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六節 資料處理分析

根據本研究目的,研究者將每次蒐集之評量結果,包括「身體組成 分析測驗儀器」、「手握式電子肌力測試儀」、「30秒椅子坐立」、「坐 姿體前彎」四項測驗,採用量化資料分析,包含視覺分析與C統計考驗

(杜正治,2006),再輔以資料分析說明研究結果,資料分析方式描述 如下。

本研究的量化資料依據「身體組成分析測驗儀器」、「身體組成分 析測驗儀器」、「手握式電子肌力測試儀」、「30秒椅子坐立」、「坐 姿體前彎」之測量結果,進行視覺分析與統計分析兩部分。

壹、視覺分析

本研究之視覺分析分為階段內變化分析、階段間變化分析兩部分,

說明如下:

一、階段內變化分析

階段內變化分析分別為階段長度、預估趨向路徑、趨向穩定性、趨 向內資料路徑、計算水準穩定性及水準範圍與變化,分述如下。

(一)階段長度

階段長度指實驗階段內的評量總次數,本研究計算受試者 進行包含「身體組成分析測驗儀器」、「手握式電子肌力測 試儀」、「30秒椅子坐立測驗 」、「坐姿體前彎」之測量結 果。

(二)預估趨向路徑

趨向路徑預估採中分法畫出各階段的趨勢線,判斷每一 條趨勢線,正向「∕」為正向進步、「\」為負向退步,或「—」

66

為平穩無變化。

(三)趨向穩定性

趨向穩定性是指資料點分布集中於趨向線的程度,本研 究資料總數介於25~50間,故取10%為穩定標準百分比,據以 計算趨向穩定係數.75以上為穩定,低於.75 為不穩定(杜正 治,2006)。

(四)趨向內資料路徑

根據各階段之趨向線,分析與判斷是否明顯一致,若一 致則畫出一條趨向線;若不一致則分別註明,畫出兩條趨向 線。

(五)計算水準穩定性

水準穩定性指資料點分布集中於水準平均線的程度,計 算資料點分數總和,除以總資料點數,計算出水準平均值,

在平均數上畫出與 X 軸平行的平均線。本研究採落在水準 平均線10%範圍內的資料點百分比,係數值.75 以上為穩 定,係數值低於.75為不穩定(杜正治,2006)。

(六)水準範圍與變化

水準範圍是指階段內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異值;水準變 化是指階段內最後一個資料點與第一個資料點的範圍,若介 入期水準變化差異值為正,則代表具運動介入成效。

67

二、階段間變化分析

階段間變化分析分別為趨向路徑與效果變化、趨向穩定變化、

水準絕對變化及重疊百分比,分述如下。

(一)趨向路徑與效果變化

經相鄰階段的趨向路徑方向,判斷介入成效的變化情形。

(二)趨向穩定變化

趨向穩定變化指相鄰階段間趨向穩定百分比的變化情形。

(三)水準絕對變化

水準絕對變化即前一階段的最後資料點與後一階段的第一個 資料點之差異值,代表實驗的立即成效,如基線期與介入期 的水準對變化為正值,表示有正向的介入成效。

(四)重疊百分比

指計算後一階段資料點落在前一階段範圍內的百分比,代表 相鄰階段效果的一致性。若基線期與介入期的重疊百分比越 小,表示介入效果越顯著;介入期與維持期的重疊百分比越 多,表示維持效果越佳。

貳、統計分析

單一受試研究之資料分析,採用C統計進行,以彌補視覺分析 的不足,以C統計公式計算出Z值,判斷階段內及階段間資料的穩定 性。Z值達顯著水準則表示變化幅度大,非呈穩定狀態,受試者表現 有明顯改變;Z值未達顯著水準則表示變化幅度小,呈穩定狀態,受 試者表現沒有明顯改變(杜正治,2006)。

68

6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