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1 前言

水為生命中非常重要之要素,亦為國家重要資源,而水質良窳攸 關民眾健康,亦可做為民眾生活品質之重要指標之ㄧ。地球水體總量 約有 13.9 億立方公里,其中海洋水為最主要部分,佔全球總水量之 97.2%,陸地上之水僅佔全球之 2.8%;而淡水之分布幾乎都在陸地上,

其中兩極冰帽及高山的冰川約佔了 2.15%,這都是人類難以利用的,所 以人類實際可以利用的淡水約僅有 0.65%。在可利用的淡水中以地下水 所佔的比例最高,約佔淡水資源的 95.7%,而地表水僅佔可用淡水資源 的 4.3%左右P

[1]

P

以台灣地區的水文循環而言,台灣面積 36,000 平方公里,年平 均降雨量約 2,500 公厘,推算年雨量為 905 億噸,其中年平均蒸發量 197 億噸占年雨量 21%,年平均逕流量 668 億噸占 74%,年平均地下 水入滲量 40 億噸占 5%。台灣地區水資源問題,主要是因時間與空間 分配不均造成,依據台灣地區降雨量統計,年平均降雨量可達 2000 公 釐以上,普遍集中於每年的豐水期 5 月至 10 月之間,且降雨量集中某 些特定區域,水庫集水因而未能獲得足夠之水量。受到地形影響,西 部河川坡度陡峭,降水難以蓄留,東部地區河川尚有餘水可供引用,

且部分河川長期遭污染水質呈現嚴重污染,已無法利用,於是以興建 水庫或仰賴抽取地下水,來支應水資源不足之情形。水庫集水區因過 度開發,未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植被不足無法充分涵養水源,造成水 庫淤積情形嚴重,有效蓄水量逐年降低。

台灣西南沿海平原,如濁水溪沖積扇、嘉南平原及屏東平原等地

區,原本地下水資源充沛,由於地下水取用方便,加上沿海養殖業之 興起,地下水已有嚴重超抽現象,因此地下水資源管理日益重要。地 下水之取用雖然較地表水方便,未受到時間及空間之限制,但其屬於 有限資源,而且必須仰賴地表水長期補注,才能長久使用。近年來科 技工業發展迅速,用水需求越來越大,而其他用途的用水量,日益成 長,在地表水供應不足之情況下,轉而依賴地下水資源之運用,因此 台灣部分地區之地下水已達嚴重超量使用之狀況。部份地區因為人口 密集,或工業區之設立,造成地下水污染事件時有所聞,因此掌握地 下水水質狀況實為水資源利用之重要工作。水質狀況可藉由水質監測 結果暸解,而水質監測項目繁多,如何使用監測數據來正確判斷水質 狀況,可經由統計分析工具來達成此目的。

1.2 研究動機與目的

台灣地區水資源分區,分為北部、中部、南部及東部四個區域,

而以地下水資源分區,台灣本島可分為九個區域,外島之澎湖亦劃分 為第十個地下水區,台灣本島之地下水分區分別為 1.台北盆地 2.桃 園中壢台地 3.新竹苗栗臨海地區 4.台中地區 5.濁水溪沖積扇 6.嘉南 平原 7.屏東平原 8.蘭陽平原 9.花蓮台東縱谷(如表 1)。台灣的地下水 資源以濁水溪沖積扇和屏東平原最為豐沛,但這兩個區域也是目前地 下水超過限量使用最嚴重的地區P

[2]

P

本研究針對水資源分區之中部地區,涵括苗栗縣以南,雲林縣以 北共六縣市,而以地下水資源分區範圍涵蓋新竹苗栗臨海地區、台中 地區、濁水溪沖積扇等三個分區,進行水水質特性評析,並找出地下 水代表性污染因子。

選定中部地區範圍之理由,主要因為中部地區之濁水溪沖積扇,

其地下水補注量為台灣最充沛地區之一,根據經濟部水利署資料指出 彰化雲林地區超抽地下水情形嚴重,已有地層下陷的狀況發生,易導 致沿海地區或地勢低漥區域,容易發生海水倒灌或排水不易的問題,

進而影響到地下水水質,產生水質惡化現象。地層下陷區域的地質結 構,亦可能產生變化,後續若需進行公共建設工程,如橋樑、道路 等,必須考量安全性增加工程施作的困難。地下水超量抽取的另一個 影響,將造成海水入侵地下水水層,造成地下水水質及地質鹽化,水 質將永久無法回復,對環境的傷害也將無法彌補。

蒐集國內歷年地下水水質分析相關文獻,其選用數據來源較侷限 於 2003 年前的資料,因此為更能得到更具參考價值的資訊,本研究乃 選用環保署區域性地下水監測井 2005 至 2006 年的監測結果。為了得 到代表性的監測結果,環境監測所需費用通常很高,所以如何以有限 之經費執行監測計畫,並能充分有效運用監測數據,得到正確的水質 資訊,是相當重要的。因此本研究設法以不同分析方法,分析中部地 區地下水水質,找出主要污染因子,可提供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參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