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壓控振盪器的基本理論

第二章 頻率合成器系統架構與設計

3.1 壓控振盪器

3.1.1 壓控振盪器的基本理論

雖然有很多種類的振盪器可以提供設計者選擇,但是由於頻率合成器必須要 提供盡量接近單一頻率的正弦波給混波器,以避免其他次諧波干擾混波的結果。

所以使用有共振腔的振盪器,較能提供需要的訊號。雖然石英振盪器的輸出相位 雜訊非常好,但是到達 100MHz 的振盪頻率已經是很昂貴的花費。還有其它有大 體積共振腔的振盪器,也非我們追求 SOC 的目標。所以簡單由電感和電容形成的 共振腔,便是很好的選擇。

不論是哪一種的振盪器設計,都是一個「正迴授」的迴路。根據巴克豪森準

則(Barkhausen criterion),在欲振盪的頻率下,迴路增益的相角必須是零,

且迴路增益的大小必須大於等於 1。關於這一類的電路分析,一般電子學的教科 書[7]都可以找到說明。在此我們採用另一種分析方法-負電阻分析法。如圖 3.1 我們可以把振盪器分成兩部分,一部份是會提供能量的負電阻產生器,另一部份 是選擇振盪頻率的共振腔。由於一個不完美的共振腔會有能量的損耗,所以使用 負電阻產生器補償共振腔的損耗,於是振盪持續產生。

圖 3.1 負電阻振盪器概念圖 圖 3.2 單一電晶體振盪器

圖 3.3 計算輸入阻抗的小訊號模型

下面將使用負電阻分析法分析單一顆電晶體振盪器。如圖 3.2 所示,圖上並

沒有畫出偏壓電路。其中 Z1、Z2、Z3 的阻抗分別以 jX 、1 jX 、2 jX 表示,若3 Xi

(Hartley)振盪器;若 Z1、Z2 為電容,Z3 為電感,則此形式的振盪器為柯比

茲(Colpitts)振盪器。在哈特萊振盪器中,(3.1)會變成

2 3

由於Z 為串聯表示式,所以須把並聯的電阻電感改為串聯的電阻電感,如圖 3.4in

另一種電容電感振盪器為交錯耦合(cross-coupled)電容電感振盪器,如

/ tank 寄生電導所產生的熱雜訊(thermal noise)的功率與振盪訊號功率的比值,加 上一些推導與量測所發表的相位雜訊表示式[8]:

sig sig

v f FkT

log∆ω

所發表的時變相位雜訊理論(Time Invariant Phase Noise Theory)[9]。Hajimiri

認為時變本來就是振盪器的性質之一,若要較準確預測相位雜訊,必定要引入時

變的概念。他是藉由脈衝敏感函數(ISF, Impulse Sensitivity Function)Γ( )x

來引入時變。Γ( )x 是波形或著可說是物理上所說的相圖(Phase diagram)的函

荷。而輸出額外相位可以經相位調變的方式,得到相位雜訊的頻譜。經由一些特

(Equipartition Theorem of Thermodynamics),在絕對溫度 T,每一個系統的 獨立自由度在平衡時有平均能量

2

0

vn =kTω2L (3.16)

我們將(3.16)除以(3.11)可得雜訊載波比(noise to carrier ratio),

2 2 2

2 0 tank

2 2 2

0 limit

/

圖 3.8 RC 網路四相位產生器

VDD

+ Vout

-+ Vin

-gmVin Z -R

+ Vout

-(a) (b)

圖 3.9 (a)振盪器與耦合差動對,(b)簡單小訊號模型

圖 3.10 兩個振盪器與耦合差動對串接的小訊號模型

為了探討為何此架構能夠產生四相位的輸出,我們先看圖 3.9 的架構[12]。

在圖 3.9(a)中為一個差動對與一個振盪器串接,為了方便起見,我們省略掉其 中的電容。Z 表示除了負電阻-R 以外其它的阻抗。如果Vin的頻率與振盪器的振

盪頻率相同,則 會與 同相位。假使我們將兩個同樣的此電路串接後,小訊 號模型如圖 3.10 所示。根據電路分析可以得到

Vout Vin

1 1 2

m

g V RZ V Z R

− = −

− (3.18)

2 2 1

m

g V RZ V Z R

− = −

− (3.19)

。若將上兩式相除可得

2 2

1 1 2 2 0

m m

g Vg V = (3.20)

