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課程內涵的比較

第三節 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概要

二、 課程內涵的比較

(三)九年一貫時期本領域之課程目標,則以從事藝術表現,豐富生活與心靈;

透過審美與文化活動,體認各種藝術的價值;使學生瞭解藝術與生活的 關聯達成藝術生活化的目標。

從以上分析得知,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目標,其基調深具穩定性與一致 性,而其對象是具生命的個體,對於人的認知、技能與情意的激發、啟迪與涵 育及使生命充滿活力與情感是本領域的重要職責,經由藝術與人文課程的陶 冶,人類的生命更為充實與圓融,人類的情感更為豐碩與昇華。

二、 課程內涵的比較

就課程內涵發展的歷程而言,本段著重於鄉土藝術活動課程部分,中 學時期音樂科的課程內涵,並無鄉土教材的呈現。而美術科在民國五十一 年依修訂的課程標準中,則明確說明重視鄉土美術品、鄉土雕塑美術品、

鄉土建築美術品等之鑑賞。國民中學時期,就音樂科而言,提及對於傳統 與創新音樂的重視;對美術科而言,則對於鄉土並無論述與說明。惟在民 國八十三年修訂的課程標準中,特別在國中一年級增列「鄉土藝術活動」

類科,其基本內涵含括鄉土藝術活動簡介,鄉土造形藝術及鄉土表演藝術 等。鄉土藝術活動發展至九年一貫時期,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除視覺藝術 與音樂外,增列表演藝術。就課程發展的本質而言,表演藝術乃從鄉土藝

擴展至國際領域與視野,充分符合時代的趨勢與脈動。

三、教材大綱的比較

(一)中學時期音樂科的教材大綱以樂理、歌曲、基本練習、欣賞為主軸,從 事藝術學科之教學。國民中學時期音樂科的教材大綱則增訂樂器及創 作,俾以擴展與充實整體課程之內涵,助益於藝術教學的實質領域。九 年一貫時期則以音感、認譜、歌唱、樂器及演奏為教學的重點。衡諸三 個時期的衍變,我們可以明確釐清教材之整體內涵,皆著重於音樂學科 的精髓與本質,亦即歌唱、樂器及創作,使學生獲得音樂科教學的預期 目標。

(二)中學時期美術科的教材大綱,對於鄉土美術品、鄉土雕塑美術品,鄉土 建築美術的鑑賞及中西美術史蹟的推介等,皆付予諸多的重視與關切。

國民中學時期美術科的教材內容,則對於鄉土造型藝術及鄉土表演藝術 另闢專科領域予以強化並踐行之,同時對於鑑賞課程亦予以具體化與實 用性並行。

〈三〉九年一貫時期,對於表演藝術除鄉土藝術部分予以格外重視外,亦加列 其他性質的藝術展演。就整體性美術科的教材大綱而言,鄉土藝術與鑑 賞課程的增列,乃是教材內涵的衍變中,以宏觀規準而言,亦具有不變 的準則。

四 、教學方法之比較

(一)中學時期音樂科之教學方法,特別強調提供學生欣賞音樂之機會,俾 養成學生良好的音樂素養,變化學生優雅的氣質。國民中學時期,對 於音樂科的教學方法,主張欣賞教學為音樂教育的基礎,也是最終的 教育目的,同時欣賞教學不僅侷限於課內,可利用社團活動及其他適 當時機落實推介之,欣賞經典為中心,再配以適當的基本練習、樂理、

樂器等。九年一貫時期,則在十大基本能力中揭示「欣賞、表現與創 新」是教師必須努力的取向。從以上論述可以得知,欣賞教學在整體 音樂教育中是一脈相承的重要策略,教師必須深切掌握其旨意。

(二)中學時期美術科之教學方法,以實習欣賞教材興趣之啟發,及參觀當 地的美術作品之展覽為主題意識。國民中學時期則特別強調美術教學 應以表現與鑑賞為主。九年一貫時期則說明教材的實施應兼顧認知、

情意與技能,但以鑑賞為主。從以上三個時期的教學方法中,我們可 以明確知悉美術科的教學,鑑賞在本科教學中深具重心,並擔負重要 責任與使命。

從以上的分析與論述中,可以瞭解本領域的教學皆以欣賞為主體價 值,涵育學生欣賞藝術作品為取向,俾以建構學生藝術氣質,達成藝術教 育的終極目標。

五、實施方法之比較

(一)中學時期音樂科的實施方法,對於各科教材的相關配合已明確說明於 其要點中。國民中學時期,則對於各科教材及單元間之聯繫與配合特 別加以規範與說明,期冀經由實施方法的要求與期待,俾能涵育學生 完整之藝術知能。九年一貫時期,則將前述要點加以歸納統整之,並 以統整教學的模式為依歸,惟其主軸仍然是科際間與單元間的整合,

