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六、六十四卦變通致用之變化系統

陰陽衍化,八卦生成,進而推定六十四卦,確立六十四卦的變化系 統。張理根據〈說卦〉「天地定位」之說,推定邵雍的先天六十四卦圓 圖;74強調八卦的有序相盪,六十四卦的生成布列,得日月星辰、雷霆 風雨之象,顯之以時序之變,該本陰陽之消長,休咎徵而吉凶生,則「天

74 圖式與相關論述,參見元・張理,《易象圖說•內篇》,卷中,頁 388。

地萬物之理,盡在其中」。75 又本〈說卦〉八卦次第之說,

重為「六十四卦因重之圖」,

亦即邵雍的先天六十四卦之 方圖;76特別強調從「中」之 主 張 , 一 切 的 變 化 皆 從 於 中,如人之心於中,以中為 心 , 故 萬 化 生 成 皆 從 心 而 生。77除了二圖本於邵雍原圖

之說外,張理更制說六十四卦剛柔趨時的變通結構與六十四卦的致用結 構等圖式,展現出具有高度符號邏輯的陰陽變化之宇宙圖式,並把握與 聯繫《易傳》的思想,作為其立說的理論基礎,確立論述的可證性。

(一)六十四卦剛柔趨時的變通結構

張理列說六十四卦變通之圖,引《易傳》「剛柔者,立本者也;變 通者,趨時者也」諸說,特別強調變化之義。其圖式如下所示:78

此一圖式正發明後天六十四卦陰陽剛柔的變通之義。他說「剛柔 者,變通之本體;變通者,剛柔之時用」,以剛柔為本體,變通為時用,

一切的變化與存在的可能,皆為剛柔之變通。此剛柔進一步而言,便是 陰陽、便是乾坤;乾性剛健,坤性柔順,二者分別列位上下,象徵天地,

為「不易之定體」,合於《易傳》所謂「剛柔者,立本者也」之義。79 剛柔既以變通為用,則乾坤亦以變通行其剛柔的轉化。坤卦為至柔 之極,則柔變而漸趨於剛,陽剛初升而漸進,為十一月復卦,次而為十

75 元・張理,《易象圖說•內篇》,卷中,頁 391。

76 圖式與相關論述,同前註,頁 392。

77 同前註,頁 394。

78 圖式見同前註,卷下,頁 395。

79 括弧引文與相關論述,同前註,頁 396。

二月臨卦、正月泰卦、二月大壯卦、三月夬卦,進於陽剛亢極的四月乾 卦,此時變之用自冬而夏。乾卦至剛而化,漸趨於陰柔之變,一陰降而 為五月姤卦,依次而為六月遯卦、七月否卦、八月觀卦、九月剥卦,退 於陰柔之極而為十月坤卦,此時變之用自夏而冬。此陰陽剛柔之變化,

即傳統所說的陰陽消息之消息卦變化,陰陽剛柔的消息,與時序相繫,

故合〈繫辭傳〉所言「變通者,趨時者也」之大義。80

乾坤合德並行,剛柔相濟,萬物得以化生有序。由乾坤確立上下陰 陽剛柔之定位,藉由剛柔升降、變通推衍而生成上述乾坤之外的十個 卦,此十個卦再推變聯繫其它五十二雜卦,張理指出:

乾坤以初爻變,而一陰一陽之卦各六,皆自復、姤而推之。二爻 變,而二陰二陽之卦各十有五,皆自臨、遯而推之。三爻變,而 三陰三陽之卦各二十,皆自泰、否而推之。四爻變,而四陰四陽 之卦各十有五,皆自大壯、觀而推之。五爻變,而五陰五陽之卦 各六,皆自夬、剥而推之。81

