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 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報告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 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報告"

Copied!
8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報告

* ********* ********************************************** *

*

*

*

計 畫 :

名 稱

利用綠色通學步道整合永續校園與學校社區化之探討- 竹仁國小為例

*

*

*

* ********* ********************************************** *

執行計畫學生: 周德清

學生計畫編號: NSC 98-2815-C-216-021-H

研 究 期 間 : 98 年 07 月 01 日至 99 年 02 月 28 日止,計 8 個月 指 導 教 授 : 蔡靜嫺

處理方式: 本計畫涉及專利或其他智慧財產權,1 年後可公

開查詢

執 行 單 位: 中華大學景觀建築學系

(2)
(3)

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報告

*************************************

* 計畫 *

* : 利用綠色通學步道整合永續校園與學校社區化之探討-竹仁國小為例 *

* 名稱 *

*************************************

執行計畫學生:周德清

學生計畫編號:NSC 98-2815-C-216-021-H

研 究 期 間 : 年 7 月 1 日至 年 2 月底止,計 8 個月 指 導 教 授 :蔡靜嫺 助理教授

執 行 單 位:中華大學 景觀建築學系

中華民國 99 年 03 月 14 日

(4)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6

 

第一節.

 

計畫緣起 ... 6

 

第二節.

 

研究動機 ... 6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7

 

第二章

 

研究範圍 ... 8

 

第一節.研究基地概況 ... 8

 

一.竹仁國小與豆仔埔 ... 9

 

第二節.

 

規劃設計範圍 ... 12

 

第三章

 

研究計畫與方向 ... 13

 

第一節.

 

研究項目 ... 13

 

第二節.

 

工作流程 ... 14

 

第三節.

 

工作時程表 ... 16

 

第四節.

 

研究課題 ... 16

 

第五節.

 

預期成果與對策 ... 17

 

第四章

 

研究範圍調查與分析 ... 19

 

第一節.

 

自然環境調查與分析 ... 19

 

一.

 

氣候 ... 19

 

二.

 

生態資源 ... 20

 

三.

 

水圳 ... 22

 

四.

 

地質土壤 ... 23

 

第二節.

 

人文環境調查與分析 ... 25

 

一.

 

歷史發展與背景 ... 25

 

二.

 

族群與人口 ... 26

 

三.

 

交通動線 ... 27

 

四.

 

交通流量分析 ... 28

 

(5)

五.

 

視覺景觀分析 ... 29

 

六.

 

土地使用 ... 34

 

第三節.

 

SWOT 分析 ... 35

 

第五章

 

文獻回顧 ... 36

 

第一節.

 

文獻緒論 ... 36

 

第二節.

 

上位計畫 ... 37

 

一.

 

新竹縣綜合發展計畫 ... 37

 

二.

 

新竹縣上位計畫 ... 38

 

第三節.

 

文獻與討論 ... 39

 

第六章

 

相關案例 ... 41

 

第一節.

 

開放式校園案例介紹 ... 41

 

一.

 

台北市 健康國小 ... 41

 

二.

 

台北市 師大實驗國小 ... 43

 

三.

 

新竹縣 十興國小 ... 44

 

四.

 

台南市 忠義國小 ... 47

 

第二節.

 

開放式校園案例的比較與分析 ... 49

 

一.

 

案例分析表 ... 49

 

二.

 

結論 ... 50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 51

 

第八章

 

參考文獻 ... 57

 

第一節.

 

期刊論文 ... 57

 

第二節.

 

參考書籍 ... 58

 

第三節.

 

參考網站 ... 59

 

第九章

 

附錄 ... 60

 

第一節.

 

訪談問卷格式 ... 60

 

第二節.

 

頭前溪生態資源調查表 ... 62

 

一.

 

被子植物 ... 62

 

(6)

二.

 

蕨類 ... 73

 

三.

 

鳥類 ... 75

 

四.

 

爬蟲類與兩棲類 ... 78

 

五.

 

蝴蝶與蜻蜓 ... 80

 

                       

   

 

 

 

 

(7)

圖目錄

 

圖 2‐1‐1  竹仁國小學區圖   ... 8     

圖 2‐1‐2  基地區位圖   ... 9   

圖 2‐1‐3  竹仁國小老地圖   ... 10   

圖 2‐1‐4 校徽樣式   ... 11   

圖 2‐1‐5  竹仁橋老照片   ... 11   

圖 2‐1‐6 仁愛路老照片   ... 11   

圖 2‐1‐7  竹仁學童拔河比賽   ... 11   

圖 2‐1‐8    竹仁學童操場嬉戲   ... 11   

圖 2‐1‐9  竹仁學生校園照   ... 11   

圖 2‐1‐10  竹仁學生升旗典禮   ... 11   

圖 2‐1‐11  竹仁國小學生路隊景象   ... 11   

圖 2‐1‐12  學生朝會景像   ... 12   

圖 2‐1‐11 校園生態教學   ... 12   

圖 2‐1‐12  移植到校內的老刺桐   ... 12   

圖  2‐2‐1  設計範圍   ... 12     

圖 3‐1‐1  竹仁國小水系圖   ... 13     

圖 3‐2‐1  工作流程圖   ... 15   

圖 4‐1‐3    風向分析圖   ... 20   

圖 4‐1‐4    豆仔埔地區水圳演變圖   ... 23   

圖 4‐1‐5    地質圖   ... 23   

圖 4‐1‐6    土壤圖   ... 24   

圖 4‐1‐7    現況施工卵石遍布   ... 24   

圖 4‐1‐8    頭前溪   ... 24   

圖 4‐2‐3    交通動線分析   ... 27   

圖 4‐2‐4    交通流量分析   ... 28   

圖 4‐2‐5    視覺景觀分析索引   ... 29   

圖 4‐2‐6 圍牆西側圳道通學路   ... 29 

(8)

 

圖 4‐2‐7 側門外的水圳路通學道   ... 30   

圖 4‐2‐8 校園南側操場使用行為‐傍晚  ... 33   

圖 4‐2‐9 校園東側草地使用行為‐傍晚  ... 33   

圖 4‐2‐10  土地使用分析   ... 34   

圖 6‐1‐1  台北市  健康國小   ... 42   

圖  6‐1‐2  台北市  師大實驗國小   ... 44   

圖  6‐1‐3  新竹縣  十興國小   ... 46   

圖  6‐1‐4    台南市  忠義國小   ... 48   

圖  7‐3 綠色通學道規劃示意圖   ... 56   

表目錄 

表 3-3-1 工作時程表 ... 16  

表 4‐1‐1  新竹縣月平均氣溫統計表(單位:攝氏度)   ... 19   

表 4‐1‐2  新竹縣月平均降雨日數統計表(單位:天)   ... 19   

表 4‐2‐2  新竹縣人口統計   ... 26   

表 4‐3‐1 SWOT 分析   ... 35   

表 6‐2‐1  案例分析表   ... 49   

表 7‐1 社區營造短中長期示意   ... 53   

表 7‐2  竹仁地區地景演變模擬   ... 55 

 

附錄 

9‐1 專家與里民訪談問卷格式   ... 60   

9‐2‐1  頭前溪生態資源調查表‐被子植物   ... 62   

9‐2‐2  頭前溪生態資源調查表‐蕨類   ... 73   

9‐2‐3  頭前溪生態資源調查表‐鳥類   ... 75   

9‐2‐4  頭前溪生態資源調查表‐爬蟲類與兩棲類   ... 78   

9‐2‐5  頭前溪生態資源調查表‐蝴蝶與蜻蜓   ... 80   

(9)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計畫緣起 

        永續發展為聯合國近年來推動的主要環境政策,新興的都市規劃區內的各 項多朝此方向進行,在「社區總體營造」 、 「創造城鄉新風貌」 、 「新故鄉社區營造 計畫」等全國性運動的推廣下,具歷史文化或自然美景的社區紛紛嶄露頭角,近 年來為落實「建構綠色路網、推廣低碳運輸」之公共建設政策, 「以人為本」與

