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身體活動、身體質量指數(BMI)與身體意象

身體活動(physical activity)是指任何由骨骼肌產生,可以造成身體能量消耗,的身 體動作,包括具有計劃、結構性、並可以改善及維持體適能的健身運動(exercise),規 律的身體活動可以促進身心健康、提高生活品質、預防慢性疾病、降低冠狀心臟病及 結腸癌罹患率、減少憂鬱症狀與降低整體死亡率等益處 (U. 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1996)。身體活動與規律運動皆已被證實與健康及疾病有相當的關係,

幫助體重控制,減少體脂肪;並且可藉由從事身體活動減低憂慮的症狀,促進情緒的 改善,增強幸福的感受,是一種預防性的健康照護(preventive health care)。規律的身體 活動能使身體有較佳的活力及適應能力,不會輕易產生疲勞或力不從心的感覺(方進 隆,1993)。

Marsh (2006)更提出身體自我概念和運動參與之間的互惠模式,身體活動的參與亦 能促進正向的身體自我概念而正向的身體自我概念能夠增進身體活動的參與。從過去 文獻中我們可以瞭解到,身體活動及健身運動皆是促進健康的行為,可以讓身體作能 量的消耗,並改善體適能及清除身體多餘的脂肪,透過持續的身體活動計畫除了可以 達到理想體型、雕塑身體的曲線,對於正面的身體意象建構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也 由此可見欲探討身體意象議題前,須先了解身體活動的重要性。McCabe and

Ricciardelli (2003)對青少年進行研究時指出,男性希望擁有強健的肌肉線條與男性化的 強壯外型,因而採取身體活動的方式來達到減重與健身目的,但對女性而言國內外有 關減重動機與運動行為的文獻發現國外女性會藉由節食與運動來維持理想體型

(McDonald & Thompson, 1992),而國內女性則多採取節食或使用美容瘦身產品等方 式,來讓身材變得纖瘦苗窕(黎士鳴,2001)。女性參與身體活動最原始的動機就是想要 得到纖瘦的體型,其次的目的才是為了得到身體健康 (Garner & Kearney, 1997)。兩性 從事身體活動的原因是不同的,男性的動機是擁有健壯的體型,女性的目標是為了美 好纖瘦的身材,可見兩性在參與身體活動時的動機與目標是不一樣的,但都是希望透 過身體活動而使自己的外在更符合時下社會意識中定義的美好外。在 Rainey,

McKeown, Sargent, and Valois (1998) 研究中發現,具有規律運動習慣或是時常參與運 動社團的青少年,會以較為理性的方式來看待自己的身體,且會採取較為正面健康的 減重方法來達到自己理想中的身材體態。相同在賴香如、李碧霞、吳德敏、趙國欣、

呂昌明、卓俊辰、蔡雅惠和陳美昭(2006)的研究也發現,不論男、女族群,有規律運動 者的外表評價、體能評價、健康評價、健康適應與身體滿意度皆顯著高於無規律運動 者。顯示有規律運動者會比無規律運動者對自己的外表、體能、健康的感覺正向,亦 會積極從事體能與採取增進自身健康的方法。現在的年輕人靜態工作形態與電腦使用 時間過長,致使坐式生活增加,因而減少了運動時間,可能也是年輕族群缺乏運動的 原因之一,不僅使體能衰退,加上飲食習慣的不良,肥胖比例攀升,不僅威脅健康與 生活品質,更造成國家醫療成本的負擔(Fotheringham, Wonnacott, & Owen, 2000)。

身體意象是指個人對自己身體特徵上,在生理、心理上所抱持主觀

性、綜合性、評價性的概念,包含個人對自己身體各方面特徵的了解(如強弱等)與看法 (如美醜等),也包含他所感覺到的別人對他的身體狀貌的看法(張春興,2002)。Cash and Pruzinsky (1990) 提出身體意象有下列七大特點:(一)身體意象是對身體與身體經驗 的知覺、想法及感覺;(二)身體意象是多面向的;(三)身體意象的經驗與對自我的感覺 是相互的;(四)身體意象是受到社會影響的;(五)身體意象並非固定或靜止不變的;

