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緒論

1.1 前言

科技日新月異,過去厚重的陰極射線管(cathode ray tube, CRT)已無法 應付人們的訴求,於是有了帄面液晶顯示器(LCD),其具有輕薄、耗電量 低、便攜的特點,使可應用性大幅提升,可用於手機、筆記型電腦、數 位相機等產品上,但很不幸的,由於液晶本身的特性,仍然具有視野角 度不理想及操作溫度範圍不夠寬廣等諸多問題仍頇克服。

而近年來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的技 術趨近成熟化,此類材料更是有機會超越 LCD 帄面顯示技術。由於此類 有機發光二極體具有自發光、低操作電壓(3~10 V)、廣視角(170˚以上)、

快速應答(~1 μs)、輕薄(<2 mm)、操作溫度範圍廣(-40~+200 ˚C)、高對比、

可撓曲性質及其機械強度強1。種種的跡象表現出 OLED 其具有的優勢遠

2

1

直到 1987 年的鄧青雲博士(Ching W. Tang)研究團隊2發表以真空蒸鍍 法將可傳遞電子特性之 Tri-(8-hydroxyquinolino)Alumuium (Alq3)及具有 傳遞電洞特性的雙胺化物(diamine)HTM-2 蒸鍍在兩電極中間形成異質接 面(Heterojuction Architecture)的雙層式結構 OLED 元件(圖 1.1),可使電洞 與電子侷限在電子傳輸層與電洞傳輸層之介面附近再結合,大幅提升了 元件的性能。圖二為日本 SONY 公司在 2003 年發售的 13 吋 OLED 帄面 顯示器,圖片中可明顯看出 OLED 顯示器比 LCD 螢幕輕薄了許多(僅 3 毫米),色彩更加鮮艷,儘管售價驚人,但也表明了,OLED 具有極大的 市場潛力。

圖 1.1 1987 年 柯 達 公 司 發 表 OLED 結 構 示 意 圖 1

3

圖 1.2 Sony 所 開 發 的 OLED 顯 示 器 (摘 錄 自 zol.com.cn 網 站 20100620)

1.3 OLED 發光原理與元件結構

有機發光二極體元件發展至今,最好的元件型態為三層式的結構(圖 1.3 左),有機發光層被電子傳輸層(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 ETL)、電洞 傳輸層(Hole transporting layer; HTL)所包夾,在 ETL、HTL 之上分別又鍍 上陽極及陰極。為了讓光能順利自元件穿透,陽極需為透光材料,通常

4 molecular)為主。雙極性分子為分子具有提供電子(electron donor; D)和接 受電子的能力(electron acceptor; A),又稱為 D-A 分子,藉由改變 D-A 結 構,提升與傳輸材料能階的匹配性,降低電子、電洞注入能障,提高元 件效率々也可望使用在單層元件,達到簡易製程目的。目前由

Michael C.

5

Pett

團隊 3所設計的分子中,單層元件的外部量子效率已達到 4.71%々雙 極性分子也是目前熱門的主發光體材料,可用於摻雜在磷光發光材料上。

1.5 有機磷光發光主體(Phosphorescent Hoster)

當我們以電激發元件時,電子、電洞再結合產生激子的過程,會有單 (triplet-triplet annihination),會導致元件效率降低1。為了排除這些缺點,

學者們將磷光材料以摻混方式分散在主發光體中,藉由兩者能隙的能量 轉移(圖 1.4)1,提升元件的效率。

6

圖 1.4 有機磷光元件中主客發光體間能量轉移示意圖1

但是一個合適的主發光體仍頇具有以下的特性,1.頇具足夠大的三重 態能階,避免客發光體的能量回傳至主發光體。2.良好的載子傳輸能力,

若主發光體同時具備傳遞電子電洞的功能,那麼載子的再結合率會增 加,量子效率也會跟著提升。3.有穩定的熱性質與良好的成膜性,若將 OLED 材料製作成元件,元件溫度會隨著操作而提升,若材料熱性質不 好,便容易在元件內部結晶,形成介電破壞,降低元件效率與操作壽命。

在本研究中主要以有機材料為探討目標,希望藉由螢光分子材料的設 計,能夠提高元件效能,根據前面的討論主要是以高效率的雙極性螢光 分子以及磷光摻雜物的主體材料為研究的重點,對於這些材料的基本要 求以及限制將在文獻回顧中逐一討論。

7 緩慢,這是因為藍光具有較高的能隙(energy band gap),導致驅動電壓(Von) 較高,也會影響元件的生命週期。其放光波長也易受到分子共軛長度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