「生態城市」更成為道路建設的主軸。然而在舊有的區域內,往往還停留在早期 建設中,造成許多的不便與環境污染。本研究將對於新竹縣竹北市竹仁國小與學 區內通學步道的空間規劃進行探討,嘗試將目前垃圾堆積的農田水利地、早期已 規劃卻不曾付諸實現的的兒童公園預定地、竹北天后宮廟埕、停車場、閒置校地 和現況通學巷道,藉由建立綠色通學步道來整合該區域的混亂現象,探討開放式 校園對竹仁國小社區化與通學空間之間的相互關係,並藉由此研究針對竹仁地區 提出都市巷弄與通學空間之改善建議。

第二節. 研究動機 

隨著時代的變遷,早期集合上下學的路隊景象已經變成由摩托車或安親班接 送的現象。由於使用者的需求改變,在舊有的巷道中,兒時玩耍與練習騎自行車 的記憶畫面不再,對於老舊社區來說巷弄又相當於是生活空間的一部分,也是城 市中最常見的環境,在台灣的城市空間中,由於公共設施缺乏,街道遂成為最普 遍的公共空間類型(曾旭正,1998),更是城市中最具特色的地方,也是居民最有 故事可講的生活記憶所在,如:北京的老胡同、上海的石庫門和台灣早年的眷村 巷弄…等,而社區通學道就屬於街道型的開放空間,上下學時段雖然是以通學為 目的,但在其他時段則兼具鄰里公園的空間性質。

另一方面,由於「本土化」意識的覺醒,公立國中、小學正趨向於「社區化」

與「本土化」的自省中---校園應該是社區空間的延伸,而不是封閉的教學空間(林 昭璿、雷文谷,2007),面對校園空間維護的人力不足,借助社區的力量勢在必 行,透過開放與互動達到參與和認同,進一步活化校園空間並創造社區特色,而 基地現階段存在著使用與溝通上的問題,將針對校方與社區使用者在「使用時 段」 、 「舊式矮牆的機能性」與「穿越行為」做進一步的協調。

國中、小學是國家分布最多的公共設施,對缺乏公園綠地的老舊社區來說,

校園空間是社區中唯一的綠地系統,也兼具防災疏散的安全機能,因此,校園對

社區的開放為重要的議題,藉由綠色通學道找回都市學童與社區居民的生活休憩

空間,綠色通學道對於校園公共化、社區化也有著相輔相成的作用。

(10)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減法設計」是近年來國際學者、生態學家與景觀設計師等由經驗的累 積所推動的生態設計準則之一,將許多複雜的空間使用經由適當的減量設計來達 到多功能使用的目的,並維持生態的平衡。藉由無圍牆校園來規劃開放式校園達 到與社區結合的減法設計便是近年來多位設計師嘗試的手法,以位於台南舊市區 的忠義國小為例,因都市新舊社區的人口變異與少子化現象的趨勢影響下,造成 該校班級數減少 40%並產生 20%的閒置校舍(林憲德,2004),在拆除舊式圍牆與 閒置校舍後,擴大了校園綠地也改變了運動空間與社區之間的使用模式,這樣的 設計手法不但增加了都市綠覆率也增加了社區民眾對校園設施的直接使用率,同 時配合比鄰的孔廟對社區做一整體通學巷道的規劃,並結合觀光行銷對於該社區 帶來新的經濟繁榮。此外,台南巴克禮公園和北投中庸里通學步道皆為結合社 區、校園與公園的安全性綠色通學道之實際優良案例。

近年來無障礙空間獲得政府與民眾普遍的重視,姑且不論先天不便的使用族 群,在少子化、人口老化的人口趨勢下,環境安全與可及性議題更顯重要,根據 營建署公布之資料顯示,無障礙人行環境 96 年度評比新竹縣屬於「城鎮型」生 活環境,結果為 58.17 不及格,全國倒數三名分別是雲林縣 47.33、新竹縣 58.17 和「偏遠離島型」的花蓮縣 60.33,到了 97 年度在各級單位的努力下新竹縣評 比雖成長為 76.33,但依舊是全國倒數第四。

「永續校園」為教育部近年來積極推動的方案之一,都市重劃區的新興校園 多朝此方向規劃設計。但是舊有的校園則需要經由再造來活化空間的使用。傳統 校園的水泥圍牆大大的阻隔了校園與社區之間的直接互動,甚至減少了社區活動 發生在校園的可能性,而翻越矮牆的行為意味著居民直接需求的反應,如何以無 形的牆取代現有的水泥圍籬值得深入探討。

基地現況除較缺乏現代生態、節能、低汙染觀念外,與鄰近的天后宮、農田 水利地的都市大排、兒童公園預定地形成一連串沒有互動的閒置畸零地,在縣政 府第六期土地重劃工程中,將在中正東路 300 巷竹仁國小西牆路段施以 10 米道 路的拓寬工程,開放的綠色校園配合一旁的兒童公園預定地、停車場空間和天后 宮廟埕空間,將成為此區最大的生活休閒機能區。

本研究希望學校可以成為社區中綠色網絡的重要基盤,在「永續發展」與「生 態」的時代潮流下,利用「減法設計」的手法探討無圍牆之校園對於社區的意義,

並藉由綠色通學步道來串連學校與社區,成為休閒、生活與社區之間的橋樑,來 落實「學校社區化」 、 「社區學校化」的減法規劃設計(李麗日,1999),同時提出 短、中、長程計畫建議校方達到永續校園的目的。另一方面,讓校園不只是形式 上的開放運動空間,同時使學校無論在視覺或直接使用上與環境產生更多的互動 與連貫性,以達到學校、社區雙贏的目的。

 

(11)

第二章 研究範圍 

第一節. 研究基地概況 

      本研究基地--新竹縣竹北市竹仁國小,學區範圍竹仁里 22~49 鄰、竹北里 13~18 鄰、福德里 1~12 鄰(全里)、泰和里 3~6、8~10 鄰,十興里 33、41~44 鄰,

區域內包含竹北傳統市場、竹北天后宮、豆子埔溪舊灌溉水圳(現為都市大排)、

兒童公園預定地、停車場、竹北火車站、台元科技園區,使用族群複雜,所經的 路線上多為住宅區與商業區,通學過程皆穿梭在舊社區 3~5 米的狹窄巷弄中,對 缺乏鄰里公園的竹仁社區來說,在國小服務半徑 500 公尺範圍內是唯一的綠地空 間,是一般民眾 800 公尺可接受的步行範圍內休閒機能最完整之區塊,使用者涵 蓋各年齡層。

 

圖 2‐1‐1  竹仁國小學區圖  1 台灣 

新竹縣 

竹北市 

竹仁里 

(12)

圖 2‐1‐2  基地區位圖  1   

       

       

台元科技園區      台元紡織廠      竹仁里集會所      竹仁國小 

         

         

兒童公園預定地      竹北天后宮      竹北傳統市場      竹北火車站 

一.竹仁國小與豆仔埔

竹北舊稱舊港庄,而豆子埔的由來乃跟河川有著很深遠的關係,豆子埔是頭 前溪與鳳山溪中間夾著的一片沙埔地,早期沒有水利設施灌溉,居民於是種植豆 子維持收益,後來水圳引到豆子埔才開發成水田(楊鏡汀,2002)。

四十多年前的竹北,鐵路以西就有竹北、新社兩所學校,而鐵路以東要遠到 六家才有學校,於是,民國四十五年八月一日竹北國民學校 奉准設立竹北分校,

至四十七年改稱竹北國民學校竹仁分校。翌年開始,本校積極籌畫建校,先於二

月間興建教室五間,繼之五月購置校地 0.七八公頃,至八月十二日奉准獨立為

竹仁國民學校,首任校長為劉碧嵐先生,招收學生兩班。五十七年八月一日,全

省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本校奉令改稱竹仁國民小學,校址新竹縣竹北市竹仁里豆

子埔 62-2 號,迄今歷任校長十任。

(13)

10 

選校址之初就曾為地理做過一陣激辯,當時兩派各持理念,一方是范糧錦議 員和竹北市場一帶居民建議選擇天后宮東北邊豆子埔的理由: 「河川沖積開墾的 田園,地價便宜離市場又近,將來小孩上學非常方便」 ,一方吳金柚議員和中正 路以北居民則反駁,竹仁校區地勢高地不平不意整理,位置偏僻沒有路可以出 入,且地勢低漥像個早澤,只要大雨必定淹水…,兩方堅持不下,縣政府於民國 四十七年同時成立「竹仁」 、 「中正」兩分校,於是各自如願以償。

