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011)。由 Bergmann 和 Sams (2012)所提出的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room)教學模 式可以改善傳統團班教學的這個缺點。

在翻轉教室中,學生必須在課前先完成知識的學習,到學校後和老師、同學 進行合作式學習(Bergmann & Sams, 2012),課堂成為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 的互動場所。與傳統教學模式的不同之處在於:翻轉教室讓學生在課前根據自己 的喜好選擇適性且個人化的教育,藉由自學來獲取知識;在課堂上則透過和同學 間的互助教學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促進知識的吸收內化(Lage, Platt, &

Treglia, 2000; Baker, 2000; Bergmann & Sams, 2012)。透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助 合作,合作學習不僅改善了傳統團班教學被動式的教法,也提升了學生思考的能 力,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許暉東,2010;Chu, Hwang, Tsai, &Tseng , 2010;

Chang, 2012)。

目前國外已有許多學者探討翻轉教室的教學成效,以往翻轉教室為了讓學生 能在課前先完成預習,教師會提供課本、傳統型講義或有聲簡報(PowerPoint, PPT)

2

等教材讓學生觀看、學習(Bergmann & Sams, 2012;顧雪林,2013)。不過課本、

講義等書籍無法時常更新學習資訊(林裕勛,2009)且資訊量龐大,若將翻轉教 室結合行動學習(mobile learning),利用行動載具取代實體課本,將教學 PPT 或教 學影片匯入行動載具代替課本與講義,可以方便學生尋找教材;且行動載具讓學 生的自學環境能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行動學習得以實踐。

將行動學習融入翻轉教室不僅使學習者學習更加便利,且可結合電腦化診斷 測驗與學習系統,讓學生的學習環境更加全面化(曹秀如,2011)。但行動學習 必須在有網路的環境下進行(林裕勛,2009),若網路中斷往往也會使學生的學 習行為中斷。為了讓學習環境不侷限在有無線網路的場所,本研究建構一套適性 診斷測驗暨學習系統,讓學生在任何情境下都可以使用;學習環境不受限,才能 真正落實「無所不在」的行動學習。

因此,本研究希望利用翻轉教室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用翻轉教室結 合行動學習來改善學生的學習環境,以期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前段研究動機,為探討翻轉教室是否提升學習興趣,並瞭解翻轉教室結 合行動學習之成效,本研究的目的為:

一、建構一套適性診斷測驗暨學習系統,讓學生在有無網路的情境下都可以 進行學習。

二、使用翻轉教室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探討翻轉教室結合行動學習教學 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成效。

三、分析老師與學生對翻轉教室結合行動學習的接受度。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一、 翻轉教室

翻轉教室是指「學生課前預習、課堂上互動討論」的上課形式(Bergmann

& Sams, 2012)。預習及互動討論的方法有許多種,本研究以行動學習作為學 生課前預習的方法,以合作學習法做為老師與學生上課時交流互動的教學法。

本研究之「翻轉教室結合行動學習」是指「課前學生利用平板電腦上的教學 影片進行預習,課堂上使用統整式合作學習法進行交流互動」的教學法。

二、 團班教學

團班教學是指「一個老師同時指導全班學生」的教學形式(詹幃婷,2008)。

本研究將團班教學定義為「課前學生利用課本進行預習,課堂上老師對全班 學生進行單向講述」的教學法。

5

第四節 研究限制

一、 台中市平板電腦電子書包教學試辦學校

本研究因經費與設備的考量,以台中市某所參與電子書包教學實驗 的國小學生為研究對象,利用現有的行動載具設備進行教學。

二、 翻轉教室結合行動學習之教學成效學生意見調查問卷

本研究設計了「翻轉教室結合行動學習之教學成效學生意見調查問 卷」來了解學生對於翻轉教室結合行動學習的接受度,因考慮到研究對 象為國小學生,調查問卷若為五點量表恐造成學生混淆,因此將問卷設 計為三點量表,僅讓學生以正/反面感受來回答問題。

6

7 的吸收和內化(Mazur, 2011)。傳統教學模式大多為團班教學,教師在課堂中對全 班同學進行同步性的授課,此時教師只能傳遞知識,而無法顧及學生是否能吸收 以錄製 PowerPoint 演示的軟體,並將上課的內容錄製下來,讓學生可以在家看影 片補課。後來演變成「課前預習、課堂上討論交流」的教學形式(如圖 2-1)。

此上課型式打破了過去上課聽講、回家複習的教學模式,因此稱為「翻轉教室」,

也有人稱之為「顛倒的教室」。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