(六)身體意象會影響到訊息的處理;(七)身體意象會影響行為。綜上所述可以瞭解到,

身體意象的發展是一種社會評價反射的內化結果 (Cash & Fleming, 2002),而 Fallon (1990) 與劉偉平(1997)等學者並也提出相同論點。Slade (1994) 提出了一個身體意象的 模式(A Model of Body Image) 如圖 1。

圖 1 身體意象的模式(A Model of Body Image)。

模式指出身體意象至少會受到七個因素的影響:(一)以往的身體經驗知覺(History of sensory input to body experience),指各體對自己外表、身材、體型的知覺,是屬於

「身體的心理呈現」。(二)體重的改變(History of weight change/fluctuation),通常發生 於體重過胖或過瘦的族群;這些體重異常的族群往往會因為體重的變化而在不同的時 期產生不同的身體意象。(三)文化及社會型態(Cultural and social norms),個體的身體意 象會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舉例來說,由於媒體的鼓吹,大眾認為最美的體型就是

「瘦」,因此造成許多人都認為瘦才是理想的體型。(四)個體對體重及體型的態度 (Individual attitudes to weight and shape),身體意象會因為不同的背景變項而有所不同,

如性別、運動

員和非運動員。同時,個體對體重及體型的態度也會受到社會文化型態影響。(五)認知 及情緒因素(Cognitive and affective variables),對自己身體的期望,如卡路里的攝取,

會影響個體對體型的評價。(六)個體精神病理狀況(Individual psychopathology),通常發

徵兆,屬於內在層面的部份。(七)生理因素(Biological variables),是指個體每天成長中 的改變。身體意象是自我意象的一個主要的概念,其發展是透過與重要他人互動而形 成的,而身體外表評價的回饋在個體身體意象發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Kearney- Cooke, 2002)。

身體意象的研究對於幫助那些生活品質已被負面身體意象經驗降低的人們有著重 大意義(Cash & Pruzinsky, 2002),因為身體意象的積極與否,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的 指標,一個擁有積極身體意象的人,才能有正向的自我概念。也由於青少年正值生長 徒增期,使他們會更關注自己的外表,此時社會環境的評價標準,將對其身體意象發 展有關鍵性的影響(Davison & Mccabe, 2006)。陳美昭(2005)也提出,身體意象在青春期 的發展為主要發展的階段。陳美華(2012)更具體說明,青少年階段是成年人的預備期,

身體上成長的變化,對社會文化對男女性體型上刻板印象的要求,如男生高壯、女生 嬌小,會使青少年在尋求他人及自我認同的過程中,對自己的身體評價在不滿意的部 分產生負面看法,進而影響身心健康。

在國外身體意象影響因素的研究中,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是對身體進 行評價的一個客觀標準,除被用來衡量身體的肥胖程度,BMI 也被認為是表現男性吸 引力的一個重要因素(Swami & Tove‘e, 2005)。其也是身體不滿意的一個有力的預測變 量(Smith, Thompson, & Raczynski, 1999)。而BMI 增加會伴隨著一系列的問題,例如:

身體不滿意、減肥驅動、低自我價值感和節食(Vander, Wal, & Thelen, 2000)。較高的 BMI 會增加身體的不滿意,因而也更想要減肥(Chen, Jackson, & Huang, 2006)。更有許 多研究指出體型(BMI)較大者身體不滿和體重控制的傾向較高(林宜親,1998;藺 寶珍,1996;McCabe& Ricciardelli, 2001;O'Dea&Abraham,1996)。而在蕭芳惠 (1998)提到臺北市高中女生不滿意自己體型,大多數人期待自己比實際體型瘦。賈文玲 (2001)女生較男生覺得自己過重,也比較會進行減重計畫。文獻中大多指出個體的身體 意象在受到外界許多因素的影響後,會有體型錯估的問題,造成自我心目中的體型和 體重判別往往比客觀評價的來得胖或重,進而在成個體對身體有不滿意的情形與產生 社會體型的焦慮感提高。

