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策略的定義

策略(strategy)的概念最早是起源於 1944 年 Von Neumann 及 Morgenstern,

而在 Chandler(1962)之後,策略一詞開始受到重視。於其著作「策略與組織結 構(Strategy and Structure)」中,首先將「策略」之概念應用於管理學領域。Ansoff

(1965)提出策略是依企業內部及環境變數;產品/市場範圍、成長向量、競爭 優勢、綜效等交互影響而形成。Hofer & Schendel (1978)之策略可提供組織指導 原則以達成目標,並配合環境變化。另外大前研一(1984)提及策略乃是試圖以最 有效的方式來改變一個公司相對於競爭者的實力;學者 Mintzberg(1987)認為 策略是一種計劃,以及未來行動的指導,是帶著方案到達企業目標的通路。Smith

& Walsh(1980)是提供組織指導方針,達成基本目標,所設計的一致性、廣泛 性之整體性計劃(Hofer & Schendel,1978;Glueck,1976)。

總之策略是 1.評估界定企業生存利基。2.建立並維持企業不敗之競爭優勢。

3.達成企業目標的系列重大活動。4.形成內部資源分配過程的指導原則(吳思華, 1998)。茲整理相關學者對策略定義如表 2-1 所示。

表 2-1

策略定義整理表

學者 年代 策略定義

Drucker 1954 策略是分析目前情勢,如有必要,則將情勢加以 改變,並包括探詢企業現有的資源或應有的資源。

Chandler 1962 決定企業長期目標後,採取行動並進行資源分配 以達成目標。

Ansoff 1965 依企業內部及環境變數;產品/市場範圍、成長向 量、競爭優勢、綜效等交互影響而形成。

Andrew 1971 為達成特定目標所發展標的(objective)、主要政策 與計畫組合,並藉此描述公司目前及未來的業務。

Schendel 1978 提供組織指導原則達成目標,並配合環境變化。

Smith &

Walsh

1980 提供組織指導方針,達成基本目標,所設計的一 致性、廣泛性之整體性計劃。

許士軍 1980 策略代表為達成某種特定目的所採取的手段,表 現為對重要資源的調配方式。

大前研一 1984 試圖以最有效方式改變一個公司相對於競爭者的 實力。

Porter 1985 策略是對外部的機會、威脅,及內部的優勢與劣 勢之回應,以其達到競爭優勢。

Mintzberg 1987 策略是一種計劃及未來行動的指導,是帶著方案 到達企業目標的通路。

司徒達賢 1995 策略是指企業的形貌(包括經營範圍與競爭優勢 等),以及在不同時間點,這些形貌改變的軌跡。

Miller &

Dess

1996 策略為了幫助組織實現其期望目的,所擬定的計 劃或是已經採取的行動。

吳思華 1996 策略係建立與維持企業不敗的競爭優勢及內部資 源分配過程的原則等一系列重大活動。

邱義城 1997 策略就是讓組織或個人在競爭中佔優勢的一種科 學或藝術,包含目標及思想和行動之組合。

湯明哲 2003 統合企業內相關資源之整體性指導原則,目的在 於戰勝對手,創造公司長期良好的績效。

二、策略管理的層級與類型 (一)策略管理的層級

一般說來,一家企業大多擁有多元化的事業組織,並會建置支援事業組織 的各式功能部門,如業務、人事、財務、行銷、資材等。所以策略的層級可區 分 成企 業策略 (Corporate Strategy) 、 事 業策 略 (Business Strategy) 、 功能 策略 (Function Strategy)三種(Hofer and Schendel, 1978),分述如下:

1.企業策略(Corporate Strategy):

決定企業應在何種事業中營運及各事業體在組織中應扮演的角色。亦即多 角化企業決定各事業單位應如何分配資源以創造綜效,如何配合集團體質與策 略需要,選擇新事業等方向。企業策略的決策包括:(1).決定企業的未來發展及 應跨進哪些行業;(2).決定財務及其他資源如何在事業單位之間流動;(3).決定公 司與重要環境元素的關係;(4).決定如何增加公司的投資報酬率。

2.事業策略(Business Strategy):

策略事業單位(Strategy Business Unit, SBU)是單一事業或相關事業的集合,

有其自己的競爭者及專責的利潤績效。每一個事業單位各自擁有自己的策略,

用以定義其將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為何,所經營的產業或市場區隔為何等。每一 個事業單位以清楚定義的策略,經營清楚定義的產品及市場區隔,所強調的是 如何增加產品及服務的利潤邊際。所以各事業單位依其能力及競爭需要發展其 策略,但仍需要與企業之能力與需要相一致。Aaker(1988)提出事業策略具有以 下意義:(1).事業據以競爭的產品市場組合;(2).事業的投資水準;(3).事業尋求 一項立於不敗的競爭優勢;(4).一種特優的能力或資產,事業得憑此能力或資產 以建立或維繫其不敗的競爭優勢;(5).事業訂定策略性決策時所依循的目標;(6).

