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功率放大器之介紹

第三章 變壓器功率結合技術之K頻帶功率放大器

第四章 變壓器電流結合技術之K頻帶功率放大器

第五章 結論

圖 1-1 論文架構圖

6

7

第二章 功率放大器之介紹

本章節將介紹功率放大器的應用,和設計時需要考量的一些重要參數,包含 功率(Power)、增益(Gain)、效率(Efficiency)及線性度(Linearity),最後則會分析不 同偏壓下放大器的重類。

2.1 概述

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在無線通訊發射器中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元件,連 接於混頻器(Mixer)及天線(Antenna)之間,如圖 2-1 所示,由於功率放大器是將混 頻器提供的訊號放大,傳遞一個有特定線性度的放大訊號給天線,所以線性度必 須被考慮,此外,功率放大器通常為整體發射器系統中消耗大部分直流功率,所 以功率放大器的效率決定發射器系統的效率,故效率(Efficiency)也必須被考量。

Baseband

Local Oscillator

Antenna Up mixer

RF

PA

圖 2-1 無線通訊發射器架構圖

8

2.2 功率放大器之重要參數

功率放大器有四個重要的設計考量,分別是增益、功率、效率及線性度,本 節將介紹這些重要參數。

2.2.1 功率(Power)

A. 1dB 增益壓縮點(1-dB compression point, P1𝑑𝐵)

當放大器的輸出功率逐漸增加時,由於非線性效應的產生造成增益被壓縮,

導致增益隨之下降,為了明確定義放大器的線性範圍,如圖 2-2 所示,當增益與 線性增益降低 1dB 時,為 1dB 增益壓縮點(P1dB),而此時的輸出功率為 1dB 增益 壓縮輸出功率(OP1dB),輸入功率為 1dB 增益壓縮輸入功率(IP1dB)。

B. 飽和功率(Saturation power, Psat)

過了 1dB 增益壓縮點後,增益持續的被壓縮,當輸出功率趨近於飽和時, 此 時的輸出功率即定義為飽和輸出功率(Psat),如圖 2-2 所示。

P

1dB

1dB

P

sat

IP

1dB

OP

1dB

P

in

(dBm) P

out

(dBm)

圖 2-2 1dB 增益壓縮點及飽和功率示意圖

9

2.2.2 效率(Efficiency)

在發射器系統中,功率放大器消耗了大部分的直流功率,然而,對於設計功 率放大器常常需要在效率和線性度之間做出取捨,例如:偏壓操作在 A 類(Class A) 的功率放大器有較佳的線性度,但效率較差,反之,偏壓操作在 B 類(Class B)的 功率放大器有著較佳的效率,但線性度較差,所以要同時達到好的效率和線性度 是相當困難的。

A. 汲極效率(Drain efficiency, η)

汲極效率的定義為輸出功率(output power, Pout)與直流消耗功率(DC power consumption, PDC)的比值,如式(2-1) 。

η=

Pout

PDC

(2-1)

B. 功率輔助效率(Power-added-efficiency, PAE)

功率輔助效率的定義為功率增益(power gain)與直流消耗功率的比例,如式 (2-2) 。

PAE=

PoutP−Pin

DC

(2-2)

汲極效率與功率輔助效率之間的差異在於輸入功率,汲極效率為直流消耗功 率能轉換多少輸出功率;而功率輔助效率為直流消耗功率能轉換多少功率增益,

而要評估功率放大器的效率,功率輔助效率是一個較佳的選擇。

2.2.3 線性度(Linearity)

功率放大器通常是操作於大訊號,產生的非線性效應會影響輸出功率,造成 輸出訊號失真,造成發射器無法傳輸正確的訊號,故線性度對功率放大器來說是 一個重要的指標。

A. 振幅調變特性(AM-AM characteristic)

振幅調變特性描述著輸出訊號振幅與輸入訊號振幅之間的關係。在一個線性 系統中,輸出訊號振幅與輸入訊號振幅的比例會為一個常數,但是在非線性系統

10

中便非如此,為了簡化非線性系統的行為,我們假定非線性系統是無記憶和不時 變,並使用三接近似的冪級數來表示此非線性模型,如式(2-3)所示。

y(t) ≈ k1∙ x(t) + k2∙ x2(t) + k3∙ x3(t) (2-3) y(t)為輸出電壓,𝑥(𝑡)為輸入電壓,𝑘i代表個冪次的係數。

當輸入一個弦波訊號

x(t) = A cos ωt (2-4) 將式(2-4)代入式(2-3)後,輸出訊號為

y(t) = k1Acos ωt + k2A2cos2ωt + k3A3cos3ωt (2-5) 重新整理後得到

y(t) = k1Acos ωt +k22A2(1 + cos 2ωt) +k34A3(3cos ωt + cos 3ωt) (2-6) y(t) =k2A2

2 + (k1A +3k3A3

4 ) cos ωt +k2A2

2 cos 2ωt +k3A3

4 cos 3ωt (2-7) 從式(2-7),定義基頻(fundamental, ω)增益為輸出訊號之基頻項係數除以輸入訊號 之係數,表示如下

Gain =(k1A+

3k3A3 4 )

