體育教學、滾球訓練策略之應用與未來研 究,做出以下之建議:

(一)不論在提供內外在注意焦點回饋及正確動作回饋,均對運動技能學習之動作 表現品質有幫助。

(二)初學者對於新接觸的運動項目無法瞭解自我動作表現的型態,且無法察覺自 我動作表現的正確與錯誤,但可藉由他人口與回饋來觀察與學習。因此針對初學 者而言,內外在注意焦點回饋的提供無疑是有效的訓練策略。

(三)法式滾球的運動項目在選手的指導與訓練、參與者的學習方法與情境安排上 均未臻成熟,教學訓練方法亦因每位教師或教練的特質與偏好不同而有不同的指 導方式。因此探討教學與訓練上有益的指導行為,便是極為重要的一個因素。針 對學童初學滾球選手安排不同訓練目的之學習策略,例如提供內外在注意焦點回

51

饋配合同步影像分析的相關比較與探討等,做更深入的學習相關研究。或是其他 議題如:射擊擲準、比賽策略的運用、擲球動作抉擇、動作行為儀式、投擲的焦 慮與壓力、不同訓練法的影響… 等,都建議未來相關研究能進行更深入探討。

(四)本研究發現,拍攝學童前、後、保留測驗時,發現練習前後動作之差異,建 議以影像回饋可增進學習效果,影像回饋能有效提高教學的學習成效,不論在提 供自我動作回饋及正確動作回饋,均對運動技能學習之動作表現品質有幫助,建 議在教學活動安排時能提供影像回饋的介入。

52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宗騰、劉一民(1993)。不同年齡兒童滾球出手型態與目標設定對滾球擲準成績 表現的影響。體育學報,15,303-318。

王秉泰、簡桂彬(2012)。法球滾球是人類所發明最有趣的遊戲。大專體育,121,

9-16。

李志宏(2011)。不同性別、回饋型態與測驗別對國小學童法式滾球定位擲準技能 學習之影響。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林如瀚;劉有德(2008)。訊息處理的實徵探討--關於籃球比賽暫停決策。體育學 報,6,46-53。

林清山(1992)。心理與教育統計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林清和(1996)。運動學習程式學。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林德隆(1995)。外在回饋對運動技能學習的影響。中華體育,9(2),67-72。

林韓司(2003)。結果獲知(KR)與表現獲知(KP)的對話─外在回饋在國內研究之相 關文獻回顧與展望。東師體育,10,43-56。

張宏亮(1995)。運動與注意力。臺灣師大體育研究,1,19-30。

張春興(1989)。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2013)。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教育部體育署體適能網站(2016)。運動安全問卷。

http://www.fitness.org.tw/portal_down.php?sn=1226。

陳秀惠(2000)。Schmidt 人類表現的概念模詴圖對運動技能學習的啟示。中華體

53

育,13(4),68-75。

陳秀惠(2005)。量化全身性運動協調之工具-主成分分析。體育學報,38(4),

39-52。

陳秀惠(2009)。從動力系統觀點探討多肢段技能學習過程中的熱身減低現象。體 育學報,42(1), 1-11。

麥財振、麥吉誠、逄廣華(2008)。外在回饋訊息對籃球罰球動作技能學習之影響。

臺大體育學報,12,45-62。

黃清江(2007)。不同背景變項與不同工作設定對兒童滾球動作型式與滾球擲準成 績表現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溫卓謀(1995)。訊息處理模式在運動表現的應用。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

(19),195-206。

溫卓謀(1997)。運動員注意力概念及其研究方法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11(3),

