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 國民中學語文(本國語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實施現況 之分析

在文檔中 差異比較 (頁 50-53)

一、 在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方面

(一)「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分量表上:經過統計分析,教師 在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分量表的平均數達 2.65,顯示教師對學校課 程規劃與推動持中上肯定態度。

(二)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各層面上:進一步分析各層面平均數 得分情形,課程計畫得分最高、課程實施得分最低,表示教師們肯 定課程計畫層面的作為,但認為課程實施部分有再加強的空間。

(三)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各題項上:在分量表各題項中,以「本 校教師能定期檢視學生學習成效」得分最高、以「本校能建置教師 研究成果的發表機制」得分最低。

整體而言,教師肯定學校在願景訂定、學校課程規劃以及課程

接、課程評鑑機制的建置以及教師研習進修成果發表方面有待努 力,以利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落實執行。換言之,基本上,教師是 支持九年一貫課程的,這樣的結果,符合邱馨儀(2002)、潘道仁

(2003)、劉欽敏(2002)之研究結論,亦符合一般調查結果,例 如 92 年 7 月 24 日國語日報報導「快樂學習教改連線」所進行問卷 調查結果,指出五成五的國民中學教師支持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但 是,也有六成三國中教師認為教育改革是失敗的;楊惠芳(2003)

公布教育部調查指出「推動九年一貫、八成教師有壓力」,台北市 教師會(2004)問卷調查具體指出,全國九成一國中小學教師不滿 意十年教改。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何以(一)中度支持的九 年一貫課程,其課程實施層面如此令人不滿意?(二)在各縣市相 繼辦理「九年一貫課程博覽會」、「九年一貫創新教學徵稿比賽」、

經驗分享等等活動的同時,教師們仍對「成果發表機制」不滿意,

顯然學校層級有再努力提供教師成果發表舞台的必要。

二、 在語文(本國語文)學習領域的課程實施方面

(一)「語文(本國語文)學習領域的課程實施」分量表上:經 過統計分析,教師在語文(本國語文)學習領域的課程實施分量表 的平均數達 2.58,稍低於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之平均數值,但仍顯 示教師對語文(本國語文)學習領域的課程實施持中度肯定態度。

(二)語文(本國語文)學習領域的課程實施各層面上:進一步 分析各層面平均數得分情形,教學理念得分最高、實施成效得分最 低,表示教師們對目前的實施成效滿意度最低。

(三)語文(本國語文)學習領域的課程實施各題項上:在分量 表各題項中,以「實施全校性主題式教學活動時,本校國語文教師 會積極配合」得分最高、以「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後,學生學習壓力 確實降低」及反向計分後的「一綱多本的教科用書,會增加學生負 擔與家長憂慮」得分最低。

整體來說,教師對有關教師能依據課程綱要之規定與原則,擬 定完整教學計畫,並進行組織學習與專業對話等持肯定看法,但是 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後,學生方面能夠提昇語文能力,並降低學習 壓力;教師方面能夠更專業、教學更有樂趣;家長方面能因瞭解而 更支持九年一貫課程等卻持保留看法。這樣的結果,再一次呼應了 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的結果:「肯定理念,成效不彰」。執行上何以 有如此大的落差?多數學者從不同角度提出看法,卻共同以為「實 施期程匆促」為重要影響因素,例如「終結教改亂象,追求優質教 育」一文中所提:「…新課程,應當循序漸進,由一年級到九年級,

逐年實施,才不會產生課程銜接的問題。」另外,李遠哲院長更在 教改省思萬言書中提到:「…九年一貫課程之類的改革,就在缺乏 深思熟慮,未經充分討論與準備之下,便以急就章的方式匆匆上 路,…」,因此,「成效不彰」乃成無庸置疑。

再則,從教務主任角度觀察教育現場,教師們對實施成效低滿 意度的可能原因有:

(一) 九年一貫課程在內容、教法、評量等,都有劇烈的變革,

卻未能予老師們在知能、在心理上有足夠的準備度,何況 老師們在疲於奔命之餘,尚可能落得「不夠用功」之譏。

(二) 政府的配套措施不周延,包括:備課需求大,但教師授課 時數未減;未能顧及城鄉資源落差;學校基本設備不足以 應付九年一貫課程的需求等等,其結果是在「課程決定權 下放學校及教師」的表象,卻是老師們「無法承受的重」

啊。

另外,就九年一貫課程無法降低學生學習壓力而言,這與一綱多 本的教科用書及基本學力測驗是息息相關的,基於家長或學生不 相信只唸一套教科書,即可應付九年級的基本學力測驗,於是能

達成教育部當初開放教科書的美意,更造成「壓力未減,品質降 低」的下場,徒憑添第一線教師在教科圖書遴選上的諸多困擾。

然而,弔詭的是,一如表 4-2-8 所彙整,不論是學校課程規 劃與推動分量表,或語文(本國語文)學習領域的課程實師分量 表,在各層面之題項中,得分最高者,多屬教師個人可獨力完成 或符應社會期許者;得分最低者,多屬需要團隊互動完成或社會 大眾疑慮最深者,其中所啟示者,值得關心教育者深思。

參、 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在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之差異分 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教師的不同背景變項中,班級數、最高學歷、

不同修畢職前教育師資培育之機構及教師任課有無配課等對於學校 課程規劃與推動均無顯著差異,但在學校所在行政轄區、性別、不同 教學年資及是否擔任課程發展委員會委員上有顯著差異,詳細說明如 下:

一、 學校所在行政轄區

如表 4-6-3,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學校所在行政轄區教師在

「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分量表及課程計畫上,偏遠地區教師高於 一般地區教師,可能的原因是偏遠地區校長通常較年輕或新上任,

加上九年一貫課程重視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偏遠地區通常規模 小,校內同仁互動多,易於搏感情、建立共識;反之,一般地區也 許資源較足,但是人多,不易凝聚共識,成效亦不易彰顯,滿意度 相對降低,這樣的研究結果同於葉芷嫻(2001)、異於王振鴻(2000)

(引自蔡秀韶,2002)。 二、 性別

如表 4-6-3,研究結果顯示,在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分量表及 各層面上,男性教師均高於女性教師,可能原因是,面對變局或不

在文檔中 差異比較 (頁 50-5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