由坤陰一陽升為復卦,而乾陽一陰降為姤卦,即乾坤以初爻變而生復、

姤二卦,則一陰一陽之各六卦皆自此而推之;82自復推之者包括復、師、

謙、豫、比、剝等六卦;自姤卦推之者為姤、同人、履、小畜、大有、

夬等六卦。二爻變者,即坤陰二陽升為臨卦,乾陽二陰降為遯卦,則二 陰二陽之卦各有十五卦,皆從臨、遯推之;自臨推之者為臨、明夷、震、

屯、頤、升、解、坎、蹇、萃、小過、蒙、艮、晉、觀等十五卦;自遯 推之者為遯、訟、巽、鼎、大過、无妄、家人、睽、大畜、中孚、革、

兌、需、大壯等十五卦。三爻變者,即坤陰三陽升為泰卦,乾陽三陰降 為否卦,則三陰三陽之卦皆自泰、否推之,張理認為各有二十卦,實際 上是相同的二十卦;從泰卦推之,包括泰、歸妹、節、損、豐、既濟、

賁、隨、噬嗑、益、恆、井、蠱、困、未濟、渙、咸、旅、漸、否等二

80 括弧引文與相關論述,見元・張理:《易象圖說•內篇》,卷下,頁 396。

81 同前註。

82 圖式中復 卦之卦畫誤作屯 卦之卦畫,當予改正。

十卦;從否卦推之,亦同此但次序相反的二十卦,即否、漸、旅、咸、

渙、未濟、困、蠱、井、恆、益、噬嗑、隨、賁、既濟、豐、損、節、

歸妹、泰等二十卦。四爻變者,即坤陰四陽升為大壯卦,乾陽四陰降為 觀卦,則四陰四陽之卦各有十五,皆自大壯與觀卦而推之;此四陰四陽 之卦,同於二陰二陽之卦,也就是大壯卦所變之十五卦,同於遯卦所變 之十五卦,觀卦所變之十五卦,同於臨卦所變之十五卦。五爻變者,即 坤陰五陽升為夬卦,乾陽五陰降為剝卦,則五陰五陽之卦各有六卦,皆 自夬、剝二卦而推之;此五陰五陽之卦,同於一陰一陽之卦,也就是夬 卦所變之六卦,同於姤卦所變之六卦,剝卦所變之卦,同於復卦所變之 卦。消息繫月,十二消息變通聯結五十二卦,正是趨時而用的變化結構 之展現。

以乾坤剛柔之變,推衍出十二消息卦,並進一步結合成六十四卦的 變化,一切的剛柔變通之用,皆由消息卦而展開,消息卦成為變通時用 的主要中介。但是,整個六十四卦的推變,皆根本於陰陽剛柔之衍化,

這樣的衍化體系,即張理所申說的邵雍後天六十四卦之變通系統。以其

「縱横上下,反復相推,無所不可,在識其通變,則無所拘泥而無不通」,

上下反復以通其變,建立其規律的變化結構,合於〈繫辭傳〉所云「變 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惟變所適」之 變動精神。83

在此六十四卦的通變體系中,仍可看出其重要的特性與意涵:

首先為「乾上坤下,定體不易」,84一切的變化皆有乾坤所含括,

也就是由乾坤所表徵之天地之象所確立,乾坤陰陽的變化,正是天地之 道的自然律則,也是四時有序的循環變化。

其次,強調陽主進與陰主退之觀點,此陰陽消長之變,為自然變化 的實況,故此六十四卦的變通,張理認為「陽主進,自復而左升,陰主 退,自姤而右降」,85正說明此變化之道。

83 相關之論述與括弧引文,見元・張理,《易象圖說•內篇》,卷下,頁 396。

84 同前註。

再其次,以坎離居內而列位南北,凸顯日月的變化之性,即其所謂

「離南坎北,日麗乎晝,月顯乎夜」,86日月所展現的晝夜之象,正是 剛柔之顯象,也是時序變化的具體化呈現。坎離二卦處位之重要,為自 虞翻、《參同契》等傳統所重視的「坎離匡郭」之性的再次顯現。乾、

