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2

模型又不宜設置過多層次(一個總體變數一個層次)作估計,所以綜合考量後,

選擇單以國家替代其他無法窮盡的總體變數。

2、變數測量

本文的依變數是民主滿意度,中文問卷題目為:「整體來說,請問您對 [國 家] 民主政治實行的情況,是非常滿意、還算滿意、不太滿意、還是非常不滿意?」

2,按照不同的滿意程度,民主滿意度被區分成四階的有序多分類變數,但由於 本文欲配適 HGLM,為避免發生模型最大概似值(MLE)不收斂的情況,所以會 將「非常滿意、還算滿意」合併為「滿意」,以及「不太滿意、非常不滿意」合 併為「不滿意」,重組為二分類變數(binary variable)。

本文的自變數分成「代表性」和「政黨極化程度的感知」兩個。「代表性」

的測量並非單一變數,而是由自我意識型態位置評估和政黨意識型態位置評估共 組成的。大部分的國家意識型態的分野將用左右來區分,0 表示最左,10 表式最 右。但在 CSES 的調查中有四個國家地區不以左右區分,分別是香港、台灣、菲 律賓、和墨西哥;他們分別用「親北京-親香港」、「統一-獨立」、「自由-保守」、

「打貪-濟貧」取代左右意識型態,作為評估自我和政黨意識型態的光譜。根據 假設 1 所設計的自變數,理論上,值域為 0 至 10 之間,0 即為公民與政黨完全 契合,10 表示公民與政黨非常遙遠,因此會將兩者相減後,再取絕對值,如下:

假設1:政黨代表性 = �自我評估位置 − 最近政黨評估位置�

2 英文則為:On the whole, are you very satisfied, fairly satisfied, not very satisfied, or not at all satisfied with the way democracy works in [COUNTRY]?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3

接著,本段將討論極化程度的設計緣由。在民主滿意度的研究中,Weil(1989)

和 Ezrow and Xezonakis(2011)都分別設有政黨極化的測量指標,不過兩者的設 計幾乎一樣,唯一的差別是前者沒有開根號,後者有。Weil 的政黨極化指標是修 改於 Powell(1987)的研究,見下列:

Weil(1989): 極化程度(1) = � p𝑛𝑛 𝑖𝑖(x𝑖𝑖 − 𝑥𝑥̅)2

𝑖𝑖=1

其中:

x𝑖𝑖 = 全部選民給予政黨 𝑖𝑖 的評估位置的平均值 𝑥𝑥̅ = 全部政黨的評估位置的平均值

p𝑖𝑖 = 政黨 𝑖𝑖 的得票率 𝑛𝑛 = 政黨數量

另外,在政黨體系研究中,像 Rae(1971)的政黨分化指標(fractionalization index),僅關注在政黨數量上。Dalton(2008)則認為諸如此類的研究沒有回應 Downs(1957)和 Sartori(1976)政黨意識型態競爭的理論,也就是沒有測量指 標在回應「極化」的測量。因此他提出一個新的極化指標(如下),以政黨得票 率作加權,個體觀察資料衡量政黨位置,政黨數量最大採計 5 個。如此一來,他 的極化指標的值域會落在 0 至 10 之間,0 表示所有政黨的意識型態完全在同一 位置上,10 代表完全兩極分化。我們可以發現這樣的設計和 Weil(1989)相當 雷同,唯一的區別是,他將指標標準化使其值域落在 0-10 的區間中,而 Weil 則 未作這樣的處理。

和政治類變數的處理。首先,選舉制度將依照 Bormann and Golder(2013)的分 類研究,其指標直接被 CSES 直接採用,收錄進各期的調查資料中,分成:(1)

多數決制(majority formula)、(2)比例代表制(proportional formula)、和(3)

混合制(mixed formula)等三類;而國家變數則毫無意外,即直接將國家作為單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6

無論民眾投票給誰,我們國家的情況都差不多;但是也有人認為,民眾投給不同 的人,我們國家的情況就會不同。現在這有一張卡片分別列出五種情況,由「情 況都差不多」到「情況就會不同」的位置(1 是「無論投給誰,情況都差不多」; 5 是「投給不同的人,情況就會不同」。)請問,您的位置在哪裡?」;(4)經濟 狀況,分成比較差、一樣、比較好等三類,中文題目為:「首先,請問您覺得台 灣現在的經濟狀況與一年前相比,是比較好、還是比較不好,或是差不多?」旨 在瞭解受訪者如何評估過去一年來的經濟狀況,根據理性主義的假設,經濟發展 的波動,將影響受訪者對政府和執政黨的評價,而民主滿意度作為民主體制綜合 考量的測量變數,可能因此受到影響,所以經濟狀況直接影響民主滿意度的評價 外,亦會間接影響代表性或政黨極化程度對民主滿意度的評價。

本文將民主滿意度歸類成滿意和不滿意兩類,再搭上代表性和極化程度等兩 個研究假設的重要自變數,以及 3 個人口特徵變數,4 個政治類變數,選擇階層 勝算對數模型做估計和驗證假設。但在模型分析前需先初步檢視資料結構,因此 第肆章將先從敘述統計開始,再來才是模型分析,最後是討論和小結。

蘭(New Zealand)2011 年的兩筆資料亦遭排除,本節的敘述統計分析共有 35 國,

35 筆調查資料,以及 2 張表,4 張圖。此外,為方便討論本節將會選取不同選舉 層次資料的分類,像選舉制度的分類係根據 Golder(2005)和 Bormann and Golder

(2013)的分類研究,而政府體制的分類是根據 Cheibub(2007)的分類研究。

表 1 亦揭露 CSES Module 4 調查的選舉類型,其中有兩點需注意:(1)法國的總 統和國會選舉雖在同一年,但此調查資料係在總統選後調查,而非在國會選舉後。

(2)日本下議院的選舉時程不定,首相常提早改選,而此調查資料是在上議院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