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綜合討論與總結 第一節、實驗限制

本研究為門診收案,故有幾項實驗限制:(1) 嬰兒維生素 A 與 D 營養狀況,

最直接檢定方法為檢測血清維生素 A 與 D 濃度,但本研究由於嬰兒年齡小,故無 法取得血液樣本,因此無法精確評估嬰兒營養狀態,也未能檢測血清 IgE 含量及 其他發炎細胞激素濃度對嬰兒異位性皮膚炎的影響。(2) 飲食頻率問卷調查,本研 究採用飲食回憶法,調查時間及記憶回溯較易造成誤差。(3) 檢測母乳的維生素 D 含量實驗,回收率及檢測訊號偏低,嘗試過各文獻所使用的萃取方法後,改善程 度仍有限,雖測定的樣品訊號皆高於定量極限,但將來可針對檢測方法做改善,

加以提高準確度及回收率。(4) 臨床試驗涉及道德倫理,樣品數量及實驗設計會因 受試者參與意願而受到限制。

未來可著重於母乳維生素 D 含量對子代異位性皮膚炎影響的機制探討,此外,

母乳是否存在其他細胞激素?這些細胞激素是否與母親飲食攝取有關?母乳的細 胞激素與維生素 D 是否共同作用影響嬰幼兒疾病發生率?母親孕期或哺乳期間的 維生素 D 攝取量,何者對子代異位性皮膚炎較具影響性等,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第二節、綜合討論

一、母乳維生素 D 的方法檢測

本研究檢測母乳的 25-(OH) D3含量較其他研究高,可能原因為:(1) 質譜儀 (mass spectrogram) 離子源 (ion source) 來源依檢測物的極性與分子量,可分為 ESI (electrospray ionization)、APCI (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al ionization) 及 APPI (atmospheric pressure photospray ionization)。本研究選擇使用模式為 ESI,優點為涵 蓋檢測物特性的範圍最廣,且近年來多數檢測機器性能較傾向 ESI。(2) 多數研究 萃取方法過程包括皂化,但本研究並未包含此步驟。皂化過程目的為除去樣品中 大多脂質,然而維生素 D 為脂溶性維生素,檢測物可能於皂化過程流失。此外,

第四章 綜合討論與總結

第四章 綜合討論與總結

年期免疫相關疾病的發生率。此外,本研究的母乳維生素 A 與 D 含量越高,可能 影響嬰兒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情嚴重程度,但若長期缺乏這兩種維生素時,是否將 影響成年後罹患疾病的風險,非常值得未來深入探討。

三、飲食維生素 D 與母乳

飲食維生素 D 豐富來源有深海魚、奶類、菇蕈類及蛋類,是否這些食物能直

接影響母乳 25-(OH) D3含量,回溯高與低含量族群飲食內容有無差異,發現高含

量族群母親攝取較多牛奶、奶製品 (優格、奶酪)、蕈類及蛋,但低含量族群攝食 深海魚類反而較多,推測母親可能食用深海魚的種類及部位不同所影響。

雖由本研究結果得知,母親維生素 D 攝取量與母乳維生素 D 含量無顯著相關 性,但由飲食內容資料依然可推測,母親能藉由攝取豐富維生素 D 食物,增加母 乳維生素 D 含量,提供嬰兒維生素 D,進而影響疾病發生率。

第三節、總結

本研究收募 95 位嬰兒及其母親,截至目前為止結果顯示,母親飲食的鉀、鋅、

維生素 B1、菸鹼素、維生素 B6攝取量與嬰兒的 SCORAD 具正相關,顯示母親飲 食狀況會影響異位性皮膚炎的嚴重程度。異位性皮膚炎嬰兒所攝取的母乳之 25-(OH) D3及 TGF-β 濃度較低,且 M-AD 組母乳的視網醇含量有較低的趨勢,值 得進一步探討是否母乳的維生素 A 可能會影響病情嚴重程度,維生素 D 及 TGF-β 含量可能為罹患嬰兒異位性皮膚炎的危險因子。若維生素 D 攝取充足,可能可以 減少嬰兒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風險。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