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網路科技如何影響就業與薪資

第三章 網路科技與勞動市場兩極化的因果關係

一、 網路科技如何影響就業與薪資

如前述,一項產品或服務的生產,需要經過多種的「生產工作活動」(tasks)

才能完成。這些生產工作活動要有人或機器來執行。我們從兩個角度來看「工作」

與人的關係和「工作」與機器的關係:(1)工作活動的認知強度,(2)工作活動的例 行性程度(可數位化的程度)。這兩種區分產生四種工作活動型態:(1)對人的認 知分析能力要求較高,但「例行性程度」較低的工作;(2)對人的認知分析能力要 求較高,同時「例行性程度」也較高的工作;(3)對認知分析能力之要求較低、過 去需要人動手操作,但例行性程度較高的工作;(4)對認知分析能力之要求較低、

過去需要動手操作,同時例行性程度也較低的工作。

每一位勞工執行各種工作活動的能力,是他的「技能」(skills)。假定技能可 大略劃分成三類:低、中、高;而每位勞工具備其中一種。假定生產工作活動對 認知分析能力的要求越高,則技能高的勞工的生產力越高,也就是:高技能的勞 工在認知強度高的工作活動有「比較優勢」(comparative advantage),中技能的 勞工在中等認知強度的工作活動有「比較優勢」,低技能的勞工在認知強度較低 的工作活動有「比較優勢」。

因此在均衡狀態中,認知強度低的(低於 IL 的)各種工作活動是低技能勞

工所負責的,認知強度高的(高於 IH的)各種工作活動是由高技能勞工所負責的,

認知強度介於 IL和 IH之間的各種工作活動則是由中技能勞工所負責的。根據這一 點,前述對人的認知分析能力要求較高、並且「例行性程度」較低的第(1)種工作

活動,在均衡狀態中是由高技能勞工所負責的;而對於認知分析能力要求較低、

需要動手操作,但同時例行性程度較低的第(4)種工作活動,在均衡中則是由低技 能勞工所負責的。至於「例行性程度」較高的第(2)、(3)種工作活動,我們則假定 是由中技能勞工所負責的(圖 3.1)。

說明:認知強度低於 IL的非例行性工作活動由低技能勞工所負責,認知強度高於 IH的非例行性工作活動 由高技能勞工所負責,認知強度介於 IL和 IH之間的例行性工作活動則由中技能勞工所負責。

圖 3.1 高、中、低技能勞工的工作項目分配 (一) 人力替代型網路科技的效果

行動科技、雲端運算、大數據、人工智慧、智慧機器人等數位科技使許多工 作自動化,可以有效的完成某些原來是由人力負責的工作活動(tasks)。這等於增 加例行性工作的生產要素,也類似新增一些(內含新科技)可代替人力的機器資本。

某些原先負責例行性工作的人力於是被自動化科技所取代。被取代的人力(一部份 的中技能人力)必須重新配置到其「比較優勢」較弱的工作項目,其相對薪資因此 而下降。如果負責例行性工作活動的人力是中技能人力,則中技能勞工相對於高 技能和低技能的薪資均下滑。(若以 WH、WM、WL分別代表高、中、低技能勞工 的薪資,則替代人力的自動化科技將使 WH/WM和 WL/WM上升;見圖 3.2。)

被自動化科技所取代的(一部份)中技能人力是向「認知強度較高」的工作 項目流動,還是向「認知強度較低」的工作項目流動,決定於其「往上」或「向 下」流動的「比較優勢」。如果中技能人力「往上」流動的「比較優勢」較弱,

則被自動化所取代的、原先從事例行性工作的中技能人力會大多流向非例行性的 低度認知工作(在現實中,相對於「向下流動」,中技能人力向上流動的「比較 優勢」似乎較弱)11。由於一部份原先負責例行性工作活動的勞工向非例行性工

11 自動化科技的普及可能幫助一些原來技能水準較低的勞工改做原先技能要求較高的工作。這不只是理 論上的假定,也有實際的例子。美國的護理助理人員 LPNs(licensed practical nurses,通常受過 9-18 個月 的護理訓練)一度就業成長遲緩,原因是:綜合型醫院的工作繁雜,成熟的醫護人員必須有良好的綜合判 斷分析能力;醫院認為 LPNs 的知識技能不足,無法熟練的操作各類醫護技術,只能擔任監護病人的雜務,

故改以受過 2 年大專訓練的護理人員代之。但從約 2000 年開始,LPNs 的就業人數和薪資都顯著增長。

原因是:新科技(電子科技、光纖技術、新的麻醉技術)促成精準外科手術中心的興起,這些中心針對已得 到醫院確診的外科病人,專做特定的外科手術,其業務範圍窄而明確、作業流程高度標準化,LPNs 在這 些中心可以較快的從工作中學到關鍵的專業技巧,而迅速成為專業護理工作者(Bessen, 2014)。第二章的 技能分類雖然把我國〈職業標轉分類〉中的「護理助理專業人員」(屬於「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大 概與美國的 LPNs 類似)和「護理專業人員」(屬於「專業人員」)一同歸入高技能職業,而不是分屬兩種不 同的技能群;但上例的重點無關乎技能分群,也無關乎 LPNs 在綜合醫院所做的工作是否算是「例行性的」,

