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依據研究目的與研究假設,資料分析的內容分別針對以下部份:

Q1:高低自我調節能力對概念圖各子項目的差異性?

Q2:針對傳統板書教學,高低自我調節能力對概念圖各面向是否有差異性?

Q3:遊戲情境中,高低自我調節能力與概念圖是否具有差異性?

Q3-1:有無進行遊戲,對概念構圖的能力是否具有差異性?

Q3-2:不同遊戲方式(教師選取關卡的有無),對概念構圖是否具有差異性?

Q4:有無進行遊戲對「概念構圖」前後分數是否具有差異性?

本研究使用統計軟體 SPSS 第 18 版軟體進行統計分析,使用的方法如下:

分析一:自我調節能力對概念圖 1 之差異檢定 (獨立樣本 t 檢定 )

分析二: 板書教學前後對概念圖 1 與 2 各子項得分差異檢定 (相依樣本 t 檢定)

分析三:遊戲經驗與自我調節對概念圖 2 與 3 之差異性(獨立樣本二因子變異數)

分析四:遊戲方式與不同自我調節能力的學生對概念圖 2 與 3 之差異檢定(獨立 樣本二因子變異數 )

分析五:有無進行遊戲與不同自我調節能力的學生對概念圖 3 與 4 記憶表現之差 異性(獨立樣本二因子變異數 )

本研究中的四個班級學生依上學期物理成績做 S 型分組,分為有進行遊戲 (AB 兩組共 106 人)與沒有進行遊戲組(C 組 53 人),而有進行遊戲組的學生在遊 戲過程中再分成按原關卡順序組(A 組 53 人)、及按教師挑選關卡順序組(B 組 53 人),共三組進行實驗。

完成高低自我調節量表後,將各組中的學生依量表分數高低排列,上下各 取 33%的學生定義為高自我調節與低自我調節的學生。整理後每組的採計數據的 人數如表 9 所列:

表 8

各組實驗採計數據的人數整理表

遊戲與否 組 別 概念圖 2 概念圖 3

有玩遊戲

按原關卡順序組 高 18 18 低 18 18 按教師挑選關卡順序組 高 18 18 低 18 18

沒玩遊戲 不玩遊戲組 高 17 17

低 17 17

4.1 我調節能力對概念圖 1 之差異檢定

為探討高低自我調節能力對概念圖聯結程度是否有差異,將自我調節量表 中高低自我調節能力視為自變項,而概念圖中的「關係」、「階層」、「連結」

及「總分」等四項分數做為依變項,以獨立樣本 t 檢定的方式來看概念圖中的各 細項與自我調節是否具有關聯性,數據整理後如表 10 所列:

表 9

高低自我調節能力對概念圖的 t 檢定

*p<.05 **p<.01 ***p<.001

學生高低自我調節的能力,對概念圖在總分方面達顯著關係 P=.048<.05,

仔細觀察概念圖的細項,發現在概念圖的上下連結部份達顯著 P=.024<.05。

由表 10 可推論高自我調節能力的學生可將中心概念與其他子概念的連結加 深加廣,使學習內容更具體化、更有意義。故高自我調節能力的學生在力學概念 圖的整體上會有比較好的表現,進一步研究數據發現尤其是在概念間連結達顯著 的影響。

概念圖項目 自我調節能力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關係 高自我調節 53 26.62 1.55 0.246

低自我調節 53 22.34 1.31 階層 高自我調節 53 17.56 1.17 2.290

低自我調節 53 17.06 1.09

連結 高自我調節 53 11.78 0.71 1.810*

低自我調節 53 9.41 0.52 總分 高自我調節 53 55.96 2.48 1.990*

低自我調節 53 51.81 2.14

4.2 板書教學前後對概念圖 1 與 2 各子項目的差異檢定

相關(P<.05),其中又以關係的部份最顯著,P 值達.000。

由表 11 的數據可以推論板書教學對學習者而言,在概念圖的關係、階層、

4.3 遊戲經驗與自我調節對概念圖 2 與 3 之差異性

行遊戲相比,對概念圖的表現是以有無進行遊戲較為顯著。另可在表 12 中概念 圖 2 與概念圖 3 前後的平均數中發現,相對於沒有進行遊戲的學生,有進行遊戲 的學生概念構圖的分數較高(73.19>63.35),仔細觀察發現在階層部份,有遊戲 者其分數明顯高於無遊戲者(25.92>18.36),從概念圖中可看出學習者在階層部 份加入憤怒鳥遊戲中的例子,因在「憤怒鳥」的遊戲情境中,關卡中玩家藉由簡 單的拉扯、擊射,在消滅豬隻的過程裡,可讓學生將原舊有的經驗與新的學習產 生聯結,除了瞭解「憤怒鳥」的概念結構之外,亦可將核心主概念與其他次級子 概念階層上下間的連結更加深及更層次化,故在階層的分數上進步甚多。所以有 著遊戲的配合,會讓學習者所學習的內容有意義、更具體化。由上述推論,遊戲 的確可以幫助學習者對遊戲所相關的學習內容中概念更加層次具體化,讓學習者 對於所學習的概念並非雜亂無章的吸收,而是將所學習的概念更加的組織化,讓 學習有較佳的效率。

4.4 遊戲方式與不同自我調節能力的學生對概念圖 2 與 3 之差異檢定

由表 15 可看出,不同進行遊戲的方式與高低自我調節能力對概念圖各細項不論 是關係、階層、連結或是總分等,皆無明顯相關(P>.05)。

在此部份的數據中,所有的受試者皆有進行遊戲,而其中不同的遊戲方式是 指學習者依原本憤怒鳥的關卡設計順序玩,另外一組是依教師選定關卡的順序去 玩,數據呈現的結果是不顯著,推測可能的結果是關卡順序可能與相當多的因素 有關,例如時間長短亦有可能相關,不一定只與基於先強化相同鳥類技能的條件 相關而已。而高低自我調節的能力與概念圖前後的相關性不顯著,所透露出來的 訊息是在皆有進行遊戲的前提之下,高低自我調節能力的學習者不會因調節能力 的差異對概念圖有顯著的關連性;換句話說,在 4.3 中有提到主要因素是有無進 行遊戲,而在本節裡因受試者皆有進行遊戲,故推論參與遊戲的因素造成高低自 我調節的學習者對概念構圖的能力皆有所提升,所以在本節中表現的結果便不顯 著。

4.5 有無進行遊戲與不同自我調節能力的學生對概念圖 3 與 4 各子項

表 1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