以前的竹仁國小沒有圍牆,西側跟南側由灌溉用的溝渠圍繞著,靠著一些雜 木、野藤區分內外,而學校東邊是一大片的稻田跟番薯田,偶有幾戶農家散落而 居,校門口的竹仁橋是創校後數年才建的,當時橋北是一片水塘窪地,溝渠貫穿 南北,橋下邊坡綠草如蔭、溝水潺潺、河蜆魚蝦可數,引用竹仁退休教師鄭枝田 先生在竹仁五十週年校刊上的敘述: 「當時學生可赤腳下溝戲水,沒有汙染等問 題,自由自在快樂似神仙,哪像現在,雙腳要被鞋襪緊緊捆住,人要被高高的圍 牆圍住,還請校警守護,上下學要家長接送…」 ,可見都市環境變化之大。竹仁 橋從木板橋到現在的水泥小橋,五十寒暑過去,仍然肩負起師生對外的交通使 命,當時東邊的農戶到市場採買還將校園當做出入通道,甚至還發生過棺木強行 通過校門的趣事呢,現在也有許多居民以校園為通道或藉由翻牆來使用運動空 間,讓校方在管理與制止上傷透腦筋。

隨著中正東路的開拓,竹北也 隨著快速發展,馬路如織、高樓如 林,荷鋤老人不在、灌溉溝渠也跟 著消失,連東邊遠方的山巒疊起都 看不到了。而今年在竹仁西側圍牆 如火如荼展開的工程,是竹縣的六 期市地重劃,將執行道路拓寬與兒 童公園的建設計畫,仁和街以南的 舊水圳也將以箱涵取代,校方並向 縣政府爭取移植水利地上之刺桐 老樹,據了解,此棵超過百年的台 灣刺桐為楊阿祿先生小時後親手 栽種,原本種在田邊的無心之舉,

如今火紅色的蝶形花陪著多少竹仁學童走過風華歲月,98 年 10 月 31 日竹仁國 小在各方校友的歡度下迎來 50 周年校慶。

圖 2‐1‐3  竹仁國小老地圖  1 

N  

(14)

     

此校名鑲名聯作者為 新竹縣前教育局長鄭飄先生 文/姜月珍主任 94.8 刊於人間福報

「竹」的顏色青翠,枝幹堅毅挺拔、中空有節、不畏寒冷,中國人視它為堅 貞、虛心、有氣節的象徵;而新竹破土而出,生機昂揚,代表處處創新,迎頭向 上,前途充滿光明和希望。「竹」也是新竹縣的簡稱,有著人親土親的鄉土味。

  圖 2‐1‐6 仁愛路老照片  1   

「仁」是孔子學說的中心思想,孔子說:「克己復禮為仁」,實行忠恕之道,

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意思在期勉 小朋友放寬心胸,要學著去愛別人,體貼別人。對父母要孝順,對兄弟姊妹要友 愛,對朋友講信用,對萬物要珍惜。期望孩子們在實踐仁愛的過程中,體會人與 人、人與物、人與自然之間珍貴的感情,以培養自己圓滿理想的優美人格。

圖 2‐1‐9  竹仁學生校園照  1   

以「竹仁」為名,期勉全校生:虛懷若谷、仁民愛物,做一個重品德、有修 養、謙虛認真、努力上進、具國際視野、創意無限的新世代好國民。

圖 2‐1‐4 校徽樣式  1 

竹有高節凌霜鬥雪,  

 

 

 

 

 

  仁為潛德載物潤身。  

圖 2‐1‐5 竹仁橋老照片

  1

圖 2‐1‐7  竹仁學童拔河比賽  1

圖 2‐1‐8    竹仁學童操場嬉戲  1 

圖 2‐1‐10  竹仁學生升旗典禮  圖 2‐1‐11  竹仁國小學生路隊景象  1

(15)

12  圖 2‐1‐12  學生朝會景像  1 

 

第二節. 規劃設計範圍        

 

圖  2‐2‐1  設計範圍  1

   

      規劃部分以中山路、仁義路、中正東路、博愛街所包圍之街廓為建議範圍。

設計方案為實現未來竹仁國小永續校園短、中、長期計畫與申請城鄉新風貌之具 體建議,並響應竹仁國小家長會與學區居民針對「新竹縣政府竹北市天后宮地區 第六期市地重劃工程」提出之設計變更案,本案已於 2009 年 12 月達成初步共識,

設計變更方案以改善現況學童之通學交通安全設施為主,固本計畫亦選擇天后宮 廟埕廣場(現為廟方停車場)、兒童公園預定地、公有路面停車場(建議地下化)、

校園南側硬舖面廣場、南側門矮牆巷弄與學校西側(緊鄰新拓寬之 10 米道路)圍 牆為設計範圍,以達到永續校園、通學安全與綠色生活之基本訴求。  

圖 2‐1‐11 校園生態教學  圖 2‐1‐12  移植到校內的老刺桐 

1

(16)

第三章 研究計畫與方向

第一節. 研究項目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利用綠色通學 步道並結合校園社區化的可行性。在研 究階段,以假設拆除最直接的藩籬-水 泥圍牆為方法,探討透過無圍牆校園的 運動空間與閒置公園預定地的直接開 放,達到與社區的互動。

因此,根據研究計畫可以初步擬定 研究調查方向包括:

1. 研究基地的環境概況:資料的蒐集 分析與現況調查將會是初步階段的 重點,包括此區的水文(圖 3-1 1)、

人口組成、歷史資料、閒置空間再 利用之相關理論之探討、都市計畫 相關法令的分析、相關案例之蒐集 分析,以及現況資源調查與訪談。

2. 閒置公園預定地再利用:藉由訪談 與現調,探討綠色的安全通學道與 無圍牆校園空間的開放對竹仁社區 的需求性與實施的必要性,並透過 居民與專家訪談了解學童課後前往

的地點(住家/補習班)與學校的區位關係,以此評估通學道的可行性,另外以 SWOT 分析討論開放式校園空間與綠色通學道發生在竹仁國小的優勢與缺點。

3. 相關宗教活動與古厝調查:鄰近的天后宮為竹北市居民的重要信仰中心之 一,許多重要的節慶都在此舉行,另外,該區域由於是早期城鎮的發展中心,

尚有許多舊有的建築可以調查作為社區發展的條件之一。

4. 自然資源與產業景觀的調查:校園空間為本區域目前唯一的綠地系統,現有 的鳥類多偏向於都市的留鳥,然而在產業方面,由於該區有竹北早期的產業- 台元紡織廠,部分現已改成台元科技園區,但仍保留少部分的建築物,是當 地居民重要的記憶。另外,相鄰的傳統市場為竹北市第一個市場,目前大多 數的居民仍傾向於在該區域買賣,為居民日常生活重要的環節之一。

圖 3‐1‐1  竹仁國小水系圖  1 

(17)

14 

第二節. 工作流程 

本研究擬經由綠色通學步道活化老舊校園與社區,研究過程中將探討如何延 續並整合社區的生命力。藉由前期的文獻回顧與提出的課題,可以將研究流程分 為四大階段:

1. 前置時期:包括確定研究議題、計畫時程。

2. 資料蒐集時期:分為資料蒐集與基地調查兩大部分同時進行。

3. 課題與準則時期:對基地蒐集的資料經由 SWOT 分析提出對策與準則。

4. 構想確認時期:研擬初步構想並與相關單位相互溝通確認可行性。

(18)

 

前置階段   資料蒐集階段   課題與準則階段 構想確認階段  

(19)

16 

第三節. 工作時程表   

          2008 (月)  2009(月) 

7 8 9 10 11 12  5

研究動機與目的  2008/7/1  2008/7/15  15d   

基地選定  2008/7/1  2008/7/20  20d   

基地調查  2008/7/20  2008/11/30 134d   

相關文獻與計畫搜集  2008/8/1  2008/10/1  62d   

基地分析  2008/9/14  2008/12/6  84d   

相關案例探訪與分析  2008/9/19  2008/12/6  79d   

使用者訪談  2008/11/10  2008/12/6  27d   

探訪與訪談資料匯整  2008/11/10  2008/12/15 36d   

擬定設計準則  2008/11/6  2008/12/31 56d   

10  初步設計方案  2008/11/13  2009/1/16  65d   

11  社區座談會  2009/2/19  2009/2/28  9d   

12  方案修改與更正  2008/12/20  2009/2/28  62d   

13  設計方案提出  2009/1/10  2009/3/20  69d   

14  結論與建議  2009/3/21  2009/4/9  40d   

 

第四節. 研究課題

依據所提出的研究調查方向可以初步提出研究課題:

1. 初期階段

(1) 永續校園主要推動的方向為何?如何建議竹仁國小達到永續指標?

