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 資訊公開法與隱私法的重要內容

為了強化行政部門資訊的公開29,滿足人民知的權利、促進民主 社會的運作、遏止政府貪腐及落實課責原則30,在美國媒體的大力推 動下31,美國國會於 1966 年制定資訊公開法32。依據該法的規定,所 有聯邦行政機關保有的資訊,除非具有法定豁免公開事由,均應對公 眾公開33

關於美國資訊公開法,有以下幾點與本文討論的主題有關,應先 予說明。其一,政府保有的資訊均推定公開(尤其是對於是否應公開 存有疑義時,應選擇公開)34,行政機關主張豁免公開者,應負舉證

29 在美國,國會的立法資訊及法院的資訊,傳統上均對外公開;相對地,行政部門的資 訊,雖然有部分(如:組織、職權、程序、決定、裁決及命令)依據行政程序法的規 定應主動公開,但因例外規定過於寬廣,導致成效不彰,see JACQUELINE KLOSEK,THE

RIGHT TO KNOW:YOUR GUIDE TO USING AND DEFENDING FREEDOM OF INFORMATION LAW IN THE UNITED STATES 13-14 (2009).

30 NLRB v. Robbins Tire & Rubber Co., 437 U.S. 214, 242 (1978).

31 See KLOSEK,supra note 29, at 13.

32 See Thomas M. Susman, The Privacy Act and the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 Conflict and Resolution, 21 J. MARSHALL.L.REV. 703, 703 (1998).

33 DEPT OF JUSTICE,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JUSTICE GUIDE TO THE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 1 (2009) [hereinafter DOJFOIAGUIDE].

34 Presidential Memorandum for Heads of Executive Departments and Agencies Concerning the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 74 Fed. Reg. 4683, 4683 (Jan. 21, 2009).

552

公法研究的世代對話:

法治斌教授逝世十週年紀念論文集

責任;此一推定公開的原則,即使在涉及個人隱私的豁免公開事由 時,仍有適用35。其二,美國資訊公開法上共有兩項豁免事由與個人 隱私有關,分別是第 6 項豁免事由─即人事、醫療或類此的資料,其 公開將對當事人隱私造成「『明顯』不合理的侵害(clearly unwarranted invasion of personal privacy)」,以及第 7(c)項的豁免─為執法目的 而蒐集的資料,其公開將對當事人隱私造成「不合理的侵害」36,受 限於時間篇幅,本文僅針對前者加以討論。所謂「隱私」,其實指「資 訊的自主控制(individual’s control of information concerning his or her person )」37, 並 不 限 於 親 密 ( intimate ) 或 使 當 事 人 感 到 困 窘

(embarrassing)的資訊,一般個人資料原則上均在保護範圍內38,而 實務上在適用本項豁免公開事由時,主要著眼於公開相關資訊的公益 與個人隱私利益的權衡,且因該豁免事由明文規定對隱私侵害應達

「明顯」不合理的程度,所以在利益權衡時,原較偏向資訊公開39。 其三,依據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見解,資訊公開法所規定的豁免公開 事由,僅是免除行政機關的公開義務,並非「禁止」公開40;換言 之,申請公開的資訊縱符合個別豁免公開事由,行政機關仍得「裁 量」公開該資訊。以涉及個人隱私的豁免公開事由為例,即使行政機 關在權衡監督政府的公益與個人隱私利益後,認為公開該資訊對個人 隱私將造成明顯不合理的侵害,行政機關仍得基於其他政府或私人利 益,裁量公開該資訊41。最後,因為資訊公開法規定「任何人(any

35 See DOJFOIAGUIDE, supra note 33, at 417-18(citing Multi Ag Media LLC v. USDA, 515 F.3d 1224, 1227 (D.C. Cir. 2008)).

36 關於這兩項豁免事由的差異比較,SeeHAMMITT ET AL., supra note 8, at 213-14.

37 See DOJFOIAGUIDE, supra note 33, at 423.

38 Id. at 423-24. 當然如相關資料較不具親密性,可能在之後公開與否的利益衡量上居較 為不利的地位。

39 See HAMMITT ET AL., supra note 8, at 176-77.

40 Chrysler v. Brown, 441 U.S. 281, 292 (1979) (stating that “By its terms, subsection (b) demarcates the agency’s obligation to disclose; it does not foreclose disclosure.”).

41 See Susman, supra note 32, at 707. 應注意者,因為本項規定已包含利益權衡,行政機 關如認為個人隱私的利益明顯大於公開相關資訊的公益,實難想像行政機關仍裁量決 定公開該資訊。詳後述。

553 個人資料保護法與政府資訊公開法的衝突與調和

person)」均可申請公開政府資訊42,不限申請人身分,因此申請人可 以利用資訊公開法的規定,申請公開其本身的資訊。

相 對 地 , 有 鑑 於 政 府 大 量 蒐 集 個 人 資 料 以 及 電 腦 化 資 料 庫

(computerized database)對於個人隱私的威脅,美國國會於 1974 年通 過隱私法,作為聯邦機關蒐集、保存、使用及傳遞個人資料的準 繩43。關於隱私法,有以下幾點須先加以說明。第一,隱私法並非全 面性的個人資料保護法,其適用範圍僅限於聯邦行政機關,至於州及 其他地方政府的機關或私人企業、機構,並不受該法規範44。第二,

如前所述,隱私法適用的對象,僅及於儲存於「檔案系統」中含有個 人姓名或其他足資識別該個人資訊(identifying information)的資 料45。第三,凡受隱私規範的個人資料,除非經由該個人書面要求

(written request)或事前書面同意(prior written consent)或具有其他 法定事由,不得以任何方式將該資料傳遞與任何人或其他機關46。第 四,除隱私法另有規定外47,隱私法賦予資料主體(本人)向保有其 個人資料的機關請求閱覽、複製及更正錯誤的權利48

42 5 U.S.C. §552(a)(3).

43 See DANIEL J.SOLOVE &PAUL M.SCHWARTS,INFORMATION PRIVACY LAW 658 (4th ed. 2011).

隱私法之立法目的包括:(1)允許個人決定(determine)聯邦機關在何範圍內可以蒐 集、保存、使用或傳遞有關其個人之紀錄(records);(2)允許個人防止為了特定目 的所蒐集關於其個人之資料,在未經其同意之情形下,被使用於其他目的;(3)允許 個人取得(access)及更正(correct)聯邦機關所保有關於其個人之資料;(4)確保資 訊依其使用目的及時更新及正確,並且有適當之防護措施避免資訊之濫用。Id. See also Susman, supra note 32, at 705.

44 此處聯邦行政機關之範圍與資訊公開法中聯邦行政機關之範圍一致。5 U.S.C. §552a (a)(1).

45 5 U.S.C. §552a (a)(4)-(5).

46 5 U.S.C. §552a (b).

47 5 U.S.C. §552a (j) & (k). 前 者 ( subjection (j) ) 為 一 般 性 的 排 除 規 定 ( general exemptions),如:由中央情報局所保存之紀錄;後者(subsection (k))則為個別之排 除規定(specific exemptions),例如:單純為決定個人是否符合聯邦公職任命或升遷 條件所舉行測驗或考試的資料,其揭露將損害測驗或考試的客觀、公正者。

48 5 U.S.C. §552a (d). 至於隱私法其他規範內容的簡要說明(例如:機關維護相關紀錄的 義務、損害賠償請求權等),see SOLOVE &SCHWARTS, supra note 43, at 658-660.

554

公法研究的世代對話:

法治斌教授逝世十週年紀念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