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行動學習

現今網路的發達與行動載具的普及,促使學生學習模式進入以學生為中心的 網路學習模式,強調自學性的學習型態。網路學習是指在網路連線的情況下,結 合網際網路中豐富的資源來進行學習,諸如 e-learning 學習網站或線上字典等(林 裕勛,2009)。 m-learning)。

行動學習是指藉由行動載具,幫助學習者在任何時間與地點進行學習,其行 動載具必須能讓老師與學生做雙向交流,且能有效地展現其學習資訊 (Dye, 2003)。

Shepherd (2001)則認為行動學習兼具數位化及移動的特性,因此可以做到無所不 在的學習,行動學習裝置的可攜性及無線網路環境,創造「資訊隨處可得」的情 境。林秋斌(2011)指出,在具備無線網路的環境下,透過電子學習輔具,如手 機、PD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Tablet PC 等,進行有意義的學習活動與互 動,即為行動學習。總而言之,行動學習是指能克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透過適 四種學習活動模式(Chang, Sheu, & Chan, 2003):

12

此類學習活動必須配合戶外的無線上網環境,例如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或無線線路等,提供使用者所在地理位置的電子地圖,或場域資訊 學習成效,某些學校甚至提供行動載具讓學生在課堂中使用(Sharples, Taylor, &

Vavoula, 2010)。林勝賢(2010)將行動學習融入擴增實境學習,對照以教師進行 戶外解說學習,探討兩組學生對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的影響。

經由研究結果發現,教學媒體能有效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且擴增實境比靜態圖 片更有學習效果。Chu、Hwang、Tsai 和 Tseng (2010)指出,由於無線技術和行動 技術的發達,讓學生在現實生活和數位生活中都可以擷取學習資源。雖然學生使 用行動學習時,可能會因為設備而提升學習興趣,但若沒有適當的幫助或指導,

學生的學習成效往往不盡人意。因此 Chu 等人(2010)提出了一種行動學習系統,

檢測和檢查學生學習行為的真實世界,並利用雙層次測驗提供學生個性化的學習

13

指導。實驗結果顯示,這種創新的做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成就,以及提升學生 的學習動機。Hwang、Chu、Lin 和 Tsai (2011)藉由心智工具系統的開發,幫助學 生組織和分享知識。經過比較傳統的方法和行動學習的教學效果證實,行動學習 模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效,也顯著提高學生識別野外物種的能力。Shih、

Kuo 和 Liu (2011)利用適性 U-Learning 數學步道系統(adaptive U-Learning math path system)建構出「無所不在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日常的校園生活中可以利 用平板電腦結合適性 U-Learning 數學步道系統學習數學,並提供適性測驗與適性 補救教學,研究結果發現適性 U-Learning 數學步道系統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數學成 績,且比起傳統的紙筆補救教學,適性 U-Learning 數學步道系統的補救教學更有 效,學生對於數學問題的解決能力比傳統教學模式更好。白宗恩(2012)將行動 載具導入國小五年級數學課程中,學生使用平板電腦結合數學步道學習「體積」

單元,並利用平板電腦書寫數學算式,上傳至論壇後教師可以即時觀看學生作答 情況並立即回饋;此研究結果發現使用行動載具進行學習之學習成效優於傳統課 堂教學,且高達 98%學生認為透過行動學習,對於體積的了解有所增加,並給予 正向的回應。Davies、Rafique、Vincent、Fairclough、Packer、Vincent 和 Haq (2012) 等人將行動學習應用在醫學臨床上,讓醫學生透過移動學習技術在臨床環境中獲

14 習資訊,且可以在系統上獲得指導與協助(Hwang, Tsai, & Yang, 2008)。

三、設備的管理與維修 動載具中,學生便可以在離線狀態下進行閱讀與學習(Rekkedal & Dye, 2007)。因 此,建構一個在離線狀態下也可以使用的學習系統,可以改善行動學習的缺點,

15 的教學目標(Ellis, 2001)。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組員間存在著正向的相依關係,

並彼此分擔責任,合力完成目標(張景媛,1995)。在生活中,「合作」的需求 隨處可遇,因此學習「合作」的技巧是必要的。合作學習中,組員之間不僅能彼 此分享經驗、學習傾聽他人的想法與意見,人際關係也提升了。

合作學習是一種統稱,它包含多種合作學習法,且各有其特點及適用之處,

不同的學習法對學習結果所產生的效果也不一樣(Johnson, Johnson, & Stanne, 2000; Slavin, 1995)。在所有合作學習法中,最常被研究的是「學生小組成就區 分法」。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是由 Slavin (1995)所提出。此合作學習法原則上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