然而對自己身體的不滿意會帶來消極的情緒和行為,也是影響青少年自尊的主要 因素,對身體的不滿意會引起青少年情緒抑鬱、低自我價值(Stice & Whtenton ,

2002) 。SeidAh and Bouffard (2007) 指出對自己外表比較不滿意的青少年,有較低的自

素其中之一,而就影響的程度來看,女性因較在乎自己的外貌,所以常常覺得自己過 重或不滿意自己的身體外表,而較男性容易受到外表容貌的影響;在 Murray (1999) 研 究中也發現女性比男性較專注於減重動機,女性也較無法滿意自己的體重; Franzoi (1995)也提出性別角色中具有女性化特質的女性對自己身體的評價最低,而在性別角色 中具有女性化特質的男性,對自己體型不滿意的比率也較高(Beren, Hayden, Wilfley &

Grilo, 1996)。可見對性別角色認定上的不同也會造成身體意象的差異。

雖過去對身體意象的研究多以女性為主,但近年觀察到媒體報導與潮流趨勢,發 現男性重視自己身體意象的比率逐漸升高 (Keel, Fulkerson, & Leon, 1997),以男性為主 的美容商品也開始不斷推陳出新,就是因為具有極大的潛力的市場需求,由此可見,

對外表重視的觀念已經不是女性專屬的權力了,男性對自己身體的看法在時尚資訊的 推波助瀾下已有了可觀的影響,然在強調男子氣概的風潮帶領下,擁有強健的肌肉才 是男性魅力的展現,讓在意自己身體意象的男性也造成了不少的困擾 (Botta, 2003)。相 同在 Garner and Kearney (1997) 針對澳洲青少年所做的調查也發現對身體意象不滿意的 男性有日漸增加的趨勢,是男性在社會和心靈調適上產生問題的因素之一。McCabe and Ricciardelli (2003)也提到,男性為了擁有健美的肌肉線條與男性化的強壯形象,而 進行身體活動來達到目的。

個體因在乎他人的眼光,而改變自己的身體樣貌,或是對他人的體型外貌的看法 會影響到對自己身體評價,進而覺得自己的外在與社會中理想形象有落差時,較容易 產生社會體型焦慮,認為自己的外在形象不符合社會時下的標準,造成自我身體自尊 降低已及影響自信心;身體意象是我們對自己身體的主觀評價,而社會體型焦慮是因 為擔心他人對自己身型的評價而產生的負面感覺,會間接影響到身體意象及參與身體 活動的意願,當個體產生自我身型焦慮時,即可能影響參與身體活動時所穿著的服 裝、運動時的情緒和運動場所是否能感覺自在,因為怕在眾人注視的目光下,讓他人 清楚看到自我身型的曲線,更可能導致個體不想從事強調身型的活動,可能也會對活 動時所穿著的泳裝或韻律服裝感覺不自在而拒絕參與,進而影響參與身體活動的動機

個體因在乎他人的眼光,而改變自己的身體樣貌,或是對他人的體型外貌的看法 會影響到對自己身體評價,進而覺得自己的外在與社會中理想形象有落差時,較容易 產生社會體型焦慮,認為自己的外在形象不符合社會時下的標準,造成自我身體自尊 降低已及影響自信心;身體意象是我們對自己身體的主觀評價,而社會體型焦慮是因 為擔心他人對自己身型的評價而產生的負面感覺,會間接影響到身體意象及參與身體 活動的意願,當個體產生自我身型焦慮時,即可能影響參與身體活動時所穿著的服 裝、運動時的情緒和運動場所是否能感覺自在,因為怕在眾人注視的目光下,讓他人 清楚看到自我身型的曲線,更可能導致個體不想從事強調身型的活動,可能也會對活 動時所穿著的泳裝或韻律服裝感覺不自在而拒絕參與,進而影響參與身體活動的動機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