坤、坎、離居中而為上下一體,正反映為天地日月所共構的宇宙變化之 圖式。

再其次,以天地定位,確立氣之清濁,並合於人之身形與經脈。張 理推此圖,「蓋以人身形合之天地陰陽者也。乾為首而居上,坤為腹而 居下。離為心,坎為腎;心,火也,腎,水也,故離上而坎下。陽起於 復,自左而升,由人之督脈起自尻,循脊背而上,走於首;陰起於姤,

自右而降,由人之任脈至自咽,循膺胷而下,起於腹也」。87由復卦自 左陽升,以名人之陽脈-督脈,而姤卦自右陰降,以名陰脈-任脈。於 此強化復、姤二卦的重要性,即邵氏視之為小父母卦之所由。另外,又 以上列二十卦法天為陽之輕清者,故皆為四陽與五陽之卦;下列二十卦 法地為陰之重濁者,皆為四陰與五陰之卦;中間二十卦以象人,為天地 陰陽之交,故皆為三陰三陽之卦,如同人之經脈手足,各有三陰三陽。

此人與天地合德,天地之定位,如同人身形之定位,天地之變化,如同 人經脈之運行。

最後,以恆卦居中,表彰恆性,重視恆德,如同儒家倡言之誠道,

強調《彖傳》所言「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於 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恆,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88天地定位,

剛柔立本,變通趨時,動靜貞一,皆在恆道,故以恆為性,以恆為心,

則恆卦立於此六十四卦變通圖式結構之中,恆卦之地位由是顯赫;恆 德、誠德與中道,聯繫著恆卦卦義與處中之位,也強化圖式的哲學意蘊。

85 元•張理,《易象圖說•內篇》,卷下,頁 396。

86 同前註。

87 同前註,頁 396-397。

88 同前註,頁 397。

(二)六十四卦致用之圖式結構

張理制說「六十四卦致用之圖」,本於〈說卦〉所言「帝出乎震,

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

的後天八卦之布列結構,因此,呈現出「後天六十四卦用圖之象」,其 圖式如下所見:89

此一圖式之布列,主要根 據「《河圖》象數變合,復推 先天卦位」,即以先天八卦與 後 天 八 卦 的 卦 位 關 係 進 行 申 列,並以變卦與反卦的變化關 係 進 行 建 構 。 後 天 八 卦 之 列 位,乾起於西北之位,張理認 為即「天傾西北之義」,也就

是天地列位,並非決然南北直向,如地球軸位偏傾之狀。乾天既位於西 北,對應的坤地當位於東南,但是「以地不滿東南,故巽長女代居其位」,

則巽居於東南的後天之位。「巽亦先天兌之反」,東南巽位同於先天兌 位,而先天兌與巽位東南與西南相對,兩卦為反卦之關係。坤卦退居西 南,與西北乾卦形成縱列之位,坤卦三爻皆變而之乾,乾卦三爻皆變而 之坤,彼此形成互相反對之卦。坎卦與離卦的列位關係,「離火炎上而 居南,坎水潤下而居北」,二卦形成南北縱列之位;坎卦三爻皆變而之 離,離卦三爻皆變而之坎,彼此亦形成互相反對之卦。艮卦位居東北,

處位即先天震卦之位,二卦亦為反卦之關係。巽卦位居東南,處位即先 天兌卦之位,二卦亦為反卦之關係。艮卦三爻皆變而之兌,反而觀之則 為巽卦;巽卦三爻皆變則之震,反而觀之則為艮卦,艮巽二卦互相反卦,

也形成縱列之位。震雷居東方,即先天離卦之位;震卦三爻皆變而之巽,

89 圖式見元•張理,《易象圖說•內篇》,卷下,頁 398。

反而觀之則為兌卦。兌澤居正西之位,即先天坎卦之位;兌卦三爻皆變

反而觀之則為兌卦。兌澤居正西之位,即先天坎卦之位;兌卦三爻皆變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