(2) 拆除圍牆作為綠色通學步道將會帶來怎樣的衝擊?

(3) 社區資源調查工作如何達到一定的完整度?

(4) 傳統產業「台元紡織廠」與「菜市場」在現階段的定位?如何與社區發 生更多空間上的互動?

2. 中期階段

(2) 綠色通學步道是否可以藉由植栽設計並與校園整合作為環境復育的一 個場所?

時間

 

完成

 

開始

 

工作名稱

 

編號

 

表 3‐3‐1  工作時程表 

(20)

(3) 社區居民主要的共同回憶為何?如何將這些記憶空間轉化成教育做為 社區的歷史承傳?

(4) 在推動綠色通學步道時,對於公部門或私部門之間可能有的利益衝突,

是否可以藉由民眾的參與來合理協調解決問題?

3. 長期階段

(1) 如何藉由學校與社區結合來達到社區的永續經營。

(2) 永續經營是社區的發展目標,如何與校園結合作為長久的教育區域?

(3) 校園的經營與公園綠地的管理是否可以相結合,作為一個有效率並且成 為居民生活教育的永續中心?

(4) 如何訂定「學校社區化」與「社區學校化」的共同主軸?

 

第五節. 預期成果與對策  1. 永續校園方面:

(1) 完成校園基地景觀資源評估與調查。

(2) 彙整學童通學資料以及課後前往的地點(住家/補習班)與學校的區位關 係,並完成綠色的安全通學道可行性之評估。

(3) 評估竹仁國小大面積不透水鋪面與中水、雨水等水資源再利用課題。

(4) 提出計畫以覆層式植栽取代部分水泥圍牆設計之效益評估,並符合林憲 德 2002 年提出之「國民中小學綠建築設計手冊」之「綠化指標」評估 中增列之「樹種多樣化指標」中的「喬木十種、灌木七種以上」之原則。

(5) 推動「拆除圍牆活動」,讓社區與學校空間融為一體。

(6) 提出永續校園局部改善計畫之相關建議,作為短期改善的實施計畫。

2. 社區方面:

(1) 完成基地景觀資源評估與人文、自然資源調查。

(2) 依永續校園原則結合現況大排(舊農田水圳),建議規劃一淨化生活廢水

(21)

18 

之生態池系統,連結雨水回收系統落實水資源永續與生態多樣之理念。

(3) 向竹仁社區發展協會提出無圍牆校園對於社區環境之利弊,並以景觀專 業角度協助通學空間之綠美化。

(4) 連結竹仁國小內外的視覺景觀與活動空間,結合竹仁社區與舊圳道,擴 大永續校園與綠色通學道的生態效益。

(5) 增加竹仁社區學童自行通學的安全性與通學步道的景觀化程度。

3. 綜合方面:

(1) 提出竹仁國小「永續校園分年分期實施計畫」做為未來校方與社區申請 相關補助的具體建議。

(2) 創造校園與社區的生態廊道,恢復舊有的生態環境,提供居民優質的生 活品質。

(3) 透過假設打破竹仁國小西側與南側圍牆,並透過實質的規劃設計整合兒

童公園、天后宮廟埕廣場、停車場、街道巷弄等步行開放空間,讓綠地

缺乏的竹仁地區里民擁有一個滿足休閒機能、生態棲地、通學安全與健

康生活的環境教育空間。

(22)

第四章 研究範圍調查與分析

第一節. 自然環境調查與分析 一. 氣候

●氣溫:

新竹地區之氣溫大體與台灣北部各地略同,頭前溪流域屬亞熱帶海洋性 氣候,全年的溫差不大。由4月開始,迄至 11 月,為寒暑之轉變期,其起 迄平均氣溫在 21℃以上;但以 6 月至 8 月的平均氣溫較高,歷年平均 32℃

左右,極高 37.2℃;從 12 月至翌年 3 月為冬季,歷年平均溫度約在 17℃左 右,其中 1 至 2 月的平均氣溫較低。

表 4‐1‐1  新竹縣月平均氣溫統計表(單位:攝氏度) 1 

地 名

一 月

二 月

三 月

四 月

五 月

六 月

七 月

八 月

九 月

十 月

十 一 月

十 二 月

平 均 新

15.3 15.3 17.6 21.5 24.4 27.4 28.7 28.3 26.6 23.8 21.0 17.8 22.3

●雨量:

新竹縣屬於東北部溫暖濕潤氣,雨量分布山地多於平地,自沿海向內陸 遞增,山地多於平地,降雨在 1500 mm 至 1800 mm 之間,西部沿海平原全 年雨量為 1,582 公厘。新竹地區,雨量適中,但受季風及颱風影響,雨量集 中於四月至九月,而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份左右為乾季。

表 4‐1‐2  新竹縣月平均降雨日數統計表(單位:天) 1

地 名

一 月

二 月

三 月

四 月

五 月

六 月

七 月

八 月

九 月

十 月

十一 月

十二 月

合計 新

10 14 14 13 12 10 8 11 8 6 5 8 119

中央氣象局 1971~2000 

中央氣象局 1971~2000 

(23)

20 

●風:

本區氣候因受東北季風及西南季風影響,9 月至翌年 5 月間盛行。因受 位置與地形之影響,每年除夏季至初秋之間,常有颱風過境,帶來暴風外,

冬季東北季風盛吹,至夏天轉為西南季風。

西南季風盛行於五月至九月之間。風力遠不如季風強大,期間除颱風之 風速較大,及五月至六月風勢較強外,平均風速每秒 2.4 公尺。比起全省其 他各地,僅次於澎湖及恆春,是台灣北部最多風之地方。東北季風盛行於十 月至翌年二月之間,每月平均風速每秒 6 公尺以上,以十二月之平均風速每 秒 4.0 公尺為最高,最多方向為北北東;東北季風愈強,陰雨之範圍愈廣。

二. 生態資源

●頭前溪流域:

流域位於台灣省西北部,面積 565.94 平方公里,上游油羅溪與上坪 溪兩支流匯合後主流長約 24 公里。生態資源可分為水域和陸域兩部分。

水域生物部分,頭前溪流域魚類相的組成以初級性淡水魚為主,主要的 優勢種為底棲性的蝦虎魚科魚類明潭吻蝦虎魚、游泳性的鯉科魚類粗首鱲以

圖 4‐1‐3    風向分析圖 

(24)

及平鰭鰍科的台灣間爬岩鰍,其中以明潭吻蝦虎魚的分布最廣。

陸域生物部分,共發現有 331 種植物,其中台灣大豆屬於稀有植物,

在 2004 年第一次調查中發現其族群數量不少,惟颱風帶來之土石流將其生 育地淹沒,2005 年時調查則發現其族群數量明顯減少許多,原本族群最大 的隆恩堰一帶,則完全不復見。

流域內鳥類的組成相當豐富,共發現 104 種,其中包含遊隼 1 種,為 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鳳頭蒼鷹、大冠鷲、灰面鷲鷹、紅隼、彩鷸、台 灣畫眉、黃嘴角鴞、領角鴞、八色鳥等 9 種珍貴稀有保育類,以及喜鵲、

