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除了資金、技術與政策法規上的限制之外,就事業體的經營上來 看,發展互動電視在內容製作、專業人才與行銷推廣上,皆有其需要 克服的問題。在內容製作上,「新 content」的來源與製作,是影響 互動電視發展的主要因素﹔而專業人才部分,則牽涉到目前缺乏「整 合性的人才」的問題 ﹔在行銷推廣上,「教育市場」的重要性,是 受訪者達成的共識。以下茲就各議題加以詳述:

一、內容製作

「發展一個新的收視平台,目的何在?新的 content 是其關鍵。」(受訪者五)

考量互動電視的內容製作時,基本上可從內容的「質」與「量」

兩方面來思索。就「量」的方面而言,未來數位壓縮之後,頻道數目 將激增,因此業者是否有能力來填滿這些頻道資源,是最基本的問 題。以台灣地區近年來影視製作的情形來看,未來可能面臨的問題是

「content 不夠的窘境」。台灣電影製作環境相當貧脊,偶有佳作,

也幾乎是透過香港、美國等地的資金、包裝與行銷﹔而且就市場而 言,觀賞國片的人口非常有限,導致整個電影工業無法發展起來。至 於電視節目製作,目前也有一個潛在的危機,也就是電視台常為節省 製作成本,以向日本、南韓、大陸等地購買節目的方式,來填滿時段。

以「質」的面向來說,當媒體的表現從單向到雙向互動時,其內 容從製作方向、內涵、以及預期達到的目標,與既有的媒體內容製作,

將有相當大的差異。互動式內容是一種「立體式、垂直整合的製播」

(受訪者六),過去線性的思考、企劃、製作流程,將面臨前所未有 的衝擊。互動式內容的構思不再像傳統的電視內容製作,它可能會類 似於線上遊戲的製作,「因為每一幕、每一個畫面,對觀眾而言,都 要有吸引力」(受訪者四)。因此在內容製作上要去佈局、去構思如 何引導使用者一步步的跟進。「這一點韓國在製作線上遊戲、互動遊 戲時,他們所激發出來的這種人才,會是將來無窮的一個寶藏」(受 訪者四)。

這種互動內容的製作需大量運用高科技的製作平台,朝向個人化、個性化的製作方向(受訪者六)。未來媒體是 走向分眾化、個人化的市場,而且所提供的內容是「使用者付費」的,不再單純依靠廣告收入來支持,因此內容 的「品質」將更顯重要。整體而言,「內容的製作還在摸索,製作可能不純然是技術的問題,還有消費者喜好的 問題、製作人才的問題」(受訪者一),「雖然前景是無窮的,但是有沒有能力去作到,這可能是個很大的問題。」

(受訪者四)

二、專業人才

專業人才的瓶頸,一方面來自於「供需問題」,另一方面則是「整合問題」。

觀察台灣目前的情形,受訪者認為專業人才普遍不足(受訪者 四)。專業人才的瓶頸,一方面來自於「供需問題」,另一方面則是

「整合問題」。互動電視是科技匯流的產物,然以目前培育人才的機 構而言,並無這門專業領域(受訪者五)。再者,「訓練、培養是一 個問題,然有沒有這種環境讓這些人充分就業、發揮所長呢?」(受 訪者四)而且,當時間一久,原來的專業也就不再是專業了。因此,

從職場上訓練、工作中學習,會是過渡時期的權宜方式。(受訪者一)。

現在國內面臨的情況是人才分散在媒體領域、電信領域與資訊科 技領域,換言之,缺乏整合的人才。「…整合的人才沒有,大家的語 言不一樣。cable 的人才有、資訊的人才有、電信的人才有,懂兩個

的不多,懂三個的更少…」(受訪者一)。因此,各領域之間 know-how 的交流相當重要,在摸索發展之中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現在人才沒 有辦法互通的情形,除了是人才分散之外,一部分原因是由於經營模 式尚未建立,散佈在各領域的人才即使都找來了,如何讓這些人組成 一個工作團隊亦是個問題,因此「當經營模式建立起來之後,自然這 些人才就各安其位」(受訪者四)。此外,企劃、創意這些人才要有 成本的概念,「作創意的人績效很難考核,這一直是經營上的一個問 題…」(受訪者一)。