12-18。

溫卓謀(2000)。不同技能層次羽球運動員不同時間壓力擊球情境視覺注意力分配 之比較。體育學報,28,213-222。

劉有德(2013)。運動技能學習。臺北市:禾楓書局。

謝宗諭(2010)。第一章。載餘劉有德(主編)。技能學習的動力:限制導向的觀點。

臺北市:禾楓書局。

蔣懷孝、賴世炯(2015)。人類動作控制理論之基本概念。臺灣運動心理學報,

15(2),169-183。

蕭今傑(2007)。不同回饋型態對肩上飄浮發球技能學習之影響。交大體育,5,

21-32。

駱俊霖、陳妍伶、張瑞興、黃杉楹(2006)。不同外在回饋訊息模式對柔道大外刈 技能學習之影響。交大體育,2,29-38。

簡桂彬(2008)。影像回饋策略對法式滾球定位擲準技能學習之影響。臺北市:海

54

峽兩岸體育研究學會。

簡桂彬(2009)。不同回饋方式對法式滾球動作表現品質之影響。海峽兩岸體育研 究學報,3(2),11-30。

顧毓群(1989)。閉鎖環動作學習理論之評析。中華體育,2(5),25-31。

(二)外文部分

Abernethy, B.(1991). Visual search strategies and decision-making in spor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22, 189-210.

Adams, J. A.(1971).A closed-loop theory of motor learning.Journal of Motor

Behavior,3,111-149.

Emanuel, M., Jarus, T., & Bart, O.(2008). Effect of focus of attention and age on motor acquisition, retention, and transfer: A randomized trial. Physical Therapy,

88(2), 251-260.

Hodges NJ, Franks IM. 2001. Modelling coaching practice: the role of instruction and demonstration.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20(10):793-811.

Keith R.Lohse.(2010).How changing the focus of attention affects performance, kinematics, and electromyography in dart throwing.Human Movement Science,

29,542-555.

Magill, Richard A.(2007)Motor learning and control :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Newell, K. M., Mayer- Kress, G. & Liu, Y. T.( 2001). Time scale in motor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Psychological Review, Vol. 108, No. 1, 57-82.

Nideffer,R.(1976).Test of Attentional and Interpersonal Styl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igy,34,394-404.

Papalia & Old.(1985). Study guide with readings to accompany Papalia and Olds

55

Psychology. Psychology , 346.

Schmidt, R. A., & Nacson, J. (1971). Further tests of the activity-set hypothesis for warm-up decremen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90, 56-64

Schmidt, R. A.(1988).Motor control and learning: A behavial emphasis.Champon, IL:Human Kinetics.

Schmidt, R. A.(1991).Motor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

Schmidt, R. A.,Wrisberg, C. A.(2000).Motor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 Press.

Stefanie Hüttermann1.(2012).Semantic Priming of Attention Focus: Evidence for Short- and Long-Term Effects.Scientific Research,3,128-131.

Vickie,G.D.(2010). Where to Focus Attention When Performing the Jump Float Serve in Volleyball. Human Kinetics Journals,3, 56 – 68.

Weeks, D. L.,Kordus, R. N.(1998).Relative frequency of knowledge of performance and motor skill learning.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69,224-230.

Wulf, G.(2007). Attention and motor skill learning.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Wulf, G.(2013). Attentional focus and motor learning: A review of 15 year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6(1), 77-104.

Wulf, G., & Prinz, W.(2001). Directing attention to movement effects enhances learning: A review.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8(4), 648-660.

Wulf, G., & Su, J.(2007). An external focus of attention enhances golf shot accuracy in beginners and experts.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78, 384- 389.

Wulf, G., Höß, M., & Prinz, W.(1998). Instructions for motor learning: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focus of attention. Journal of Motor Behavior,

56

30(2), 169-179.

Wulf, G., Lauterbach, B., & Toole, T.(1999). The learning advantages of an external focus of attention in golf.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70(2), 120- 126.

Wulf, G., McNevin, N., & Shea, C. H.(2001). The automaticity of complex motor skill learning as a function of attentional focus.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Section A, 54(4), 1143-1154.

Wulf, G., Shea, C., & Park, J. H.(2001). Attention and motor performance:

Preferences for and advantages of an external focus.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72(4), 335-344.

Wulf, G., Zachry, T., Granados, C., & Dufek, J.(2007). Increases in jump-and-reach height through an external focus of atten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and Coaching, 2(3), 275-284.

Zentgraf, K., & Munzert, J.(2009). Effects of attentional-focus instructions on movement kinematics.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10(5), 520-525.