如果(3.20)在gm1 = −gm2的情況下,我們將可以得到V1 = ±jV2,這表示 與 相位上相差 90∘。這樣的電路,將如圖 3.11 所呈現。

V1 V2

圖 3.11 四相位輸出的交錯耦合振盪器

圖 3.12 本論文的四相位壓控振盪器

本論文所設計的四相位壓控振盪器如圖 3.12 所示。如上一小節所說,一般 為了降低相位雜訊須使振盪器的輸出波形很對稱,振盪器會設計成完整交錯耦合 振盪器,也就是在共振腔的上下方各為由 PMOS 和 NMOS 所組成的負電阻產生器,

波形的上推下拉均是由電晶體所推動。如果要產生四相位輸出,就必須要另外加 四顆電晶體來交錯相接,此時線路會很複雜。所以我們設計的電路便將原本用來 產生負電阻的 NMOS,交錯互接之後,用來產生四相位輸出,並且可以與振盪器 共用偏壓電流,降低功率損耗。為什麼不使用 PMOS 的部份而使用 NMOS 的呢?因 為 PMOS 的載子電洞會經由埋藏層(buried layer)通過,而不會直接經過氧化 層和矽基板之間有不少缺陷的介面,因此 PMOS 的閃爍雜訊會比 NMOS 少[13]。在

前面有討論過,由於閃爍雜訊對相位雜訊有很大的貢獻,因此便選擇 NMOS 的部 份來處理。除此之外,我們也使用 PMOS 當作偏壓電流源移到上方,並且使電晶

體的尺寸盡量加大。因為由閃爍雜訊的數學模型

2 1

n ox

V K

C WL f

= ⋅ (3.21)

可知當尺寸越大時,閃爍雜訊將會越低。

負電阻大小的選擇除了關係到會不會起振,也關係到輸出的振幅大小。負電 阻太大時,供應的偏壓電流也比較大,起振時,當主頻率的波形成長到一定的大 小後,由於電晶體的非線性,會使其他諧波的大小增加。為了避免能量浪費在不 想要的諧波上,根據 Gonzalez 的推導[14],負電阻為被補償電阻的三倍大,可 以最大化輸出功率。如此也可以避免因製程飄移而使得電路無法起振。用來產生 四相位的 NMOS,必須調整尺寸使其將波形拉下的能力與 PMOS 的推上相等,使相 位雜訊最小,而不是盡量加大尺寸使閃爍雜訊變小。

圖 3.13 PMOS 可變電容特性曲線圖 為了可以調整頻率,我們在共振腔內使用可變電容,此電容是以 PMOS 實現 的 MOS 電容,其特性曲線如圖 3.13 所示。當電壓增大時,容值會逐漸上升,最

後達到一個最大值。相反的,電壓減少時,容值會逐漸下降,最後到達最小值。

選用 MOS 電容,而沒有選用二極體電容的原因是,對於相同的容值,MOS 電容可 以較少的面積達成。另外,以此種電容實現的壓控振盪器,其增益會是負的。因 為當電壓增加,電容變大,則振盪頻率變小。在圖 3.12 中,在共振腔內有 MIM

(metal-insulator-metal)電容參與構成共振腔,這是因為 MIM 電容的 Q 值較 高,如此整個共振腔的 Q 值也將會提高。但會有一個缺點,因為加了 MIM 電容後,

可變電容的電容變化率在整個電容值所佔的比率便會降低,所以壓控振盪器的頻 率可調範圍便會縮小。又容值越大的 MIM 電容,其 Q 值越大。所以在相位雜訊與 可調頻率範圍之間是需要取捨的。

為了更降低相位雜訊,使偏壓電流的雜訊降低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它會貫穿 整個振盪路徑。所以我們加了一顆大電容 在偏壓電流的輸出端,在模擬時,

可以明顯地看到在這個節點的漣波變小了。且根據前人的實驗[15],除了加上 之外,要接到 VDD 的打線(bonding wire)其電感效應也會使相位雜訊降 低。

bypass

C

bypass

C

訊號輸出前,必須經過緩衝級後,才能輸出到其它的電路。因為如果不接緩 衝級,外界的負載便會影響共振腔,使振盪頻率改變,而且相位雜訊也會大大不 同。我們在這裡使用 PMOS 的共源架構當緩衝級,PMOS 的汲極即為輸出。在量測 時,需在其後加上匹配網路,否則量測儀器只有 50Ω 的負載會使得輸出功率很 小。

