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2 理論與方法

E 為能量;H 稱為 Hamiltonian operator; 稱為波函數(Wave Function),為描述 電子在原子核外可能出現的位置 25。而密度泛函理論所解的是 Kohn-Sham 方程

kl和 kθ為力常數(Force Constant);Vn為扭轉能障(Barrier);l 和 θ 為鍵長和鍵角; MPn (Moller-Plesset perturbation)32,33、 CI (Configuration Interaction)34 和 CC (Coupled cluster theory)35。MPn 中常見的有 MP2 、MP3、MP4 和 MP5;CI 常見 的有 CIS、CISD、CISDT 和 CISDTQ;CC 常見的有 CCSD 和 CCSDT 等。

2-2-3

半經驗法

隨後有 CNDO (Complete Neglect of Differential Overlap)36 、AM1 (Austin Model 1)

37和 PM3 (Parameterization Method 3)38-40等方法相繼發展出來。

2-2-4

密度泛函理論 子相關性能量(Electron Correlation Energy)和電子交換能量(Electron Exchange Energy),在DFT中增加了這兩項來做修正28,42:

Exc[ρ] = Ex[ρ] + Ec[ρ] (4)

Exc[ρ]為exchang-correlation,可細分為Ex[ρ]和Ec[ρ]兩項。在DFT中,不同的Ex和 Ec進而發展出不同的functional,此類的functional常見的有LDA(Local Density Approximation)42,43 、 B3LYP(Becke three-parameter Lee-Yang-Parr)42,44 、 GGA(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42和M0645

2-2-5

基底函數 數類型有兩種,一種是 STO(Slater Type Orbitals)46,47,另一種是 GTO(Gaussian Type Orbitals)48-50,現在目前最常使用的是 GTO 類型的。STO 和 GTO 分別是利用 Slater 添加 p function,對其它原子添加 d function,對過度金屬則添加 f function。

再來為添加擴散函數(Diffuse function):添加擴散函數能夠計算分子基態,

在低能量激發態的分子軌域(如:Rydberg 軌域),和過渡金屬原子基底,例如:

銅原子的最佳化電子組態為 3dn4s2和 3dn+14s1。若要討論 3dn+2的電子組態,則需 要加入 3d 擴散函數來最佳化 3dn4s2,4p 擴散函數決定 3dn4s14p1電子組態,此函 數與 4s 軌域極化函數是不同的。以上三種不同擴張樣本的基底可以組合成混成 軌域。

而對於重原子(Heavy Atom)分子的計算,縮減計算量是非常重要的。重原子 內的殼層較多,在計算電子-電子之間的作用力時過於複雜,因此重原子會使用 Effective Core Potentials(ECP)基底函數來做計算。ECP 將重原子的核電子能量近 似掉,例如:Sc-Zn、Y-Cd 和 La-Hg 分別使用[Ne]、[Ar]和[Kr]的核。一般最常見 的 ECP 為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LANL) , LANL2DZ51-53 和 LANL0853,54

2-3 計算方法

55

質的研究是從優化開始的,此時的幾何結構才具有代表性。而分子幾何結構產生 的能量變化,稱為勢能面(Potential Energy Surface, PES),是以座標和其能量的 形式作圖,進行幾何結構優化的過程時,結構會依照位能曲面的趨勢調整至穩定 點為止,目的就是要求一個極小值,即表示此時的幾何結構是一個穩定的分子。

圖 2-3-1 勢能面(Potential Energy Surface, PES)的示意圖。

如圖 2-3-1 所示,在勢能面上有幾個重要的點:最大值(global maximum)

是勢能面上的最高點,該點能量是整個勢能面最大;最小值(global minimum)

是勢能面上的最低點,該點能量是整個勢能面最小,也就是最穩定的點;而 極大值(local maximum)與極小值(local minimum),分別是區域的最高點 和最低點;鞍點(saddle point)則是勢能面上兩個高點連線和兩個低點連線 的交叉點,表示是兩個低點的過渡態(transition state)。

優化的過程中會找到最小值、極小值或鞍點,其能量對於分子結構的一階導 數都為零,但鞍點上的幾何結構並非是所求的結構,因此通常會加入頻率分 析(Frequency)的指令一起計算,計算能量的二階導數來確定是否為鞍點,