57

附錄一 實驗參與者頇知及同意書

研究題目:內外在注意焦點的指導對兒童初學法式滾球定位擲準技能 之影響

指導教授:陳秀惠 教授 研 究 生:高榮輝

研究單位:國立臺東大學體育系研究所

聯絡地址:臺東縣卑南鄉賓朗村賓朗路 474 巷 2 號 連絡電話:089-224129

依據研究規定,研究者應將研究過程向兒童說明清楚,且研究者 應盡其所能保護兒童之健康與權益與權益,並隨時回答兒童之問題。

兒童如改變意願或測驗當中感到身體不適,可隨時退出而不受任何限 制,但應事先通知研究者。餐與本研究的兒童必頇了解並遵守下列事 項:

一、測驗日期:中華民國 105 年 5 月 2 日至 6 月 17 日。

二、測驗內容:法式滾球動作及滾球擲準。

三、測驗地點:本校滾球場。

四、兒童如有病痛需服藥物,應馬上告訴老師。

五、測驗所獲得資料僅供研究之用,並絕對保密以保障小朋友的隱私 權。

本研究需要兒童的參與和合作,請兒童與家長在簽名欄內簽名,

表示同意並遵守受詴者頇知與同意書內所列之各項有關規定。

兒童簽名: 家長簽名:

日期:中華民國 105 年 月 日

58

附錄二 運動安全問卷

本問卷旨在了解您的健康狀況,以增加體適能活動的安全性;本問卷參考教 育部體育署體適能網站(2016)之運動安全問卷,修正後使用。在參加本研究前,

研究者必頇了解兒童的身體健康情形,以維護兒童的運動安全,就下列各項問 題,敬請貴家長付輔導兒童在適當的□中打 V。

一、是否有醫師告訴過您,您的心臟有些問題,您只能做醫生建議的運動?

□是 □否 二、您是否曾在您從事體能活動時出現胸痛的現象? □是 □否

三、最近一個月,在沒從事體能活動情況下,您是否曾出現胸痛的情形?

□是 □否 四、您是否曾因暈眩而失去帄衡或意識的情況? □是 □否

五、從事體能活動是不是會使得您的骨骼或關節的問題更嚴重或惡化?

□是 □否

六、目前你是否正在服用醫師所開立的治療血壓或心臟問題的藥物用?

□是 □否 七、您是否有任何不適合體能活動的原因? □是 □否 原因:

如果您是不常運動,或是體重過重者,且在下列問卷中的任何一題回答為

「是」的話,那麼為了您的安全,在參加本研究之法式滾球檢測及運動前,務必 請示醫師,並經同意或治療後,告知檢測人員,才能施行。

兒童姓名:

中華民國 105 年 月 日

59

附錄三 測驗紀錄表

學童基本資料

□男生 □女生 班級 座號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動作名稱 法式滾球

器材 法式滾球 3 顆

指示

以同心圓在 6 公尺處做標示,請學童站在擲球圈內,要求滾球 3 次。

測驗 前測 後測 保留測

動作表現得分 (以 5~1 表示) 擲準結果表現

成績 (以 5~0 表示)

60

附錄四 法式滾球訓練課表

星期 第一週(5 月 2 日至 5 月 6 日)

星期一 均質分組

星期二 四年級學生前測

星期三 五年級學生前測

星期四 六年級學生前測

星期 第二週(5 月 9 日至 5 月 13 日) 星期一 一般注意組練習

星期二 外在注意焦點組練習 星期三 內在注意焦點組練習 星期四 無注意組練習

星期 第三週(5 月 16 日至 5 月 20 日) 星期一 一般注意組練習

星期二 外在注意焦點組練習 星期三 內在注意焦點組練習 星期四 無注意組練習

星期 第四週(5 月 23 日至 5 月 27 日) 星期一 一般注意組練習

星期二 外在注意焦點組練習

61

星期三 內在注意焦點組練習 星期四 無注意組練習

星期 第五週(5 月 30 日至 6 月 2 日) 星期一 一般注意組練習

星期二 外在注意焦點組練習 星期三 內在注意焦點組練習 星期四 無注意組練習

星期 第六週(6 月 6 日至 6 月 10 日)

星期一 一般注意組後測

星期二 外在注意焦點組後測

星期三 內在注意焦點組後測

星期四 無注意組後測

星期 第七週(6 月 13 日至 6 月 17 日)

星期一 一般注意組保留測

星期二 外在注意焦點組保留測

星期三 內在注意焦點組保留測

星期四 無注意組保留測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