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肆、不確定說真的導致規範性喪失嗎?

莒先我們來看看制因的物理理論的不可限定說,是否會使我們無法 判斷經驗的相同性。以下,我以概念網絡來替代物理理論。

威廉絲的批評要奏效,制因必須主張以 F 思想:概念網絡決定了感 官刺激的相似性標準(見 1999 ' 39-40)。但是我認為制因的感官刺激和 感官刺激的相似性之概念,並沒有涉及概念網絡之概念。對制因而言,

感官刺激是我們將我們對經驗的主動貢獻(概念網絡)白經驗抽離後,

所剩餘的東西(見翩因, 1960 ' 5 )。翩因認為,一個主體之內

( intrasubjective)和主體之間(intersubjective)的感宮刺激的相似性,是 決定於外在世界事物的相似性。他說,如果一個人要能在自然界生存,

他的感官刺激的變化模式,必須和外在世界事物的變化模式,是和諧一 致的 O 既然每一個個人的感官刺激的變化模式,和外在世界事物的變化 模式,是和諧一致的,那麼,雖然人與人之間感官刺激的變化模式極可 能不相同,仍然, I 我們感受相似性的內在標準也是主體間地和諧一致

的。 J( 1996 ' 161 )這裡,我們的感官刺激的相似性,其內在標準只是

完全被動地反映世界事物的變化規律,而不是建立在我們任何意義下的

106 .<台灣哲學研究〉

主動概念活動刃,換句話說,是世界事物的規律性,而不是我們的概念網 絡, (因果地)決定我們的感官刺激的規律性。這顯示,概念網絡以及它 們之間的不同,並不影響我們的感官刺激的相似性。的確,我認為,對 制因而言,是一整套概念網絡的作用,才能自感官刺激導出( infer) 具 有內容的東西(對象) (見如 1969d ' 1 ) ,而我們也可以說,基於一個 概念網絡,我們會預期,在一些特定條件下,某個感宮刺激會發生。但 是,這個基於概念網絡所產生的預期,並不決定感官刺激之間的相似性 標準,而這也就是為什麼對翻因而言,感官刺激的相同與否,可以作為 獨立的判準,以決定一個概念網絡的預期是否正確,以及那概念網絡是 否需要修改。

雖然,制國的自然主義要求探求何物存在的工作,必須從我們特有 的概念網絡之內 (from w抽in) 進行24 但是關於感官刺激相似性的形成 對於概念網絡的獨立性,這一點,翩因仍相當堅持。這樣的堅持有什麼 問題呢?這樣的堅持,只是堅持我們具有對這種感官刺激相似性的被動 感受能力。刺激的相似性不是判斷、分額的結果。維根斯坦不會反對我 們具有這種前概念的相似性的被動感受能力。不管一個小孩需要受何種 訓練、掌握何種技巧,以掌握語言、行使概念,這小孩必須先能具有被 動的相似性感受能力。一個徹底翻譯者的初期工作,只是將某類明顯具 有規律的聲音,和口與此規律聲音一起發生的感官刺激連結在一起。這種 連結只是因果的連結,這個連結的規律性只是自然的規律性。在這個階 段無所謂相同性的判斷,而純粹只是制約地感受到相似性。我們沒有理 由說,對這種規律性的感受必須涉及任何概念性活動,一隻鸚鵡也可以 感受那種規律性。這個相似性的感受能力,是獨立於概念、語言和信念 的能力,它因此能做為我們信念的最終判斷基礎。當我們具有概念能力

n 制因認為我們感受相似性的能力是封信詣的(閃出伊istic)(見[ 19ωJ '84) 、先 於學習的和內在的 (innate) ,並且是任何學習的必要基礎(見[ 198恥, 56 及

[199恥, 142) 。這種能力是我們內的帽系枷啡禪師歸時實(同前)。

24見助1因, [1953 ] ' 42 ' 78-9; [1960 ] ' 3'的,24; [1966 ] ' 79 ' 223; [1992b J ' 9; [1995a J '2570

劃地自利、無限退後和不確定說· 107

或語言能力後,我們會預期某種感富刺激會發生,但是我們對感官刺激

的感受力是獨立於概念能力之外的;而感官刺激相似性的感受,顯示我 們基於理論的經驗預期是否落空。

此外,對制因而言,感官刺激的變化本身毫無語意內容可言,因此 不確定說並不施用於感官刺激。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瑚因的翻譯的不確定說,是否會使我們無法判 斷語言行為的正確性。首先,當翻因和維根斯坦談翻譯時,他們所持的 翻譯的概念,是不盡相同的。當維根斯坦批評翻譯或詮釋時,他是批評 將翻譯作為決定意義或語言使用標準的想法;在徹底翻譯中,制因沒有 將翻譯視為決定語言使用標準的意圖。捌因主張以翻譯來瞭解語言意

義,就我的理解,是反應出他的自然主義的兩個基本主張。其一是,我 們對世界(包括語言意義)的認識,無可避免的要透過我們語言中特有 的存有論或概念網絡。譬如說,我們不能在我們自己語言中特有的“分

割"世界的概念網絡之外,進行詮釋他人語詞所指涉之對象的工作。另 一個是我們於注釋 27 裡談到的「意義的公共可探知原貝 L 。在這兩個主 張中,意義在某種特定的意思下,是被當作行為的性質,而此性質是可 以透過經驗證據(感受相似性的主體間的和諧一致性)經由翻譯被認識,