3.1.4 模擬結果一

壓控振盪器的模擬結果展現在圖 3.14、圖 3.15、圖 3.16、圖 3.17、圖 3.18,

分別是四相位輸出波形、諧波頻譜、相位雜訊、可調頻率範圍及輸出功率與輸出 頻率的關係,表 3.1 列出了壓控振盪器的詳細規格。核心偏壓電流為 5.75mA,

而整個壓控振盪器(含緩衝級)共消耗 48.41mW。在圖 3.14 中,可以看到四個 輸出的波形分別相差 90∘,而且波形相當對稱,振幅約為 190mV,振盪頻率為 2.454GHz。

0.2 0.4 0.6 0.8 1.0 1.2 1.4 1.6 1.8

0.0 2.0

-0.1 0.0 0.1

-0.2 0.2

time, sec

ts(Vout1[m1,::])ts(Vout2[m1,::])ts(Vout3[m1,::])ts(Vout4[m1,::])

圖 3.14 四相位輸出波形

在圖 3.15 中,含有一個主頻率訊號,和其他 14 個諧波。主頻率的輸出功率 為-5.296dBm,而第一個諧波比主頻率訊號低了約 31dBm。

圖 3.15 輸出訊號各諧波頻譜

圖 3.16 的相位雜訊是在振盪頻率為 2.454GHz 下所模擬的結果。其在 offset frequency 為 100KHz 時為-98.28dBc/Hz,在 offset frequency 為 631kHz 時為 -115.6dBc/Hz。

m3noisefreq=100.0kHz pnfm[m1,::]=-98.288

m4noisefreq=681.3kH pnfm[m1,::]=-115.6

1E4 1E5

1E3 1E6

-100 -80 -60

-120 -40

noisefreq, Hz

pnfm[m1,::]

m3

m4

pnmx[m1,::]

圖 3.16 相位雜訊頻譜

圖 3.17 為可調頻率範圍。在控制電壓 0.8V 時,振盪頻率為 2.435GHz。可

調頻率範圍為 2.25GHz 到 2.68GHz,中心頻率為 2.465GHz,增益約為-450MHz/V。

m5Vcont=0.800 freq[1]=2.435E9

freq[1], GHz

m5

圖 3.17 控制電壓對輸出頻率作圖

圖 3.18 是輸出功率與控制電壓的關係圖。由於匹配網路的關係,當頻率越 高時,最後傳輸到 50Ω 負載的功率也越少。

m6Vcont=0.800

dBm(Vout1[::,1])=-5.210 m6Vcont=0.800

dBm(Vout1[::,1])=-5.210

規格 數值

電源供應電壓 2.5V

消耗功率 48.41mW(buffer 佔 34.3mW)

輸出功率 -5.29dBm

壓控振盪器中心頻率 2.465GHz 可調頻率範圍 2.25GHz~2.68GHz

控制電壓範圍 0V~2.0V

各輸出波形相位差 90 度

Phase Noise@fo=2.4GHz -98.288dBc@100KHz Ko(MHz/V)(線性區) -417.5

表 3.1 壓控振盪器規格表 3.1.5 佈局考量

佈局在積體電路設計上,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相同的電路,相同的參數設 計,不一樣的佈局便會有不一樣的結果產生。這情形在射頻或類比積體電路上尤 其明顯。線寬太細,寄生電阻會很大,而且當通過電流很大時,由於載子衝刷金 屬線,時間久了會使金屬線有斷路的可能,產生可靠度的問題。但是金屬線太寬,

寄生電容會變大。在高頻的情況下,也必須考慮金屬線的電感效應,增加預測的 不確定性。並且訊號線靠太近時,兩個訊號會相互耦合影響,路徑的長短會造成 訊號相位的變化,所以佈局在射頻電路上也是重要的課題。

雖然說我們在電路設計上,盡量把元件擺的對稱,但是在佈局上的對稱才是 實際影響電路表現的重要因素。若佈局中不注意對稱,相位雜訊的表現會很差。

電晶體必須平均分佈以利匹配,四個相位的輸出路徑更要盡量等長,否則輸出相 位差可能會偏離 90∘。圖 3.19 為壓控振盪器的平面佈局圖

VDD VDD

Vcont Vbias

Vout1 Vout2

Vout3 Vout4

GND VDD

Vtail

圖 3.19 壓控振盪器平面佈局圖 3.1.6 模擬結果二

在模擬結果一的壓控振盪器其晶片製作好了之後,經過量測,發現振盪頻率 有偏移的現象,量測結果可見於第四章。所以,把量測所得的寄生電容再考慮進

在模擬結果一的壓控振盪器其晶片製作好了之後,經過量測,發現振盪頻率 有偏移的現象,量測結果可見於第四章。所以,把量測所得的寄生電容再考慮進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