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少子化時代的來臨,學校遭遇學齡人口數減少、招生不足,以致校園產生 空間閒置等問題;同時在國際化的競爭下,基礎語言能力成為日益重要的溝通 工具。桃園縣結合了空間閒置與國際化的議題,利用空餘教室首創全國國際英 語村,試圖化解少子化所生之校園閒置空間、資源浪費與國際化競爭之危機;

而自從桃園國際英語村開辦以來,開啟了各縣市發展地方英語村的浪潮。為了 提升校園閒置空間之效益,避免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後產生的再閒置問題,桃 園縣如何運用校園閒置空間推動國際英語村?為了提供各地以閒置空間規劃 英語村之參考,並且提升再利用之效益,本研究以國際英語村作為校園閒置空 間再利用之探討重點,期透過對校園閒置空間作為國際英語村之規劃設計、執 行及營運維護管理等階段之相關作業,以及可能問題與因應對策之探析,作為 行政機關與教育相關人員日後推動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之參考依據。本章為緒 論,內容分為四節,包括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名詞釋義與論文架 構四部分。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受到少子化趨勢影響,各縣市國民中小學入學新生人數普遍遞減,引發減 班、教師超額等問題,進而產生空餘教室、閒置校舍等情形,部分偏遠學校人 數逐年萎縮,甚至面臨了學校裁撤或整併的狀況。2001 年至 2007 學年全國整 併的小型學校計有 97 校,分別為本校裁併 13 校、分校裁併 34 校、分班裁併 50 班(教育部國民教育司,2008)。當學校因外在環境影響而產生空餘教室或 閒置校舍時,並不代表其教育功能之中止或消滅;但地方政府在財源有限之情 形下,亦需考量教育投資成本及報酬率,因此在處理閒置校舍時,面對了拆屋 還地,將土地所有權歸還所屬機關,抑或者挹注經費,重新規劃、整建閒置校 舍,賦予新生命的兩難。為了開創校園空間新生命,教育部逐年推動空間活化、

再造等計畫;分別於 2003 年頒布「國民中小學閒置校舍活化再利用示範計畫」

有之優越人文、自然條件的空間,規劃為自然教學中心、鄉土教學中心等,整 合各項資源,永續經營校園(教育部,2007)。同年並就少子化等因素而生的 空餘教室、閒置校舍問題,推動為期 3 年的「活化校園空間總體規劃方案」,

預計投入近 7 億元經費,補助 1,000 校執行(教育部,2007);近期提出「活化 校園閒置空間總體計畫」、「活化校園空間總體規劃方案」等。教育部在面對校 園空間產生空餘、閒置問題下,採逐年陸續推動的方式,試圖透過學校特色之 營造,讓失去教育功能的空間風華再現。

校園空間對於師生學習得收境教之效;同時亦建立起過去與當代間的橋 樑,對於學校文化根源的追溯與繁衍至為重要(湯志民,1992)。校園空間的 規劃呈現了學校的發展;校園閒置空間的歷史文化,雖然無形卻代表了歷史的 延續性(Kollie,2007);有的校園閒置空間,雖然尚未達到史實保存的標準,卻 仍舊扮演串起社區不同年齡層共同回憶的角色。是以,校園閒置空間如何善加 利用,必須審慎評估。又因學校為教育場所,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考量之優先 順序,仍應首先考慮教育用途之使用,如學習者學習與生活空間、社會教育空 間等(沈豔,2009);加以校園空間之規劃,應以教育理念、周邊環境和建築 條件等為基礎,人、空間、時間和經費為基本向度作為考量(湯志民,1992),

並透過了解使用者在當時時空環境背景下之需求後規劃設計;亦即校園空間之 規劃,應在前述之基礎上,配合師生或教育工作者教育活動之進行。湯志民

(2009)提出,校園閒置空間之規劃推動則宜在文化價值、經濟效益、結構安 全及永續經營的原則進行規劃推動。綜合上述,研究者認為校園閒置空間、空 餘教室之再利用,應以教育為優先目的,經審慎評估空間條件及使用需求等因 素後,考量閒置空間之文化價值、經濟效益、結構安全及永續經營下進行規劃 推動。而「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的目的,是在教育性之基礎上,強化或適當 改變其原有使用機能,使其能夠符合現代或未來教育之需求,活化其生命力,

使空間能發揮經濟上的效益,進而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

傅朝卿(2001)提出成功的閒置空間再利用,應於事前審慎評估考量,避 免因錯估策略、浪費經費等因素造成空間的二度閒置,以達到閒置空間保存與 再生的效益。面對校園閒置空間的再利用,應考量該閒置空間如何在原有的功 能條件下變得更好,以及在教育性功能下的最佳使用方式;而校園空間要具有 教育意義,則需透過綜觀教育趨勢並考量校內師生教學活動等要素後進行整體

