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3 自我調節相關理論

在教育心理學領域中,近年來各方頗重視的一個主題是自我調整學習理論 (self-regulated learning)。其目標是希望學習者在離開學習的環境後,在學 習新事物時能運用這些帶得走的能力(Boekaerts,1997)。自我調整是多面向的,

其中包括個人的認知、情緒、行為及情境(Zimmerman,1998)。 擁有自我調整學 習能力的學生可以達到他所面對的作業要求及自己的能力。他除了具有較高的自 我效能感外,也會將學習結果歸因於自己可控制的部分(如努力及策略的使用 等)。這類型的學生具備著一套有效解決問題的策略並能夠適時地使用它們 (Perry,1998)。 此外,有自我調整學習能力的學生能從中發展出可遷移於不同 學習情境脈絡的態度、知識與技巧(Boekaerts,1999)。因此,近年來,自我調整 學習被視為是成功學習的關鍵 (Lindner&Harris,1993; Boekaerts,1999),學習 者要進行自我調節學習,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條件:

1、能夠自己確立學習目標。

2、能夠意識到自己擁有的學習策略並確信它對自己學習的價值。

3、確信自己能夠成功地進行自我調節學習的行為。

4、具有為自己學習的意識、願望與動機,並把學習作為一個積極的過程去探究、

追求與享受。

如果學習者具備了這四項條件,不僅能在學習過程中靈活地運用策略,而且 oekaerts,1999; Minnaert, 1999)。而在 Kuhl 與 Fuhrmann(1998)及 Kerr(1999) 的研究中也指出,學生的發展會因為正式的學習情境而受到限制。換句話說,學 校的正式課程或許無法給予學生具備有自我調整能力的機會。

自我調整學習策略主要內涵有下列三個:

(1)學習者主動使用後設認知策略即是主動計畫、歷程檢視及修正認知的策略。

(cf.Brown, Bransfold, Campione,& Ferrara,1983; Corno, 1986;

Zimmerman& Pons, 1986, 1988)。

(2) 學習者會主動管理及控制學習情境(Corno, 1986; Corno & Rohrkemper,

1985)。

(3) 學習者會適性適時地使用認知策略以學習、記憶和理解學習材料, 如覆述、

精讀、組織化策略(Corno & Mandinach,1983; Zimmerman & Pons,1986,

1988)。

自我效能是指個人依據精熟標準,對特定任務達到水平的個人能力之信念程 度(Bandura, 1977, 1986, 1989)。在自我調整學習中,自我效能信念(self efficacy beliefs)給予學生學習行為的動機。而在相關學習的研究中可看出自 我效能信念與自我監控之間的關聯性(Bouffard-Bouchard, Parent, &

Larivee, 1991)。較有效能的學生能監控他們的工作時間,也較有毅力,且不 會輕易地排除正確的假設,相對的也比較能解決概念性的問題。在具自我效能的 學生中,學習者本身會較有動機,也較傾向於調整自己的思考模式,學習成就也 相對地提高。( Multon, Brown, & Lent, 1991)因此從中可觀察出自我效 能會影響學生自我監控下評斷結果的自我評價標準。

個體的自我調整學習是建立在個體的認知歷程、行為及外在環境三者之間 交互作用的影響 (Bandura 1977, 1986) 。 因此,良好的自我調整學習者能 依據情境及特性做有效的策略調整。Bandura 認為自我觀察有兩個重要功能:一 是提供必要的訊息以確定符合現實的行為標準及評價正在變化的行為;其二是通 過對他人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的注意來促進自我指導的發展。(Bandura 1977, 198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