台灣紫嘯鶇、鉛色水鶇、紅尾伯勞等 4 種其他應予保育類生物。哺乳類記 錄到 15 種,其中山羌為珍貴稀有保育類 XXII 野生動物,台灣葉鼻蝠、

刺鼠、小黃腹鼠與田鼷鼠為台灣特有種,台灣灰鼩鼱、小麝鼩與台灣野兔則 屬於特有亞種,數量上最為優勢的是東亞家蝠。頭前溪流域最廣泛出現的蛙 類以澤蛙為最多,這跟頭前溪流域周圍有許多農地水田有相當的關係,而支 流的上坪溪和油羅溪則以溪流型蛙類的日本樹蛙為優勢種。爬蟲類共調查到 23 種,其中屬保育類的有眼鏡蛇、龜殼花、雨傘節及台灣草蜥等,在調查 發現的物種以蛇類最多,而沒有調查到爬蟲類的測站通常都是人為活動及干 擾較為嚴重的地區。陸域昆蟲(蝴蝶、蜻蜓)則記錄到 13 科、100 種,

詳細物種資料請參考附錄。

●豆子埔地區:

竹仁國小位在斗崙地區豆子埔,挾在頭前溪與豆子埔溪之間,由日據時 代台灣堡圖顯示其為沼澤窪地與農田,一直到近代五十年內才快速都市化,

透過調查發現,荒廢地上的淺在性植被多為先鋒性樹種,多為構樹、小葉桑、

楠木、相思木、山黃麻等,而植栽則多為早年農時留下的防風林,朱槿、黃 槿、白千層、麻竹等,現況大樹多位在舊水圳附近,調查有正榕、牛奶榕、

刺桐、水黃皮、朴樹、苦楝、柚子、黃槐等。由於竹仁地區屬於老舊市區,

(25)

22 

固街道鮮少有行道樹,當初為了因應快速都市化的發展,基地附近多以小葉 欖仁、黑板樹為主,偶看見樟樹,街道綠化要到新竹縣政府、六家高鐵特定 區一帶才變得豐富許多。

新竹地區蝴蝶資源共計 11 科 246 種(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2001) , 頭前溪流域共計 9 科 136 種(潘國正等,1999),而在 2002 年水利署公佈的 「頭 前溪河系情勢調查」中,流域內的蝴蝶資源只剩下 5 科 76 種,以上歷史資 料顯示蝴蝶族群少了一半以上。

蝴蝶是受到大眾歡迎的物種,比起鳥類來的容易親近、比起哺乳類的出 現感覺更浪漫,大部份昆蟲與兩棲類則以欣賞其鸣叫為主,未來除了透過導 入「本土性」 、 「適地性」的植栽設計外,還要透過導入兩溪流的食草、蜜源 植栽,並藉由蝴蝶種類的資料整理與分析,做為未來社區綠美化與綠色通學 道的選種參考,經由環境教育與社區的力量讓生態環境更靠近里民的生活。

三. 水圳

竹北的六家水圳群在竹塹開拓史中佔有重要且特殊的地位,談到竹北的 開拓史最有名的就是六家村了,當時由「潘王春」墾號開拓,因應水源不足 的問題固出資開圳,稱為六張犁圳(今東興圳),之後日人興建隘口堤防改變 了原圳頭,把東興圳與舊港圳合併使用,而現在則因為高鐵工程而遭到改 道,將東興圳分成三個部分,左為東平圳,灌溉東平里,中為原東興圳,灌 溉東平、六張犁、斗崙地區,右為十五郎圳,灌溉中興里、鹿場、十興里、

八張犁地區。

基地內的舊圳道屬於古東興圳的分支,雖然隨著斗崙地區的都市化逐漸

廢圳,且改為都市大排,但從前清澈見底的圳道也陪伴了竹仁地區居民的童

年時光,而今年竹縣的六期市地重劃,將執行道路拓寬與兒童公園的建設計

畫,仁和街以南的舊水圳也將以箱涵取代。

(26)

      圖 4‐1‐4    豆仔埔地區水圳演變圖  1 

四. 地質土壤

地層分屬漸新世、中新世及上新世等;上坪溪上游為漸新世,中新世位 於流域中游,下游則為上新世。其中,所有中新世地層都受到來自東南方及東 方之造山壓力向西北擠壓,造成流域中游一帶岩層不斷重複或折疊,且斷層不 斷;一般而言,地層大致為北東走向,以中高度向東南傾斜。本基地的地質構 造單純,無斷層及裂谷。

新竹縣竹北市地區土壤幾乎是沖積土,主要是由頭前溪、鳳山溪下游流 域所沖積出來的平原。頭前溪流域中下游是以沖積層及堆積臺地為主。

圖 4‐1‐5    地質圖 

基地位置 

(27)

24 

沖積土指土壤物質經河流沖刷後帶至下游而漸次淤積成固定土壤者,土層 起先很薄,越來越厚,且時間久了,土層中之顏色亦因人為耕作有所改變成淡 黃色,因此有「新沖積土」與「老沖積土」之稱。此類土壤為臺灣地區之主要 耕地土壤,主要分佈於臺灣西部,大都由丘陵地上之砂頁岩沖積生成的。此類 土壤由於沖積及化育時間不同,因此土壤性質變化及差異很大,例如土層深 淺、排水好壞、質地粗細、酸鹼度等均有不同。一般而言,新沖積土在新分類 系統上均屬於新成土,而老沖積土在新分類系統上則屬於弱育土。

竹仁國小周邊屬於古河道沖積地,固地底下蘊藏大量卵石,經雨水沖刷 後,石子常會到處裸露,使表土遍布土沙石礫,由圖(4-1-4 3)施工現場比對 頭前溪河床可看出其古代的地質記憶。

 

圖 4‐1‐6    土壤圖 

圖 4‐1‐8    頭前溪  圖 4‐1‐7    現況施工卵石遍布

基地位置 

(28)

第二節. 人文環境調查與分析 一. 歷史發展與背景

新竹地區在漢人入墾之前原為原住民中的平埔族-道卡斯族、高山族- 泰雅族、賽夏族世代聚居之地,清康熙 23 年(1684 年)台灣正式納入清 朝政府版圖,而新竹地區的移民墾拓與開發也在之後陸續展開。竹塹地區在 明清時代之移民墾拓歷程由沿海地區開始,次向河谷平原及丘陵山區擴張。

閩南移民於清初陸續於今新竹市、香山、竹北、新豐等沿海平原建立聚落,

古稱「竹塹」 。

竹北市發展主要是奠基於頭前溪和鳳山溪下游肥沃的沖積平原上,先民 開墾的痕跡由頭前溪的出海口附近開始,漸漸拓展到中上游,此地早期也是 客家人、閩南人、原住民開墾的交接處。雖然如此,由荷據、明鄭時期、清 領至日據時期,竹北地區的重要性都遠不如東南地區的竹東。直到民國 71 年,新竹縣市分家,縣治遷至斗崙,才改變了竹北市的歷史地位。再加上近 二十年台灣經濟結構的重大轉變,以及北部縱貫線產業發展帶的成形,竹北 遂與竹東並列為新竹都會區僅次於新竹市的首要地方中心。

本地農業可溯自清朝開始,當時因生產良質稻米而有「新竹穀倉」的美 譽;至日據時代,開始大量興築水利設施及倡導種植稻米和蔗糖,更有「貢 米」之稱;至光復前,本地就已成為全縣水稻種植面積最大的地區。近年,

種稻面積已逐漸減少,取而代之者為蔥、蒜、甘藍、不結球白菜等蔬菜生產,

主要提供鄰近市鎮所需,但整體之農業重要性已大不如前,工業和商業則已 成為本地最主要的產業。

新竹的工業區大致可歸納為:新竹市的新竹工業區、科學園區及香山工

業區等,為主要技術性及勞力性之都市工業;竹北地區包括竹北、新豐、湖

口、新埔等工業區,主要為勞力性都市型工業;竹東地區則以水泥工業為主。

(29)

26 

二. 族群與人口

新竹縣人口約 39 萬 3 千人,新竹市人口約 33 萬人。族群組成以客家、

閩南人為主,少部份以原住民為輔。

新竹縣早期人口數成長緩慢,但自 1989 年以後則呈快速成長之勢,

與桃園、台中併列為三大成長快速之都會區,其中竹北、湖口、新豐等地區 因為新竹工業區年輕勞動力的流入,為較年輕的城鎮,竹北市的人口並已超 越竹東市,成為新竹縣的最大城鎮。

