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 研究方法

3.3 數據來源

本研究之數據資料來源乃引用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監測及資 訊處之『全國環境水質監測資訊網』資料庫數據,摘錄 94 年至 95 年 中部地區地下水水質監測數據,監測項目包括水溫、pH、導電度 (EC)、總硬度(TH)、總溶解固體(TDS)、氯鹽(ClP

-

P)、氨氮(NHB

3

B-N)、硝 酸鹽氮(NOB

3

PB

-P-N)、硫酸鹽(SOB

4

PB

2-P)、總有機碳(TOC)、鎘(Cd)、鉛(Pb)、

鉻(Cr)、砷(As)、銅(Cu)、鋅(Zn)、鐵(Fe)、錳(Mn)、鈉(Na)、鉀(K)、

鈣(Ca)、鎂(Mg)、鹼度等共 23 個項目。地下水監測井之分布為苗栗縣 37 口監測井、台中縣 10 口、台中市 4 口、南投縣 2 口、彰化縣 19 口、

雲林縣 11 口,共有 83 口地下水監測井。各監測井之分布如圖 2 所示,

各監測站名稱及位置詳列於表 2。

圖 2 中部地區地下水監測井分布

表 2 中部地區地下水監測井測站位置

表 2 中部地區地下水監測井測站位置(續)

各監測井監測頻率為每季執行一次,蒐集兩年間的數據,計有 8 季次共 664 筆數據,其中苗栗縣計有 296 筆數據;台中縣有 80 筆數據;

台中市有 32 筆數據;南投市有 16 筆數據;彰化縣有 152 筆數據;雲 林縣有 88 筆數據。各監測項目之採樣及分析方法均按照環保署公告方 法執行,茲將採樣過程步驟,簡述如下。

1.紀錄洗井記錄:

i.量測井管內徑、地下水位、井深高度、計算井水深度、計算井水體 積,並記錄於現場採樣記錄表中。

ii.計算井水深度:

井水深度(m)= 井底至井口深度-水位面至井口深度 iii.記錄井水體積

直徑 2 吋監測井 井水體積(L)= 2.0 × 井水深度(m)

直徑 4 吋監測井 井水體積(L)= 8.1 × 井水深度(m)

2.洗井

i.洗井時可採用貝勒管或採樣泵進行,使用可調整汲水速率之泵較 能節省時間,洗井汲水速率應小於 2.5 L/min,以適當流速抽除 3 至 5 倍的井柱水體積,大致可將井柱之水抽換,以取得代表性水 樣。

ii.校正現場測定儀器:pH 計、導電度計、(溶氧計、氧化還原電位計)。

依照儀器標準作業程序進行校正。

iii.洗井汲水開始時,量測並記錄汲出水的溫度、pH 值、導電度及現 場量測時間、依實際情況需求可配合執行溶氧、氧化還原電位之量 測,同時觀察汲出水有無顏色、異樣氣味及雜質等,並作記錄。開

始洗井時,以小流量抽水,並記錄抽水開始時間。洗井過程中需繼 續量測汲出水的溫度、pH 值、導電度、依實際情況需求可配合執 行溶氧、氧化還原電位之量測,同時觀察汲出井水之顏色、異樣氣 味,及有無雜質存在,並於洗井期間現場量測至少五次以上,直到 最後連續三次符合各項參數之穩定標準,若已達穩定,則可結束洗 井。

iv.所有洗井工作完成後,須以乾淨的刷子和無磷清潔劑清洗洗井器 具,並用去離子水沖洗乾淨。所有清洗過器具的水須置於裝「清洗 器具用水」的容器中,不可任意傾倒或丟棄。

3.採樣

i.採樣應在洗井後兩小時內進行為宜,若監測井位於低滲透性地質,

洗井後,待新鮮水回補,應儘快於井底採樣,較具代表性。洗井時,

若以 0.1~0.5 L/min 速率汲水,洩降超過 10 cm,或以貝勒管汲水且 能把水抽乾,則屬於低滲透性地質之監測井。

ii.採樣前以乾淨的刷子和無磷清潔劑清洗所有的器具,並用試劑水沖 洗乾淨,其清洗程序為:

a.用無磷清潔劑擦洗設備 b.用試劑水沖乾淨

c.用甲醇清洗 d.陰乾或吹乾

需清洗之設備,應包括:水位計、貝勒管、手套、繩子、採樣泵、

汲水管線。

iii.換採樣點時應對採樣設備(貝勒管及採樣泵)做一設備清洗空白,其 方法是將試劑水導入清潔之採樣設備及其採樣管線中,再將試劑水

移入樣品瓶中,依規定加入保存劑後,密封之,再與樣品一起攜回 實驗室。

iv.如以貝勒管採樣,應將貝勒管放置於井篩中間附近取得水樣,且 貝勒管在井中的移動應力求緩緩上升或下降,以避免造成井水之擾 動,造成氣提或曝氣作用。

v.如以原來洗井之採樣泵採樣,則待洗井之水質參數穩定後,在不對 井內作任何擾動或改變位置的情形下,維持原來洗井之低流速,直 接以樣品瓶接取水樣。

vi.開始採樣時,記錄採樣開始時間。並以清洗過之貝勒管或採樣泵及 其採樣管線,取足量體積的水樣,裝於樣品瓶內。並填好樣品標籤,

貼於樣品瓶上。

vii.檢驗項目中有揮發性有機物者,其採樣設備材質應以鐵弗龍為 佳,並且貝勒管應採用控制流速底面流出配件,使水樣由貝勒管下 的底面流出配件之噴嘴流出,須裝滿瓶子,倒置測試是否無氣泡產 生。

viii.依監測項目需求水樣應依照下列順序進行採樣:

a.溶解性氣體及總有機碳。

b.金屬。

c.主要水質項目之陽離子及陰離子。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