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超越感官

超越感官,怎麽超越?西方哲學在科學上的思想是屬於"認識論"的範疇,也就是人的思想去認

識自己與大自然的研究,是西方哲學的核心,內容有精細的推理及許多形而上的觀念,這些形

而上的觀念,是從先驗的領域流瀉下來至思想的領域。在ニ十世紀初量子力學的基礎研究蓬勃

發展的同時,歐洲出現了胡賽爾的現象學哲學,這是西洋哲學的大躍進。胡塞爾提出了對認識

現象的新的研究方法,即回歸到意識現象上:認識→意識,意識一直都是認識論的核心成份,

但在胡賽爾之前的哲人的焦點是放在認識的對象上,而胡賽爾是回歸意識的認讖主体上,即"

能夠"認知這個意識功能,他必需較前人更能感知意識深處的活動,才能進行這種探索,據說

,胡賽爾本人自述他在寫現象學的研究時,是處在一種出神恍惚的狀態,寫完才醒過來,由此

可知他是進入與表意識不同的深層意識領域。胡賽爾的現象學有個要點稱作"懸置"的觀念,將

生活中種種思想与認識"懸置"起來,"存而不論",即承認它們存在,但不去進行思辨,這是現

象學的入門,也是胡塞爾不同於先哲之處。

胡賽爾之前的哲學家是用盡心力去探求認識,但胡賽爾卻宣稱必需先進行"懸置",回歸意識本

質以進行"本質直觀",這種觀念上的操作,用現代的語言講就是先脫離對表意識的附箸,回歸

表意識源起之深層意識,由深層意讖的覺知去穿透表意識的活動,即是"本質直觀";能夠意識

的主体可以轉移注意力在不同的意識層次間变換,隨意探查,是胡塞爾的現象學的基礎,較之

先人固定式的表述哲理,胡塞爾把意識的自主權揭露出來,還給人們。也只有能夠覺知意識深

處的人,才能發現意識可以变換注意力,在不同意識層次間游走這個事實。意識能夠在表意識

、潛意識、深層意識間變換,意謂着另有一個意識能知道表意識、潛意識、深層意識,這種意

識覺知力,實在走得夠深,胡塞爾的現象學有足夠的活力,流傳至今,成為歐美三大哲學學派

之一,其來有自。

雖然胡賽爾的現象學內涵深厚,然而,他的"本質直觀"卻沒有引發科學上的重大發現,挖出了

什麼本質,這是怎麽回事?並非胡賽爾講的是假的,而是他只是在表述事實,他在觀念上進行

12

操作,而要形成表意識上能夠了解的觀念,必需先具備变換意識注意力的能力,將变換過程的

種種覺知狀態用觀念表述出來,給大腦的表意識了解。如果沒有变換意識注意力的能力,而只

憑智力想去吸收、了解、模仿胡賽爾的觀念操作方法,那麽,頭腦進行了半天,依舊是附著在

表意識上,頂多是進到潛意識中,創造了許許多多的觀念,卻沒有真正見到實相。這種觀念,

不同於胡賽爾的觀念,胡賽爾的觀念是用來勉强表達真實的体驗,只有与他有相同体驗的人,

才能明白他的觀念,而前一種觀念,可能只到潛意識較表意識更微細的覺知而已。這就是現

象學沒有引發科學革命,仍舊流傳在哲學領域擴及文學、美學、社會學、心理學的原因。因為

要探索物質界的實相,必需進入深層意識,雖然上述的各種領域都同樣源自深層意識,但目前

大都只探索到潛意識,顯然還有很大的創造空間。

對於科學研究的方法,海森堡講過這些話:"現代物理學的開放也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有助於調

和老傳統和新的思想傾向。舉例說吧,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日本對理論物理學的巨大貢獻,

可能就是遠東傳統的哲學思想,和量子論的哲學基礎之間的某種結合的標誌。"[21]

尼爾斯.波爾的墓上刻着中國太極圖的標章,他接觸過中國的哲學思想,認為與量子哲學有內在

一致性。

眾所週知,量子現象在挑戰人腦思維的極限;既是波,又是粒子,波是無形的,代表陰,粒子

是具体的,代表陽,這種想法也只不過是對波爾陰陽思想領悟的很粗淺的表示;還有,一個量

子對不管多遠的另一個量子的立即的、沒有時間間隔的物理反應,等等,僅管量子電動力學是

科學史上,人類思維的產物--數學 与現象精密吻合的最成功的例子,在面對量子的奇異現象,

沒人敢說他了解量子現象。

東方思想之所以與量子論的哲學基礎能結合的原因是,東方思想是超邏輯的(不是反邏輯,而

是承認邏輯,同時超越其上。),而量子現象往往邏輯無法解釋(僅管數學邏輯有部份成功之處

,但尚未有全面的、徹底的、突破性的進展。);事實上,我們對量子理論的掌握幾乎完全依

賴數學,而缺少對量子實相的圖像, 愛因斯坦不能接受量子力學的原因之一即是沒有視覺形象

[22];而東方思想與西方哲學的明顯差異是:東方思想根源於直覺意像的領悟,西方哲學奠

基於理性邏輯的思辯。

對於過度依賴數學,湯川秀樹表達了這樣的憂慮:

