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肆、大陸汽車產業政策的內容與要點

表3 大陸汽車產量統計 單位:輛

資料來源:1.汽車工業年鑑編輯部,中國汽車工業年鑑2003,頁413。

2.2003年資料引自 “China Automobile Production and Sales Data,” Fourin China Auto Weekly, (May 19, 2004).

41.陳晉,中國乘用車企業の成長戰略(東京:信山社,2000),頁16~19。

為主的「超趕策略」過程中亦有其自身的特色:42

(一)自力更生,自行籌建汽車廠:除了一汽建廠是由蘇聯協 助之外,二汽、南汽、北汽等汽車廠均自行建造。當然中共採取自 力更生的政策,主要是受到西方國家禁運、封鎖及科技管制的結 果。

(二)中央與地方均相繼發展汽車工業:由於汽車供不應求、

奇貨可居,中央與地方均相繼發展汽車工業,造成體系林立、縱橫 分割、管理分散的重複建設局面,尤其在大躍進及文革時期,汽車 廠增加的速度更快,形成了二次的汽車熱潮。

(三)重貨車輕轎車:在共黨人士的思維中,汽車是用來支援 生產的,因此要優先發展貨車。而轎車是代表資本家剝削的一種圖 騰印象,且視為是奢侈品,因此中共除了滿足少數領導者必需用的 轎車外,亦限制轎車的生產。

改革開放前,中國大陸基本上是實行以重工業發展為主的「趕 超策略」,汽車產業亦被視為優先發展的重工業,因此中共在建國 後亦曾大力支持汽車產業的發展,如「一汽」即是在當時的重工業 部主持下迅速建成。唯此期間各地區均大力發展汽車產業,導致車 廠過多、重複建設、規模過小的弊端,無法提升整體汽車產業的水 準。

一般而言,產業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在促進特定產業的發展,除 了要有適當的保護政策外,也須輔以扶植政策,利用財政金融等手 段循序漸進式的促進產業的成長。而以重工業發展為主的超趕策 略,基本上是想以跳躍式或超趕式的方式迅速拉抬產業的成長,忽 略了產業本身的客觀限制。如以汽車產業為例,改革開放前大陸本 身的技術水平相當落後,資金亦不足,自力更生發展,雖可自創品

42.傅豐誠、蔡慧美著,大陸汽車暨零組件工業的發展及我方因應策略,頁16。

牌,但由於技術落後、產品粗糙,僅能在國內銷售,絲毫無法面對 外界的競爭。此外超趕式的策略再加上計劃性的產銷方式、需求的 不足,很難實現大規模生產的願望,汽車產業的發展也僅能在低水 平的重複建設中循環。

二、改革開放後的汽車產業政策

改革開放後的汽車產業政策以1994年2月及2004年6月頒布的政 策為主,至於在每個五年計劃中亦有與汽車產業相關的政策指導與 說明,對汽車產業發展亦有所影響,有關內容及重點分述如次:

(一)「七五」、「八五」時期的汽車產業政策

由於「六五」時期大陸整車汽車生產廠商快速增加,各省市及 中央部門均成立汽車生產廠商,使汽車產業結構變得相當散、亂。

在「七五」時期,由於大陸對汽車的需求相當殷切,且認為汽車產 業具有推動周遭關聯產業的功能,因此將汽車產業列為支柱產業,

給予更多的投資與支援,此舉也引發了大陸全國各地均大力投資汽 車產業。在「七五」計畫期間的1989年3月,中國國務院頒布大陸 第一部產業政策-「關於當前產業政策要點的決定」,對於當時產 業政策的原則及產業發展的序列有詳細的說明,其中指明要支援國 家定點生產的汽車廠商,而對於定點外的汽車廠商則不予支援。43 而1990年9月由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公佈的「汽車行業貫徹執行國 家產業政策實施辦法」,則是中國第一部汽車產業政策,內容主要 在配合國家產業政策重點支持轎、貨車及重要零組件的發展。

此外,在1987年5月,國務院相關單位在二汽召開「中國汽車 工業發展戰略研討會」,提出中國小轎車的發展與普及和中國汽車 工業發展戰略建議。同年8月,國務院在北戴河召開會議時確定

「三大三小二微」的轎車發展策略,並要求轎車生產應按「高起

43.江小涓,經濟轉軌時期的產業政策,頁262~286。

點、大批量、專業化」原則,重點抓好零組件生產及相關工業,加 速提高國產化率。

(二)汽車工業產業政策

國務院國家計委會於1994年2月頒布汽車工業產業政策,係九

○年代最重要的汽車產業政策,全文共十三章六十一條,內容含括 政策目標、發展重點、產品認證、產業組織政策、技術政策、投融 資政策、外資利用政策、消費及價格政策等,涉及層面甚廣。

此部產業政策首先揭諸大陸汽車產業四大目標:1.2000年汽車 總產量要滿足國內市場90%以上的需要;2.轎車產量要達到總產量 50%以上,並滿足進入家庭的需要;3.解決大陸汽車廠散、亂、

