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前言

二十世紀的西方音樂史上,發展出了各種風格的作曲手法,其中著名的音樂流派包 括印象主義(Impressionism)、民族主義(Nationalism)、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表現 主義(Expressionism)、序列主義(Serialism)等等,至二十世紀中期的全序列主義(Total

serialism)、低限主義(Minimalism)、新浪漫主義(Neo-romanticism),以及與時俱進的電子 音樂(Electronic music)等百家爭鳴之音樂風格,也因此成就了許多聲名大噪的作曲家。

而此時東方音樂家也在這歷史的洪流之中逐漸嶄露光芒,他們在西方的創作手法之下發 展音樂內在的東方哲學邏輯,並結合兩者呈現出獨特的新音樂風格,日本作曲家武滿徹

(Toru Takemitsu, 1930-1996)便是代表人物之一,身為二十世紀具有影響力的東方作曲家,

我們無法將之歸類於哪一類明確的派別,他在西方與東方、現代與傳統之中的矛盾沉澱 出具有個人特色的音樂語言,並不以「音響的陌生化」作為自身的音樂旗幟,而是充滿 音樂與人的情感且自然地在時間與空間中流盪,形成獨樹一格的音樂美學。

2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方法

筆者有感於當今音樂圈對於作曲家與作品演出的選擇以西方為多,而西方美學也已 然形成國際的標準,因此選擇日本作曲家武滿徹的《十一月的腳步》(November Steps,

1967)作為論文研究對象,藉由探究東西方樂器的結合,發掘東方文化之美;再者也是 因為筆者於大學時期第一次聽到為中音長笛與吉他的《朝向大海》第一部(Toward the Sea

I, 1981),就對武滿徹這位作曲家十分喜愛。在筆者的學習過程中,總是接收到西方的音 樂理論、創作手法、分析觀點等,缺乏欣賞東方音樂的心胸,甚至認為東方音樂是不悅 耳、難以理解的;然而自大學以來,開始聆聽東西合璧的作品發表會,欣賞周文中(1923-)、

武滿徹、三善晃(Miyoshi Akira, 1933-2013)、細川俊夫(Toshio Hosokawa, 1955-)、陳銀淑

(Unsuk Chin, 1961-)等東方作曲家之作品,也對克倫姆(George Crumb, 1929-)作品中的東 方禪意十分讚嘆,筆者大四那年也嘗試寫作結合古箏與聲樂、打擊的作品,並參加了采 風樂團舉辦的第一屆絲竹創作營,對東方樂器有了更多相關的理解,漸漸在觀點上有所 轉變。東方音樂自有其價值之處,文化不同,本就不可同日而語。

現今國際上對武滿徹的研究可說是非常豐富,筆者透過「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 系統」下載相關論文,並由「校內圖書館系統」連結到電子書系統(ABC-Clio eBooks

Collection, Cambridge Books Online)下載有關專書,以及《國際音樂文獻摘要》(Répertoire

International de Littérature Musicale)尋找相關期刊文獻,而谷歌(Google)的學術搜尋系統 也是主要工具之一。

3

筆者從英國學者伯特(Peter Bert, 1955- )的著作為研究起點,生平主要參考西登斯 (James Siddons)的著作;而音樂美學則就所有參考資料整理歸納,並由自身角度再次審 視;作品《十一月的腳步》之分析,筆者主要從彌生(Yayoi Uno Everett)所寫之期刊、許

(Hwee Been Koh)與哈休斯(Charles Haarhues)兩本博士論文的觀點出發,再次分析,並且 在音高素材組織與聲部連結間多加著墨;此外對於尺八與琵琶,筆者也根據前人論文蒐

4

第六節 《十一月的腳步》之和聲技法 第七節 結語

第四章 絃樂四重奏《Germinate》自我創作分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第二節 樂曲分析 第五章 結論

5

1 James Siddons, Toru Takemitsu: A Bio-Bibliography. (Westport: Greenwood, 2001), 2.

2 “Later, hearing traditional classical Japanese music always recalled the bitter memories of war.”

From Toru Takemitsu, “Contemporary music in Japan,” Perspective of New Music, Vol. 27, No.2 (Summer, 1989): 20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