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節 新聞產製特性

8. 製作過程

Westin 即認為,電視新聞的採訪、製作與播出是團隊密切合作的結果,每個 工作人員皆受惠於其他人的參與貢獻。而報紙的記者在必要時可以單槍匹馬採 訪、寫稿、編輯,甚至利用電腦排版,相較之下,電視新聞必不適合一個人獨立 作業。文字記者除了本身的撰稿能力之外,同時要依賴攝影記者拍攝、剪輯新聞 畫面,並與之合作串成新聞影帶的完整內容,接著新聞編輯為所有的新聞下標

題、計算時間,並安排適當的播出順序,到了正式的播出階段,在導播的領導下,

資料來源:工研院經資中心 ITIS 計畫(2000);轉引自吳建伯(2001)。

參、 各媒體新聞產製流程

新聞的製作涉及了一套規製化的流程,以規約各角色的任務,管制工作的進 度(黃雅婷,1999)。Ericson 等人曾就「新聞生產過程模式」,詳細解釋新聞組織 內部新聞生產的過程。其把整個新聞生產過程概略分為兩個主要的處理程序,第

圖 2-5 新聞生產過程(資料來源:楊志弘、莫季雍譯,1996 )

至於編採部門的自動化則是近十年來的發展(蔡念中、張宏源、莊克仁,1996;

陳萬達,2002)。

圖 2-6、報紙作業流程(資料來源:蔡念中、張宏源、莊克仁,1996)

在印務的自動化方面,傳統的人工排版、製版已由電腦排版、製版生產取代,

節省了許多人力及作業時間(張宏源,1999)。編採部門的自動化,則是由各記者 隨身攜帶筆記型電腦,隨採、隨寫、隨發,再透過網路將稿子傳回報社(蔡念中、

張宏源、莊克仁,1996)。

人工貼版 電腦組版

圖 2-7 人工貼版與電腦排版之流程比較(資料來源:魏瀚,1993)。

就報業自動化的歷程而言,編採部門的電腦化是最為複雜的一個環節,對於 新聞內容產製的影響也最大。因為編採部門牽涉到創作的部分,人文色彩濃厚。

由頭端的記者必須改變寫作與思考習慣,以電腦打稿,傳回報社的編輯端開始,

一路自編輯台改稿、審稿、編題、落版、全頁編輯,而後全頁組版、傳回印務部 門,最後由發行部門配送至各分銷單位,其中牽涉範圍最廣的即是編採部門(陳 炳宏、王泰俐,2003)。

輸入╱訂正 人工貼版、拼版 出單篇文稿相紙

裝版╱印刷

輸入╱訂正 全頁電腦組版 出全頁版面相紙

裝版╱印刷 核稿

分稿 選稿 決定規格

校對及拼版 清樣 付印

整理歸併 製作標題 定稿發排

記者採訪、研究、

分析、編譯

外稿、社論 編輯部 檢排組

資 訊 室

圖 2-8 自動化實施後之編務流程圖(資料來源:陳萬達,1998)。

二、 廣播

在整個新聞工作的流程中,廣播新聞的編播過程與其他平面媒體的差異最 大。其在新聞的編輯、製作與播出的過程中的主要工作事項包括(馮小龍,1996;

劉建順,2001):

1. 蒐集新聞:除了較具規模的廣播事業,設有新聞部並聘任專任記者從事 採訪外,事實上多數電台只有一兩位新聞工作者,負責新聞編播事項,

所以其新聞編播的最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蒐集新聞。故廣播新聞來源,除 了本身的記者會就較為重要的新聞作採訪報導之外,亦會尋求通訊社或 資料社洽購新聞稿,過去有部分通訊社針對廣播需要而有廣播新聞稿,

數位攝影

PCS

手稿 PCS

全頁組版

印刷

大樣 全頁廣告編輯

傳版

外電圖片 掃瞄

選片、圖文

沖洗

傳統攝影 影像資料庫

改稿 審稿 全頁編輯 編題 稿單 落版

但目前都已停辦,所以需加以改寫。除了前述方式之外,透過策略聯盟 與其他新聞媒體的合作,以取更豐富的新聞內容,亦是目前常見的內容 來源。

2. 選擇新聞稿:新聞蒐集完成後,就得依新聞的客觀性標準進行選擇,並 權衡電台服務區域與目標聽眾角度,選擇計畫採用的新聞,通常不會全 部加以採用。

3. 改寫與校正新聞稿:廣播新聞的長度與報導詳盡度,無法與平面新聞媒 體相較;同時廣播新聞的結構也較簡單,沒有「導言」與「本文」之分,

所以都應從廣播寫作的角度加以改寫。另一方面,不同時段時間長短不 一,均須針對每一時段新聞的規劃加以改寫或訂正。此外,楊孝濚(1984) 另針對廣播新聞強調聽覺的特性,指出廣播新聞的改寫原則,包括:

(1) 口語化:為達廣泛性之原則,廣播所用語言,應以簡單易懂此合乎 口語的原則。

(2) 長句改短:冗長的句子登在報紙上,讀者尚可反覆仔細閱讀,但二 十字以上的長聚在廣播裡便不易為人聽懂,所以長句必須改短。

(3) 勿斷章取義:改寫往往為求簡潔,以提綱挈領為準則,但不可斷章 取義造成與原意有所出入。

4. 增添新聞背景或資料:由於廣播新聞多運用其他媒體之新聞資料,故須 針對廣播的特性,在播報內容上作補強。

5. 安排新聞次序:安排新聞次序的原則非常多,但衡量重要性的客觀標準 還是具有相當的指標性意義。

6. 製作或剪輯新聞:對於確定選用的內容,就要進行製作與剪輯的工作。

7. 播報新聞:廣播新聞最後一道程序是進播音室實際播報新聞,此階段主 要需注重播報的技巧。

三、 電視

傳統電視新聞產製流程,可大致歸納出前製、採訪、後製三階段性的流程。

參考東森新聞部傳統的新聞產製流程,可看得出前製、採訪與後製三階段的清楚 劃分。

新聞中心主任、組長提報線索 中心主任檢視新聞重要性→是否採 SNG

由主任召集組長開採訪會議 總經理召集製播會議

主任指示採訪重點 主任與組長進行路線調配

派出文字及攝影記者兩人一組或更多 電腦回傳新聞

相關組長隨時透過電腦作業、審閱進度 剪輯、過音

主編審閱:了解消化新聞內容,設計並修改標題 責任主編編排順序

製播會議:由製作人召集主編、導播及主播共同召開

圖 2-9 傳統電視新聞產製流程(資料來源:修改自東森華榮傳播公司內部資料)。

若進而細緻的劃分,可分成五個主要部分:一是採訪會議,二是採訪作業,

三是編輯會議,四是影帶剪製,五是播出(陳炳宏、王泰俐,2003)。中視新聞部 的工作流程提供了詳細的流程說明,大致是分成採訪作業與製播作業兩大部分,

再就其中進行劃分。

表 2-4 中視新聞中心採訪作業與製播作業內容與流程。

送到副控室。 出

ESS(Electronic Still Storage):負責從電腦 內叫出預設的背景圖卡作為新聞背景。

最後再以華視新聞部的新聞品管流程圖來視覺化電台新聞的產製流程(陳炳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