鄉鎮名 村里數 鄰數 戶數 男人口數 女人口數 總人口數

竹北市 26 507 32227 55039 53545 108584

新埔鎮 19 286 9525 19357 16916 36273

五峰鄉 4 58 1634 2622 1992 4614

尖石鄉 7 86 2454 4588 3618 8206

湖口鄉 20 416 20847 37027 34737 71764

新豐鄉 13 250 13580 26023 23916 49939

關西鎮 21 297 8499 17537 15237 32774

橫山鄉 11 152 4018 8076 6718 14794

竹東鎮 25 472 27436 48060 46366 94426

峨眉鄉 6 86 1918 3461 2791 6252

寶山鄉 9 115 4138 7303 6136 13439

北埔鄉 9 97 2889 5723 4821 10544

芎林鄉 12 134 5699 10871 9726 20597

鄉鎮合計 182 2956 134864 245687 226519 472206

●閩南籍:

分布:新竹縣人口約 39 萬 3 千人,新竹市人口約 33 萬人。族群組成以客家、

閩南人為主,少部份以原住民為輔。

特性:閩南移民大多位居新竹市,從事經商,其文化特色較不突出,與台灣 其他地區相近。

表 4‐2‐2    新竹縣人口統計 

(30)

●客家籍:

分布:客家人先有少數循閩南人之路徑進入本縣,但數量甚少,絕大多數直 接從沿海登陸並向內陸發展。分佈於紅毛(鳳山溪畔除外)及關西方面,為廣 東嘉應州移民地。

特性:客家籍因好聚族而居,以致其語言及傳統習俗尚仍保存到現在。客家 人移民來台灣,動機多因環境所迫,故其生活飲食多奉節儉。其住屋仍大致 沿襲廣東福建的原始形式。

三. 交通動線

由於,地方位於台灣西岸縱貫線產業發展軸上,藉由中山高速公路、省道台 一及台 15 線、西濱快速道路、臺鐵縱貫線,對外交通便捷,儼然成為新竹 地區最重要的交通門戶,但是與這些聯外交通系統相接的聯絡道路,普遍路 寬不足、服務品質不佳,或如鐵路橫跨主要市區,嚴重影響行車速率,形成 交通瓶頸。此外,產業發展和縣治區開發已經引進人潮,持續帶動地方發展,

可是過度發展帶來的垃圾、廢水、污水等環境問題,以及公共設施不足的困 境,都成為都市公共服務不足的警訊。

圖 4‐2‐3    交通動線分析  1

(31)

28 

四. 交通流量分析

竹仁地區的交通可分成步行、汽機車與自行車為主,將來隨著兒童公園 的落成,配合天后宮廣場將成為竹仁國小通學時段的人流集散地,而另外兩 個人流節點則是傳統市場與竹北火車站,通學人潮因為傳統市場擁擠,固學 區西面的學童大多走路上學,而南面步行學童則占三分之一強。

車流部分以中正東路最多車,中山路則是上下班時段最多,站前的五叉 路口更是危險,車道是造成此區通學障礙的主要原因。而自行車部分則零星 分布,出現時段也較平均。

圖 4‐2‐4    交通流量分析  1

(32)

五. 視覺景觀分析 現況通學路線

校門

1. 路線 A:

舊水圳水利地(2009 年 9 月 10 日)水利地西側門天后宮前廣場通往中正東路巷弄

路線 A 東段是新竹縣第六期市地重劃的 10 米道路預定地,自然生境與視覺 景觀在三個月內變化極大,圖 2 為西側門施工前的接送狀況,校方為了解決將來

圖 4‐2‐5    視覺景觀分析索引  1

G

F A  E 

天后宮 

兒童公園  預定地 

舊水圳 

幸福學苑  住宅區 

停車場  市場 

01  02  03  04 

  (2009/07/26)    (2009/09/30)    (2009/10/31) 

圖 4‐2‐6 圍牆西側圳道通學路 

(33)

30 

車流的交通問題,西側門將退縮 2M 做為人行道。

A 路線原為竹仁國小最美的通學巷道,從圖 A2 七月的照片中能清楚看到百 年刺桐還在,兩個月後就面臨道路工程的威脅,現已移植到竹仁國小內。

圖 3 道路通往天后宮,為天后宮停車場上下學的接送狀況,沿著車道可以一 路通往佇立在中正東路上的入口牌坊(圖 4)。

竹北天后宮為斗崙地區甚至全竹北市民的信仰中心,每逢大節日或假日必定 人滿為患,中正東路 300 巷公有停車場 43 個車位、天后宮廟埕廣場 115 個車位、

兒童公園預定地 70 個臨時車位皆不敷使用,2010 年 2 月 5 日市地重劃與兒童公 園工程即將完工,屆時里民與學童的交通將面臨更嚴酷的考驗。

建議廟埕廣場與兒童公園合併設計,實施雨水回收的濕地淨化系統來活化舊 水圳空間,並以時段限制車速、流量與透水性鋪面為設計原則,擴大市民的使用 機能並增加竹北市綠地率。為解決天后宮在假日或重大節慶時一位難求的停車問 題,可透過協調與政府相關單位爭取中正東路公有停車場地下化,騰出更多的綠 色休閒空間,並結合天后宮廟埕與兒童公園兩地塊設計整合,可望在廟埕廣場現 況混雜的停車狀況中,改善竹仁國小天后宮地區的交通問題,如此,此區將成為 斗崙地區最大的綠色生活圈。

  (2009/07 26)    (2009/09/30)    (2009/11/08) 

圖 4‐2‐7 側門外的水圳路通學道 

(34)

2. 路線 B:

天后宮前巷弄仁愛路巷弄仁愛路通往竹仁國小大門校園停車場西北邊邊圍牆巷道

仁和街巷弄一、二巷岔路仁和街一巷與竹仁國小矮牆仁和街二巷通往文化路街道空間

路線 B 中,圖 1 是天后宮前的社區巷弄,圖 2 仁和街是上市場採買的社區居 民最常走的一條路,固摩托車、自行車與行人雜處,圖 3 仁愛路是一條建校之初 就有的道路,從前的竹仁小橋依舊,但清澈的溪流與綠色的草坡已經消失,圖 4 在現況上學時段偶有汽車通過,應是上班的社區居民,因為竹仁北部汽車接送的 路線多選擇路線 B,圖 5~8 為竹仁北邊的社區生活空間,圖 6 與校園僅有 3M 之 隔,為牆也只不過 1 米 2,建議在校園社區化與無圍牆校園的前提下,將圍牆拆 除,並在通學時段管制仁愛路和仁和街的交通,讓家長更放心去讓孩子走路上學 去,居民亦能擁有有一個安全到市場採買的巷弄環境。

3. 路線 C:

人和街 24 巷中山路小巷竹北聖教會巷弄中山路(通往台元紡織廠與台元科技園區)

路線 C 建議透過巷弄畸零地的都市農園綠化與鋪面替換來達到「生活道路」

的指標。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1  02  03  04 

(35)

32 

4. 路線 D:

中山路文山街變電所旁巷弄「幸福學苑」集合住宅區文化街通往仁義路巷弄

竹仁國小北鄰台元紡織廠、台元科技園區,路線 D 是北邊學區內有車的家 長接送學童上下課習慣選擇的道路,放學童下車後,汽車再沿文化街出仁義路,

固仁和街二巷在通學時段是一復雜的使用空間,呼應上段所述,應該針對通學時 段做交通管制,空間機能上並建議在幸福學苑前增設等候空間。

5. 路線 E:

仁義路通學時段導護狀況仁義路 95 巷通學狀況東側門圍牆東側門校內欖仁樹綠色隧道

路線 E 位於仁義路 95 巷,以摩托車的接送行為較多,隔著仁義路就是中正 國小的學區範圍,學童多來自跨學區就讀者或是中山路北邊學童,建議改善側門 景觀與營造材質,可以考慮枕木、綠籬等軟性材料,或改為視覺穿透性較強的圍 牆形式。

6. 路線 F:

中正東路 240 巷南側門圍牆東段底的翻牆行為南側校園圍牆與住宅南側門東段巷弄

路線 F 位於竹仁國小南側,緊鄰操場與開放式草皮,操場在清晨與傍晚有社 區居民前來使用,透過觀察無論男女老少幾乎都如圖 2 所示進入校園,操場與草

01  02  03  04 

01  02  03  04 

01  02  03  04 

(36)

