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能識別解決社會問題時所引致的後 果。

C. 中三課程

9. 能識別解決社會問題時所引致的後 果。

著學生討論政府因增加資源提供更佳醫療服務而引 致的各種後果。

10. 能根據所得資料作合理判斷。 著學生詳細考慮上項所引致的各種後果,並由教師 協助下,對政府應否增加資源提供更佳醫療服務作 出合理判斷。

結論

有人說﹕「經公科是學校課程中最能讓教師和學生成為學習過程中的合作者」,這說法大概 不會是言過其實。要不斷修正教材的準確性及現實性,教師和學生必需要緊密合作。他們既 要瞭解現實社會,也要設法改進它。教師和學生為此而付出的共同努力,不僅會使他們自己 的生活更充實,同時也會使社會蒙受其利。

(九) 評鑑

目的

一般來說,教師進行評鑑的目的在於挑選符合升班條件的學生。但假若能透徹地明白評鑑的 真正功用,深信會對教學和學習有更大的幫助。

教師方面

學生在評鑑中的表現可反映出他們的學習進度,教師可藉此有效地改善他們的教學法,以實 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學生方面

學生在面對評鑑時,大多會努力地溫習和記誦所學資料;同時,概念上的混淆和誤解也可藉 著糾正錯誤而得以澄清;評鑑亦有強化的作用。最後,評鑑的結果可成為評估學生學習進度 的客觀標準,學生可藉此作自我比較,而不是與其他同學競爭。

評鑑形式

大體而言,評鑑測驗可分為兩種方式:

段落式評核

正規測驗和考試,就是段落式評核的例子,段落式評核的特質是:

1. 由教師先行作好計劃和準備功夫;

2. 有系統地去記錄測驗成績;

3. 將測驗結果定出等級,在學年中定期作出報告。

由於學生非常重視自己的成績報告,所以教師在進行評核的過程中必須極度審慎,務求與目 標配合。

連續式評核

連續式評核通常是指在一段時間內,有系統地集取績分,以決定學期之最後等級,此等績分 是根據堂課或家課,對答或文字習作表現而評定的,例如報告、小組討論、日誌、個案研究、

專題展覽、剪貼簿、角色扮演及模擬遊戲等。這種績分有時候亦可根據學生本身付出的努力、

課堂活動表現及上課態度等來評定。連續式評核是一種累積過程,可以反影出學生的轉變及 進度。這尚具備有回饋的監察作用,在教師方面可以獲悉其教學方法是否有效;而在學生方 面則可知道其在學習的吸收程度。

在衡量過以上兩種評鑑方式以後,教師們應按個別學校之需要,而自行制訂一種合理的混合 評核模式。

實施

目前一般評鑑方法最大的通病,在於過分著重資料性的記誦,這代表學生只能達到認知領域 的基本層次。然而,評鑑活動應被用作考核學生的應用、分析、綜合和評鑑能力。在情感領 域方面,教師應以學生對事物的態度、社區參與和社交關係作為考核的指標。

要衡量學生在知識方面的成就,其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及運用的能力,適當的評核就是要學 生能夠給予既定的正確笞案。這類型的測驗,包括了配對、填充、是非題及選擇題。如果要 測驗學生較高層次的思維,包括分析、綜合及評估性的思考能力,則簡短寫作或圖表理解會 比較適合。

要評核學生在態度方面的發展,便要首先明白這種發展是不能直接量度的,我們只能夠憑觀 察他們的行為而作出推論。無論我們使用何種評核方法,必須緊記我們是在測度其行為,而 不是測度其行為背後的態度。無論如何,教師仍可利用評核辦法去反映兒童在態度方面的改 變。

教育目標分類法 (布林姆)

教師可參閱下表作為設計評鑑活動的指引

認知發展層次 說明 行為表現 舉例

知識 學生能夠識別及記誦所 獲取的資料。

提出、說明、列 舉、界說...等

說出人口普查的任何三個功用。

理解 學生能夠瞭解、使用並演 繹所獲取的資料。

分類、辨認、解 釋、總結...等

解釋人口普查和中期人口統計有甚 麼不同的地方。

應用 學生能夠應用抽象概念 於具體情境中。

關聯、推論、計 算、修改...等

偉明位於木屋區內的房屋於一場大 火中燒毀,請問他可獲得甚麼社會 福利服務﹖

分析 學生能夠剖析所獲取資 料,找出其構成的重要部 分,從而使觀念中的關係 更為清晰及易於明白。

比較、推論、區 分、圖解...等

請詳細區分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不同 教育階段。

統合 學生能夠將獲取的不同 資料加以組合以成為一 更清晰的整體。

組合、設計、改 變、重組...等

根據研究所得,現行推廣消費者教 育的工作有不足之處。請設計兩個 方法建議政府如何推廣市民對消費 者權益的意識。

評鑑 學生能夠使用獲取的資 料,並在特定的情境中作 出合理的判斷。

總結、比較、對 比、批評...等

面對愈來愈多嚴重罪案的發生,很 多 市 民 強 烈 要 求 政 府 恢 復 執 行 死 刑。你是否同意死刑可減低嚴重罪 行的發生﹖列舉並說明兩項理由支 援你的見解。

*上表僅作參考用,教師可選用其他教育理論以設計評鑑活動。

為確保獲得有意義的評鑑,教師在設計練習時還須注意題目的效度和信度。效度是指題目是 否已包括所期望評核的各項技能﹔信度則指題目是否能夠有連貫性地評核學生的學習能力。

(十) 附錄

A. 教學計劃舉隅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