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網路課程實施成功與否,與課程內容本身是否充實、表現方式是 否生動活潑、網路平台是否容易使用操作有關,但是學習者本身,對 網路學習所抱持的態度,是網路課程實施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

一.了解並建立成人學習者對網路學習的正向態度

近年來不管是國內或國外遠距教學機構,甚至一般大學都大力推 展網路課程,導致學習者紛紛提出質疑,為何一定要透過網路進行學 習活動?網路學習事實上是,透過電腦及網路二者進行學習活動。在 網路教學環境中,由於超文件的特性是資訊點與資訊點之間的連結,

使得學習者能將所要學習的新知識,與已經存在的舊知識形成一個網 絡,學習者可經由這個網絡建立起自己的認知結構(Herry,1995)。

將網路應用在學習上,原因在於它同時具有多媒體的能力、超大 的容量與快速有效的連結,這是其他媒介望塵莫及。因此教育當局或 是教學者在實施網路課程之前,有義務讓學習者知道,網路學習的優 點是,集合多媒體、呈現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料,快速連結等多項功能 的新興學習型態。網路課程的規劃製作,從專業的角度上而言,是個 相當複雜的過程。因為其中包含了程式設計、美術設計、腳本設計...

等諸多部份。因此,網路課程絕對不只是將原有教材數位化而已。網 路學習的優點詳述如下:

--同時具有影片、動畫、圖片、文字、聲音等,不同的教學內容呈現 型式,這是以往的教學媒介所不能兼具的。

--巨大的記憶容量,可以將大量的教學內容,以數位化的方式存放於 硬碟或光碟中,除大量節省儲存空間外並具有容易攜帶的特性。

--易於複製的特性,可讓設計良好的數位教材廣為流傳應用,達到資 源共源的目的。

--檔案格式包括文字、影片、圖形(動畫)、聲音檔等種類眾多,易於 結合的特性,使得不同媒介的教材可以互相流通支援。經過不同的 編輯方式,達到更加的教學效果。

--結合不同教學者、學習者,進行即時而有效的經驗分享、交流。

網路學習對學習者而言,是一個從未接觸過的新型態學習環境,

自然會對現有的成人學習方式造成衝擊。李大偉和游光昭(2003)提 出下列建議,希望能協助學習者獲得最好的網路學習經驗,以利網路 課程的實施。

--學習者儘可能多嘗試、常常上線 以減輕學習上的焦慮感,多幾次 的練習就能對課程越來越進入狀況。

--儘可能提早建立網路學習的經驗,同時在每次的學習過中均要保持 專心。

--不必擔心自己的電腦能力比不上別人,多使用及不怕錯誤才是最佳 的學習方式。

--在網路上溝通對於學習者而言,是一個新的經驗。雖然在網路環境 中交換意見的方式不同於傳統教室,只要努力去做,在網路的教室 環境中,一樣可以營造出很好的學習氣氛。

--必須每天上線去閱讀作業及蒐集或評論相關的資訊,並在釐清自己 的想法之後,立刻將這些意見張貼在網站上。此外,也必須花時間 查看別人的意見並給予回饋,以及上網查看教學者在之前單元中所 提出的其他意見。

--不要在截止期限前才完成作業,讓自己有充裕的時間,去思考作業 內容。

--建立同學名單,以擬定自己的學習計畫。學習夥伴的聯絡網路,可 以增加學習者間的互動。

--每天空出一個小時以上的時間上網,並確定在這段時間內不會被工 作或是家庭所干擾。

網路學習雖然擁有其他遠距教學媒介所無法做到的優點,但這些 優點必須仍讓學習者充分感受到,並且樂於嘗試且採用。亦即學校當 局,必須先了解學習者對對網路學習所抱持的態度,進而以協助的方 式,幫助學習者建立網路學習的正向態度,如此一來才能順利推動網 路課程。

Andriole(1995)在 Drexel 大學實施非同步學習網路課程時,

獲得學習者正面的評價:

--99%的學習者覺得在網路課程中,他們與教學者的接觸比在傳統學 習環境中多。

--85%的學習者,會再選擇其他的非同步網路教學課程。

--80%的學習者,不會錯過課程授課。

--75%的學習者覺得跟其他的學習者溝通,比在傳統課程中多。

--75%的學習者認為他們在非同步教學網路課程中,學到的比他們預 期在傳統課程裡,會學到的內容還多。

網路課程的實施,除與學習者對網路學習所抱持的態度有關外,

亦與學習者先前使用電腦的經驗有關。丁導民(1996)針對 301 位國 立空中大學的學習者進行研究,發現學習者先前電腦學習經驗與電腦 學習環境與電腦學習成就有關。

二、學習風格、媒介資訊處理偏好、網路學習態度有關的研究 Kolb 的學習風格理論,除了強調學習者個體在先天與後天上的

不同,的確會影響其學習偏好的差異外,更注重其接受資訊時所偏好 的方法。亦即將其接受資訊時的態度、觀念,也應一併納入來考量。

學習者在接受資訊時,會因為資訊的不同,及是否符合其學習風格而 產生不同的態度。

Coggins(1988)指出,在遠距教學環境下,學習風格是學生能 否持續學習下去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以 Kolb 的學習風格理論進行研 究,結果發現下列現象:

--先備電腦知能、個人資訊處理方式與接受訓練方式,會對學習績效 造成顯著影響,但未現資訊接收偏好,會對學習績效產生影響。

--資訊接收偏好與資訊處理方式間的交互作用、資訊接收偏好與訓練 方式間的交互作用,對學習成效均會有影響。

--學習風格中的個人資訊處理方式與接受訓練方式,均會對電腦自我 效能產生影響。

--在相同的訓練方式下,學習風格不同的人,電腦自我效能的改變並 無明顯差異存在。

Well 等人(1991)以 333 位主管人員為研究對象,探討多媒體 教學策略在管理發展課程中的適用性,以尋找出最適合不同學習風格 學習者,之訓練媒介與教學方法。結果發現:具體經驗(CE)的學習 者最適合情意環境(affective environment);省思觀察(RO)的學 習者最適合理解環境(perceptual environment);抽象概念(AC)

的學習者最適合符號環境(symbolic environment);主動驗證(AE)

的學習者最適合行為環境(behavior environment)。

王裕方(1998)探討學習風格、訓練方式及其交互作用對學習 成效的影響。研究發現,資訊接收與處理方式之交互作用,資訊接收 與訓練方式之交互作用,均對學習成效產生影響。操弄教學法所造成

的學習績效差異,與學習者的整體電腦態度、電腦信心與電腦焦慮的 改變呈現正向變動之關係。另外亦發現,個人學習風格中的資訊處理 方式與教導式及範例式的訓練方法,皆會對電腦態度造成影響。

陳育民(2003)研究「學習風格」與「學習模式」對學習成效的 影響發現,不同「學習風格」會造成「電腦成績」、「電腦網路態度」

的差異,達顯著水準。許瀚濃(1997)研究發現,學習者的學前電腦 態度及學習方式與學習者電腦學習態度有關。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