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長的唯一方式。在產業界,廠商透過研發(research and development)使技術創 新,進而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在這些技術創新表現於更低的生產成本、更快的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的諮詢顧問。2 然而,合作並不能代表所有的知識流動,隨著期刊論文開放取用

(Open Access)的概念崛起、專利制度的公開資訊越來越容易取得,廠商能夠從 許多渠道獲得學校技術創新的知識。3 因此,比起廠商付出成本,與學術界共同 研發技術,我們更有興趣了解在廠商不作為的情況下,學校、研究機構的研發行 為如何影響廠商表現,也就是「產學外溢效果」。

本文利用台灣、中國專利資料與期刊論文資料,建構學校、學術機構與廠商 的產業相似度,並參考 Bloom 等人(2013)衡量外溢效果的方式,估計學術界 研發行為產生的外溢效果。4 嘗試了解台灣與中國學術界的技術創新對廠商來說 是否有價值,換句話說,學術界的研發行為是否存在外部性,進而影響廠商的研 發生產力與市場價值。

2 針對台灣產學合作的現況而言,台灣由於中小企業較多,極需研發能量挹注,政府積極鼓勵產 學合作,希望減低學術研究成果與產業落差。科技部提供產學合作研究計畫補助、產學研成果交 流平台,除此之外,也提供「產學小聯盟」專案計畫,鼓勵學術研究人員,以其過去研發之成果 為主軸,提出協助與服務。

3 Rassenfosse 和 Seliger(2020)提出知識流動的形式可分為機構間的合作、技術採購與技術轉 讓。若以專利衡量跨國之間的知識流動,可定義兩個不同國家的申請人(或發明人)共同申請專 利為「合作」的知識流動;其次,若專利的申請人與發明人不同國家,則為「技術採購」的知識 流動,此種流動常見的例子如發明人為外國子公司但專利由母公司申請,或廠商將研究部門外包 至國外研發廠商;最後,專利權人的轉讓則歸類為「技術轉讓」的知識流動。

4 在文獻上,衡量相似度的方法除了 Bloom 等人(2013) 建構領域相似度以外,Younge 和 Kuhn

(2016)以專利文本的餘弦相似性(Cosine similarity)衡量專利之間的相關程度。

知道要從哪裡下手,正如心理學家Kurt Lewin 所說:「There is nothing so practical as good theory」,一個好的理論,能夠將知識轉化為方法,運用在各種問題上。

由此可見,衡量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的價值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Li 等人

(2017)針對生物醫療領域,研究美國國家衛生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NIH)資持的資金計畫中,以「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為導向之計畫的應用 出的Pasteur 象限(Pasteur’s Quadrant)概念,以兩個維度衡量研究學者的研究性 質,分別為單純受好奇心所驅動、以求知為目的基礎研究,與以實用為目標、具 備效能性的應用研究,透過兩個維度劃分研究學者至四個象限,定位研究學者的 研究性質。在 Pasteur 象限中,第一象限為「Pasteur 學者」,此類型學者研究不 僅以求知為目的,其研究結果也具實用性,如法國微生物學科學家Louis Pasteur;

第二象限為「Bohr 學者」,此類型的學者致力於純基礎研究,探討事務的真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如丹麥物理學家 Niels Bohr;第四象限則為純應用研究的「Edison 學者」,他們 透過技術發明以滿足人類需求,例如擁有眾多重要專利的美國發明家 Thomas Edison。

圖 1、以學校衡量的 Pasteur 象限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如圖 1 所示,本文以學校的角度出發,將學校分為四種類型:兩種研究皆表 現優異之學校(Pasteur 類型學校)、單純基礎研究型學校(Star 類型學校)、單純 應用研究行學校(Edison 類型學校)與不注重研發之學校。5 其中,由於專利可 以視為成功商業化的知識,我們參考Baba 等人(2009)的方法,以學校的專利 產出作為衡量應用研究多寡的參考指標,並以學校的期刊論文產出作為學校基礎 研究多寡的參考指標,此外,考慮不同學科的論文價值不同,我們建立期刊論文 標準化指標以標準化各個學科的論文價值。透過 Pasteur 象限,本文嘗試了解以 上類型中,何種學校類型的研發存在外溢效果,或者換句話說,廠商偏好哪種性 質的研究。

5 Baba 等人(2009)以 Pasteur 象限分析日本先進材料產業中產學合作學者的類型,其中,將 純基礎研究型學者稱為Star 學者,本文沿用此名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了解不同研發類型的差異在政府制定政策上相當重要,針對國家層面,Chen 等人(2011)研究不同技術創新系統的差異,並發現專利與期刊論文兩種形式的 研發效率有顯著的差異。Chen 等人(2013)則發現比起期刊論文導向的研發,

專利導向的研發對於國家研發成長率有較大的貢獻。 Bloom 等人(2019)比較 各種促進廠商技術創新的政策優劣,他們提到在政府研發補貼政策中,若可以分 辨不同研發類型的外溢效果,則可針對外溢效果較強研發類型進行補貼,同理,

若我們能夠分辨何種研究性質類型的學校存在較強的外溢效果,在研發補貼等針 對提升技術創新的政策上,即能補助「對的」學校之研發行為,其技術創新將會 外溢至廠商,使政策有加乘效果,除此之外,亦可針對此類型的學校推動產學合 作計畫,加速學術界知識商業化。

除了學校的研究性質外,我們更進一步討論不同學門對產業的影響力,了解 產學外溢校果在不同領域的表現,在政策上,若我們能夠分辨學科的外溢效果大 小,則使政府在矯正外溢效果時有較好的成效。

本文架構共分成五章,除本章之外,第二章為文獻回顧,討論產業外溢效果 與產學間知識流動等相關文獻;第三章為研究方法,分別介紹本文外溢效果衡量 方法、學校類型劃分標準與迴歸模型設定;第四章描述資料蒐集與處理流程,其 中,本文資料來源主要包括五個資料庫:IncoPat 專利資料庫、Scopus 期刊論文 資料庫、美國社區調查資料庫(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ACS)、TEJ 台灣 經濟新報財務資料庫以及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最後,第五章、第六章則分別為 模型結果與本文結論及未來之建議。

在衡量產業外溢效果時,文獻上分為正向的技術外溢效果(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以及負向的產品市場競爭效果(Product market rivalry effect),

Bloom 等人(2013)指出,技術外溢效果為相同技術領域的廠商從事研發時,將 使廠商的生產力提升,產生正向的影響,另一方面,產品市場競爭效果則是指,

若相同產品市場的廠商從事研發,廠商將因企業偷竊(Business stealing)效果而 遭受損失。6 廠商之間技術領域與產品領域相似度不同的情況在實務中相當常見,

例如 IBC、Apple、Motorola 與 Intel,四間廠商在的科技領域皆相近,但在產品 市場中,只有IBM 與 Apple 在電腦市場競爭,只有 Motorola 與 Intel 在半導體市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