低、慢的現象;4.2010年以前形成3~4家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大 型汽車企業集團,並實現自主發展,參與國際競爭。另外有關產業 組織、產業技術、投融資政策及保護政策亦有相關的規定,要點如 次:

1.產業組織政策

(1)鼓勵兼併重組,並發展跨部門、跨地區的企業集團。

(2)鼓勵汽車企業集團化,並給予稅率優惠及投、融資支援。

2.產業技術政策

(1)鼓勵支援建立自主的產品及科研機構。

(2)鼓勵推廣使用汽車電子技術,生產節能和低污染的汽車產 品。

(3)引進技術的產品要達到國際九○年代同期水平。

3.零組件發展政策

(1)政策第三條即明訂轎車零組件及新型發動機等重要零組件 列為產品發展重點。

(2)轎車關鍵零部件在同類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25%以上的或屬 國內空白的、亟待發展的產品,國家支援其向經濟規模的

目標發展。

(3)已生產零組件的廠商,其中外方所占股份比例可大於50%,

顯示大陸為引進先進的零組件技術,不惜讓外商可獨立控 股零組件廠。

4.投融資及消費政策

(1)國家鼓勵汽車企業利用股份制等方式多渠道籌資。

(2)國家計畫建立汽車行業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另外汽車企業 亦可申請進行國家債務資本化(債轉股)。

(3)國家鼓勵汽車工業利用外資發展大陸的汽車工業。

(4)國家鼓勵個人購買汽車,任何地方和部門不得用行政和經 濟手段干預個人購買和使用正當來源的汽車。

5.保護政策

為保護大陸汽車生產廠商,免受跨國汽車集團併吞,該政策亦 對外資有所限制,另外為發展自主品牌,亦有國產化的限制。

(1)外國(或地區)企業同一類整車產品不得在大陸建立兩家 以上的合資、合作企業。且中外合資、合作企業的中方所 佔股份比例不得低於50%。

(2)引進技術產品的國產化進度,將作為政府支援其發展第二 車型的條件。

(3)為提高國產化率,大陸政府對轎車實行進口關稅稅率優惠 與國產化率掛鉤的辦法。

(三)「九五」、「十五」時期的汽車產業政策

「九五」、「十五」時期,大陸仍將汽車產業列為支柱產業,其 中在「十五計畫」(2001∼2005)的內容中大陸特別對汽車產業有 所要求及期許,要點說明如次:44

44.「汽車工業『十五』規劃」,汽車工業年鑑編輯部,中國汽車工業年鑑2001(天 津:汽車工業年鑑編輯部出版,2001),頁23~30。

1.迄2005年,希望汽車產量達三百二十萬輛,其中轎車產量為 一百一十萬輛,產品出口占銷售收入的比例達到8%。

2.產業組織方面,到2005年形成2∼3家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 大型汽車企業集團,初步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汽車銷售與售後服務體 系,其產品在大陸市場佔有率超過70%,並有部份產品能夠出口。

其次,培育5∼10家初具國際競爭力的零組件大型企業集團,前三 家關鍵零組件企業在大陸市場佔有率要達到70%,零組件出口產值 占其總銷售額的20%。

3.在技術提升方面,到「十五」末期,初步建立起2∼3家國家 級整車開發中心,形成載貨汽車以大陸為主、轎車以聯合開發為主 的產品開發能力,能夠開發出具有一定競爭力和智慧財產權的經濟 型轎車等產品;初步建立起6∼8家國家級關鍵零組件開發中心,形 成與整車同步的部份關鍵零組件開發能力。汽車及關鍵零組件的產 品性能、品質水準要達到或接近外國同類產品水準,產品安全性能 要明顯提高。

(四)2004年6月1日國家發改委頒布汽車產業發展政策

2004年6月1日大陸國家發改委頒布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共計十 三章七十八條,內容除了跨國汽車廠商強烈關切的大陸國產車與進 口車分銷政策及一定比例的技術轉移兩大條款全數除去外,也包括 了汽車產業結構調整、准入管理、商標品牌、投資管理、進口管理 及消費政策等要項。45根據大陸國家發改委的官員表示,新頒布的 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具有七項特色:

1.取消與世貿組織(WTO)規則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所做承諾 不一致的內容,如取消外匯平衡、國產化比例和出口實績等要求;

45.「汽車產業發展政策今日發布實施」,中國汽車報(北京)(2004年6月1日),

二、三版;夏樂生,「中國大陸新頒汽車產業發展政策的內涵與爭論」,展望與 探索月刊,第二卷第八期(2004),頁105~112。

2.大幅減少行政審批,該放的放開,該管的管住,依靠法規和 技術標準,引導產業健康發展。

3.提出了品牌戰略,鼓勵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為汽 車工業自主發展指出明確政策導向。

4.引導現有汽車生產企業兼併、重組,促進國內汽車企業集團 做大做強。

5.要求汽車生產企業重視建立品牌銷售和服務體系,消除消費 者的後顧之憂。

6.引導和鼓勵發展節能環保型汽車和新型燃料汽車。

7.對創造更好的消費環境提出了指導性意見。

基本上,新頒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重要內容可歸納為以下幾

基本上,新頒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重要內容可歸納為以下幾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