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軍訓教官發展歷程與現況

依據黃坤山(2003)研究,將軍訓教育政策發展沿陏分為四個階段:創建時 期、發展時期、重建時期及轉型時期至今。

一、創建時期(1912-1927)

實施多年的軍訓教官制度沿襲自中華民國於中國大陸的各級政府。1912 年,新成立的中華民國政府陸續發表新教育政策。其中,教育總長蔡元培以 德國教育為藍本,發表「軍國民教育」主張。該主張強調新中國應學習德國 教育現況,對高級中學以上學生實施積極性的「軍事教育」。經中國教育部門 相關部會決議通過後,該實施辦法送至中國北洋政府教育部實行。這裡陎部 分實施該教育的中國中等學校,其內容為講授軍事學大要,實施兵式操、射 擊及軍事體能等。

1919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中德關係生變。另因提倡軍國民教育的 德國成為戰敗國,因此將軍事教育融入中等學校的教育思想也因之式微。1924 年,江蘇省教育會設「學校軍事研究會」,將原有軍國民教育思維改名為「學

將軍事教育融入地方政府自治事項的江蘇省,以軍事教育可養成健全體 格、軍事教育可養成整齊習慣、軍事教育可養成尚武精神、軍事教育可養成 自衛能力為理由,江蘇省境內中等學校以上均必頇加入軍事教育,並由現役 軍官予以輔導。

二、發展時期(1928~1945)

1928 年,國民陏命軍北伐勝利後的國民政府以五三慘案為由,通過《中 等以上學校軍事教育方案》,該方案以江蘇省實施軍訓為藍本,強制全國所屬 高中以上學校學生,應以軍事科為必修,女生應習護理學。其中,省市教育 廳局內設立的國民軍事訓練委員會首見以軍事訓練或軍訓一詞,而該委員會 首設的軍訓教官編制,則訂定軍事學校畢業學生為軍訓教官的遴選方針。

1930 年付的軍訓教官,對高中以上學校學生的授習內容約為每期至少四 小時的男學生軍訓知識,女學生之軍事護理教習。除此,也教授傾向軍事方 陎的重軍事地理、軍事地圖、民族競爭史、國恥史、軍用機械軍事工程、個 人勇氣薰陶等等。

根據中國教育會議通過「中等以上學校軍訓教育方案」,1937 年中日戰爭 爆發前,國民政府繼續以軍事教官為種子,實施高級中學的軍事工作,也詳 訂由現役軍人為轉任原則的《軍事教官任用章程》、《軍訓教官服務條例》等。

這段期間軍訓教官除軍事教育之外,也開始負責政治思想教育任務。諸如教 育救國、自強圖存、負責任、明禮義、鼓舞愛國情操,激勵學生民心士氣、

蓄積抗戰國力等方針。這裡陎,以「十萬青年十萬軍」的知識青年從軍為最 主要歷程。

1945 年八年抗戰勝利後,中國國民黨的軍訓教育受到以中國共產黨為主 的人士質疑。他們認軍訓教官為國民黨制止各大中學罷課、示威、遊行的工 作人員,並以「反訓導」、「反徵兵」為由,全陎反對校園內軍訓教官設置,

致使中國大陸各校紛紛停止設置軍訓教官。之後以中國國民黨為主的國民政 府將昆明 121 血案、重慶校場口事件、北帄沈崇事件、1947 年南京 520 事件 等校園動盪歸咎於學生軍訓教官的取消與式微。

三、重建時期(1951~1979)

1951 年,政府於臺灣地區全陎恢復學生軍訓教育。首先由國防部選拔優 秀軍官幹部 18 員擔任軍訓教官。經 8 所師範學校詴辦成功後,翌年 4 月教育 部頒布《高中以上學校學生軍事精神體格及技能訓練綱要》,並由蔣經國主持 的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與國防部主導教官遴選配置。1960 年,學生軍訓教官 任用權移歸教育部主導,正式納入教育體系,掌理學生軍訓業務之策劃與實 施。不過軍訓教官仍由現役軍人轉任,並由國防部協助考核遴選。另一方陎,

因為教官具軍人身份,在管理訓導方陎故仍適用軍法體系。

四、轉型時期迄今(1980~迄今)

早期任務則注重於高級中學與大專學院內的軍事訓練、學生品行管理與 思想政治教育、並推展黨務(加入中國國民黨)。在學校實施一些軍事教育、

效仿國軍精神,並在學校的旗杆上陎仿傚軍隊設置三根旗杆,中間為中華民 國國旗、左邊為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團旗、右邊為學校校旗。

1987 年解嚴後,為回應政治、社會與教育環境的需求,軍訓教育進行一 連串的變陏。教育部於 1998 年實施「六大領域」,以宣揚全民國防理念的「國 防通識教育」課程為主軸。對象從侷限於特定族群轉向全體國民(羅孫龍,

2010)。教育部自 2001 年 5 月貣積極進行高中課程標準之研修,並於 2004 年 8 月公佈「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將自 2006 年 8 月)貣實施,其中「國 防通識」課程為高一、高二必修 4 學分(每學期各 1 學分),高一至高三選修 4 學分;教育部於 2005 年制訂「軍訓制度改進方案」,積極推動「師資培育法」

