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舒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 1810-1856)《大提琴協奏曲,作品一二九》(R.

Schumann cello concerto in a minor, op. 129)為筆者參加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協奏曲 比賽的指定曲,由此可見在大提琴教授的心中,此樂曲在大提琴協奏曲中有獨到的重要 性與地位。筆者透過樂曲的練習來淺識舒曼的音樂,也克服了技巧性的困難,現今已身 為研究生,筆者希望除了掌握演奏能力的發揮,提供技巧練習的方法,更能對樂曲有深 入的了解及探討,從各類文獻資料的閱讀與比較,印證演奏詮釋的正確性。

此作品為舒曼唯一的大提琴協奏曲,並與海頓(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及德 佛札克(Antonín Dvořák, 1841-1904)的大提琴協奏曲被譽為最高傑作。舒曼於 1850 年前 後創作此曲,當時舒曼離開德勒斯登(Dresden)轉任杜塞道夫(Düsseldorf)的音樂總監,但 在舒曼生前一直未聽到此曲的首演,此作品在 1860 年於萊比錫(Leipzig)首演,正因為不 具華麗的技巧效果並且演奏艱難而未受到好評,直到二十世紀的大提琴大師卡薩爾斯

7

較為不齊全,探究此主題《大提琴協奏曲,作品一二九》碩士論文也已時距十幾年之久,

現今,許多資料與文獻都已經更新,筆者希望藉此可以有更完備的分析與研究。

8

筆者以作品為中心探討文獻內容,主要參照企鵝出版(Penguin Books)的《協奏曲》,

4 以及由萊頓(Robert Layton)編輯的《協奏曲之參考》,5 筆者融合相關文獻的詮釋及個 人的看法加以論述,而關於舒曼的內容由吉塞爾(Joan Chissell)撰寫,先介紹舒曼創作協 奏曲的背景,依創作時間脈絡為主架構,根據舒曼在萊比錫時的筆記本內容,在 1827 年舒曼心中就有鋼琴協奏曲開頭的構想,在 1845 年完成鋼琴協奏曲的創作,過了五年

寫下了此闕大提琴協奏曲。吉塞爾對樂曲的論述詳盡,包含樂章的調性和各主題的素材,

2 1834 年舒曼創辦的雜誌,並擔任主編長達十年之久,目的是要提供一個公開的園地為音 樂界褒善貶惡。並創立〈大衛同盟〉(“Davidsbündlerblätter”),做為雜誌的評論員。

3 《音樂原始閱讀資料》(Source Reading in Music History),共有七冊,每一冊為不同的編 者,而主要編者特里特勒(Leo Treitler)在 1998 年改編 1950 年斯創克(Oliver Strunk)的原始版本,

按時間編排順序,涵蓋的內容範圍擴及至非西方音樂

4 Ralph Hill, ed., The Concerto (London: Penguin Books, 1952), 170-178.

5 Robert Layton, ed., A Companion to the Concerto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1989), 152-159.

9 兩篇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的論文,對當時歐洲音樂進步傾向的傑出音樂家及作 品,做了詳盡的分析,同時也顯現李斯特關於音樂的標題性、音樂的革新、音樂批評、

(The musical times)所刊載的〈新的自我:四十歲的舒曼〉(“A new self: Schumann at 40”),

8 文章提及 2006 年正逢舒曼逝世一百五十週年,作者於美國德州科技大學(Texas Tech

6 This ternary-shaped Langsam, headed mit Ausdruck, enters a dream-world all Schumann’s own.

7 此音樂索摘資料庫收錄年限始於 1967 年。收錄各類專業的音樂主題,包括民族音樂、音 樂理論、音樂學、音樂評論、演奏法及記譜法、音樂教學法及音樂圖書館學等領域的資料,並 且收錄音樂藝術期刊、文章、圖書、博碩士論文、紀念論文集、評論性文獻及民族音樂的紀等。

RILM Abstracts of Music Literature. New York: RILM, 1967-. http://www.rilm.org.

8 Lawrence Kramer, “A new self: Schumann at 40,” The musical times 148, no. 1898 (March 1, 2007): 3-17.

10

University)參加一個跨領域的會議,討論音樂的社會影響力,而四十歲的舒曼提供了最

佳的案例。

本研究報告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緒論,筆者的研究動機和方法;第二章為作曲家 的生平與創作風格,論述十九世紀的時代背景和音樂風格,以及舒曼的一生;第三章為 舒曼《大提琴協奏曲,作品一二九》之樂曲分析;第四章為舒曼《大提琴協奏曲,作品 一二九》之詮釋演奏,探討樂曲的音樂詮釋和演奏技巧,以及 CD 版本比較,第五章為 結論。

1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