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所獲得之各項數據,以SPSS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 for windows) 2.0版統計套裝軟體處理,顯著差異的接受水準設定為p =.05。主要統計分析方法如下:

一、以描述性統計 (平均數 ± 標準差) 呈現實驗所收集到之數據。

二、以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 (two-way ANOVA) 考驗6週訓練後對參與者於訓 練前與訓練後下肢最大肌力、原地垂直跳、助跑垂直跳、飛越測踢、後空翻之 平均值之差。當交互作用達顯著差異時,再進一步考驗單純主要效果;若交互 作用未達顯著差異時,則進行主要效果考驗。

三、以獨立樣本T檢定,考驗兩組別在訓練前、後原地垂直跳、助跑單腳垂直跳、

下肢最大肌力、飛越側踢、後空翻之進步百分比之差異。

第肆章 結果

本研究過程蒐集的資料經統計處理,所得結果分為以下四節描述:第一節、參與者基 本資料;第二節、最大肌力表現與爆發力表現;第三節、專項技術動作表現。

第一節 參與者基本資料

本研究以16名大專優秀跆拳道品勢選手 (10男6女) 為參與對象,分配至跆拳道自由品 勢專項訓練組加上增強式訓練的PT組 (n=8) 與跆拳道自由品勢專項訓練加上阻力訓練的 RT組 (n=8),其基本資料如表4所示。以獨立樣本 t 檢定顯示,兩組別在身高、體重、年 齡、蹲舉最大肌力表現上均無顯著差異 (p>.05)。

表4、參與者基本資料

PT組 (n=8) RT組 (n=8) 身高 (公分) 164.0± 7.8 166.6 ± 5.0 體重 (公斤) 59.4 ± 7.2 59.1 ± 6.3

年齡 (歲) 19.8 ± 1.7 20.0 ± 1.3 蹲舉最大肌力 (公斤) 101.6 ± 20.3 103.3 ± 20.7

註:PT,跆拳道品勢專項訓練加上增強式訓練;RT,跆拳道品勢專項訓練加上增強式訓練

第二節 最大肌力與爆發力表現

一、蹲舉最大肌力

以混合設計二因子 (組別 x 時間) 變異數分析,考驗兩組別下肢最大肌力在訓 練前與訓練後的差異。結果顯示,組別因子與時間因子在交互作用無顯著差異 (F (1,14)= 2.121,p =.167,η2 =.132) (如圖9所示);組別因子主要效果未達顯著水準 (F(1,14)=.085,p =.775),時間因子主要效果達顯著差異 (F(1,14) =33.938,p <.001)。

時間因子事後比較顯示,不論是PT組或RT組,在訓練後的蹲舉最大肌力 (122 ± 23.7 公斤) 顯著高於訓練前 (102.5 ± 19.8公斤),即不論是PT組或RT組,在6週訓練後蹲舉 最大肌力表現都有顯著提升。此外,以獨立樣本t檢定考驗兩組別在訓練前後下肢最

大肌力進步百分比的差異 (表4),結果顯示PT組的進步百分比 (26.2 ± 21.5%) 與RT 組的進步百分比 (13.5 ± 6.1%) 並無顯著差異 (t(14)=1.613,p =.129)。

圖8 訓練前、後蹲舉最大肌力的表現

註:*,PT組與RT組在後測的平均值與前測的平均值達顯著差異 (p<.05)。

二、原地垂直跳

以混合設計二因子 (組別 x 時間) 變異數分析,考驗兩組別原地垂直跳在訓練前與 訓練後的差異。結果顯示,組別因子與時間因子在交互作用無顯著差異 (F =(1,14)=

3.276,p =.092,η2 =.190),組別因子主要效果未顯著水準 (F(1,14)= .174,p = .683),

時間因子主要效果達顯著水準 (F(1,14)=17.846,p =.001) (如圖 10 所示)。時間因子事後 比較顯示,不論是 PT 組或 RT 組,在原地垂直跳 (59.5 ± 10.5 公分) 顯著高於訓練前 (5.0

± 11.9 公分),即不論是 PT 組或 RT 組,在 6 週訓練後原地垂直跳表現都有顯著提升。

此外,以獨立樣本 t 檢定考驗兩組別在訓練前後原地垂直跳進步百分比的差異,結果顯 示 PT 組的進步百分比 (15.2 ± 17.8 %) 與 RT 組的進步百分比 (4.8 ± 5.8%) 並無顯著差 異 (t(14)=1.562,p =.14)。

30 50 70 90 110 130 150 170

訓練前 訓練後

大肌力 (公斤)

時間

PT RT

*

圖9 訓練前、後原地垂直跳的表現

註:*,PT組與RT組在後測的平均值與前測的平均值達顯著差異 (p<.05)。

三、助跑單腳垂直跳

以混合設計二因子(組別x時間)變異數分析,考驗兩組別在助跑單腳垂直跳在 訓練前與訓練後的差異。結果顯示,組別因子與時間因子在交互作用無顯著差異

(F(1,14)= 1.230,p = .286,η2 =.081)(如圖11所示),而在主要效果上,測驗時 組別因子與時間因子皆未達顯著水準 (F =.371,p =.552;F =2.913,p =.110),即 不論PT組或RT組,在6週訓練後皆不會影響助跑單腳垂直跳的表現。此外,以獨 立樣本t檢定考驗兩組別在訓練前後助跑單腳垂直跳進步百分比的差異,結果顯 示PT組的進步百分比(3 ± 3.86 %)與RT組的進步百分比(1.0 ± 6.1%)並無顯著 差異 (t(14)=.753,p =.464) 。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訓練前 訓練後

原地垂直 (公分)

時間

PT RT

* *

圖10 訓練前、後助跑單腳垂直跳的表現

表5、兩組別訓練前後下肢最大肌力與爆發力進步百分比之影響

變項 PT組 RT組

蹲舉最大肌力 26.2 ± 21.5% 13.5 ± 6.1%

原地垂直跳 15.2 ± 17.8 % 4.8 ± 5.8%

助跑單腳垂直跳 3 ± 3.86 % 1.0 ± 6.1%

註:PT,跆拳道品勢專項訓練加上增強式訓練;RT,跆拳道品勢專項訓練加上增強式訓練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