併以養成學生完整的知識或概念,增進整體之學習效果。

(二)中學時期美術科的實施方法,亦強化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特別關注各 科間之配合,對於鄉土藝術的結合更是應行努力的取向。國民中學時 期在實施方法中,更是明列各科間的聯繫與配合的重要方法,諸如配 合重要節日與音樂、工藝、家政等科目的教學單元密切連繫,俾供教 師教學時之重要參照。此外,在鄉土藝術活動的教學中,更特別說明 本科的教學應配合音樂、美術、家政與生活科技、體育、認識台灣歷 史、地理及其他相關科目進行教學。九年一貫時期其實施方法則強調 統整教學已如前述。

總之,本領域的教學,科際間與單元間的配合,長期以來皆在實際教 學中受關注,就課程的變革性而言,仍居於不變的準則是可以明確獲知的 論證。

六、教學時數之比較

中學時期與國民中學時期美術科與音樂科的教學時數是固定的,彼時

的區域,各具不同的文化背景,欲發揮學校各自的特色,學校本位課程設

二 1 1 0 2

三 1 1 0 2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民國九十二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學時數表

表 2-4-2 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學時數表

節數

年級 學習總節數 領域學習 節數

彈性學習

節數 本領域學習節數 七 32-34 28 4-6 2.8-4.2 八 32-34 28 4-6 2.8-4.2 九 33-35 30 3-5 3.0-4.5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貳、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之特色

綜觀前揭文獻探討攸關「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特色,在詳細檢視與分 析民國九十二年公布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藝術與人文領域的內涵 及前論比較,可歸納本領域課程之重要特色如次:

一、課程內涵增設「表演藝術」,使藝術教育備具周延性

國中藝術教育長期以來,皆以美術與音樂為主軸與內涵。透過美術與音樂 學科的教學,涵育學生藝術的知能與興趣,陶冶學生優質的情操。雖然在 國民中學的後期增列鄉土藝術活動,惟其內涵仍然囿於鄉土意識的啟發。

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的課程,歷經課程的整體發展,將表演 藝術特別增列於課程內涵中,強化與落實藝術的表演與展現,發揮藝術的 實踐與應用,對於藝術教學的周延性與縝密性備具深切作用,此為本領域 課程實施上的重要特色。

二、教材是本領域課程統整的重要媒介

課程統整與協同教學是本領域課程設計的核心理念與價值,俾能涵育學生

亦為本領域課程實施的重要特色。

三、本領域教學時數深具彈性,有效落實學校本位課程

國民中學時期,本領域教學時數是受到規範的,非但教學時數是被約制,

而且教學內涵也被規範。惟在九年一貫時期,本領域的教學時數採彈性時 數,七、八年級本領域的學習節數為 2.8 至 4.2 節,九年級為 3.0 至 4.5 節。

因為有彈性學習節數,可有效落實學校本位課程。因此,本領域的彈性教 學節數也是重要的課程特色。

四、強調欣賞是藝術教育的主體價值

本領域課程目標對於「探索與表現」、「審美與理解」、「實踐與應用」等的 論述,其中有關審美與理解的核心藝術乃在於「欣賞」,使每位學生經由審 美及文化活動,體認各種藝術的價值、風格及其文化脈絡,珍視藝術文化 與作品。因此,「欣賞」是本領域教育的主體價值,亦為本領域課程規劃上 的特色。

五、重視與運用資訊科技,增進藝術教學成效

在本領域課程設計的十大基本能力中,運用科技與資訊是極其重要的指 標。而其能力指標乃結合藝術與科技媒體,設計生活應用及傳達訊息的作 品,運用資訊科技蒐集中外藝術資料,瞭解當代藝術生活趨勢,增廣對藝 術文化的認知範圍。從前揭論述中,我們深切體察運用資訊科技,俾以增 進藝術教學成效,實為本領域現階段課程實施的重要特色。

六、強化各類性質的藝術展演與活動

中學時期及國民中學時期美術科與音樂科的教學活動皆具焦於認知、技能 與情意的領域。在國民中學的後期,雖增列鄉土藝術活動,逐漸重視藝術 展演與活動,為其重點在於鄉土之範疇。國民中學九年一貫時期,特別增 設表演藝術,不但強化藝術本質之展演與活動,同時與美術與音樂相互結 合,俾以達成藝術教育的終極目標,充分展現對藝術展演與活動的重視。

就課程本質而言,亦成為本領域整體教學上極其重要的特色。

七、重視多元文化思想融入藝術教學

藝術是文化的重要內涵與精髓,而對後現代主義的思想與脈絡而言,多元 文化的重視已成為現階段整體主客觀環境的普世價值與意識。因此,如何 將多元文化思想融入藝術教學已成為本領域教師在教學上不可或缺的基本

藝術是文化的重要內涵與精髓,而對後現代主義的思想與脈絡而言,多元 文化的重視已成為現階段整體主客觀環境的普世價值與意識。因此,如何 將多元文化思想融入藝術教學已成為本領域教師在教學上不可或缺的基本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