歸納受訪者的意見,吾人得知:過去媒體人的專業是企劃、編劇、影音動畫 等領域,然未來必須加入高科技、通訊方面的專業才能,讓人才更加完整,

而且這些人才必須要有「成本」的概念。互動電視是典型結合媒體、電信與 資訊科技三領域的平台,而現今這個新興產業正在成形當中,在此一過渡時 期,將面臨專業人才斷層的問題。短期之內的解決之道在於職場訓練;而當 商業模式建立之後,人才將能適得其所。

三、行銷推廣

「這一部份需要花很多的時間、精神,去說明、說服消費者」(受訪者四)

從 Rogers(1995) 的創新傳佈理論(Diffusion of Innovation)來 看,一項新產品、新技術從知悉到被採納是階段性的過程。而依據產 品 的 生 命 週 期 將 接 受 者 分 成 五 個 基 本 類 型 , 分 別 為 創 新 者

(innovators)、早期接納者(early adopters)、早期多數者(early

續使用者正面宣傳該產品的優點。

Rogers 提出新技術的相對優勢(Relative Advantage)、相容性

(Compatibility)、複雜性(Complexity)、試用性(Trialability)、

觀察性(Observability)五個因素,可用以解釋消費者接不接受該項 新技術。然除了 Rogers 指出的五個要素外,在高科技產品市場

( High-Technology Product Market ) 中 , 網 路 規 模 ( Network Externalities)也被認為是影響產品接受度的因素(Russell,2000)。

首先,互動電視的前提是「數位化」。從「類比」到「數位」是 一項不連續性的創新,對使用者而言,這樣的創新不具有高度的相容 性。換言之,目前家用戶中的電視機普遍無法進行數位訊號解碼功 能,因而未來的解決方案,一是汰換電視機,另一是加裝數位機上盒。

「…根據我個人的工作經驗,這一部份需要花很多的時間、精神,去 說明、說服消費者,願意花另外的一筆錢來購置設備…」(受訪者四)。

再從產品的特型來看,「互動電視」對於民眾而言,是一項全新 的產品,因而如何去「教育市場」是個重要的課題(受訪者一、受訪 者六)。而「電視」其實是最適合的教育平台,以目前電視節目的內 容而言,漸漸朝向互動的方式去進行,例如加入投票、call in、call out 的方式,讓觀眾熟悉各種雙向互動的模式之後,未來的發展才能銜接

(受訪者六)。

由於數位化是國家政策的發展方向,因而不少業者冀望政府單位 透過具體的補貼方案,協助數位視訊產品在消費市場上擴散。然政府 單位卻認為「…不管是硬體設備的製造廠商,或者是現有的經營者,

依賴性很重。…他們都希望政府替他們作這件事。當然政府有他應扮 演的角色,比方說政策、法令要很快的服膺社會上的需要。但是剩下 的,其實是業者需要對市場上的情形,自行去經營」(受訪者四)。

相較之下,另有業者表示,行銷推廣其實不構成嚴重的威脅,「因

為民眾每個月固定都會花一些錢在視聽娛樂上,只是如何分配的問題 而以…」(受訪者五)。所以未來「整合式行銷、綑綁式行銷的觀念 很重要」(受訪者一),既然消費者每個月固定要在室內電話、行動 電話、有線電視、上網服務等消費,因此以一張帳單的方式提供套裝 式的服務,將是未來行銷的趨勢。

第四節 互動電視產業進入障礙分析

數位化是電視未來的發展趨勢,然是否會往互動電視繼續前進,

尚無定論。根據前述互動電視產業現況與發展瓶頸得知,台灣地區目 前在互動電視的發展上尚處於萌芽時期,是否會持續成長茁壯,仍待 觀察。然從受訪者之意見,本研究歸納出台灣地區互動電視產業可能 形成的進入障礙,分別為「初期資金需求」、「規模經濟」、「政府 政策」以及「產品的差異性」,詳細說明如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