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範圍調查與分析

第二節 .   人文環境調查與分析

五.   視覺景觀分析

校門

1. 路線 A:

舊水圳水利地(2009 年 9 月 10 日)水利地西側門天后宮前廣場通往中正東路巷弄

路線 A 東段是新竹縣第六期市地重劃的 10 米道路預定地,自然生境與視覺 景觀在三個月內變化極大,圖 2 為西側門施工前的接送狀況,校方為了解決將來

圖 4‐2‐5    視覺景觀分析索引  1

G

F A  E 

天后宮 

兒童公園  預定地 

舊水圳 

幸福學苑  住宅區 

停車場  市場 

01  02  03  04 

  (2009/07/26)    (2009/09/30)    (2009/10/31) 

圖 4‐2‐6 圍牆西側圳道通學路 

30 

車流的交通問題,西側門將退縮 2M 做為人行道。

A 路線原為竹仁國小最美的通學巷道,從圖 A2 七月的照片中能清楚看到百 年刺桐還在,兩個月後就面臨道路工程的威脅,現已移植到竹仁國小內。

圖 3 道路通往天后宮,為天后宮停車場上下學的接送狀況,沿著車道可以一 路通往佇立在中正東路上的入口牌坊(圖 4)。

竹北天后宮為斗崙地區甚至全竹北市民的信仰中心,每逢大節日或假日必定 人滿為患,中正東路 300 巷公有停車場 43 個車位、天后宮廟埕廣場 115 個車位、

兒童公園預定地 70 個臨時車位皆不敷使用,2010 年 2 月 5 日市地重劃與兒童公 園工程即將完工,屆時里民與學童的交通將面臨更嚴酷的考驗。

建議廟埕廣場與兒童公園合併設計,實施雨水回收的濕地淨化系統來活化舊 水圳空間,並以時段限制車速、流量與透水性鋪面為設計原則,擴大市民的使用 機能並增加竹北市綠地率。為解決天后宮在假日或重大節慶時一位難求的停車問 題,可透過協調與政府相關單位爭取中正東路公有停車場地下化,騰出更多的綠 色休閒空間,並結合天后宮廟埕與兒童公園兩地塊設計整合,可望在廟埕廣場現 況混雜的停車狀況中,改善竹仁國小天后宮地區的交通問題,如此,此區將成為 斗崙地區最大的綠色生活圈。

  (2009/07 26)    (2009/09/30)    (2009/11/08) 

圖 4‐2‐7 側門外的水圳路通學道 

2. 路線 B:

天后宮前巷弄仁愛路巷弄仁愛路通往竹仁國小大門校園停車場西北邊邊圍牆巷道

仁和街巷弄一、二巷岔路仁和街一巷與竹仁國小矮牆仁和街二巷通往文化路街道空間

路線 B 中,圖 1 是天后宮前的社區巷弄,圖 2 仁和街是上市場採買的社區居 民最常走的一條路,固摩托車、自行車與行人雜處,圖 3 仁愛路是一條建校之初 就有的道路,從前的竹仁小橋依舊,但清澈的溪流與綠色的草坡已經消失,圖 4 在現況上學時段偶有汽車通過,應是上班的社區居民,因為竹仁北部汽車接送的 路線多選擇路線 B,圖 5~8 為竹仁北邊的社區生活空間,圖 6 與校園僅有 3M 之 隔,為牆也只不過 1 米 2,建議在校園社區化與無圍牆校園的前提下,將圍牆拆 除,並在通學時段管制仁愛路和仁和街的交通,讓家長更放心去讓孩子走路上學 去,居民亦能擁有有一個安全到市場採買的巷弄環境。

3. 路線 C:

人和街 24 巷中山路小巷竹北聖教會巷弄中山路(通往台元紡織廠與台元科技園區)

路線 C 建議透過巷弄畸零地的都市農園綠化與鋪面替換來達到「生活道路」

的指標。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1  02  03  04 

32 

4. 路線 D:

中山路文山街變電所旁巷弄「幸福學苑」集合住宅區文化街通往仁義路巷弄

竹仁國小北鄰台元紡織廠、台元科技園區,路線 D 是北邊學區內有車的家 長接送學童上下課習慣選擇的道路,放學童下車後,汽車再沿文化街出仁義路,

固仁和街二巷在通學時段是一復雜的使用空間,呼應上段所述,應該針對通學時 段做交通管制,空間機能上並建議在幸福學苑前增設等候空間。

5. 路線 E:

仁義路通學時段導護狀況仁義路 95 巷通學狀況東側門圍牆東側門校內欖仁樹綠色隧道

路線 E 位於仁義路 95 巷,以摩托車的接送行為較多,隔著仁義路就是中正 國小的學區範圍,學童多來自跨學區就讀者或是中山路北邊學童,建議改善側門 景觀與營造材質,可以考慮枕木、綠籬等軟性材料,或改為視覺穿透性較強的圍 牆形式。

6. 路線 F:

中正東路 240 巷南側門圍牆東段底的翻牆行為南側校園圍牆與住宅南側門東段巷弄

路線 F 位於竹仁國小南側,緊鄰操場與開放式草皮,操場在清晨與傍晚有社 區居民前來使用,透過觀察無論男女老少幾乎都如圖 2 所示進入校園,操場與草

01  02  03  04 

01  02  03  04 

01  02  03  04 

地每天平均有 50 人在使用, F 段應是社區性質最明顯的一段,因校地內低外高,

建議在拆除圍牆後於汽機車容易進入的叉口種植綠色圍牆,並採通用設計之無障 礙手法營造邊界空間,需加強排水與內外界定性。

圖 F1 操場使用項目為:慢跑、健走、晨操、去市場的穿越行為甚至遲到的 學童也會由此進入,而圖 F8 東側草皮的使用項目為:槌球、遛狗、投球、飛盤、

晨操、聊天,使用密集度在傍晚最為明顯。

7. 路線 G:

通往南側門的巷弄南側門通學狀況南側門 1M 高的圍牆人行道 300 巷通往中正東路的巷弄

路線 G 是另一條上班族家長接送孩童的習慣用路,通常是從圖 1 進圖 4 出的 環狀循環道路,南側門雖有人行道做人車分道,但南側無實際意義的圍牆阻礙了 校園的機能性與親和力,人行道上的變電箱亦是一視覺障礙,建議透過綠色圍牆 與生態綠籬的手法營造較具親和力的開放式圍牆,結合現況南門內不透水鋪面的 改善,讓永續的生態設計進入竹仁國小的校園,配合兒童公園的竣工,此區的休 閒機能將透過綠色通學道連結成一較大的綠色生活空間。

01  02  03  04 

F1 

圖 4‐2‐8 校園南側操場使用行為‐傍晚  圖 4‐2‐9 校園東側草地使用行為‐傍晚 

F2 

34 

六. 土地使用

竹仁國小被屋齡二十年以上的住宅區所包圍,竹仁國小服務半徑 500 公 尺內,住宅區占了 50%,商業區 20%(包含竹北傳統市場商圈),工業區 10%(台 元紡織廠與台元科技園區),國中小 8%(竹仁國小、博愛國中),其他 12%(包 含:機關、廟宇、公園、河川、鐵道),屬於老舊都市生活區內的土地使用 模式,但通學過程中學童透過左鄰右舍的間接保護,在通學安全上也能達到 一定的效果。

             

圖 4‐2‐10  土地使用分析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