制定各種職能方面的政策,做為該事業在其產品市場組合領域中競爭的憑藉;(7).

企業資源對各事業單位的分配;(8).建立各事業間之綜合效果。

3.功能策略(Function Strategy):

主要目標是支援企業策略及事業部策略之達成,包含行銷策略、生產策略、

財務策略、研發策略及人力資源策略等,偏重於日常的營運,使企業資源的生 產力獲致最佳化,進而形成獨特的能力在各產業內競爭。表 2-2 為策略層級劃分 之相關文獻。

表 2-2

各種策略層級定義

學者 年代 策略層級定義

Hofer & Schendel 1979

1.公司策略(corporate strategy) 2.經營策略(business strategy)

3.功能策略(functional area strategy)

Abell

1980

1.公司層次(corporate) 2.事業層次(business) 3.計畫層次(program)

Andrews 1987 1.公司策略 2.事業單位 3.功能策略

Porter 1987

1. 企 業 或 公 司 整 體 策 略 (corporate or company wide)

2. 事 業 單 元 或 競 爭 策 略 (business unit or competitive)

Hill 1995

1.企業策略(corporate strategy) 2.事業策略(business strategy) 3.功能性策略(functional strategy) 司徒達賢 1995 1.總體策略 2.事業策略 3.功能策略

學者 年代 策略層級定義

Miller &. Dess 1996

1.事業層級策略 2.作業層級策略 3.公司整體策略 4.國際層級策略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策略的類型

策略類型是指對決策者而言,有哪些可能的施行方案。依採行的策略類型 將顯現出企業如何運用資源,選取最佳策略,以在同業中爭取有利競爭地位,

進而提昇經營績效。

歷年來諸多學者透過個案觀察或實證分析,將競爭策略以不同的角度及構 面 理 論 , 配 合 實 務 面 的 現 況 以 歸 納 、 印 證 , 即 形 成 各 種 策 略 類 型 (Glueck,1976,1989;Miles & Snow, 1978; Abell,1980; Porter,1980;大前研一, 1984;

Lee & Lee,1994)。然而,不同的策略類型其目的均在於追求發展適當的競爭策 略,以建立企業的長期競爭優勢。以下整理策略類型研究,如表 2-3 所示。

表 2-3

各種經營策略分類

學者 年代 經營策略分類

Ansoff 1968

1.市場滲透 (market penetration) 2.市場開發 (market development) 3.產品開發 (product development) 4.多角化經營 (diversification)

Glueck 1976,1989 1.穩定策略;2.成長策略;3.防禦策略;4.綜合策略

學者 年代 經營策略分類

Miles & Snow 1978 1.防衛者;2.前瞻者;3.分析者;4.反應者 Abell 1980 1.差異化;2.非差異化;3.集中化

Porter 1980

1 成本領導策略 (cost leadership)

2 產 品 差 異 化 策 略 (differentiation) 3. 集 中 策 略 (focus)

大前研一 1984

1.成功關鍵因素經營策略;2.相對優勢經營策略 3.主動攻擊經營策略;4.策略自由度經營策略 Miles 1986

1. 領 土 保 衛 策 略 (domain defense) 2. 攻 擊 策 略 (domain offense)

Schuler &

Jackson 1987 1.成本降低策略;2.品質改進策略;3.創新策略。

Walker & Ruekert

1987 1.探勘者;2.低成本防禦者;3.差異化防禦者

Segve 1989

1.防禦者 (defender)

2.成本領導者 (cost leadership) 3.分析者 (analyzer)

4 成本差異者 (cost differentiation) 5 前瞻者 (prospectors)

Hill & Jones 1992

1.集中化成本領導策略 2.成本領導策略

3.集中化差異策略 4.差異化策略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