地每天平均有 50 人在使用, F 段應是社區性質最明顯的一段,因校地內低外高,

建議在拆除圍牆後於汽機車容易進入的叉口種植綠色圍牆,並採通用設計之無障 礙手法營造邊界空間,需加強排水與內外界定性。

圖 F1 操場使用項目為:慢跑、健走、晨操、去市場的穿越行為甚至遲到的 學童也會由此進入,而圖 F8 東側草皮的使用項目為:槌球、遛狗、投球、飛盤、

晨操、聊天,使用密集度在傍晚最為明顯。

7. 路線 G:

通往南側門的巷弄南側門通學狀況南側門 1M 高的圍牆人行道 300 巷通往中正東路的巷弄

路線 G 是另一條上班族家長接送孩童的習慣用路,通常是從圖 1 進圖 4 出的 環狀循環道路,南側門雖有人行道做人車分道,但南側無實際意義的圍牆阻礙了 校園的機能性與親和力,人行道上的變電箱亦是一視覺障礙,建議透過綠色圍牆 與生態綠籬的手法營造較具親和力的開放式圍牆,結合現況南門內不透水鋪面的 改善,讓永續的生態設計進入竹仁國小的校園,配合兒童公園的竣工,此區的休 閒機能將透過綠色通學道連結成一較大的綠色生活空間。

01  02  03  04 

F1 

圖 4‐2‐8 校園南側操場使用行為‐傍晚  圖 4‐2‐9 校園東側草地使用行為‐傍晚 

F2 

(37)

34 

六. 土地使用

竹仁國小被屋齡二十年以上的住宅區所包圍,竹仁國小服務半徑 500 公 尺內,住宅區占了 50%,商業區 20%(包含竹北傳統市場商圈),工業區 10%(台 元紡織廠與台元科技園區),國中小 8%(竹仁國小、博愛國中),其他 12%(包 含:機關、廟宇、公園、河川、鐵道),屬於老舊都市生活區內的土地使用 模式,但通學過程中學童透過左鄰右舍的間接保護,在通學安全上也能達到 一定的效果。

             

圖 4‐2‐10  土地使用分析 

(38)

第三節. SWOT 分析

因素 S (優勢) W (劣勢) O (機會點) T (威脅點)

地理 環境

●位於古頭前溪與舊豆 仔埔溪河床,具歷史性

●現況地勢平坦

●礫石遍佈,清理不易

●排水佳,保肥不易

●校內地勢低漥

●礫石提供日後工程之 材料

●擁有一條舊水圳

●可藉由地勢蓄留水資 源,營造濕地教學空間

● 新竹縣 第六 期天后 宮 市地重劃案,將改變地貌

●缺乏無障礙通用設施

都市 記憶

●是竹北地區最早開發 的地方之一

●里民多在此居生活大 半輩子,對於環境的變化 多有感觸

●台元紡織園區

●老舊住宅與商店林立

●道路彎曲屬小巷空間

●傳統市場採買時段造成 交通堵塞

●年輕人多不知社區歷史

●小巷汽車進入不易

●竹仁國小由住宅區所 包圍,通學過程較一般學 校安全

●有機會成立台元紡織 紀念館,產業的記憶

●老舊社區巷弄複雜

●居民年老溝通不易

●缺乏路樹與休閒綠地

●土地產權複雜,建設推 動不易

交通 變革

●鄰近縱貫線、中山高、

台一線,交通四通發達

●竹北市為新興都市計 畫重點都市,附近有多條 道路開闢

●基地屬老舊市區,交通 易打結,尤其在通學時段 之後的上班潮

●年長里民多騎摩托車

●市地重劃對於小巷弄 社區也許是個轉機

●十米道路主支線透過 通學時段的管制,動線會 更順暢

●老舊社區的消防動線 較完善

●十米道路的開闢,未來 將 對學童 通學 的安全 增 加變數

●人行道不連續

● 多個路 口是 人車衝 突 點,尤其是工程完工後的 大門到西側門一段路

學校 政策

●相關單位積極爭取「城 鄉新風貌」、「永續校 園」,並在十米馬路開闢 之際主動退縮校地提供 2 米人行道

●多為老舊校舍

●不透水硬舖面多

●里民以校園為過道的穿 越活動頻繁,校方採制止 態度,卻忽略了使用需求

●「城鄉新風貌」、「永 續校園」計畫的導入

●行政幕僚有意導入綠 色通學道與開放式綠籬 圍牆

●里民的校園使用率高

●決策者任期將滿,較無 心於新議題的推動

社區 參與

●由家長會為主的里民 向縣政府提出市地重劃 道 路 開 發 案 的 設 計 變 更,並以學童安全為訴求 提出陳情

●因土地回配的問題,導 致一側無人行道,與地主 溝通困難

● 陳 情 居 民 多 不 居 竹 仁 里,而是以學區範圍內的 多個里為主

●里民家長部分已有爭 取生活環境安全的自覺

●可聯合以竹仁國小為 中心的數里,共同串聯實 施綠色通學道

● 年輕人 與中 生代積 極 爭取,但老一輩與地主多 無 法理解 且關 心的議 題 多半為自身利益考量

環境 資源

●台元紡織廠、竹北天后 宮、竹仁國小、竹北傳統 市場、竹北火車站、竹仁 里集會所、兒童公園、百 年刺桐、舊水圳道、水圳 道通學路

●多無整合且任由其荒廢 或遭受到破壞

●水圳道現為都市大排

●百年刺桐因道路工程受 到威脅,水圳道通學路自 然景觀也消失

●資源豐富待整合與善 加利

●百年刺桐移植進竹仁 校內

●水圳道通學路線保留

● 仁和街 以南 水圳道 以 箱涵取代

● 工程非 自主 營造或 社 區參與的成果

表  4‐3‐1 SWOT 分析 

(39)

36 

第五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文獻緒論

在文獻回顧方面將針對以下幾個項目進行:

1. 人口趨勢的調查與評估:根據文獻(內政部戶籍人口統計資料)顯示,自 1998~2007 年間台灣的自然增加率由 6.8‰下降到 2.8‰,且預估會不斷下降。

竹北市由於六家地區土地重劃與高鐵興建等因素,雖然人口成長,但多傾向 於在重劃區內。舊市區的人口老化並遷出的現象將會影響基地本身的人口結 構。基地本身在內的許多中小學在不久的將來也會面臨學校資源閒置等問 題,本研究將針對區域內的人口結構進行分析尋找最佳的使用者模式。

2. 相關計畫的蒐集與檢討:包括新竹縣上位計畫、新竹縣發展計畫概要、竹北 市發展計畫概要、台鐵內灣支線計畫、親水空間及設施整規劃設計等。在研 究區域中之原本農田水圳並未見公部門有任何改善管理方式,只有髒亂的垃 圾阻塞大排水溝,研究計畫將針對水圳的保存與規劃進行檢討。

3. 永續校園的相關政策與理論瞭解:「永續發展」為聯合國在 1992 年對環境提 出的一個重要思維與方向。台灣在 921 地震後加速了校園空間的改革運動,

自 2002 年起,教育部更積極的推動「永續校園」並列為重要發展計畫。本研 究將汲取國內外成功案例的經驗,並對其所提出的相關理論與政策加以瞭 解,嘗試對永續校園社區化之操作模式尋找最適當的模式。

4. 校園基地相關區域的歷史文獻與環境資料的整理與調查:主要分為基地環境 現況的詳細調查與紀錄以及文史資料的查訪兩大類進行。環境調查含括內容 為植栽調查、生態調查、宗教活動調查等現況部分,而文史資料主要為新竹 縣與竹北市誌等文史資料、鄉土教材、地方耆老、文史工作者與地方民眾、

政府官員的座談會。希望能建立完整的地方歷史與環境檔案,並進一步提出

環境規劃課題。

(40)

5. 社區與學校結合的方法探討:利用學校資源與社區環境結合的方法準則(黃瓊 慧,2002)、(陳怡君,2005)、(李麗日,1999),進行「學校社區化」與「社 區學校化」之議題。除了學校、社區之間的知識與資源的互動外,校園視覺 景觀與內外空間的連結,對於社區結合無圍牆校園是否增加學童自行通學的 數量與安全性,將在本研究中做更深入的探討。