而是指出:技能較低的勞工可能因為新科技和新商業模式之助,而執行原本認知強度要求較高的工作。

Autor (2014)也指出,藉由高度自動化的醫療器材之助,護理專業人員以後也可能負責一些初階的診斷治

作項目流動,非例行性(高度認知與較低度認知)工作活動的勞工就業占比於是 上升,例行性工作活動人力的就業占比因此下降(IL左移 IH右移)(圖 3.3)。

當被自動化科技所取代的一部份中技能人力流向非例行性的低度認知工作 活動時,非例行性低度認知工作的生產要素之供給因此增加。非例行性低度認知 工作的薪資於是有下滑的壓力,若原先從事非例行性低度認知工作的是低技能人 力,則自動化科技會使低技能勞工相對於高技能勞工的薪資也下滑(WH/WL 上 升)。

說明:圖中的箭頭上指代表正向變動;虛線代表其變動方向在理論上雖然不確定,但在現實中可能大多 是正向的。

圖 3.2 人力替代型科技進步對高、中、低技能勞工相對薪資的影響

說明:替代例行性工作要素的自動化科技進步(I”K- I’K >0)使原先從事例行性工作的中技能人力流向非 例行性的低度認知或高度認知工作(IL左移 IH右移),例行性工作活動人力的就業占比因此而下 降。

圖 3.3 人力替代型科技進步對高、中、低技能勞工的工作項目重分配效果 自動化科技還會從另一個管道影響相對薪資:如果例行性工作活動和非例行 性的工作活動在生產最終產品上有互補的效果,由於替代例行性工作要素的自動 化科技進步等於增加例行性工作生產要素的供給,這種科技進步乃會提高(高度 認知和低度認知)非例行性工作者的邊際生產力。於是,自動化科技之進步還另 外經由生產要素互補(q-complementarity)的途徑,提高非例行性人力工作的生 產力以及高、低技能勞工相對於中技能勞工的薪資。

自動化科技之進步也可能讓企業更容易進行某些工作活動(尤其是員工和客

療工作。

戶不必面對面接觸的工作活動)的「海外分包」(offshoring),因此對國內勞工產 生和替代人力之科技進步相似的效果。

(二) 人力互補型網路科技的效果

自動化數位科技一方面像是新增的機器資本,可以代替一些人力工作,另一 方面也可直接增進一些勞工的生產力。前文指出,勞動生產力之提高有兩種主要 的來源,一是「資本深化」(每一勞動工時所搭配的資本數量有所增加);上述自 動化數位科技在代替例行性勞力之餘,還可因「生產要素互補」而提高非例行性 勞力的生產力,便與資本深化的作用相似。

勞動生產力提高的另一來源是,技術進步本身使每一工時的生產量提高。若 科技進步的結果是直接增進高技能勞工的生產力(相當於增加高技能勞工的有效 供給量),則這類科技進步會直接擴大高技能勞工佔有比較優勢的工作活動範圍,

而使高技能勞工執行各種工作活動的範圍增加(IH 左移)。這種改變並產生間接 的效果:高技能勞工執行工作活動的範圍擴大之後,由於一部分原先由中技能勞 工執行的工作被高技能勞工接管,中度認知需求的工作於是出現中技能勞工超額 供給的現象。中技能勞工的相對薪資因此而下降,廠商於是以中技能勞工取代一 部份原先由低技能勞工執行的工作活動(IL 左移)(圖 3.4(a))。因此,增進高技 能勞工生產力的科技進步使得高技能人力相對於中技能和低技能人力的就業占 比增加,高技能勞工相對於中技能和低技能勞工的薪資也上升(WH/WM 和 WH/WL 均上升;見圖 3.5(a))。如果高技能勞工生產力提升的直接效果大於中技 能勞工超額供給對低技能勞工的排擠效果,則中技能相對於低技能勞工的薪資會 下降(WL/WM 上升)。值得注意的是,高技能勞工之生產力因科技進步而增進 雖然相當於高技能勞工有效供給量的增加,但事實上高技能勞工在市場上的供給 量並沒有增加,因此科技進步的效果反映在高技能勞工的相對薪資增加之上。

由上可見,增進高技能勞工生產力的科技進步和替代例行性工作要素的自動 化科技進步有相似的薪資效果,中技能勞工相對於高技能和低技能的薪資均因科 技進步而下滑。

若科技進步的結果是增進低技能勞工的生產力,則與上述的邏輯相似,這會 擴大低技能勞工執行各種工作活動的範圍,一部分原先由中技能勞工執行的工作 被低技能勞工接管(IL右移)。中度認知需求的工作又出現中技能勞工超額供給

若科技進步的結果是增進低技能勞工的生產力,則與上述的邏輯相似,這會 擴大低技能勞工執行各種工作活動的範圍,一部分原先由中技能勞工執行的工作 被低技能勞工接管(IL右移)。中度認知需求的工作又出現中技能勞工超額供給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