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了解學生在不同階段身體發展的狀態,並以客觀的立場來 探討動作發展的過程,Gallahue 與 Donnelly(2003)指出,學童的成長是一種向上發展 與增加的過程,了解其身體發展與各階段發展的型態,透過課程規劃,針對學生的需求 安排適性的課程。在體育活動中,跳躍是各項動作技能的基礎能力,包括籃球跳投、排 球的扣殺、網球的發球等,皆須要借重跳躍的技巧。跳躍能力基本的檢核方式最常見的 就是體適能立定跳遠的測驗,透過檢測瞭解各年齡層立定跳遠發展的狀況,才能提供學 生更適性的課程方針。

本研究所使用的觀察檢核表依 Seefeldt, Reuschlein 與 Vogel(1972)、Clark 與 Phillips

(1985)所編製之立定跳遠動作評量階段,合併為本研究之檢核工具,每位評分者根據 立定跳遠發展階段觀察檢核表之動作特徵,對實驗參與者立定跳遠的動作層次進行分析,

在上肢、下肢與全身動作因為在階段 1、2 的人數較少,所以在統計分析前先將兩階段 進行合併。由於各年齡層與不同的動作發展在跳遠距離上均未產生交互作用,但在上肢、

下肢與全身三種動作發展上主要效果分析都呈現顯著差異,由圖 2 中顯示階段 4 優於階 段 3,階段 3 優於階段 1、2。研究顯示發展階段越成熟,立定跳遠成績越遠,邱政皓(2005)

指出為

2(eta square)是一種常用來了解自變項對依變項影響的統計方式,從計算式的 定義也可以知道

2 除了作為自變項對依變項解釋的強度指標,也被視為效果量(effect size)的指標,通常

2 數值高過.138 屬於高關聯強度。依檢查表動作層次的分析,從研 究的統計分析資料表 6 得知,本研究的動作型態對於立定跳遠距離,在發展階段的

2

統計數據上,上肢、下肢與全身分別為.24、.41 與.33,數據顯示本研究檢核表在動作發 展對立定跳遠屬於高關聯強度。因此,研究結果為評分工具提供實證基礎,確實從動作 層級上可分辨立定跳遠的距離。

28

A

B

C

圖 2. 青少年各年齡與動作型態的立定跳遠距離。A.上肢、B.下肢、C.全身。

*p < .05

29

為探究青少年立定跳遠發展各年齡層動作型態的分佈情形,針對上肢、下肢與全身 的動作發展瞭解適合度在同齡層的情況。依圖 3 結果顯示,14 歲在上肢、下肢、與全身 三個發展動作在發展階段上較為平均,沒有偏向哪一個發展階段,這結果回朔影片就可 以看到約還有 33%的人數屬於階段 1、2。所以在 14 歲青少年動作還是會有許多人出現 在階段 1、2、3,相較於 Gallahue 與 Ozmun(2002)指出跳躍動作的發展順序在 8.5 到 9 歲時兒童就可以做出成熟立定跳遠動作,本研究在 14 歲青少年的動作成熟度上沒有顯

30

跳前膝關節與臀部完全屈曲,起跳時手臂向前延展,但不超過頭部的高度,著地時大腿 尚未完全平行於地面;階段 4 的人數在各年齡層的發展階段分佈百分比也大約相同,約 37.6%可以做出預備落地時手臂向下,腿部向前直到大腿平行於地面,腳著地時,重心 遠遠落在支撐面後,但是膝關節屈曲,手臂向前將重心帶往更遠處。由上述說明 16 歲 與 18 歲在全身動作的階段 1、2 人數已明顯少於 14 歲的學生,但仍有少數學生到了青 少年後期全身動作發展還未完全成熟,是否在立定跳遠動作學習上產生困難,或在課程 中鮮少從事跳躍的動作,對於體育教師而言,在課堂中必須特別觀察學生學習狀態,以 提升學生全身動作發展的成熟度。

從上述研究看來,各身體肢段 16 歲皆優於 14 歲,除了 14 歲發展型態較為緩慢外,

16 歲與 18 歲在身體各動作發展已逐漸成熟。而從預測的觀點來看,表 4 在各年齡層與 動作發展等級之百分比同質性考驗中,為了解年齡是否能預測動作發展階段,在上肢、

下肢與全身動作方面進行研究的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在上肢與下肢部分,統計結果未 達顯著差異,但在全身動作方面的2 =.131,表示,男性青少年在立定跳遠全身動作發 展階段,可以由發展階段來預測其年齡,但統計結果顯示,在全身動作發展階段無法由 年齡來預測其發展階段。

31

A.

B.

C.

圖 3. 青少年各年齡組別在立定跳遠動作發展階段的人數。A.上肢、B.下肢、C.全身。

32

33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各年齡的觀點為考量,採取主客觀分析來探討青少年在立 定跳遠運動中的發展特徵與年齡差異的情形。本研究透過實驗、資料的蒐集,以及分析 的結果與討論後,歸納出以下的結論與建議,期盼藉此研究的結果,能提供往後相關研 究人員的參考,希望對於從事此年齡階段的體育教學工作者,有實質上的助益。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