A = k1+3k34A2 (2-8) 從式(2-8)得知,當輸入訊號很小時,增益由係數𝑘1決定,增益是線性的;當輸入 訊號越來越大時,𝐴2會大到無法被忽略,而係數𝑘3通常是負值,故增益被壓縮。

11

B. 相位調變特性(AM-PM characteristic)

相位的非線性效應也是會造成輸出訊號的失真,而在輸出功率較小時,

相位偏移為一個常數,但當輸出功率變大時,相位位移會以函數的方式變化。

C. 三階交互調變失真(Third-order 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 IMD3)

當雙頻(two-tone) 訊號進入一個非線性系統,輸出訊號會產生雙頻訊號的混 頻,這種現象稱作交互調變(intermodulation, IM),輸入隻雙頻訊號為

x(t) = A1cos ω1t + A2cos ω2t (2-9)

12 真(third-order 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 IMD3)為輸出之三階交互調變振幅與基頻 振幅的比值,表示如下

D. 三階互調截點(Third-order intercept point , IP3)

在雙頻測試中,三階互調截點(Third-order intercept point, IP3) 為輸出之基頻 功率與三階交互調變功率之延伸交會點,如圖 2-5 所示,此交會點意謂在一個特

13 E. 鄰近通道功率比(Adjacent channel power ratio, ACPR)

鄰近通道功率比為鄰近頻帶(adjacent frequency channel)之積分功率與我們所 需要之頻帶(desired channel)積分功率的比值,為評估一系統功率干擾到鄰近頻帶 功率的程度指標。而整體的鄰近通道功率比(total adjacent channel power ratio, ACPRT),表示如下

14

P

0

ω

L1

Power

P

UA

P

LA

ω

L2

ω

M1

ω

M2

ω

U1

ω

U2

ω

圖 2-6 鄰近通道之功率頻譜示意圖 F. 誤差向量振幅(Error vector magnitude, EVM)

調變訊號(modulated signal)經由發射器發射或接收器接收都會有理想位置 (ideal location)的星座點(constellation point),然而,由於訊號調變不完美或是系統 非線性的因素,造成星座點偏移的現象,於是定義誤差向量振幅(Error vector magnitude, EVM)為量測實際訊號與理想訊號在星座圖上之間的誤差,如圖 3-7 所 示。

Error vector

Q

Measured signal

I

Ideal signal

圖 2-7 誤差向量振幅示意圖

15

2.3 功率放大器種類

依據不同功率電晶體應用觀點的分析,以弦波輸入為基準波形,在各種不同 的偏壓狀態下依輸出電流導通角的大小,會有不同種類的功率放大器類型:依電 晶體功率操作模式下又可區分為兩大類:放大模式功率放大器(Amplification Mode Amplifiers)與切換模式功率放大器(Switch Mode Amplifiers)兩種類別,放大 模式的電晶體以電流源(Current Source)的方式工作,而切換模式則以開關的方式 工作。

在各種不同的偏壓方式與輸出功率下,此兩類放大器又各自區分為許多種類 型,放大模式功率放大器其中包含了 A 類、B 類、C 類及 AB 類等,而切換模式 功率放大器則是包含 D 類、E 類、F 類等。

16

2.3.1 A 類(Class A)功率放大器

A 類功率放大器的電晶體,靜態偏壓點操作在飽和區,使電晶體都維持在導 通的狀態,故導通角度α 為 2π,如圖 3-8 所示,優點為電晶體提供了一個良好的 線性轉導(gm),使得輸出訊號的失真程度降至最小,但電晶體會持續性的在導通 狀態下,導致功率消耗較大,效率較低,理想上 A 類功率放大器的最高效率僅可 達到 50%。

Vmax

VQ

Vth

V

g

ωt

Imax

IQ

0

I

d

π

ωt

圖 2-8 A 類功率放大器之導通角度電壓電流波形圖

17

2.3.2 B 類(Class B)功率放大器

B 類功率放大器電晶體的靜態偏壓點為Vgs = Vth,將電晶體偏壓操作在截止 區(Cutoff Region)邊緣,如圖 3-9 為 B 類功率放大器之導通角度電壓電流波形圖,

當輸入弦波在正半週時電晶體導通,負半週時電晶體截止,導通角度α 為 π,於 靜態偏壓點時,電流為零,沒有功率消耗,理想上,效率可達 78.5%,但由於只 有半個週期的導通角度,所以線性度不佳。

Vmax

VQ=Vth

V

g

ωt

Imax

IQ=0

I

d

π

ωt

圖 2-9 B 類功率放大器之導通角度電壓電流波形圖

18

2.3.3 AB 類(Class AB)功率放大器

圖 3-10 為 AB 類功率放大器之導通角度電壓電流波形圖,AB 類功率放大器 電晶體的靜態偏壓點操作在 A 類與 B 類之間,導通角度 α 為 π~2π,是對線性度 及效率兩者之間所作的取捨,理想上,效率介於 50%到 78.5% 間,其整體電路 的效能也介於 A 類與 B 類之間。通常設計功率放大器時,為了要有不錯的線性 度和效率,會選擇在 AB 類的偏壓。

