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8

第五章 結論

有別於只追求經濟發展,近年來政府愈加重視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而本文以

Oates and Schwab (1988) 的模型設定做為主幹,為了討論更一般化的模型,本 文使用了 Hoyt (1991) 對轄區數目的設定,將轄區數目也納入討論,並且同時討 論從價稅的情形。而本文的主要的目的在討論在各種轄區數目情況下的地方政府、

其以對轄區內的廠商課徵資本稅的方法做為地方公共財的財源,而面對在生產過 程中會造成污染排放的廠商,政府會如何制定規範廠商排放污染的環境政策。

經過本文的求解,我們得到了下列四點結論:

1. 假若地方政府選擇對廠商生產過程中投入的資本課徵從量稅,政府最終 會選擇降低對廠商的污染排放限制,藉此做為與其他轄區競爭的方法,

以吸引廠商進入轄區投資。

2. 假若地方政府選擇對廠商生產過程中投入的資本課徵從價稅,政府最終 會選擇降低對廠商的污染排放限制,藉此做為與其他轄區競爭的方法,

以吸引廠商進入轄區投資。

3. 假若地方政府選擇以利用調整環境標準做為吸引廠商進入轄區投資的方 法、而稅率為外生的因素下,當從量稅和從價稅的單位稅額相同時,則 地方政府選以對資本課徵從量稅或從價稅做為課稅方法,並不會對地方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9

政府最後決定的環境標準向下沉淪的程度造成差異,在轄區數目相同的 情況下,兩種課稅方法最終對環境標準的影響程度是相同的。

4. 地方政府所面臨的競爭對手數目,亦即轄區數目的多寡會對地方政府決 定環境標準的嚴謹程度造成影響,轄區數目愈多,則地方政府對廠商的 污染排放要求會愈寬鬆,而轄區數目愈少,地方政府制定的環境標準則 會愈嚴苛。

然而,本文的模型並沒有考慮當稅率的變化所造成的影響,也就是不考慮地 方政府可以透過稅率的調整做為吸引廠商進入投資的政策工具,因此,本文未來 可朝此方向擴充,可使本文的模型更加完整,同時亦能了解稅率將會帶來的影 響。

環境政策是如何得出。Oates and Schwab (1988) 主要介紹了當地方政府選擇對 造成污染的廠商以從量稅的方式課徵資本稅時,地方政府會怎麼選擇環境政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1

Lagrange 係數,而經過上面這些條件,我們可以得到極大化的條件為:

0

t (A.4)

e c

e f

U

U

(A.5)

(A.4) 式表示轄區應將資本稅稅率設定為 0 ,意即地方政府對製造污染的廠商,

既不會利用課稅、也不會利用補貼的方式來吸引資本進入轄區。而 (A.5) 式則 表示了民眾對私人消費和環境政策的邊際替代率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會等於 fe,即環境的邊際生產量,同時亦為在沒有受到扭曲下、地方政府所設 定的最適環境標準。而 Ue Uc fe 是為本文模型中從量稅和從價稅之最適環 境政策的比較標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2

參考文獻

Hoyt, William H. (1991), “Property Taxation, Nash Equilibrium, and Market Power,”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30, 123-31

Kunce, Mitch and Jason F. Shogren (2005), “On Interjurisdictional Competition and Environmental Federalism”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50, 212-24.

Kunce, Mitch; Jason F. Shogren (2008), “Efficient Decentralized Fiscal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A Dual Purpose Henry George Tax,” Ecological Economics, 65, 569-73.

Lockwood Ben (2004), “Competition in Unit vs. Ad Valorem Tax,” 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 11, 763-72.

Markusen, James R., Edward R. Morey and Nancy Olewiler (1995), “Competition in Reg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ies When Plant Locations Are Endogenous,”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56, 55-77.

Oates, Wallance E. and Robert. M. Schwab (1988), “Economic Competition among Jurisdictions: Efficiency Enhancing or Distortion Inducing?,”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35, 333-54.

Rauscher, Michael (1995),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the Location of Polluting Industries,” 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 2, 229-4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3

Tiebout Charles. M. (1956), “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64, 416-24

Woods, Neal D. (2006) ,“Interstate Competition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 Test of the Race-to-the-Bottom Thesis,” Social Science Quarterly, 87, 174-89.

Zodrow, George R. and Peter Mieszowski (1986), “Pigou, Tiebout, Property Taxation, and the Underprovision of Local Public Goods,”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19, 296-31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