規劃。又為了避免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後所可能產生的再閒置問題,減少政策 的錯估與經費的浪費,達到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的預期效益,在閒置空間進行 再利用前審慎的評估、規劃與設計,執行流程的確實管控,以及後續營運管理 及持續的維護等是不可忽略的。

我國行政院在國際化的潮流下,於 2009 年 4 月 20 日通過規劃英語村計 畫,預計自 2010 年 1 月起至 2012 年 12 月底止共計 3 年,利用各地中小學閒 置教室建置英語村(林上祚、顏瓊玉,2009)。為了閒置教室及現有學校硬體 設施之再利用,以及提升縣內學子英語溝通能力,桃園縣早於 2006 年派員赴 韓國實地考察,利用空餘教室規劃建置了三座國際英語村,為全國首創之英語 村,並且在全臺形成一股成立英語村的風氣。桃園縣以校園閒置空間打造國際 英語村,係地方政府推動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較具規模性之案例,營運至今約 計四年餘,且其總籌設經費依張武昌(2009)教育部委託專案計畫統計,為各 縣市之冠。究竟在校園閒置空間利用的面向上,桃園縣國際英語村如何透過規 劃設計、執行及經營與維護管理等歷程,來落實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如何充 分發揮空間效益,實現教育理念並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而其過程中遭遇問題 為何?團隊如何因應?為本研究之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壹、 研究目的

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是一種改變的歷程,每個閒置空間再利用前,要先對 舊有空間進行規劃,規劃空間如何改變、如何執行、如何行銷、經營空間特色 以及如何管理維護,以減少二度閒置,使再利用的空間獲得更高效益,並且達 到永續經營之目的。本研究基於以上研究動機,試圖透過瞭解桃園縣運用校園 閒置空間做為國際英語村之再利用概況,探究其規劃設計、執行及經營、維護 管理等歷程,以及可能遭遇之問題與對策,提供未來推動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 之依據。

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一、 了解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為國際英語村之規劃執行狀況。

二、 探究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為國際英語村之經營與維護管理情形。

三、 國際英語村團隊遭遇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問題處理方式與空間再利用的 想法。

四、 綜合研究結果提出建議,提供未來地方政府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之參考。

貳、 待答問題

依據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將探討以下問題:

一、 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為國際英語村規劃執行狀況為何?

二、 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為國際英語村經營與維護管理情形為何?

三、 國際英語村團隊遭遇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問題處理方式以及空間再利用 的看法為何?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壹、 校園閒置空間

「校園閒置空間」係指因未能符合現代教育性功能需求,以致使用效能 低落或不被使用之校地、校舍、運動場地及其附屬設施。本研究所指的校園 閒置空間係指因少子化、未妥善規劃維護管理或未能因應現代教學需求等因 素,而使用效能不彰之校舍空餘教室及附屬設施。

貳、 再利用

「再利用」是為空間注入新生命的手段,透過在建築物生命週期裡連續 不斷的進行空間活化,使得那些因缺乏實際使用功能、被遺棄的建築物空間 機能得以轉變,重新具有使用價值、經濟性,並得以滿足現代生活需求。而 就「閒置空間再利用」之理念來看,係透過再利用的手段,於傳統與創新間 找出「閒置空間」的新生命,並且在尊重空間原有特質下,發揮空間最大的 潛能。本研究所指的「再利用」,係指學校就校園閒置空間,經由規劃設計、

執行及經營與維護管理等歷程,重新規劃配置空間,延續並賦予空間新生 命,且具有效益之持續性歷程。

參、 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

「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係針對多餘、使用效能不彰或長期未能運用之 校地、校舍、運動場地及附屬設施,增加或改變其原有空間與設施的用途,

或重新組構使其原有功能得以延續,並在機能與建物之間適當調適的歷程,

以符合使用者需求的作為。而校園空間之規劃應以教育性為優先考量,相關 的規劃設計亦應符合人性化、教育性為優先考量,同時配合整體學校環境與 經營特色作規劃設計,使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和休憩活動得以順利進行。

本研究所稱「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可定義為:在教育性之基礎上,針 對那些使用效能不彰或長期未運用之空餘、閒置校舍及教室,增加或適當改 變其原有空間與設施之用途,使其能符合現代或未來教育之需求,並有利於

本研究所稱「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可定義為:在教育性之基礎上,針 對那些使用效能不彰或長期未運用之空餘、閒置校舍及教室,增加或適當改 變其原有空間與設施之用途,使其能符合現代或未來教育之需求,並有利於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