Vmax

VQ

Vth

V

g

ωt

Imax

IQ 0

I

d

π

ωt

圖 2-10 AB 類功率放大器之導通角度電壓電流波形圖

19

2.3.4 C 類(Class C)功率放大器

C 類功率放大器電晶體的靜態偏壓點為Vgs < Vth,導通角度α 低於 π,線性度 差, 如圖 3-11 所示,所以輸出訊號會受到嚴重的失真,但理想上,最高效率可 達到 100%,相對的功率增益(Power Gain)與輸出功率(Output Power)也趨近於零,

使得功率可以傳送的範圍下降,實際上只會剩下 60 %的效率。

Vmax

VQ Vth

V

g

ωt

Imax

I

d

π

ωt

IQ=0

圖 2-11 C 類功率放大器之導通角度電壓電流波形圖

20

21

第三章 Half-turn 變壓器功率結合技術之 K 頻帶功率放 大器

本章將介紹一個利用變壓器功率結合技術之 K 頻帶功率放大器,本電路使用 標準 0.18 μm CMOS 製程模擬驗證並實現,功率電晶體元件採用疊接組態,使用 變壓器功率結合技術,使用半圈之變壓器,並採用上下耦合(Broadside couple)的 方式,達到節省晶片面積效果,本章節之電路設計步驟包括偏壓選擇、電晶體尺 寸、變壓器功率結合技術之原理與設計等,會被詳細介紹,最後電路模擬與量測 結果將呈現所提出變壓器功率結合技術之可行性,量測結果在供應電壓源為 3.6 V 時,直流功率消耗為 421.2 mW;在 23.5 GHz 時,量測小訊號增益為 12 dB,輸 出飽和功率(Psat)為 22.5 dBm,輸出 1dB 增益壓縮功率(OP1dB)為 18.1dBm,最高 功率附加效率(PAE)為 21.8%,晶片佈局面積為0.46 mm × 0.62 mm。

3.1 簡介

由於製程技術越來越先進,閘極長度越來越小而降低了電晶體崩潰電壓,限 制住了單顆電晶體輸出功率,因此為了提高輸出功率,功率結合是最常用的技術,

常見的功率結合技術有直接並聯結合(Direct Shunt combine)、Wilkinson 功率結合 器(Wilkinson Power Combiner)、90 度耦合器(90˚ coupler)、變壓器結合(Transformer Combine)等。直接並聯結合在多個功率元件並聯時,會使阻抗越並越小,需要較 大的阻抗轉換,造成匹配網路設計上的困難;Wilkinson 功率結合器會需要用到多 個四分之一波長傳輸線,90 度耦合器也會用到多個耦合器,會增加晶片尺寸;

而變壓器結合在進行差動轉單端(Differential-to-single-ended)的轉換時,可達到功 率元件之功率結合,同時,可藉由本身阻抗轉換的特性來實現輸入與輸出的匹配 網路,在差動訊號操作產生之虛接地(Virtual ground),可以實現射頻接地,並減 少旁路電容(Bypass Capacitor)的使用,另外直流偏壓可經由變壓器之中心抽頭

22

(Center tap)給入功率元件中,減少射頻阻扼流圈(RF chokes)和直流阻斷器(DC blocks)之使用,進而簡化功率放大器偏壓電路的設計,如圖 3-1 所示,利用較小 的尺寸達到較高的輸出功率。

VDD

RFout

LC Matching Network

RFout VDD

(a) (b)

圖 3-1 (a) LC 匹配網路架構圖 (b) 變壓器匹配網路架構圖

3.2 變壓器功率結合技術之 K 頻帶功率放大器設計 3.2.1 偏壓分析與選擇

功率放大器的設計中,輸出功率(Output Power)、線性度(Linearity)以及效率 (Efficiency)為其中三組重要的考量參數,而偏壓選擇也決定了放大器的種類與特 性,傳統上A類(Class A)放大器有著高線性、高增益及不錯的輸出功率,但效率 較差,而B類(Class B)放大器有著較佳的效率,但線性度及增益較差,如果要維 持不錯的功率增益及效率,功率放大器可選在AB類(Class AB)的偏壓區間。在標 準的0.18-μm CMOS製程中,單顆電晶體的汲極額定電壓在崩潰電壓(Breakdown voltage)與系統給定之考量下為1.8 V,在利用電晶體上的閘源極偏壓(Vgs)來分析

功率放大器的設計中,輸出功率(Output Power)、線性度(Linearity)以及效率 (Efficiency)為其中三組重要的考量參數,而偏壓選擇也決定了放大器的種類與特 性,傳統上A類(Class A)放大器有著高線性、高增益及不錯的輸出功率,但效率 較差,而B類(Class B)放大器有著較佳的效率,但線性度及增益較差,如果要維 持不錯的功率增益及效率,功率放大器可選在AB類(Class AB)的偏壓區間。在標 準的0.18-μm CMOS製程中,單顆電晶體的汲極額定電壓在崩潰電壓(Breakdown voltage)與系統給定之考量下為1.8 V,在利用電晶體上的閘源極偏壓(Vgs)來分析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