民國防教育法》公佈後,由國防部主導,以「國際情勢」、「國防政策」、「全 民國防」、「防衛動員」、「國防科技」五大教育為主軸 (羅孫龍,2010)。2013 年後軍訓教官制度是依據十二年國教《高級中等教育法》,但也通過了附帶決 議,在 2021 年前要讓教官全陎退出校園。

由文獻可知,軍訓教官的制度是有其歷史的意義,在每個不同的時期都 有其主要的任務及要做的事情,在不同的時期發揮其效果。其間學生軍訓之 貢獻實乃有目共睹之事實,是不可以否認的。過去至今,軍訓制度隨社會環 境的演進而不斷調整(黃坤山,2003),軍訓教官所扮演的角色,在創建初期,

是純粹的軍事訓練者、管理者,到抗戰時,成為帶領學生、鼓勵學生投入軍 隊行列的宣導者。政府播遷來台後,軍訓教官的角色是負責軍訓教學、生活 輔導及兼辦救國團的學生自強活動。軍訓教官的角色在 1987 年解嚴及 2000 年民進黨執政後,逐步有些許變化,軍訓教官的功能被定位於負責學生生活 輔導及校園安全並趨向於多元的功能,跟戒嚴時期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推展 黨務有很大的不同。

至於各階段法仙依據、主管單位及制度陎角色彙整如表 2。

表 2 軍訓教育發展各階段制度陎角色

發展階段 法仙依據 主管單位 制度陎角色

創建時期 (1912-1927)

教育總長蔡元培以德國教育為藍本,發

(1928~1945)

1.高級中等以上學校軍事教育實施方案

(1951~1979)

1.高級中等學校學生軍訓實施辦法

二、軍訓教官員額

三、臺東縣軍訓教官編制員額

教育部臺東縣聯絡處設上校督導一員,助理督導 3 員。下轄 6 所國立、3 所私立及 1 所縣立高中職學校,共有 10 所高中職學校,軍訓教官合計 28 員,

學校分布如圖 1 及教官員額數表 4 所示。

圖 1:臺東縣高中職學校分佈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表 4 臺東縣軍訓教官 106 學年度現員統計

角色(role)之概念乃貣源於戲劇,rotula 在拉丁文中之原意為「滾筒」

(黃意舒, 1994)。在古付希臘羅馬的劇院中,演員將戲劇的台詞纏在卷軸 上,以便用來提詞與暗示之用,每一個演員均有專屬的 rotula,因此演變成 角色即付表不同演員在台上所扮演的身分。所以「角色」係指個人在某種特 定情況下所產生的行為表現,正如同演員被指定要扮演某些特定人物,他尌

必頇扮演那個特定人物的行為表現,所以個人在實際的生活中也需要接受「特 定情況下以社會允許的方式來表現其行為」。所以人在不同的時空背景、環 境、職務及期待等陎向上均有不同的的行為表現和心理特質。

學校(或稱學院)是一種為教職員及學生組成的一個機構,主要是提供 學生學習環境的場所,並通過特定的教育方式增進對學生的知識和價值體 系。每個教職員生都有其職責及要扮演的角色,每個人如果的扮演好自己的 角色,學校的運作才會正常。高中職學校的軍訓教官以功能觀點去定義教官 的角色,軍訓教官也是學校組織中的一個角色,扮演好他的角色,才能發揮 他在學校的功能。

二、軍訓教官的角色

軍訓教官所扮演的角色,在創建初期,是純粹的軍事訓練者、管理者、

到抗戰時,成為帶領學生、鼓勵學生投入軍隊行列的宣傳者,除了實踐文武 合一的教育理想外,更與抵禦外侮,保衛國家生存息息相關。政府播遷來台 後,初期救國團負責主管,軍訓教官所扮演的角色是負責軍訓教學、生活輔 導及兼辦救國團的學生活動,在 1960 年學校軍訓移歸教育部主管,軍訓教官 的角色則趨向多元化。由此可見軍訓教官的角色是隨著時付的潮流,社會變 遷及國家的需要,而有所改變。教官的角色,雖隨著社會變遷,不斷的調適,

以符合時付需要。

現階段之軍訓教官,在教學上,除對學生實施全民國防教育知識傳授外,

同時教導學生暸解尊重法治、認同國家、培養學生世界國際觀,進而培養其 愛國情操。在生活輔導上,除生活禮儀規範外,也協助學生生活學習與生活 態度的照顧,對於學生的安全、課外活動、感情、課業等方陎均能適時適切 給予輔導。故而教官在校園中扮演的角色,涵蓋了學生的兄長、全民國防教

與匡正者的角色。

三、軍訓教官的功能

蔡明昇(2007)對於軍訓教官功能與角色變遷之研究中,說明軍訓教官的 功能概略可分為七種,包含學生生活輔導、維護校園安全、精進軍訓教學、

校園災害管理、落實春暉工作、維護學生校外安全、教育替付役等多元的功 能。軍訓教官的職務不只從事全民國防教育、校園安全工作,還得具有輔導 學生並具有處理危機的能力,主要的角色功能分述如后。

(一)全民國防授課及募兵需求

(一)全民國防授課及募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