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料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07)

(四)滲透側溝

水,或是使用於較小型的排水區域之中。「滲透側溝」則是收集經由「滲透排水 管」及「滲透陰井」所排出的雨水,來組成整個滲透排水系統;滲透側溝利用透 水性混凝土材,於側溝底部及側面填充碎石,收集之雨水由底部及側面滲透,其 構造如圖3-8所示。

滲透側溝也可以單獨使用於較大面積的排水區域邊緣,來容納較大之水量,

因此,滲透側溝的管涵斷面積也較上述兩者為大,在管涵材料的選擇上,必須以 多孔隙的透水混凝土為材料,或是將混凝土管涵設計為具有穿孔的型式,以利雨 水入滲,同時也必須定期清洗以防青苔、泥沙阻塞孔隙而失去功能。

圖 3-8 滲透側溝示意圖

(資料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07)

(五)滲透渠

與上述「滲透側溝」相比,滲透渠是比滲透側溝更為大型的入滲設施,且通 常不與「滲透排水管」及「滲透陰井」連接使用,其構造如圖3-9所示。

滲透渠為地面之溝渠,是在開挖凹面之低窪壕溝進行滲透,壕溝上回填透水 性良好之土壤,經過濾的水再流入壕溝,回填土則可植生使其土壤成團,維持自 然過濾;故與草溝相比,草溝是偏向「自然」的排水方式,而滲透渠是屬於「工

水流是以漫地流的型式經由植生帶流入設施中,滲透渠內部以卵石填充,底 部鋪設 15cm 砂濾層(Sand filter),在砂石與土壤間常置有透水織布(Filter fabric),作為減少地下水之污染及土壤細顆粒進入砂石間空隙減少貯水量。

圖 3-9 滲透渠示意圖

(資料來源: Prince George’s County, 1999.)

滲透渠除了地表逕流減量的功能外,尚有去除逕流污染物的效用;當污染 物進入滲透渠中,可因沈澱、植物根部吸附及轉換等作用而被去除。根據國外的 使用經驗與評估,滲透渠如設計及維護良好,可去除100%的懸浮固體,30 至 70%

之營養鹽,15 至 80%之重金屬及細菌;而根據國內對於滲透渠之功能評估,滲 透渠對於各項污染物的去除率則介於67 至 98%之間,且在降雨期間能將雨水貯 存於其中,足證其具有減少逕流的功效(王心芝,1996);滲透渠底部及側邊皆 可入滲,因此即使滲透渠底面阻塞,滲透渠側邊仍可維持1/4 的入滲能力。

(六)滲透乾井

滲透乾井經常用於貯存建築物屋頂所收集之雨水,滲透乾井之構造如圖3-10 所示。

根據國外使用經驗,滲透乾井之集水面積通常不大於4,000 m2;因為滲透乾 井較不佔用空間,可配合建築物予以適當的規劃與設置,故被廣泛使用於收集住 宅區、商業區及工業區等建築物屋頂之雨水;一般滲透乾井上方為覆土,僅留一 入流口供逕流流入用,若地區暴雨量較大,可將滲透乾井上方覆土除去改為網狀 入流口,如此可增加入流效率;而在設置滲透乾井時至少需離建築物地基3m 以 免影響建築物結構穩定。

滲透乾井與滲透渠相似,是位於地面下的入滲設施,但與滲透渠有兩點不 同:1. 相對於集水區而言,滲透乾井是比滲透渠更小型的入滲設施,故其設置 較不受空間的限制,其設置的深度大約1 至 3.5m 之間;2. 滲透乾井所收集的逕 流是由排水管導引至設施內,其控制的集水區通常是屋頂等較小的集水區,而滲 透渠是直接收集地表逕流,其控制的集水區較滲透乾井大;而與滲透陰井相比,

滲透陰井通常用來做為滲透排水管之間聯接的節點,而滲透乾井為單獨使用之滲 透設施。

排水管

碎石濾層 入流口

透水 織布

入流口

透水管 建築物地基

至少3m

圖 3-10 滲透乾井示意圖

(資料來源: Prince George’s County, 1999.)

(七)透水性舖面

透水性舖面即是將雨水直接透過透水性的舖設體使之滲透到路基深入到地 中的構造技術,不僅包含透水能力也能將雨水貯留後流出之抑制功能。主要包括 由表層、路基(碎石),以及過濾沙層所構成,並且底層等不灌注水泥或設置其它 粘著性材料等路面鋪設技術(其概念其請考圖 3-11)。雖然透水性舖設為了能確 保支撐路基的鞏固,相較前述其他滲透設施之滲透能力小。可是透水舖面舖修體 的空隙的不僅具備雨水貯存,並能有增進蒸發散量之副加效果。若根據表層材料 區分透水性舖面可分為透水性瀝青混凝土、透水性水泥混凝土或透水磚塊 (interlocking block)等三類(圖3-12)。

圖 3-11 透水性舖面之概念圖

(資料來源:京都市雨水流出抑制施設設置技術基準,2005。)

圖 3-12 透水性舖面標準構造圖

(資料來源:京都市雨水流出抑制施設設置技術基準,2005)

貳 、 雨 水 貯 集 型 減 洪 技 術 之 類 型 及 設 計

依據圖3-1之分類,本節將介紹幾種常用之雨水貯集型減洪技術,並針對其 特性作一概略介紹。

雨水貯集再利用系統一般泛指人類對雨水收集並利用的系統設計,或可稱為 廣義的雨水貯集利用,此類的貯集桶設置方式設置空間要求較少,設置容易;而 一般指稱雨水利用,大多為對雨水之原始狀態的利用,即直接利用降雨或在降雨 轉化為地表逕流或地下水最初階段之利用。本研究中之雨水貯集系統則為狹義之 雨水收集之設施,係採取工程性或管理性之措施,予以收集、蓄存降雨,用以抑 制雨出流之技術,或以進行調節利用,是人類對雨水進一步的控制與利用。簡而 言之,即將環境中水文循環再生過程的雨水,以天然地形或人工方法予以截取貯 存,可經簡單淨化處理後加以利用。

圖 3-13 雨水貯集利用系統流程配置案例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雨水貯留係以人工設施或天然地形收集雨季超量之雨水,貯留供給乾季或平 時使用,主要以屋頂平面、貯水容器設施集流方式為主(如圖3-13),其依據設 施配置之場所,又可分為屋上設置、地上設置、地下設置等,其特色請參考下表 3-2所列;在雨水利用上可作為農業灌溉(如桃園之埤塘)、工業及民生用水(如

流、及調配水源之功能,都會區洪氾時期兼有滯洪、蓄洪、分洪之防災功效,值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