第二節. 上位計畫

一. 新竹縣綜合發展計畫

新竹縣綜合發展計畫作為各層級政府、基層機關及民眾意見之整合與未 來發展的目標方向,目的為做全縣未來長期發展,並能動態回饋地方發展之 實踐成果。

1. 新竹縣發展計畫概要

(1)計畫年期:民國 90 至 101 年,短程為民國 90 至 93 年,中程為民國 94 至 97 年,長程為民國 98 年 101 年。

(2)發展定位:永續經營全球城市區域-靈活創新且充滿地方自主性的北 台灣生態、文化、科技、休閒城鎮網絡:

2. 竹北市發展計畫概要 (1)竹北是未來發展定位

 引領新竹城市-區域轉型的首要衛星城鎮。

 新竹都會區的明日發展核心(六家高鐵特定區)。

 臺北-新竹高科技走廊上的產業發展重鎮。

 新竹科學園區的科技發展支援基地。

 大竹北地區的都市公共服務中樞。

 新竹都會近郊的文化休閒園區。

 北台灣黃金海岸休閒帶上的遊憩節點。

 新竹都會近郊的市民有機休閒農場發展地帶。

3. 竹北市未來發展構想

 整體規劃以六家高鐵車站特定區為核心的聯外交通運輸系統,

透過示範性的都市設計及開發企劃,引領竹北市東區朝向良性 發展。

 建立以大學城為核心的人文科技園區,提供開放的學習環境,

(41)

38 

協助其他地方產業升級及轉型。

 串接桃園、苗栗的黃金海岸休憩帶,規劃開發竹北市的西部濱 海陽光花園大道帶狀休閒專用區。

 打通臺北-新竹高科技走廊及竹北-湖口-新豐發展軸、竹北-新 埔-關西發展軸、竹北-芎林-橫山發展軸的任督二脈,促進傳統 工業用地轉型再發展,吸引新興科技產業進駐。

 鼓勵透過社區居民積極參與,重新塑造主要市區的空間意象。

 採用複合式的多角化經營模式,轉型發展都會近郊之市民有機 農園或生態休閒農場。

 改造河川、灌溉水圳新風貌。

二. 新竹縣上位計畫

在空間架構利用發展上,新竹科學城發展計畫為主要的上位指導計 畫。基於此計畫,河川空間發展應循整建優良生活環境及區域性基盤設施 之目標,推動空間綠地之維護、創造合流資源之保護,包含以下幾項策略:

(1)溪流河岸宜保留相當寬度作為有機農業生產綠地,並可整建利用 為親水遊憩空間。

(2)河川中上游集水區、保安林與森林區之保護區。

(3)景觀資源與河流之保護。頭前溪橫跨科學城整體架構中之科技 帶、生活帶、保育帶,因此其定位隨著沿岸土地發展架構,各有不同。

◎科技帶:

頭前溪貫穿科技帶核心區,包括科技交流中心、都會商業中心、

企業辦公區、河濱新社區、六家高鐵區、大眾運網路、都市公園等。

因此本段應發展屬於都會性開放空間、休閒遊憩系統之區域公園。

◎生活帶:

生活帶範圍在頭前溪的河口段,主要為南寮漁港之發展計畫,因 此本段頭前溪之發展應將河川資源與休閒遊憩活動結合,提供半日之 休閒遊憩系統。

◎保育帶:

保育帶範圍在頭前溪中上游段,多環境敏感區,應保育各項自然

資源。休閒遊憩型態以教育、研究導向為主,並慎選活動形態、控制

活動量,避免與自然資源保育之目的衝突。

(42)

第三節. 文獻與討論

街道是都市中重要的外部空間,無論到哪裡都要由這些線形的開放空間來相 連,也是構成城市的骨幹與架構,此外也是反映地方文化與特色的地方。

街道空間顯示都市的紋理,這些架構將土地切割得分散,但也藉此互通有 無,依其空間特性及使用功能能歸類成以下幾類:(袁國花, 2005)

●林蔭大道

具創造城市景觀、視覺走廊及塑造都市環境品質的功能。

●商業街道

較一般性質的街道具連續性,擁有高強度的商業活動,可供人休閒娛 樂、購物、社交、停留、觀賞等功能、也能劃為專屬的徒步區,如;西門町、

寧夏夜市。

●住宅巷道

具有融聚鄰里共識與情感的連結,是兒童的遊戲巷、社區的公園巷,應 創造人車分離且高品質的生活環境。

●歷史街道

如迪化街、三峽老街等具有延續民族文化、傳統意象與歷史景觀的街景 區塊,並具有遊憩觀光、休閒娛樂等功能。

●道路

一般之車行通道,依照不同交通功能特性區分層級的系統網絡,如:地 區街道(Local Street)、次要幹道系統(Collector Street System)、主要 幹道系統(Major Arterial System)、快速道路系統(Expressway System)。

愛坡亞(Appleyard,1981)指出: 「街道是住家之外最重要的生活環境,

他是小孩子成長的地方,家庭主婦投注心力的生活場所,以及老人消磨時間 的所在」 ,雖然此想研究是以美國城市的街道為研究對象,但台灣的街道空 間又何嘗不是如此,林區(Lyncg,1960)對於街道的說法為; 「街道就是路徑,

藉由一連串的節點引發生命活力,這街節點可能是道路的交叉口,也可能是

場所與休憩功能大過於通路與動線的活動延伸點,其距離必須在兩到三百公

尺之內,以確保活動的連續性」

(43)

40 

竹北市豆子埔地區屬於老舊市區,公共設施與公園綠地缺乏,面積與密 集度都大不如新興的六家地區,長久對居民來說,商店、住家、天后宮、市 場就是附近的戶外空間,事實上到這些地方都要藉由街道的串連,研究範圍 內為確保活動的連續性,固選擇北以中山路、東以仁義路、南以中正東路、

西面大致上以竹北市場為界,在此一完整的區塊內,街道不僅扮演著竹仁國 小學童的通學機能性,事實上,街道巷弄也彌補了公共設施的不足。

「通學道路」的功能與目標必須達到:

●安全性(Safety) ●安心性(security) ●方便性(convenience) ●連續性(continuity) ●舒適性(satisfaction)

●系統一致性(system coherence) ●吸引力(attractiveness)

等七項目標,而其實這些指標與「生活道路」(Livable Street)的功能是一致的。

另引述 Donable Appleyard 所描述的「生活道路」(Livable Street),做為 一理想之街道空間應達到以下功能:

●街道需要一個可居、健康的環境 ●街道如同一個安全的庇護所 ●街道應是一個如同社區班的環境 ●街道應是鄰里領域的一部分

●街道應是一個可以遊戲與學習的場所 ●街道應是一個綠化、愉悅的場所 ●街道應是一個具有獨特歷史感的場所

本研究透過假設打破竹仁國小西側與南側的圍牆,並透過規劃設計整合兒童

公園、天后宮廟埕廣場、街道巷弄等步行開放空間,讓綠地缺乏的斗崙地區里民

擁有一個能滿足以上目標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 decision scheme based on OWA operator for an evaluation programme: an approximate reasoning approach. A decision scheme based on OWA operator for an evaluation programme:

and Feng-Tsai Lin, “Analysis of the Transient Ground Surface Displacements Subject to a Point Sink in a Poroelastic Half Space,” Chung Hua Journal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近年來,國內外已經有很多學術單位投入 3D 模型搜尋的研究,而且在網路 上也有好幾個系統提供人使用,例如台灣大學的 3D Model Retrieval

表 2.1 是近年來校園常見災害事件調查統計表,自 92 年 12 月至 98 年 9 月 間重大校園災害事件,計有 57 件,火災約有 17 件,化學性傷害約 6

本研究是以景觀指數進行對 1993 年、2008 年與擴大土地使用三個時期之評 估,其評估結果做比較討論。而目前研究提供研究方法的應用-GIS 與 FRAGSTATS 之使用方法。從 1993 年至

本研究計畫之目的是要以 MPEG-7 之 ART

Card, ”Bird song identification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in Proceedings of Canadian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綜合目標極重要-偏生態保育,且標記 3、4 綜合目標極重要-偏土地使用,且標記 3、4 綜合目標較重要-偏生態保育,且標記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