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文主要使用「是否過重」、「是否肥胖」及「LMS z-score」為被解釋變數來代表 學童的體位狀況,解釋變數則包括兩個類別:學生個人及家庭變數和學校變數。

其中,學校變數方面又可分為體育變數、飲食變數及健康教育變數。另外,在控 制學生個人及家庭變數之下,本文也使用「流汗運動次數」及「營養成績」分別做為 體育方面及健康教育方面的被解釋變數,加以分析體育方面及健康教育方面的解 釋變數對於學童運動量及營養觀念的影響。學生個人及家庭變數包括性別、年級、

父親 BMI、母親 BMI、家庭月收入及現居地區。學校變數方面的體育變數包括每 班平均體育老師人數、班級數、體育課時間、學校面積大小、各種男女混合體能 代表隊(共 8 項)、各種男生體能代表隊(共 8 項)、各種女生體能代表隊(共 8 項)及 運動設施(共 10 項)。學校變數方面的飲食變數包括班級數、學校是否辦營養午餐、

學生參加營養午餐百分比、營養師人數、福利社數及學童每月平均消費等。學校 變數方面的健康教育變數包括每班平均健康教育老師人數、班級數、健康教育課 時間、體位檢查、體適能測驗、醫生與護士數及醫藥保健知識課時數。以下將說 明各變數的定義及其意義。

由於過重與肥胖的判別標準可能依國家、年齡、性別及時間而有不同的定義,

例如英國以Cole’s LMS 方法所導出的百分比曲線,以調整偏態的 BMI 分配,得到 由英國小孩從出生到 23 歲的 BMI 百分比曲線,不僅取代了延用 30 年的

Tanner-Whitehouse 參考曲線,也改善參考資料太久遠及年齡有所限制的缺點 (Cole, Freemanand and Preece,1995)。除了以 BMI 做為過重與肥胖的判別標準之外,

Mo-suwan, Pongprapai, Junjana and Puetpaiboon (1998)以測量學童的三頭肌皮摺是 否超過由美國國家衛生統計中心訂定的第 95 百分比,做為是否肥胖的標準。本文 在被解釋變數方面,則以「是否過重」、「是否肥胖」及「LMS z-score」代表學童的體 位狀況,其中「是否過重」及「是否肥胖」變數設定是根據行政院衛生署依照不同性

12

所得到的「LMS z-score」做為學童體位的另一種指標(WHO, 2006)。依據 WHO(2007) 所提供之 L(t)、M(t)及 S(t)數據8加以調整,方式如以下:

8 WHO, 2007. Programmes and projects.Growth reference 5-19 years.

(http://www.who.int/growthref/bmifa_girls_5_19years_per.pdf) (http://www.who.int/growthref/bmifa_boys_5_19years_per.pdf)

13

14

15

食品及飲料方面的每月總營業額(單位:千元)除以各校學童總人數。

除了學校體育與飲食方面的因素,我們為了解學校在健康教育方面所提供的 營養觀念及醫藥保健的相關知識是否也對學童體型有所影響,考慮學校問卷中與 健康教育相關的變數,包含健康教育課程及醫藥保健知識課時間、體位檢查及體 適能測驗的次數、以及健康教育老師、醫生與護士人數的安排等變數。「每人平均 健康教育老師人數」由學校所填問卷的回答加以計算,即以學校健康教育老師總人 數除以國小學生總人數,得到每位學生平均所分配到的健康教育老師人數;「健康 教育課時間」為各校所安排該生所屬年級的每週健康教育課時數;「體位檢查」為各 校每年進行體位檢驗的次數;「體適能檢驗」為各校每年進行體適能檢驗的次數;「

醫生與護士數」分別為各校保健室的醫生與護士總人數;「醫藥保健知識課時數」為 各校保健室每年所提供的醫藥保健知識課程時數。變數整理如表二所示。

16

17

表二 (續)

生體能代表隊之總和,最多為 24 隊

田徑場 有提供為 1,沒有提供為 0

體育館 有提供為 1,沒有提供為 0

其他運動設施總數 籃球場、排球場及足球場等設施之總和,最多為 8

項 學校方面—飲食變數

班級數 各校總班級數

學校是否辦營養午餐 有辦理為 1,沒有辦理為 0

學生參加營養午餐百分比 有舉辦學校營養午餐的學校中,學生參與學校營養 午餐的比例

營養師人數 不論學校營養午餐為自辦或外包,其營養師人數

福利社數 各校福利社家數

學童每月平均消費 以各校福利社在食品及飲料方面的每月總營業額

(單位:千元)除以各校學童總人數 學校方面—健康教育變數

每人平均健康教育老師人數 以學校健康教育老師總人數除以學生總人數,得到 平均每位學生所分配到的健康教育老師人數

班級數 各校總班級數

健康教育課時間 各校安排各年級之每週健康教育課時數

體位檢查 各校每年體位檢驗的次數

體適能測驗 各校每年體適能測驗次數

醫生及護士數 各校保健室醫生及護士總人數

醫藥保健知識課時數 各校每年醫藥保健知識課時數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