" 于是,在某些年輕 一代的物理學家看來,理論物理學被歸結成用抽象群數學來補充的複变量

複值函數的數學了。我不否認,當我們對自然界的研究越來越深入時,在我們這一方可能必須

越來越厲害地進行抽象。不過,我為一件事實感到很不安,就是說這種片面的抽象化驅勢缺乏

某種對于創造性思維來說是很重要的東西。不管我們從日常生活的世界走開多麽遠,抽象也不

能通過它本身來起作用,而是必需伴之以直覺或想像。愛因斯坦具有一種關于我們的空間--時

間世界的很高級的想像力,這使他能夠建立起一種令人驚異的廣義相對論和引力理論。這理論

不但是簡單的和美的,而且是有預言能力的。

相反地,現代亞核物理學的理論概念卻更加抽象得多,而且依賴于非常高級的數學,而我們在

這些概念中卻感覺不到可與在廣義相對論中相比的那種莊嚴性。這是與一件事實密切有関的,

那就是,在最近二三十年中沒有出現物理學家的思想方法方面的真正革命。換句話說,

l9O5年建立起來的狹義相對論,以及在2O年代建立起來的量子力學,它們的基本慨念都沒

有在本質上發生變化,而只是抽象進步了。預言能力幾乎喪失了,而理論物理學已經基本上被

歸結為描述經驗上已知的東西的一種普遍而抽象的方法。2O世紀的六十年中,理論物理學已

經变得越來越不夠浪漫,、、、在2○世紀初期,物理學是能夠返老還童的。如果我們更加注

意直覺或大膽的想像,來作為不可避免的抽象化騶勢的一種補充,基礎物理學的又一次返老還

童就是可以期望的。"[23]

此文是1964年在希臘雅典的演講,四+幾年後的今天,理論物理學並沒有因為湯川秀樹的

大聲疾呼而返老還童,反倒愈來愈更數學化了。

抽象必需伴之以直覺或想像才能起作用,意思是,直覺或想像是來自于意讖更深的領域,浮現

至表意識以抽象的形式出現。沒有來自於直覺的真實感而進行抽象思維是空洞的。愛因斯坦的

對於時間--空間世界很高級的想像力,不是一般的想像力,也非感官視覺的形象,而是對深層

意識實相感知的想像,所以是有預言能力的,因為表象源於實相。

14

湯川秀樹說:"中國人和日本人所擅長的并以他們的擅長而自豪的,就在于直覺的領域---日語

叫做"勘",這是一種敏感或机靈。、、、認為直覺在數學和自然科學中沒有用處,那卻會是不

對的。、、、單靠邏輯學是什麽也干不成的。惟一的道路就是直覺地把握整体,并且洞察到正

確的東西。、、、甚至在數學領域內,也有人提倡直覺主義,而不是提倡公理學。、、、但是

,直覺地把握整体也還不夠。只有當一向被忽視的新事物浮現出來時,才能有真正的創造。

看來正是在這兒,所謂"勘"就開始起作用了。"[24]

"我們不應該忘記,抽象的數學形式体系永遠是科學思維的最後產物;而在科學思維中直覺是

起着比通常所注意到的更加重要的作用的。"[25]

新事物浮現出來才能有真正的創造,也就是對深層意識的洞見轉換至表意識時,才能有真正的

創造。

與彭加勒的自述創造經驗比對一下,實在看不出湯川秀樹與彭加勒的体驗有什麼不同,兩者的

差別只在一個是典型的東方人,一個是西方科學天才的代表。湯川秀樹深受中國與日本傳統哲

學與文學的薰陶,彭加勒則是數學全才與科學天才。

湯川秀樹進一步詳述他反對過度依賴數學的理由:

"在物理學中,它採取了用模型來進行思維的形式。例如,我們在考慮原子結構時以太陽系作

為模型。總之,有時候我們建立一種映象,并通過它來理解實際的對象。我們有能力來構成這

些映象,來制造出一種有組織的圖畫。這種能力在創造力的表現方面是一種基本的和至關緊要

的因素。、、、計算机沒有創造力的原因之一,是它沒有想像力,或者說沒有想像整体事物的

能力。它缺乏人類的圖形識別能力。、、、跟數學不同,物理學需要和我們生活于其中的現實世

界保持聯繫,但是事實上它卻已經变得脫離實際事物而只醉心于抽象理論、實驗數據等等東西

了。在實踐中對事實所做的惟一核對,就是把表現為數字的實驗數據只是拿來和理論方面根據

了。在實踐中對事實所做的惟一核對,就是把表現為數字的實驗數據只是拿來和理論方面根據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