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辛島靜志的結論

為了行文方便,在此先引述辛島靜志此文的結論(「V. 部 分改譯取代既有的經文」):61

本文在「三法」與「四法」兩個章節,頗值得注意的是

「宋元明藏異讀」與「說一切有部版本」(也就是說,

「梵文《十上經》」和安世高《十報法經》),相當吻 合。這代表什麼意涵?

在「一法到二法」與「五法到十法」等各章節,《十上 經》與「說一切有部」版本所列舉的法數有許多項不 同,所以在「三法」與「四法」兩個章節也出現差異,

這是相當自然的情況。不過,「宋元明藏異讀」與「說 一切有部經本」的對應法數則完全相同。所以,我假設

60 《中華大藏經》,31 册,112 頁下欄。

61 Karashima (2014: 230-231): ‘V. The existing translation partially replaced by a re-translation’,漢譯為筆者所譯。

《大正藏》的《十上經》正文為「原譯」,而「宋元明 藏異讀」則是後來的「新譯」。「宋元明藏異讀」的譯 者可能手上有此經的「印度語系寫本」,他(們)將寫本與

「原譯」不同的地方改成新譯。此一據以翻譯的「印度 語系寫本」顯然是和「梵文《十上經》」及和安世高

《十報法經》隸屬同一部派。然而,為何「宋元明藏異 讀」的「新譯」僅止於「三法」與「四法」兩個章節,

其原因並不是很清楚。從用詞來看,此一「新譯」應是 發生於唐朝之前,誰進行此一翻譯?為什麼此一新譯僅 以「宋元明藏異讀」的形式留存?這些問題都有待進一 步探討。

在所列的差異此一基礎上,我們或許能假設這樣的「異 讀」不僅發生在此經,而且也發生在T1《長阿含經》的 其他經之中。這些異讀可能都是來自新近到達的「說一 切有部梵文寫本」。所以,如果想將「宋元明藏異讀」

的用字取代原本的《十上經》正文,務必要非常謹慎小 心。此外,此一情況也指出還有其他類似的譯例,當新 到的「印度語系寫本」譯出,而私下去改訂「原譯」。

筆者整理以上引文,認為辛島靜志此篇論文的主要結論 為:

1. 在「三法」與「四法」兩個章節,「宋元明藏異讀」與

「說一切有部經本」的對應法數完全相同。

2. 《大正藏》的《十上經》正文為「原譯」,而「宋元明

藏異讀」則是「新譯」。

3. 「宋元明藏異讀」的譯者可能手上有此經的「印度語系 寫 本」 ,他(們)根據此一寫本將「原譯」的「三法」與「四 法」兩章改成新譯,此一「改譯」僅止於「三法」與「四法」

兩個章節。

4. 此一「印度語系寫本」顯然是和「梵文《十上經》」及 和安世高《十報法經》隸屬同一部派。

5. 從用詞來看,此一「新譯」應是發生於唐朝之前。

6.「 宋 元 明藏 異 讀」 的「 新 譯」 僅修 改 「三 法」 與 「四 法」兩個章節,其原因尚待探索。

7. 當新到的「印度語系寫本」譯出,而私下去改訂「原 譯」,此一情況也指出還有其他類似的譯例。

此外,辛島靜志還發表了一篇於 2015 年登出的論文〈法蔵 部『長阿含経・十上経』に見える説一切有部の “ 侵食 ”〉,62 可以說是同一篇論文的「日文版」。大致而言,「日文版」論 文的前四章內容與英文論文並無差異,連篇幅頗長的表格也完 全相同。雖然如此,第五節〈南宋版系的大藏經有改譯的痕 跡〉可以說是完全改寫,敘述的重點與英文版的最大差別是,

「日文版」將所有篇幅都用在解釋辛島靜志的主張:「宋元明 藏異讀」是「新譯」,「《高麗藏》群」為「舊譯、原譯」。63 以下為「日文版」的第五節〈南宋版系的大藏經有改譯的痕

62 《国際シンポジウム報告書 2014 東アジア仏教写本研究》一書,由「国 際仏教学大学院大学日本古写経研究所」與「文科省戦略プロジェクト実 行委員会」編集、發行,辛島靜志此篇論文位於該書的157-172 頁。

63 Karashima(2015:167)。

跡〉的漢譯:

B 組是南宋版系的大藏經。一方面,A 組是北宋的開寶藏 系和契丹版系。傳統上,南宋版系的大藏經借鑒了唐代都城長 安的一切經寫本,是“優良”文本。另一方面,開寶藏系的大藏 經是雜項手稿的集合,這些手稿散佈在稱為蜀(四川省)的農 村(田舍),是“好”的;有一個根深蒂固的想法,那就是它不是 ( 完 整 的 ) 文 本 。 但 是 , 作 者 從 《 正 法 華 經 》 、 《 妙 法 蓮 華 經 》 、 《 道 行 般 若 經 》 文 本 研 究 中 , 我 已 經 證 明 了 《 開 寶 藏》、《高麗藏》和《金藏》較接近原讀。這樣的判斷標準是 基於梵本的非常客觀的判斷。《十上經》的例子也是如此,通 過與梵本的比較可以清楚而客觀地得到相同的結論,《開寶 藏》系與契丹版系是比較本來的文本。它表明,南宋版系的大 藏經中有改譯的痕跡。中原地區是中國文化的中心,印度新文 本將陸續到達,也有可以翻譯的人力資源,一定是有很多出家 者有足夠的教養與自負去改譯也很正常。中原地區改譯《十上 經》寫本,帶到江南,我認為它被用於南宋版系的大藏經。

相對於中原地區,蜀位於中國中原文化的邊緣地區,我認 為有一個跟邊陲地區保存者古老的語言一樣的傳統,從遠古流 傳下來的經典被忠實地保護與傳寫。今後在漢語佛典的研究應

他版本比較的客觀標準作為一個線索,我認為有必要確定原來 的經文。

相關文件