若是得到正頻率,即為極小值,若得到負頻率,則該點為鞍點。

而優化計算不能無限制的進行下去,判定是否可以結束此計算,就必須了解 收斂標準,當計算出兩個能量值的差落在程式所預設的標準內時,程式就認 為已經收斂而結束優化過程。56

2-3-3

振動頻率

計算效果和所能處理的分子和模型是有關的,所以選擇適合的溶劑模型對於 結果是很重要的,如圖 2-3-2,溶劑模型分為下列四種:

圖 2-3-2 溶劑的反應場模型55

Onsager (Dipole & Sphere) Model:是為最簡單的反應場,溶質佔據溶劑的反 應場內一個固定的球型空間,球型空間的半徑由分子決定,分子偶極(Dipole)

誘導溶劑反應場內的空間產生偶極,針對溶劑偶極(Dipole)產生的電場與分子 偶極相互作用計算,就能夠得到分子的能量。而此模型有限制,如果分子系統的 偶極矩為零,則溶劑模型對分子就不會有所影響,其計算結果與氣相中的結果是 相同的。

1. Tomasi’s Polarized Continuum Model (PCM):此模型所定義的空間是由一系 列相互連接的原子球組成的,而一系列的原子球會根據每個原子偶極誘導溶 劑反應場內的空間產生偶極,進而形成電場,是最常用的模型。

2. Isodensity Polarized Continuum Model (IPCM):將空間定義為分子的等密度 面,這個等密度面是根據在氣相中所計算出的波函數,再進行計算所形成的 空間。

3. Self-Consistent Isodensity Polarized Continuum Model (SCI-PCM):與前者模型 不同的是此模型的等密度面還會與溶劑反應場進行耦合(Coupling),直到

等密度面和溶劑反應場平衡,此時的等密度面所形成的空間比較像真實情形,

但計算量大。

2-3-5

在溶液中自由能、電位與 pKa的計算

在 1M 標準狀態的溶液中解離一個質子反應的變化自由能 (上標表示 在 1M 標準狀態下),利用熱力學循環(thermodynamic cycle)計算可得到

圖 2-3-3 在氣相和液相中解離質子反應的熱力學循環自由能57

其中, 藉由初始算或者密度泛函理論可在 1 atm 的標準狀態下計算得到,

是 溶 劑 化 自 由 能 , 的 值 是 在 298K ( -6.28 kcal/mol ) 下 可 由 Sachur-Tetrode equation 得到氣相質子的自由能, 的值在 298K 的水溶液 中(-263.98 kcal/mol)被 Tissandier 等人提出58 是氣相與液相標準狀態的 自由能差值(1.89 kcal/mol)。

由於氣相與液相熱校正項(Thermal Correction)的差異,優化幾何結構在液 相中很難收歛並得到 ,即在連續溶劑模型(Continuum Solvation Model)中無

法完成振動頻率分析,所以無法直接計算得到。而我們預計幾何結構在質電子轉 移前後沒有太大的變化,使得忽略熱校正項所產生的誤差,在熱力學循環中相互

抵消所得到下的差質很小,所以在 項中熱校正項可以忽略。

由上述計算得到在溶液中解離一個質子反應的變化自由能 ,就可以利用 下列公式計算各種中間物的 值:

(6)

其中,R 是氣體常數,T 是絕對溫度。計算 pKa值的過程中,所使用的 和 的值在文獻中已經被充分的討論57,59,60

而在水溶液的標準還原電位則可以用下列所述的方式計算出來:

圖 2-3-4 物種 O 在氣相和液相中質子耦合還原至物種 R 的熱力學循環自由能60

還原反應可以用熱力學循環表示,如圖 2-3-4 所示,其中 R 是酸性的還原物

2-3-6

本篇使用的計算方法

本篇使用 Gaussian 09 軟體進行理論計算,方法為密度泛函理論(DFT)中 的 B3LYP functional,中心金屬釕(Ruthenium, Ru)的基底函數為 MDF,其他非 金屬原子則用 6-31+G(d,p),並將溶劑效應(Solvent Effects)考慮進去,所使用 的溶劑模型為 PCM (Polarizable Continuum Model)。為觀察分子的幾何結構及分 子軌域圖等等,應用 Gauss View 軟體來顯示分子的圖形,以探討分子的性質。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