這裡完全沒有將翻譯視為決定語言使用標準的意圖。

我傾向於認為,翻固的語言理論預設了語言的規範特性,亦即語言 的使用是有正確與否可言,但並未對其加以說明。然而,縱然我的猜想 是正確的,這只表示捌因意義理論的侷限性,它並不表示捌因否認語言 真有規範性。徹底翻譯者,根據一個語言假說,當活兔子出現的時候,

問土著“gavagal竹,土著贊成;根據另一套,當只有死兔子出現的時候,

翻譯者問 "gavagai" ,但土著不贊成。「贊成」和「不贊成」是規範性概念。

由此可知,語言假說的建立和測試預設語言是規範性的行為,而規範性 的行為是徹底翻譯者判斷其翻譯是否正確的基礎。

在捌困的語言圖像裡'關於翻譯和語言規範性的關係,應是被翻譯 者的語言使用標準'決定了翻譯的正確與否,不是翻譯決定語言使用的

108 .{台灣哲學研究〉

標準。因此,就算維根斯坦是正確的 如果翻譯決定意義,由於翻 譯的不確定說,意義的規範性將喪失 翻困的理論也不會成為維根斯 坦這個論證攻擊的目標。換句話說,對胡因而言,翻譯不決定意義,也 不決定語言的規範性,因此,伴隨翻譯而來的不確定性,不會如維根斯 坦上述論證所言,破壞意義的規範性。同樣的情形似乎也可以在小孩學 習第一個語言的狀況中看到 25

事實上,在制因的語言圖像裡,語言的規範↑生似乎不能排除意義和 指涉的不確定性。意義是公共現象,那些用來習得意義的資料,都必須 是可觀察的。飄因和維根斯坦都承認,基於這些可觀察的資料,存在著 多重翻譯的可能性26 這些資料都是由具有語言知識的人所提供,因此它 們反映出語言的規範性。當所有的語言行為,都無法說那些可能的翻譯 是錯誤的,它們就都是正確的,因此,語言行為是規範性的,並不使得 不確定說無法成立。統言之,語言行為是規範性的,意義仍是可以不確 定的。

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明制因的不確定說不會是維根斯坦 有關規範性之論證攻擊的對象。維根斯坦之所以能從多重翻譯的可能 性,導出語言規範性的喪失,有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是,他的翻譯是針 對有限的行為證據。假設基於有限的行為證據的翻譯,足以決定一個語 言表式的意義,因而決定了它的規則性;然而,不同的翻譯決定了不同 的語言使用規則,使我們無法判斷一個新的語言行為是否正確。這個「無 法判斷為正確與否的語言行為」有存在的空間,一個必要的因素是,我 們的翻譯是基於有限的語言行為證據,而這個無法判斷為正確與否的語 言行為不屬於其中一部份。

然而根據制因翻譯的不確定說,就算所有語言行為證據都納入考

25 當;J教學習第汁固語言時,他是學習一個既存自古語言,他並不決定購詣的意義也不 決定使用的標準。樹豪{昕觀察到的語言干預費抖,他可以形成不同自宙語假說,主日 貼畫對臨兌不適當,由百令語言具有規範|生,社會上既稱它語言行為自然會糾正它們。

在此,小孩時吾言理論不決定意義,因此多重醋制甘可能性並不破壞語言的規範性。

26 然則,他們自翻譯(或詮釋)的不確定性持出嘰乎不服的結果。

畫t 地自利、無限退後和不確定說 109

量,我們仍然不能排除多重翻譯的可能性 27 。這樣的論證設計,一開始就 排除了「新的語言行為」這個概念。所有語言行為都已被視為翻譯證據。

既然是證據,它們都被假定為正確的,也就是說不存在任何新的語言行 為需要被判斷為正確與否。因此,在翩因翻譯的不確定說中,不存在一 個必要的基礎,使得我們可以維根斯坦的論證'去導出語言的規範性的 喪失 O

事實上,在某種對翻譯的不確定說的詮釋下,它和劃地白利論證是 互補的。翻譯的不確定說可以理解為,所有對行為和傾向的描述,所有 非意向性的、非規範性的語詞,原則上不能決定某一語言所遵循的規範 是什麼。這顯示規範不能被化約為對行為傾向的描述。而這正是劃地自 利論證以不同方式所要說的。

但是要下這個結論之前,我們要做進一步地考慮。從一個解讀來看,

不確定說的一個基礎是制因的物理主義( physicalism) :所有的的真理都 是決定於物理真理,易言之,所有的真理,包括語意真理,都必須能以 物理的證據加以決定。 28以指稱為例。由於物理真理不足以單一特定地限 定一語言中任一語詞成分的語意內容,因而「一個語詞單一特定地指稱 某一對象」不是個真理。不確定說聽起來像是一知識論上的主張,然而

不確定說的一個基礎是制因的物理主義( physicalism) :所有的的真理都 是決定於物理真理,易言之,所有的真理,包括語意真理,都必須能以 物理的證據加以決定。 28以指稱為例。由於物理真理不足以單一特定地限 定一語言中任一語詞成分的語意內容,因而「一個語詞單一特定地指稱 某一對象」不是個真理。不確定說聽起來像是一知識論上的主張,然而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